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的家庭是一个娇纵孩子的家庭,从这种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很可能是现实的小皇帝和潜在的罪犯;一个不对孩子做加法的家庭是缺乏爱和关怀的**家庭,从这种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很可能是现实的自卑者和潜在的罪犯和自杀者。

    学校的价值在于对不正常的家庭环境进行矫正:给缺少关爱和表扬的孩子补充关爱和表扬,给缺乏训诫和批评的孩子施加训诫和批评。而且,表扬不能是持续的表扬,表扬后面要准备着批评,只有表扬没有批评的孩子会得意忘形;批评也不能是不间断的批评,批评后面要跟着表扬这也正是刘老师她们所做的,只有批评没有表扬的孩子会萎靡不振。

    一个让世人惊诧莫名的举措

    刘老师对那个男生的教育既不能说是谋略,也不能说是战略,而是一种方法。如果说谋略加减法是做了以后再说的话,战略加减法常常是说了以后再做。谋略是惟恐别人先知道,所以说事不密则危;战略是生怕别人不知道,所以说言不顺则事不成。从这个角度你也可以理解,儒家是重战略而轻谋略的。

    但也有例外,比如常常让人感到意外的jp摩根他的一生其实就是一连串的例外,他创造一个当时自己讳莫如深、别人莫名其妙的战略案例。

    16

    1868年,美国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与少壮派投资家乔伊古尔德及其搭档吉姆费斯克进行了一场争夺萨斯科哈那铁路争夺的遭遇战。萨斯科哈那铁路的战略价值非常巨大,它是联结东部工业城市与煤炭产地的大动脉,而且与古尔德控制的伊利铁路相接,所以双方都志在必得。

    双方争夺的焦点在对萨斯科哈那铁路的控股权上,谁持有该铁路的股份超过半数,谁就获胜。当时人人都知道,萨斯科哈那铁路总裁拉杰姆不是古尔德和费斯克的对手。后者智谋过人,手段狠辣,许多大投资家都败在他们手下。果然,古尔德和费斯克买通了纽约法院的两位法官,在萨斯科哈那铁路股东大会召开前夕,纽约州法院下令免去了拉杰姆的总裁职务。然后古尔德和费克斯就可以大肆发行虚增的公司可交换债券,好在股东大会上转变为股票。

    拉杰姆接受范德比尔特的下属斯罗伦的建议,向前任纽约州州长艾德摩根求救。艾德摩根把自己的弟弟jp摩根推荐给他们。对这个案子,jp摩根早已成竹在胸,他提出的条件之一是成为萨斯科哈那铁路的新股东。经过摩根兄弟的官场运作,拉杰姆很快恢复了总裁职务。但他们最担心的是即将召开的股东大会,古尔德和费斯克的惯用伎俩是以武力威胁股东,以实现自己控制公司的目的。

    不出拉杰姆和摩根等人的预料,股东大会召开当天,费斯克故伎重演,他率领全副武装的打手先行占领了会场。就在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身着灰色制服的奥尔巴尼郡的警察们在警察局长的指挥下,早已埋伏在此,费克斯一露面,就将他逮捕,并立即将其押上马车,挥鞭扬长而去,不知所终,余人作鸟兽散。股东大会按照摩根的意志进行,拉杰姆继任总裁,jp摩根被选为副总裁。事后人们才知道,所谓“警察局长”和“警察”都是雇来的冒牌货,那场请君入瓮的戏剧是jp摩根一手导演的。

    到目前为止,这个故事还没到最出人意料的部分,最出人意料的是,股东大会后,握有实际控制权的jp摩根立即将萨斯科哈那铁路出租给了特拉华哈得逊运河公司,而该公司正是古尔德伊利铁路公司的后台老板,拉杰姆的死对头。年利率7,租期99年。这等于是把冒死从虎口里拔来的牙又还给了虎爸爸。

    从拉杰姆的角度看,他虽然有被卖掉之感,但有7的高利,不会拼死反对;从摩根本人角度看,他虽然做了一回渔翁,但并没有得多少利;最大的赢家似乎是古尔德的老板。摩根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这正是摩根的高明之处,他创造的这个案例是一个经典,展示了一个战略投资家如何把一次商战谋略发展为决定其一生事业的战略。我们可以设想,摩根介入萨斯科哈那铁路争夺战之时,他已经确定了他的公司发展战略,那就是铁路金融。他的志向并不是分享甚至拥有一条小小的萨斯科哈那铁路,而是要建立一个超越所有铁路大王的铁路金融帝国。但在萨斯科哈那铁路争夺战发生的时候,他还没有做好准备立即进入铁路业,他要腾出手先延长自己金融上的线。为此,他第一不能树立强敌,第二不能分心从事自己当时还不擅长的铁路业。

