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罢了,行啦,我家去了”直接牵着牛家去了。

    齐老汉走后不久,王氏挑着一担牛草,董夏背着满满一背篓香蒿子回来了。

    卸下担子,王氏累得快要瘫倒在石凳上,翻了一天的地,手上的厚茧子都磨出了水泡,腰也差点直不起来,啥也不想干,话也不想说,若不是石凳子太小,只想躺在石凳子上睡上一觉。

    董夏的手也是,总是握着剪刀剪嫩蒿子,手指关节被摩擦出一个大水泡来,隐隐作痛,晚上若是不挑破,只怕明天拿不动剪子来了。

    董晓海心里很是心疼,可是又没有啥办法,阿秋早已经去厨房准备凉白开来了,两碗水,王氏和董夏各一碗。

    董夏接过完,根本顾不上啥形象了,直接几大口喝完。王氏则轻轻摆了摆手,她已经连水都没力气喝了,眼神有些涣散的喘气。

    董晓海强忍着心疼说道:“他娘,牛草明天不用割了,刚刚齐表爷家来打了招呼,说家里的田已经犁好了,牛草送那么多,已经够牛这几天吃的了,明儿就不用送了。明天让你带他去租的田那看看。”

    王氏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她也实在是太累了,否则立马要发飙了,人家齐表爷帮咱家犁了田,怎么也不留下人家来吃晚饭啊不过她现在也没力气准备就是了。

    董夏坐在石凳的另一半,和王氏休息了好长时间才算缓过神来,趁着时间不算太迟,又起身挑着牛草赶往齐家,不管怎样,至少今天的牛草还是要送上的,再和齐家说上一声,这两天犁好田之后再请齐表爷来家里吃饭,她知道董晓海是憨厚性子,人情往来几乎不懂,这事儿还得自己亲自去说,否则人家帮了忙,就凭这点牛草,自己心里过得去

    到了齐家,说了邀请的话,齐老汉自然是拒绝的,不过见王氏实在坚持,只得答应等十亩田犁好了自己再去,这两天他忙着犁田,董家忙着翻山上的地,就不去了,等两家都清闲了悠哉悠哉喝上一顿小酒就行了,这样的体谅话儿,王氏心里很敞亮,自是很感激地答应。

    至于牛草,齐家表爷说这几天送来的足够牛儿吃上好几天了,从明天起就不用再送了,免得以后其他人找他犁田,牛草送的次数少了不好意思,王氏自己也确实累得不得了,也就答应了不送草来了。

    、29阿秋上学堂

    回到家里,董夏已经和好米粉蒿子了,热气腾腾的绿色米粉盛放在两个大脸盆了,堆得高高的,小锅里正慢火煎着自家吃的春饼,大锅里是董晓海和阿秋配合煮好的大米粥。阿秋和董夏正捧着蒿子锅巴吃的蹦蹦脆,小脸是一脸享受的表情,锅底下坐着添柴火的是董晓海。

    王氏心里有些疑惑,今天这速度也太快了吧,这都煎上了,自己在齐家也没耽误多长时间啊,不过也没有问,只是一脸担心地抱怨:“他爹啊,你不在床上好好躺着,干啥子活大夫都说了,你的伤要好好静养,咋老是不听大夫的话啊”

    董晓海知道王氏是担心自己,忙解释着:“他娘,我也没做啥子,就是帮孩子添添火,柴火还是阿秋递给我的。这一天到晚干坐着,也不是事儿啊,就找点小事儿不让自己手痒罢了”

    董夏依旧靠着锅壁坐着,看到王氏和董晓海的对话,也插上嘴说了一句:“娘,要是让你一天到晚干巴巴地坐着,你也受不了啊,是不是啊娘爹若是动动手,活动活动也是不错的,大夫说静养,也没说一点也不能动啊爹看着你那么累,心里可心疼啦,爹能搭把手,心里也舒坦些,这人一舒坦,啥病啥伤的也好得快啊,对不对了,今晚这么快,就是因为爹白天的时候帮咱们把蒿子剪碎了,我就拿到塘边过水就行了”

