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由竟然是他的母亲曾经得病,中医就没有给治好。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不在乎自己的形象也就罢了。作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代表着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最高水平,他实在应该照顾一下我们这些中国人的脸面。这种人就属于我前面讲过的那种认知模式出了根本性差错的情况,他完全无视客观事实,用自己的喜好得失来解释这个世界。

    否定中医的人提出的另外一些观点,确实有迷惑性。在这里挑几个典型的简单分析一下,也帮助大家加深一下对什么是科学的理解。实话说,这些观点在开始的时候把我也给懵住了。后来仔细一想,才发现其中的破绽。

    一种说法是中医没准,同样的病不同的医生开的药就不一样,治法不同,不具有可重复性,所以不科学。前面讲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到具体的问题上,我们就要较真了。只要稍作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说这种话的人缺少起码的认真态度。

    什么叫“同样”的病高血压是同样的病吗西医给高血压病人开的药也是每个人都不一样的,是要通过试验才能决定用哪种药,这可重复吗这种做法“科学”吗

    如果你说西医认为是“同样”的病,中医就必须也认为是“同样”的病,就必须用“同样”的方法来治疗,你岂不是把西医作为一个绝对的标准用来衡量中医谁给了西医这种地位呢况且西医自己也不是这样做的,你为什么要求中医却必须这样做才算“科学”呢从根本上讲,检验科学的标准只能是实践,而不是另外一套理论。否则西方科学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程度。用“同样的病”这样一个不知如何衡量、没有明确定义的概念,来否定中医,这种做法就缺少起码的科学严肃态度。

    不同知识体系中的科学2

    其实,在中医中不只会对“同样”的病施以不同的治法,还可能对看上去症状非常不同的病,却用完全相同的药方来对治,因为这些病症背后的原因是一样的,只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个体的差异,所以才反映出不一样的症状。那些批判中医的人,如果知道这些情况,是否觉得又抓住了什么新的用以否定中医的“证据”呢

    这些强调“可重复性”的人,常常把规律的可重复性与具体现象的可重现简单地画了等号。他们也没有意识到,即使是规律,也并非一定是确定性的,还存在概率性规律。概率性规律是体现在大量事件统计层面的,而不是单一事件层面的可重现。

    有人说:西方的科学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从逻辑上是很强的,是“自洽”的。但是中医不是这样。所以它不能算是科学。

    如果我们把“自洽”放在纯粹形式逻辑意义上来解释的话,那么它既不是科学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有很多逻辑系统是自洽的,但是它与科学无关,只是一些逻辑工具,比如数学就是这样。数学是科学吗很多人说是,其实不是。数学只是逻辑工具,其中很多分支与客观世界没有关系,数学家自己也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是它是自洽的。所以“自洽”不是一门知识成为“科学”的充分条件。

    科学是对物质运动规律的描述,很多学科都是实验性质的,你不能用逻辑是否严密,是否“自洽”来要求它,比如化学、生物学、医学等。这些实验科学不像相对论那样是基于一两个原理假设推导出来的严密逻辑系统,其中有些规律,看上去似乎是矛盾的,我们还无法解释背后的原因。所以纯形式逻辑意义上的,对一个完整逻辑系统所做出的“自洽”要求,在这里并不适用。故此纯逻辑意义上的“自洽”也不是一门科学的必要条件。况且,有些物质运动规律,特别是像人体这样的复杂系统,具有明显的辩证特征,不能用纯逻辑的方法来处理,何来纯粹形式逻辑上的“自洽”

    所谓西方的科学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这句话有相当的模糊性。如果我们把这句话理解为科学是在揭示各种现象发生的背后原因的话,或者说认为科学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的话,那我们就在很大程度上误解了科学。

    科学确实揭示了很多现象发生的“原因”。但是科学在本质上是在干什么刚才讲了,它是在“描述”客观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而不是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基本规律。换句话说,科学是在讲“是什么”,而不是解释“为什么”。“科学是分析说明,哲学是综合解释。科学只满足于说明它们事物的现状和作用,只把心思专注于事物本身的性质和运动过程。”威尔杜兰特:西方哲学的故事,2页,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比如万有引力定律。它解释了为什么物体之间会有引力吗没有,它只是告诉我们如何计算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至于引力从何而来,牛顿把这个问题交给了上帝,这并不是牛顿的错。这与庄子的说法颇为相似:“**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所以,科学只是在描述基本的变化过程,这种描述我们称之为规律,而不是解释变化背后的原因。我们用基本规律依靠逻辑再去推导出一些结论,解释其他现象,那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情。

