<TD></TD></TABLE>

    一些废弃的薄铁块,那是以前董晓海挑船的时候捡回来的,本来就是别人不要的东西,董晓海觉得好歹是铁,就舍不得扔了,自己带回家来了。没想到还真派上用场了,这个铁炉子花了两个时辰才做好,圆柱形状,中间留出通道是放炭火的,通道底层还用几根小铁条搭着,留出一层空的地方,方便炭灰落下来,落炭灰的底层开了通风口,不仅有利于通风,炭火烧的旺,还方便将堆积的炭灰掏出来,东西小巧易携带,平时若是懒了,拿个铁锅在上面炒菜都可以。

    有了炉子,自然带了黑炭,又带了一小罐油捞锅用,更不忘带一口铁锅了,可惜家里没有平底锅,那个才是方便,不过这些都是赚了钱之后再考虑的问题,现在就将就一点吧。

    王氏挑着竹筐一边放着铁炉子,火钳和炭火,另一个筐里放着蒿子粑粑,油和锅之类的用品,董夏则轻装上阵,啥也没带,跟在王氏后面往镇上赶,天仅仅是麻麻亮,不过古人向来早睡早起,到了镇上摆好摊,大概人也都起来了。

    果不其然,当他们来到街上时,这条街有好些卖吃食的摊子已经摆好了,王氏和董夏初来乍到,怎么着也得靠后排,最后终于在一个比较偏的地方将东西摆了出来,只有一个炉子,先放炭进去,然后用特意带来的引火柴燃炭,终于点燃了铁炉子,摆上锅,王氏挖出一勺猪油,沿着锅边倒些下来,最后油融化了聚集到锅底,等锅里的油热了之后,从框子里拿出十个蒿子粑粑贴在锅边,盖上锅盖,这样小吃摊子总算开张了。

    天色大亮,路上的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她家摊子隔壁是一个中年汉子和妇人开的馄饨摊子,还有六张桌椅,相比起来,王氏的摊子就太寒酸了。董夏甜甜的和中年夫妻问个好,王氏也随后打了招呼,大家也算认识了。

    董夏想着,这新鲜东西总要有个好叫又好记的名字,既然蒿子产自春天,又形似饼状,等一会有人问的时候,就说叫春饼好了,市井小吃,通俗易懂最好,她严重怀疑现代老家的蒿子粑粑没有如同肉夹馍,鸡蛋煎饼一样出名,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名字太难记。于是董夏把想法和王氏说了,王氏觉得也好,自然同意。

    隔壁的混沌摊子已经陆陆续续上人了,大家都点上一碗三文钱的馄饨喝上了,董夏合计了一下,自己的饼就暂卖一文钱一个吧,看看市场反应再说。

    而旁边的王氏已经有些急了,这自己的摊子根本就没人来问啊,这该怎么办,难道卖不出去再全挑回去

    “丫头,根本没人啊,咋办”王氏看着街道的各个摊子着急地问道。

    董夏想着,这销售的活儿自己也没有干过啊,不过在现代常逛超市商场,看到很多奇奇怪怪的促销手段,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不是,今儿个怕是要现场来一两个了吧。好吧,脸面啥的都不及填饱肚子重要,她就豁出去了吧

    “嗯哼,嗯哼”,董夏清了清嗓子,用带着本地乡音的话儿叫喊起来,“大家快来看一看瞧一瞧,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史上最好吃的春饼来啦,今天新摆摊,降价大优惠啊,一文钱一个香喷喷的大春饼哦,不来尝尝是大家的损失啊”

    从刚开始的红着脸不自然,到后来的轻松自如,董夏看到渐渐聚集过来的人群,便一手揭开锅盖,十个蒿子粑粑散发着浓郁的香味儿,这东西最大的特点就是带着香蒿的清香,新鲜的香蒿绿油油的,剁成碎片揉在米粉里,连米粉也染上淡淡的青色,看上去特别的刺激味蕾。

    “好香啊”

    “什么东西做的,这么香”

    “这春饼卖相也好,我还没见到这样新鲜的吃食呢”