    王氏瞪了一眼董夏,将扁担往墙角一靠,“啥心疼不心疼的,你这丫头说话一套一套的,也不知道是吃啥东西长大的。算了,一天也累了,懒得和你们一群人计较”

    王氏从水缸里舀了一瓢水,见董夏要来帮忙,直接说自己一个人就行了,让她吃自己的,弯腰在后门处自己冲洗了几遍手。

    董夏和阿秋对视一眼,都暗暗发笑起来,王氏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心疼人却不会表达。

    洗干净了书,王氏开始揉起春饼来了,速度非常快,一个接一个薄薄的春饼就这样沾满了簸箕,等春饼凉了不怎么黏之后,再准备一块块的叠加,这样就不占地方了。

    王氏想着明天齐表爷要帮自己犁租的田,整整十亩,只是明天早上还要去街上去卖春饼,今晚做多了,不知道会不会耽误今天的事儿,不过就今天的情况来说,应该没啥子大问题。既然这两天没法子请齐家表爷来家里吃饭,就送些新鲜吃食过去。两家也算是老亲,给钱的话齐家是肯定不会收的,不如送些东西实在,齐家人也不会拒绝。

    锅里的厚春饼已经煎好了,一家人在锅台旁边,喝着米粥,吃着春饼,吃的心满意足。董夏心里感叹,之前饥饿的时候想着,要是天天都能达到这样的吃饭水准,做梦都能笑醒,现在终于达到了。自己这个废柴穿越女,总算能发挥些作用了。

    吃完饭,继续干活,终于做好了五百个春饼,一口气吃不成大胖子,小摊子还是要一步一步来,毕竟家里的活也不能丢。董夏心里盘算着,等到有了余钱,开个早点铺子,将现代的各种早点小吃弄出来,人工忙不过来,就雇人干。正好家在村里,各种农产品直接就地取材,快速加工,好日子总是有的。

    第二天一早,春饼的买卖依旧很火爆,五百个春饼没多久一下子就没了,很多人买了春饼直接在隔壁的馄饨摊子叫上一碗馄饨,边吃边喝汤,连带着馄饨摊子生意也好了很多。

    卖完了春饼,馄饨摊子的中年夫妻则直接盛上两大碗馄饨放在桌子上,热情地拉着王氏和董夏坐下来吃馄饨,王氏抵不住热情,只好和董夏坐下吃了。

    清淡的馄饨汤上撒着细碎的小香葱,薄薄的馄饨皮包着里面的瘦肉馅,很是美味,董夏尝了一口,眼睛一亮,这中年夫妻的手艺真好啊

    中年妇人则坐在一边和王氏攀谈起来,从两人的谈话里,董夏得知,这两人就是镇上的人,平日里就在这儿摆摊子卖馄饨养家糊口,因为手艺不错,虽然位置偏,也有不少回头客。

    这条街上卖吃食的人多,大多家里不是很富裕,没有什么背景的普通人家,衙役常常过来蹭蹭免费的东西吃,每月还要塞上一些摊位费,也有几个混混会来吃霸王餐,大家知道这些人惹不起,所以也就讨好着给他们,让他们吃好喝好不找麻烦就行。

    王氏有些担心地问道,为什么自己的早点摊子没有遇上这些人

    那个叫李大娘的妇人解释着,董家的摊子才摆两个早上,东西卖的快,一会儿就没了,不像他们这个馄饨摊子摆上一整天的,衙役和混混闲了会过来。大早上的那些人也起不了那么早,所以没有遇上,不过这春饼这么多人喜欢的话,估计那些人也会特意来看看。

    得了消息的王氏心里压了一块沉重的大石头,哎呀,穷人家做啥事都那么难,怎么就不能平平顺顺的呢

    王氏临走时候要付钱,李大娘立刻拒绝道,自家的生意好上不少,多亏了董家的春饼,哪能要钱啊王氏想着,不如明天还几个春饼回人情了,也没有拉扯,就收拾东西回家了。

    董夏知道王氏担心那些人,不过也没啥子好办法,只能安慰王氏道:“娘,没事,咱家就多做些,只要那些人不来惹麻烦,就免费送那些人吃就行了,送个平安,和气生财就是”