    不同知识体系中的科学3

    还有人提出反对中医的一个理由,是因为中医太难掌握了。这就有点像是在表演相声了。据说当初全世界只有几个人能够理解广义相对论,难道因此我们就应该把广义相对论从科学中除名吗

    科学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我们在讨论科学问题的时候,还是应该有个基本的严肃态度才对得起“科学”二字。

    所以,那些反对中医的人的说法,如果我们认真仔细去剖析,就会发现它们都是违反基本的科学原理的。这是很可笑的一件事情:指责中医是伪科学的人,自己其实没有搞懂科学是什么。他们混淆了很多概念,逻辑上也是混乱的。

    如果我们承认科学是对物质运动过程的描述的话,中医就是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由于文化基础不同,所以中医和西医有很大的区别,各有长短,都需要不断完善。中医确实不符合西方科学的一些特点,因为双方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不同的规律,而且使用的描述分析工具也不一样。但是它确是经过了实践检验的一门科学。美国等西方国家已经正式接受中医的针灸疗法,并不是因为它们用科学手段证实了经络的存在,或按照西方科学的逻辑搞清楚了针灸治病的机理,而是事实证明针灸是有实际效果的。

    2008年我的一个大学同学问我如何学中医,我说你首先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哲学,然后才能理解中医。结果她说那就算了。

    学习西方科学,也是一个道理。中国人在现代科学上很少有创造性的建树,我觉得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从西方的哲学文化层面开始认真地学习,只是把现代科学当作一门**的知识来研究。这是有很大局限的。不懂西方文化和哲学,你很难真正掌握西方科学的精髓,自然难以有开拓性的贡献。因此,我们学习现代西方科学,需要去理解西方的文化和哲学,这样才能真正学好西方现代科学。

    不理解,所以才会崇拜,所以才会把知识当成信仰和教条,甚至是宗教。而这在根本上违背了不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科学精神和本意。真正理解和掌握了,你自然就会超越,不再盲目无知地固守某种理论或学说。

    所以,对于一门知识,只有真正理解了,才会知道这个知识适用程度是什么,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什么情况下不可以用,知识在你的手里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比如,自然科学的方法,原则上来讲,基本适用于机械性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在非纯机械性物质世界中这套方法用起来要非常慎重。因为非纯机械物质世界,比如在有了生命的现象,有人参与之后,就变得复杂了,变得辩证了。可是现在很多人把科学里的这些逻辑量化的分析方法狂热地用到其他领域,比如管理当中。很多人试图把所有管理内容都量化,而且认为越量化这个管理就越好。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把科学当成了一种宗教,一种超越一切的、永远正确的宗教。这种人在西方也不少见。这是在滥用科学,大错特错了。

    爱因斯坦在对科学的理解上也犯了错误。他一直认为量子力学采用的方法是错误的,科学应该是决定论,不应该是量子力学那样基于统计方法。他的一个著名论断是:“上帝不丢骰子”。爱因斯坦的反对,并没有影响量子力学成为现代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基石。事实证明,“上帝”确实在一些场合会丢骰子,尽管我们不知道为什么。

    伟大的爱因斯坦犯的这个错误,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西方文化中机械决定论的信念影响有多深远。

    我们不能成为科学的奴隶,不要把科学当成一种宗教来看待。科学本质上是可以被质疑的,科学正是在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而发展起来的。但是现在很多人把它变成了一个不可置疑不可挑战的东西,变成了一种迷信,然后把它作为一个绝对的标准,甚至用它去衡量世界真实与否。这本身就违背了科学的精神,是非常无知、荒唐可笑的。

    中国独特的社会形态

    刚才分析的是不同文化哲学之上产生的不同科学。还可以举个例子。比如中国的政治经济问题,也就是社会发展道路问题。

    我们现在接受的,都是基于西方社会发展而总结归纳和预测的社会发展路径。也就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然后是社会主义社会等等。