    “这小姑娘倒是不怕生,瞧这嘴利索的”

    围观的人群都在议论,爱凑新鲜热闹的人越来越多。终于有人按捺不住,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拿出一文钱,买了一张春饼。董夏用洗干净的裹粽子用的宽竹叶包了一个春饼,递给小伙子,“大哥,我家的春饼,包您吃了还想吃”

    这小伙子也不怕人观看,举起春饼,在众目睽睽之下就开始尝了起来。

    “怎么样,味道怎么样”人群里有人问道。

    “我还没来没吃过这样好吃的春饼,小姑娘,锅里的几个我都要了,哎呦喂,这是啥做的,我只吃出来腊肉的味道了”小伙子吃完后,不负众望的将锅里剩下的全包下来了。王氏终于松了一口气,还好啊还好

    众人见有人吃了,还极力夸赞,甚至将锅里都要了,便嚷嚷开了,“小伙子,好歹留几个,让大伙儿也尝尝那个香味不是”

    那小伙子可不管,“那不是先来后到嘛,我是第一个吃的,你们不敢试,能怪谁呢,我还要带给家里人尝呢”说完,拿着董夏包好的春饼,付了九文钱便穿过人群走了。

    “大家别急,我们还有呢,马上就好”董夏见状立刻说道,而王氏已经忙活上了。

    趁着大家等在等的劲头上,董夏开始大大方方地做起广告来,“我家的春饼啊,可是秘方制作的,这味道那是相当的好,刚刚那位大哥已经尝了,大伙也都看见了,所谓金碑银碑不如百姓的口碑,这春饼好不好吃,也不是我们做饼的人瞎说的,而是在场的各位要买饼的人说的,是不是”

    讲究互动,效果才好啊,围观的人群纷纷点头说:“那是,那是”

    董夏绞尽脑汁地想着现代那些促销员是怎样叫卖的,暂时能想到的在这里都运用出来了,现场气氛很是热烈。

    锅里的春饼卖了一锅又一锅,一下子就全卖完了,这东西特意做得很薄,熟得快,两三分钟就可以出一锅,连一个时辰都不到,就全部卖完了。

    没有买到的在抱怨怎么一下子就没了,买到的吃了之后又很多有回头想再买,摊子前的人群在董夏保证明天一定会多准备和表示歉意之后才渐渐散了。

    这下两人都松了气,效果果然不错,第一天就卖光了,实在很振奋人心啊。

    旁边摆摊的中年汉子和妇人眼里都很羡慕,王氏收拾好了东西,董夏和卖馄饨的人打了招呼,才离开了。

    王氏在心里盘算着,一个蒿子粑粑一文钱,一共两百个,就是两百文,一个早上就赚了两百文啊,要知道她之前在何府一个月工钱才五百文,实在是高兴地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明儿多做些,就可以多赚些钱了,早上花费点时间,连田地里的正事都不耽误,哎,日子有盼头了啊

    王氏问道:“那些话谁叫你的啊,还挺新鲜的”

    董夏转了转眼珠,笑道:“当然是萧大哥教的。”反正娘也不会去和萧大哥对质,不怕这样说。

    “娘,你看,我说这东西好卖吧,你还不信,今天有多少人都没有买到啊今晚上可得多做些啊回家我还要多采一些蒿子”董夏说道。

    “你说的都对,行了吧,看你尾巴都翘起来啦”

    “哈哈哈,哪有”

    迎着朝阳,母女两人双双把家还。

    、27全家总动员

    王氏进屋的时候脸上带着笑意,坐在八仙桌上的董晓海看见了,一颗悬着的心顿时放下,“回来这么早,看来卖的不错啊,是不是,孩子他娘”

    王氏可找到说话的人了,放下肩上挑的东西,就走到桌子旁坐下,立刻说道:“哎呀,你没去不晓得,喜欢吃的人可不少,一窝蜂的围在摊子前,我忙得晕头转向的。都卖完了,不少人要我们明天多做些咧。”