    王氏叹口气:“唉,做个小生意也不那么同意啊”

    董夏笑道:“做生意那么容易,那大伙儿还不都去做生意啦所以啊,咱们家不怕难,才做成这小生意了”

    回到家,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所幸春天,天气不那么热,齐家表爷已经牵着牛在池塘边喝水了,本来他准备更早些,只是天麻麻亮的时候,董家小娃娃送春饼来打了招呼,说迟点王氏才会在家,早上先去镇上了。

    自家老伴将阿秋嘴里的春饼按照他说的法子煎好,先吃起早饭,没想到这春饼不仅香,味道还好得不得了,一向不爱吃米粉的他,一连吃了四个才罢手。擦了擦嘴上的油,哼着小曲牵着牛去山上吃了草,才在池塘边遇上了王氏。董家割的草非常不错,他只喂了一点给牛吃,剩下的都晒干收好,等到秋冬天的时候再给牛吃。

    王氏赶紧回家,带着齐老汉去了自家租的田里,指了范围,才在齐老汉的催促下回家了。

    回到家,先将今天买的钱收好,让董晓海记了账,送了齐家三十个春饼,还剩四百七十个,一共买了四百七十文,一个早上的时间,这可让董晓海和王氏高兴得不得了,毕竟这钱比起之前干活赚的,已经轻松不少了,而且不耽误事儿。

    “阿秋,将笔墨纸砚收拾好了,我们今天去学堂拜先生”王氏从床底拿出之前放了自己工钱和何府赏银的陶罐,拿了足足一两银子,对着门外边玩着踢沙包的阿秋喊道。

    “好嘞,娘,我来了”阿秋立刻放下心爱的丑沙包,蹦蹦跳跳地回到屋子里,将早就准备好得笔墨纸砚放在旧布包里,布包还是以前董晓海用的,家里人最近也实在没有时间帮阿秋做一个新的布包。那个丑沙包还是董夏硬生生挤出时间随便缝的。

    、30拜先生成为小学子

    带着阿秋来到青溪村的私塾时,宋夫人正在晾着衣裳。远远看到一位农妇带着小孩子往自己家里的方向走来,自然明白他们是来拜师入私塾的。便停了手里的活计,站在晒衣杆下面冷眼瞧了瞧,这一身寒酸的,又没带什么肉类东西,空着手来,估计家里很穷,歇了热络的心思。王氏走到家门口时,恭敬地问宋夫子在不在家,宋夫人只是淡淡地叫了一声宋夫子出来。

    宋夫子打量了一下眼前的母子两人,这青溪村的村民其实日子不算难过,毕竟离镇子很近,一般人都能在镇子上找到活计养活家里人,又有田地,所以眼前身上都是补丁的两位,还是让宋夫子有些惊讶,这是哪家的

    “宋夫子好,小子是董晓海家的孩子,大名叫董秋,今日娘亲带我来拜师,想跟着宋夫子学习认字”见王氏哆哆嗦嗦的很紧张,阿秋不得不自己先开口了。

    阿秋年纪虽小,说话很是清晰,态度也大大方方,比起一旁的母亲看起来更显得镇静,宋夫子心里对董秋的初印象还是很不错的。董家的事儿他也听自家媳妇说了一些,不过很多事以讹传讹,三人成虎,他没有接触过董家人,自然是不信自家媳妇对董家不好的说法了。

    不过旁边本打算离开的宋夫人一听是董晓海家的,便立刻停住要离开的步子,眼波一转,冷笑着说道:“哟,原来是王迎春啊,没想到您居然带着孩子来我家拜先生,不过我家夫君虽然仁义,可是也是要吃饭的,这束修可是不能少的。你家现在这情况能拿出一点束修出来吗不是吃饭都要去姨娘家去蹭的吗”