    这确实是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发展轨迹,而且被认为是简单机械地受生产力发展制约而成的。

    中国是这样吗现在无数人都在以西方参照系来看中国的历史和社会发展,这是有根本问题的,因为我们根本就不是按照那个框架走过来的。

    秦始皇在中国开创的是什么社会形态现在我们普遍认为是“封建社会”。可是秦始皇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废封建,立郡县”。然后是“书同文,车同距,度同衡”等等。

    在西汉初期,封建的分封制一度复辟,但是很快就又走上了秦始皇开辟的“郡县”制了。后来各个朝代的各地方的封王,基本只有经济待遇,没有治理权力,更别说军队了。**讲中国“百代都行秦政制”,说的就是这件事情。也就是说,秦始皇为后来两千多年的中国国家体制做了基础性的整体设计,确定了国家的基本治理结构框架。当然这不完全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我愿意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它是中华文明发展到那个时期,由秦始皇完成的历史性突破。而后来的中国历史,不论是横向与欧洲文明比较,还是纵向沿时间长河观察,都证明:这个突破具有对历史惊人的超越,尽管它远非完美也没有万代永续。它绝非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简单结果。

    所以,秦始皇以后的中国社会,与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摧毁以后形成的中世纪“封建社会”是有根本的区别的。参见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68页。那么中国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到底是什么社会它不是任何一个西方的社会形态。有人把它称为“农业资本主义”,我觉得这并不正确。因为这个社会没有出现以疯狂追逐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它的基本价值导向与后来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有根本性区别的。

    在相同或类似的“经济基础”上,是可以建立非常不同的“上层建筑”的。在这里不存在简单的机械决定关系。

    西方人给我们这段历史起了一个名字,叫做“东方**主义”。可能是因为他们到现在也统一不起来,只好强说中国人特别“**”,所以才能够在两千多年前就实现了统一。其实他们心里一定是羡慕得要死要活,否则“自由”如此美妙,他们何苦搞出一个“欧盟”呢西方人并不理解中国的历史,也没有看明白自己的历史。西方漫长的“中世纪”不够**吗但是并没有实现欧洲大陆的统一,而且近年来又分裂出好几个国家。

    由此我想到,中国未来的路会是什么样我觉得如果我们的文明传承没有被西方的影响彻底中断,中国还是会走一条与西方不同的路。有人把这解释为文化的不同所致,似乎是一种主观意识造成的。但是我觉得根本的原因在于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同,从而会选择不同的道路。所以,这个不同,是有客观依据的,不是一个文化上的主观意愿问题。

    全面理解知识体系1

    全面理解知识体系2

    全面理解知识体系3

    有些人拿到了一些表面的东西作为标准,到处滥用。比如说他们讲科学必须可重复、可再现。这没有错,决定性规律一定是可重复的。但是这个世界上还有非决定性的规律,就不能简单地用单个事件的可重复性来评价,比如统计性规律。更为可笑的是,他们后来偷换概念,把“可重现”,变成了评判一个现象是否真实存在的标准。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可再现吗没法再现,那你说它是假的,它不曾存在他们把一种现象是否能够用科学来解释和这种现象是否真实“存在”混为一谈了。在他们看来,不符合科学的东西,一定是不存在的。这就是说明这些人既不懂科学,逻辑也是混乱的,缺少起码的科学素养。

    提问:这么多知识我们都需要学习吗

    这要看你给自己的人生定位是什么,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比如,你想成为一个杰出的现代自然科学工作者,那你首先应该把西方的文化和哲学搞懂,然后才是你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是从职业发展角度来看。当然,有很多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都是需要的。比如心理学等等。

    提问:如果做研发的话,需要哪些知识呢

    那要看你是研发主管还是只做技术。如果你只做技术,你要理解到技术层面,还要理解到科学这层。科学是什么你要明白。我觉得要真正做好的研发的话,如果懂得科学是什么,做研发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判断能力:什么东西可做,什么东西不可做。你不会去做一些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比如说计算机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计算机永远不能有真正的智能,对吧一定是那些能够形式化的东西计算机才能处理,不能形式化的东西计算机绝对都做不了。因为计算机的基础就是形式化的一个过程。这就是科学层面的素养了。