    “那感情好,这摊子能一直摆下去,家里也算有了进项。”董晓海憨笑着说道,原本黝黑的脸庞最近变白了一些,只是依旧消瘦的厉害。

    “你说咱家丫头像谁啊,在街上胆儿挺大,大声吆喝着也不怕人,嘴里的话儿一溜一溜的,利索的很,不像我和你都是闷葫芦,生人面前都挤不出啥话来”王氏想起早上的一幕,对女儿的表现很惊讶,也很欣慰,总算孩子不像自己和丈夫那样的不会说话。

    董晓海看了看正在门外面和阿秋说话的丫头,感叹地说道:“这丫头不像我和你,倒有些像你爹,你爹说话可是很利索的。”

    王氏没有搭话,董晓海意识到自己说的话惹王氏不开心了,又不晓得说什么安慰她,只得把自己的打算继续说出来:“孩他娘,过几天就送阿秋去学堂吧,你也晓得,我能识得几个字,小时候学的,这些年也忘得差不多了,认还认得,就是写的时候容易错,不是少了这个,就是多点那个,这样也耽误孩子,还是让他跟先生正正经经地学才好。”

    “啥少了这个,多了那个,谁让你小时候不好好学,现在连六岁孩子都教不了,活该家里现在忙得很,有阿秋在你旁边看着你,我做事也放心点,不然你一人在家里看门,我心里还得挂着你,唉,这也是没法子啊”王氏也想孩子去学堂读书啊,看着赵大娘家的孩子考上秀才,心里也是很羡慕的啊,可是现实不饶人啊,总是顾忌到家里的董晓海行动不便,若是有事,孩子还能跑出来叫她。

    “我现在身体好转了不少,自己顾自己还能行的,外伤好的也差不多了,现在扶着凳子也能走上一段时间,不能耽误着孩子啊阿秋也不是跳脱的孩子,正适合安安静静地读书啊。他年纪小,啥忙也帮不上,下地干活不行,出门挑担子也不行,还不如去读书。”董晓海劝道。

    “平日里话不多,一说到儿子就停不下来了,你儿子要读书,闺女不要读啊,我不是想着等闲了下来,让她们姐弟两都去学堂读书嘛”王氏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

    董晓海皱了皱眉,“她一个女娃子读啥书啊,又不用考秀才,在家里帮你几年,过几年就是别人家的人了。”

    董晓海是很传统的思想,认为女孩子不需要读书的,他家里的几个姐妹都没有去过学堂,大字不识一个,兄弟几个倒是都去学堂操练了几年,不过都不是读书的料,就自己还稍微好点。

    读书算是王氏的一块心病了,她老子就是不让她读书才成了睁眼瞎,立刻脾气上来了,大声说道:“丫头咋就不用读书啦,那是捡来的啊以后是别人家的,就不认你这个爹啦多认点字,以后也少吃点亏,董晓海,你眼皮子忒浅了”

    董晓海知道王氏生气了,赶紧退让,“哎呀,生啥气啊,我就是随口说说,值当啊”

    屋外的董夏听到了,忙停下陪阿秋跳格子的游戏,无奈地说道:“刚刚不是挺好的吗,一会儿就吵上了进去看看吧”

    阿秋眨了眨眼睛,“爹和娘吵架你还不晓得,一会儿就好,娘脾气大,爹没脾气,嘿嘿”

    董夏瞄了一眼小萝卜头,牵着阿秋的手往屋里走,“呀,就你聪明,看得透”

    “娘,我跟着爹也认识了几个字,爹这人说话你还不晓得,有口无心罢了,着啥急啊,爹让阿秋去学堂也有道理,他先去学堂多学点,回家教我就好了,家里暂时可离不开我啊,是不是”在屋外面就知道里面谈什么话,董夏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她在现代可是做了十二年学生,再也不想去古代的学堂和一群小萝莉待在一起读书写字了。虽然繁体字不好写,她还是能认识不少的,毕竟简体字是从繁体字演化过来的。

    “行啦,就让阿秋先去学堂读书吧”王氏说道,她也希望儿子多认识些字,女儿只能暂时先在家里帮忙了。

    董夏摸了摸阿秋的头,“阿秋啊,以后要好好读书,也考个状元回来,让爹娘高兴高兴”