    王四儿为了和村里的宋家交好,以便让宋夫子多照顾照顾自家的孩子,经常特意跑到青溪村的上游和宋夫人凑到一块儿洗衣服,这青溪村的河水分为上中下三个洗衣服的聚集地,王四儿家靠近中游,去中游的河水洗衣服是最近的,但是她总是中游上游轮流去,既没有受到中游洗衣的妇人们的排挤,又在上游的妇人那儿得到了好感,算得上是左右逢源了。不过王四儿一逢源,王三儿就被黑惨了,凭王四儿那张能将死的说成活的的嘴,王三儿那张闷嘴以及几乎不和村子里人打交道的性格,村子的大部分妇人对王三儿可算不上好感,更谈不上亲近同情了。

    王氏对读书人有一种本能的畏惧,所以对读书心里一直都有着盼望的,不过自己是没有机会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宋夫人这样明显的嘲讽,让王氏的脸涨得通红,手都不知道该放到哪里,却连一句话也辩解不出来,她不知道为什么宋夫人对自家这么反感,以为自家穷让宋夫人瞧不上,心里更是自卑得不行。

    阿秋可不管了,他看着娘脸上的难看,便仰着头说道:“宋夫人,我娘说了,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交上束修,断不会让宋夫人家因为嫌弃我家贫困,而不让我这小子来读书的。至于去姨娘家蹭饭,宋夫人是哪只眼睛看见的我姐姐可说了,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王氏见阿秋居然直接反呛宋夫人,连忙瞪着眼睛示意阿秋老老实实地闭嘴,嘴里道歉道:“对不住了宋夫人,孩子小,不懂事”

    宋夫人本想着还要开口说些什么,宋夫子说道:“夫人,你还不出去忙董家娘子,对不住了,我家夫人性子急,在外面听了一些口舌,便偏信了,希望董家娘子不要放在心上。你家孩子年纪小小,倒是个机灵会说话的,这样的好苗子,我宋某人可是不能放过啊”

    言下之意,这个学生是收了。并不是因为宋夫子心里多善良,而是这董秋的表现让他眼前一亮,当着他的面也敢直接说话,而且是指责自家夫人的话,比起很多见了他如同老鼠见了猫的学生要镇定不少,这样的好苗子他自是不愿意放过的。宋夫子不在乎董家的琐事,但是遇上可教之才,还是起了心思,毕竟一个私塾里能出来的人才从来就没有多少。若是这小孩子有个好前途的话,于自己的名声是大有好处的。

    阿秋没有想到自己那样说了宋夫人之后,宋夫子还愿意收他这个学生,心里很讶异,不过很快就兴奋地行了跪拜之礼,“学生董秋拜见夫子。”

    王氏很激动,将袖口里塞好的一两银子拿了出来,她只知道自己小时候私塾的束修只要二十文,过了这些年,宋夫子又教出来几个秀才,这束修肯定会往上涨的,不过具体多少,她也没有问别人。

    宋夫子没有想到这王氏居然一下子拿出一两的束修,不过既然心里很看好董秋这个孩子,自然从开始就要打好交道,自然推据了,“董家娘子,这束修可太多了,你家的事我也听说了一些,这钱还是留着给董秋的父亲看病吃药吧,董秋这孩子得了我的眼缘,束修就免了。董秋若是好好听我这夫子的话,知道上进,向着赵秀才学习,我就欣慰不已了。”

    听了宋夫子一番话,王氏依旧坚持要把束修留下,宋夫子看好阿秋是一回事,这束修是另外一回事,她可不能再欠宋夫子家大人情了,尤其在宋夫人那样说之后,嘴里不停地说道:“那怎么行束修不给,我心里不踏实夫子,那可不行啊”

    最后见王氏坚持,宋夫子也不愿意拉扯有失斯文,便只好收下一两银子,回屋子里找了四百文铜钱给王氏,“既然董家娘子这样坚持,宋某人也就收下,不过一两银子的束修太多了,我这的束修一年只要六百文钱就行,剩下的钱拿回家吧”

    王氏终于接过找回的钱,将董秋留在宋家,拜别了宋夫子和宋夫人,匆匆迈着步子回家了。

    学堂就在宋夫子屋子附近,宋夫子见王氏走了,便指着最靠外面的瓦屋子说道:“最边上的是刚入学的低龄学童,你去那里先找个位子坐下,认识认识里面习字的同窗吧。”