    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他进行了一次加法和减法的战略组合:先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毁灭型减法清除了费克斯,成为萨斯科哈那铁路股东,在铁路业插上一脚;接着用加法和自损型减法,把铁路租给对手的靠山,既化敌为友,又节制了自己过早扩张的**;最后,也是最有趣的是,他实际上并没有把萨斯科哈那铁路出租给别人,而是租给了他自己,因为在他的战略设计里,古尔德及其老板的铁路迟早是他的囊中之物,当他最终实现了托管包括古尔德及其老板的铁路在内的大量铁路时,他自然而然地获得了萨斯科哈那铁路,然而,这时,这条铁路已经是自己的战利品,而不是当初他和拉杰姆共同的战利品,他既得到铁路,又不用背掠夺合伙人的恶名。

    换个说法,羽毛未丰的摩根和别人合伙打了一条狗,从它嘴里抢来一根骨头,他把这根骨头送给狗的主人,换得主人对他的宽恕甚至友情,等到自己力量强大之后,最后又打垮主人,获取了狗主人的全部产业,当然包括那根骨头。

    在中国当代企业界,基本上找不到像jp摩根那样具有伟大战略才能的人,摩根不仅创立了金融帝国,还创造了现代金融制度,甚至留下了重建美国金融信誉的美名。中国有点气象的人可能有一些,比如联想集团的教主柳传志,新浪网总裁汪延,等等。

    柳传志为联想厘定的战略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传宗接代,拓殖海外。”柳传志的目标是把联想做成一家百年老店,为此,企业必须深根固本,第一要改造所有制,产权模糊的公司是不可能有后代的,这是深根;第二要有自己的主导产业,这是固本;第三要培养本公司成长起来的年轻接班人,这样的接班人才能把企业视如自己的生命,企业也才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就是“传宗接代”。所谓“拓殖海外”,就是国际化。“传宗接代”既是战略性反减法,也是自益型加法。“拓殖海外”既是自益型减法,通过把自己的线延长到海外,以获得相对于自己竞争对手的优势;也是自我扩张型加法,扩大自己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

    汪延的战略用四个字来描述就够了:“方生不死”。所谓方生,就是永远创新,他有一句口号叫“一切由你开始”,不断学习新东西,这是战略加法;所谓“不死”,就是做百年老店,他有另一个说法叫“永续经营”和“回归传统”,这是战略减法。要想永续经营,就不能盲目扩张,因此,他们有两个不做:第一不做与互联网不相干的事情;第二不做互联网内自己不擅长的东西。为了长寿,汪延说一百年后新浪公司卖臭豆腐也行,当然,是新浪牌的。这是我所知道的中国企业中长寿冲动最强烈的一个案例。汪延的战略正如他的公司名字:“新浪”。有水有风就有浪,浪是永生不死的,但每个浪头都是新的。

    17

    传为千古佳话的三次拜访

    以今天的观点看,“三顾茅庐”更像一个求爱的故事,而不是一个求贤的故事。故事中的两个主角,一个刘备,一个诸葛亮,前者像屡次上门求婚的情哥哥,后者像藏在深闺的小娇娃。由于羞怯,或许由于想吊情郎的胃口,小娇娃让情哥哥连喝了两碗闭门羹,第三次才面带桃花,眼含秋水地见了他,谁知一见之下,各自叹息,相见恨晚。一番情话绵绵之后,立马定了终身。诸葛小妹还真够贞烈的,在郎君刘哥仙逝后,不仅悉心照顾家业,还把先君的孩子抚养成人,而且既无外遇,也未再婚,终身守寡,直至香消玉殒。

    如今,要找人才,或者,要找个用人单位,不用那么费劲,有猎头公司,有英才网,还有组织部、人力资源部、人才交流市场但是,你能从人才交流市场里找到一位姜子牙,让组织部物色到一个管仲么请看杜甫写的两句凭吊诸葛亮的诗: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在诗圣看来,刘备以皇叔之尊,大将军之贵、侯爵之显三次拜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村青年,有两个追求,一是要问平定天下之计,二是要得开国托孤之臣。对诸葛亮,刘备他为何有如此高的期望呢因为当时名士司马徽认为诸葛亮名列颍川五贤之首,有姜尚、张良之贤,可助明君创长盛不衰之王业。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刘备三次拜访,是求见,也是考察。