    王氏没好气地说道,“连秀才都不晓得考不考的上,就想着状元,你这丫头心也忒大”

    董夏故意苦着脸低头看着阿秋,“阿秋,你看娘,一定要争口气给娘看看,知道不”

    阿秋小小年纪,可不知道状元是啥东西,却很认真地点头道:“好,姐姐,阿秋以后要考状元,争口气给娘看。”

    董晓海听了阿秋的话,笑呵呵的,心里很是高兴。

    王氏继续说道:“好啦,说正经的,今天卖了两百个蒿子粑粑,对了,丫头改了名字,叫春饼,一共赚了两百文,家里一文钱都没有出,哎呀,我这心里都不踏实,晚上还是上山把米粉腊野猪肉的钱先付给萧妹子,这事儿,真是咱家贪便宜了,萧妹子和我才认识几天,就这么帮衬家里,我心里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了”

    董夏知道王氏现在对萧姨是感激得不得了,毕竟这样的雪中送炭,实在是太少见太珍贵了,只是摊子才摆上一天,后面还有不少事儿要做,这钱也是要花出去做本钱的,萧姨不缺钱,这件事说白了,就是萧姨有心帮助董家又不让董家觉得欠太多才这样做的,董夏记在心里,但还是不同意娘的做法。

    “娘,萧姨出的面粉腊肉啥的材料,可不是只为了这两百文钱,萧姨家看着像缺这两百文的吗咱家可是要多挣钱,这分成就多了,咱们把钱先留着做本钱,一个月一结账,然后按分成给萧姨钱不是更好吗照今天这情况,一个月下来,应该能赚不少钱,咱们把每天的支出和收入都记着,到时候给萧姨看看咱们这一个月的成果,才不辜负了萧姨的有心帮衬啊”董夏说道。

    王氏只得按捺住心思,“丫头说得对,还是先忙活一个月吧,到时候钱多点,我这心里也好受些。哎呀,我还要去干活,把地收拾出来。”

    董晓海见王氏和董夏都去山上忙活了,自己一个劳力却只能呆在家里,心里很不是滋味,想着家里还有不少蒿子洗好放着,昨晚怕做多了卖不掉便没用上,便让阿秋拿来剪子和竹篮子,自己坐在凳子上将蒿子剪得细细碎碎的,可刀子切得不差多少,心里总算舒服些。

    阿秋则乖乖坐在旁边,大眼睛盯着老爹的剪蒿子的动作。

    、28齐家表爷来犁田

    齐老汉将孟家村的小女婿家的几亩田终于犁完了后,在小女儿家吃了午饭就急着要回青溪村。小女儿不高兴地说道:“爹,你一年能来几次,每次都是来帮我家里做事,今天好不容易犁完了田,中午连喜欢的酒也没喝上多少,就急着回家,大下午的时间那么长,好歹休息休息,让你女婿陪你聊上几句,下点棋子,晚饭吃早点再回去不行啊不然我村里的人肯定要嚼舌根,说我只会拉自家爹来干活,连吃的都不舍得给”

    齐老汉狠狠地抽了一口旱烟,然后慢慢悠悠地吐了出来,享受地眯起眼睛,眼皮也不翻一下:“一群长舌妇,你理她们做啥有那个时间听长舌妇嚼舌根,还不如好好拾掇拾掇家里的活计,你家里孩子多,你婆婆离开得早,公公身体不行,也没人能搭把手帮你们带带孩子,凡是不得靠自己,少跟那些人掺和我今儿个还得帮董家犁田,从你这村里回去至少两个时辰,天黑前正好能把他家田犁好,明后两天把他家里租的田犁好,这酒啥时候都能喝,活计可不能耽误”

    齐氏皱了皱眉,心里有些心疼齐老汉的劳累,便不满意地说道:“什么董家爹啊,家里日子又不是过不了,你干啥子帮别人家犁田哦,也不嫌累的慌,我们几个女儿家的田你都够辛苦的了,还答应别人家做啥子呀,要我说,你干脆把牛卖了,省的闲不下来,我家田也不要爹来帮忙”