    董秋也不害怕,只是有些紧张的一个人朝着夫子指的那间屋子走去。

    见董秋走远了,宋夫人才冒了出来,平日里她还是有些怕宋夫子的,嘴里抱怨道:“那个王三儿给一两银子干吗不收啊六百文的束修是最低的了,人家多送点来,你还推出去了”

    宋夫子摇了摇头,眼里有着微微的责怪之意“无知妇孺,眼光忒浅我做事自有深意,你不懂就不要瞎掺和”

    宋夫人知道自家丈夫确实做事很周全,以前说看好赵家秀才,没想到真考出了秀才,还是案首的好名次,这让宋夫子家在村子更受尊敬了,隔村都把孩子送到这边来读书,连束修收的都越来越多,也是,谁家不想孩子考个秀才中个举人啥的,光宗耀祖啊

    宋夫子本人考个秀才后屡试不第,才歇了心思,才青溪村接了老夫子的活计,安心教书育人,他虽然考试不顺,不过看人准,教书对着有前途的苗子向来是小灶开得多,管得严,至于那些看不上的,表现不好的,则是不花费啥心思的。董夏若是去了学堂,就会发现,这宋夫子和现代只抓尖子生的老师很像。

    、31萧家来信

    萧氏看完手里的信纸,眉头微皱,几不可闻地叹息了一声,萧觉迟眉头挑起眉头,不知娘为何会露出这样的表情。

    “觉迟,没想到一眨眼,你就这么大了。雏鹰大了,就应该离开母鹰的怀抱,你也应该离我而去了。”萧氏良久以后突然说道。

    萧觉迟惊讶地放下了手里的书,怔怔的看着一脸落寞的母亲,“发生了什么事情,娘怎么突然这样说我们母子在山里生活得好好的,为何我要离母亲而去,去往哪里”

    “觉迟,娘是早已经有这个打算,否则不会从小就故意逼你自力更生,不过,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娘心里还是很舍不得啊”萧氏说道。在萧家,孩子总是要出门历练一番,知晓江湖人间事,方能真正开阔眼界,尽管这个孩子是个意外,可是毕竟和自己姓萧,留着自己的血,自然应该按照萧家人的行事来为人处世。

    “可是娘一直都没有提过,为何看了这封信之后,便告知孩儿要离开您呢这青溪村,娘并没有亲人,若是觉迟离开了,留娘一个人在山谷里,觉迟怎么放心得下”

    “这信,是你外公寄来的。你也知道,你外公这些年并没有和娘断了联系,他认定你是萧家孩子,所以来信告诉我,你应该回京城去,身为萧家子弟,怎么能一辈子隐藏于人后呢娘不想你有多大造化,只愿你有自保能力,所以下定决心,还是听你外公的话,让你独自北上,参加科举,立于人前。萧家是高门大户,娘和你这些年给萧家带来很大的非议,这是娘欠你外公外婆舅舅舅妈的,虽然当年带你离开萧府,可是这些非议从来没有断过,你回去拜见外公一家人的时候,替我好好道个歉,父母生养之恩,兄长爱护,我萧清有愧于心啊”萧氏将信纸递给了萧觉迟。

    萧觉迟接过信,字是好字,行如流水,大气不失飘逸,这几年,他念的字都是外公托人偷偷送东西是顺便带过来的。信中表达了对萧氏母子的关心,朝堂变幻以及家中琐事,还有最后则是希望母子两人都能回去,萧家不畏人言。

    他知道娘是不会回去的,既然当初从萧家从京城离开,只怕这一生她都不会回到萧府居住。

    “娘,对不起,是我的存在带给您以及萧家这些纷纷扰扰,若是没有我,娘便可以堂堂正正嫁给他了,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有家回不得。”萧觉迟沉沉地说道。

    “觉迟,你必须清楚,娘不是有家回

    ...  </P></TD>

章节目录

穿越之青溪农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胡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胡潇并收藏穿越之青溪农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