    研发主管就要管人了。除开上面提到的,你还要懂心理学等管理方面的知识。

    基本的科学素养,在研发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常常是决定性的,比具体的技术还重要。比如当初我在负责我们公司的网上交易系统开发的时候,遇到过一个难题。我是第二任项目经理。第一期项目做得不好,不了了之,人员也散了。当时他们有一个问题一直解决不了,就是如何与我们公司使用的sap的erpr3系统交换数据。他们一直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我接手之后,项目有不可推迟的上线时间限制。当时大家非常悲观,觉得这个问题恐怕我们还是解决不了,完不成任务。我以前根本就没有任何类似项目的经验,但是我认为一定能解决,而且不会花很长时间。

    我的依据何在呢我的判断非常简单,计算机就是一个数据处理系统,如果你认为无法与其交换数据,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在原理上绝对不可能有越不过去的障碍。唯一要做的,就是找到真正懂erpr3这个系统的人来帮忙。所以当时我就全中国找这样的人,从北京找到上海。两个多月以后问题就解决了,项目成功按时上线。

    所以,尽管我不懂具体的技术,但是凭着科学的素养,我能做出明确的判断。

    能力是实战打出来的

    “能力”是我要讲的人的基本素质中的最后一个内容。

    前面讲解了人的基本素质等内容,而能力则是实战打出来的,不是听一堂培训课、读一本书学出来的。能够用语言传授的那叫“知识”或者是“经验”。能力是不可直接传授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苏联元帅朱可夫的。当初这本书的出版在全世界都引起了轰动,写得非常好,非常真实诚恳。朱可夫从小家中很穷,上不起学只好到莫斯科做皮匠学徒工。他从一名沙俄军队的普通士兵,成长为苏联红军元帅,在“二战”中作为最高副统帅,协助最高统帅斯大林指挥苏联卫国战争。从列宁格勒,到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他亲自指挥或直接参与指挥的。最后他率领苏联红军攻入柏林。

    他指挥战争的本事,就是实战中打出来的。无数的成功与失败,加上自己刻苦钻研总结,最后炼成了他不败金身。前面还讲过,像郎朗那样的天才,也依然要靠超人的努力、长期的训练,才能成为一名杰出的钢琴家。

    所以能力都是实战炼成的。你在那空想,读再多的书,也练不出真正的本事。一定要记住:必须实践。而书读得多的人容易迷信自己的脑袋。觉得我聪明,坐在那想就能想出什么奇妙的东西来,这是自己欺骗自己。我曾经也是这样。中国的知识分子中有这种不好的传统,所以我们有一个过于绝对的说法“百无一用是书生”;或者以为哪一天遇见了高人,点石成金,便一通百通,一步登天,羽化成仙。这是小说中编的故事,或用于精神享受,或用来糊弄小孩子。每个人的进步都是一点点在实践中得来的。当然,不去学习,不动脑子,再实践也没有用。

    因为能力是实战打出来的,所以,未来你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作当中,不管经历了什么,只要有一个正确态度来对待,它都是你们宝贵人生的一部分。也许被领导猜度了,也能炼你啊,也能长本事。只要你有一个好的心态,你一样能从里边学到很多东西。所以一定要珍惜自己未来做的每一件事。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都是你积累能力很重要的一个机会。

    我自己工作这么多年,没有读几本企业管理上的书,更没有学a。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别人不愿意做的,而且基本每一次都是我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我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不断琢磨,才走到了今天。我现在给你们讲的这些东西,大都是这样得来的。书上的东西,不通过实践也不太可能真正理解掌握。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

    从本质上讲,人生就是一个历程,荣辱得失都是财富,只要你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所以,能力的提高,与你的心态和你的秉性修养有直接的关系。

    两种不同的聪明

    人的能力有各种各样,我们就不去逐个讨论了。我主要讲一下人最为核心的能力,即思维能力。

    全面评价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一件蛮复杂的事情。你得从思维的深度去看,从思维的广度去看,从思维的速度去看,从思维的敏锐度去看,从思维逻辑的整个过程的可控性去看,你还可以从思维的整体系统性去看。这是我认为用来评价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几个主要维度。但是这样分析太过学术化,对

    ...  </P></TD>

章节目录

成长:从校园到职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谢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谢耘并收藏成长:从校园到职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