    齐老汉眼睛一睁开,使劲一瞪自己的女儿,这孩子说的什么话:“你家过得是地主日子啊,你爹现在身体还好得很,不就是犁点田,有啥子累的,你们几个小的时候,爹啥活没做过都和泥巴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了,日子过得好点,也不能忘本,庄稼汉子就是庄稼汉子,学啥子地主享那个福,你爹还不能够”

    小女婿立刻在旁边缓解一下气氛:“岳父啊,娟子就是心疼你老人家,没别的意思。”

    齐老汉点了点头,这小女婿选的还是不错的,“她的心思我有啥不明白的,不过,我就是享不了那个福哦,这辈子就是和泥土干上了,村里的人遇上难事儿,总要搭把手,更何况董家和齐家也算是老亲了,平日里不走动也就罢了,真要有事,还能够闭上眼睛不管根子啊,娟子是我大女儿,有些娇养,不过是个能过日子的,你们家虽然田地不少,人劳累些,这日子是有盼头的,好好把几个孩子拉扯大,好日子在后头啊得了,我得走了,不然真赶不上了”

    齐老汉收拾收拾烟杆,小女婿又送了一大袋烟叶,把齐老汉心里舒坦得不得了,牵着牛哼着不知道调子在哪的小曲儿往青溪村赶去。小女婿家本来很不错的,只是小女婿家的爹身体不好,家里有一个病人,那是坐吃山空,这几年日子明显过得不如以前那么好,不过这小女婿是个勤快的孩子,虽然是个独苗苗,没有兄弟姐妹帮衬,但是也能支撑起这个家来。齐老汉对于自己看人的眼光还是很得意的。

    回到青溪村,太阳已经开始往西边落了,不过董家的田少,不需要多长时间,村里谁家的田在哪儿,他这个常年犁田的还是门儿清的,连招呼都没有和董家打,直接牵着牛来到董家的田里。至于租的田不知道在哪里,明儿个王氏带个路就行了。

    掀下牛背上的犁具放到田里,将牛鼻子上的嚼头检查一一下,系好犁具,便拍了拍牛背,自己脱了草鞋,卷起裤脚,赤脚下了田,示意牛也下来干活了。好歹也是配合这么久的老伙计,自然明白齐老汉的意思,使劲摇了摇自己的头部,便开始下田带着犁具听老汉的指挥围绕着田开始走动了。

    手里的竹条偶尔轻轻拍在牛背上,齐老汉的嘴里说着“吁吁吁”的声音,田土被锋利的犁刀翻转过来。等到颜色转红的太阳挂在山顶的时候,田已经全部犁好了。

    看着田里的水很多,正好适合把翻过的田土用钉耙扒拉平整,所幸自己把这一道活计也干了,让董家人也少忙活些。便从家里搬来大的二十齿钉耙,这是专门适合有牛的人家用的。一般人家可没有,所以田犁完后,必须拿着家里人用的三齿钉耙平整田地,很耗费人力。齐老汉解下翻土的犁具,搬到田埂上,将大钉耙的绳子安在牛脖子上,然后人就站在钉耙的木头支架上,吆喝着牛走动起来,平整这田土。

    等到田色将黑时,这几分田已经全拾掇好了,齐老汉将稍微轻便的大钉耙的绳子解开,先送回了家,又将重些的犁具的绳子系到牛脖子上,知道牛累了,只是让牛拉着犁具往会走,特意路过董家,看到门口坐着的董晓海,打声招呼:“晓海啊,和你那口子说一声啊,不要再送牛草来了。你家里的田已经犁好了,哪天直接去撒种子育苗就可以了啊至于租的田,我不晓得你家租的是哪块,明天让你家那口子带我去,我家去了,你好好休养啊”

    董晓海感激得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一个劲儿的道谢:“太麻烦表爷了,哎哟,真是太麻烦了”

    齐老汉摆了摆手,“有啥子麻烦的,就是顺便

    ...  </P></TD>

章节目录

穿越之青溪农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胡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胡潇并收藏穿越之青溪农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