    太子党和大将军降尊下问,被访者如果是今日自学成才的青年农民,即使当时真的不在家,事后听说,恐怕也要屁颠屁颠地登门谢罪去吧,怎么可能在大雪天让贵人吃第二碗闭门羹呢

    其实,诸葛孔明在当时之乱世,并不是要做官如果要做官,跟着他大哥到孙权那儿谋个一官半职容易得很,而是想平天下。他自许有济世安民之才,也有济世安民之策,但能遇到慧眼独具、宽仁贤明的真君英主么遇不到,宁可耕读荒野,终身不仕;遇到了,则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刘皇叔英名远播,但孔明还要测试一下:第一,他的心胸如何;第二,把本人当什么人看;第三,对我需求强度怎么样

    因此,刘备的三顾和诸葛亮的两避,既是对对方的考察,也是真我的一种显示和心迹的一种表露。刘备第二次拜访卧龙时,遇大雪,张飞劝他作罢,刘备不肯,说:“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这是要告诉诸葛亮,我对你的追求已经达到爱的程度了呀到了草堂,有一少年在唱歌,歌中唱道: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这显然是孔明本人委托他的小弟唱给刘皇叔听的,想告诉他,我也不是非老死田头不可,要想让我出山,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有明主可依;第二,待天时已到。

    由此看来,三顾两避实际上是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一种战略考察和应答。刘备本人并非雄才大略之主,文才武略均不能与曹操和孙权匹敌,但他向他的祖辈汉高祖学习,发挥自己的最大长处:用人,也让人用。通过三顾,孔明了解了刘备争夺天下的国家战略是人才兴国;而他的人才战略是:屈己纳贤,国士国遇,就是以最低的姿态招揽最杰出的人才,以国士之礼对待国士。通过两避,刘备也了解孔明的价值和人生战略:潜龙勿用,待时而动。用一根骨头可以招来一只狗,但要招来济世安邦之臣,只能用你的谦卑和你的运气。

    不难理解,刘备的人才战略是自损型减法和施与型加法的战略组合,他自损的是自己的名位和身份,施与的是以高高在上的名分和低低在下的姿态结交人才的知遇之恩。诸葛孔明的人生战略是大境界中的上乘境界加法雪中送炭和寻求自我实现的自益型加法的战略组合。所谓待时,既是等待最有利的政治军事形势出现的时机,也是等待某个政治军事集团最需要你的时机,孔明最终答应加入蛰居新野、形危势困的刘备集团,对于刘备来说,就是雪中送炭。

    作为三次拜访卧龙先生的结果,刘备最终得到了一项与魏、吴争天下的大战略和一位既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旷世奇才。争天下的大战略就是名垂青史的“隆中对”,核心思想只有八个字:“建基西川,联吴抗曹。”建基西川,是深根固本的反减法;联吴是加法,抗曹是减法。著名的隆中奇策,分析起来就是这样一则加法与减法的战略组合。

    我在智慧算术加减谋略论那本书里,分析了包括隆中对在内的“三对五策”八大战略,“三对”是“渭滨对”、“汉中对”和“隆中对”;“五策”是齐策、晋策、秦策、吴策和越策,所有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而又被成功实施了的国家战略,有的是打天下的战略,有的是治天下的战略;有的是国内战略,有的是国际战略,但所有这些战略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在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战略组合。

    三招与两手

    **和邓小平都是当代伟大的战略家。**擅长于打天下,他打天下有三招:第一招我们已经说过,叫做“雪中送炭”让穷人翻身,这一招胜了蒋介石和国民党的“锦上添花”让富人更富;第二招是“弃腹占角”,就是放弃在大城市搞武装斗争,到边缘农村建立根据地,这一招胜了他的党内竞争对手,比如陈独秀和李立三;第三招是“三**宝”,就是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这一招胜了所有人,包括日本人。第一招是上乘境界的加法,第二招是反减法,第三招是两个加法和一个减法。

    打天下邓小平虽然不是主角,但治天下他可是一代宗师。他治天下的绝招之一是“两手抓”: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四项原则;一手抓反右,一手抓反“左”;一手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效率,一手抓共同富裕平等虽然抓的内容和说法很多,但实质是一手加,一手减;或者一手减,一手加。

    18

    社会总是由各种利益和趋势汇集而成的,一种政策不可能让所有人得利,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社会问题。当这部分人的利益和愿望得到满足时,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和愿望则可能受到损害,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调整,则可能导致社会分裂和动乱,就像驾驶一艘客轮,不能让所有人或大部分人站在船的一边,那样容易翻船。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就要在人多的那一边减少人,在人少的那一边增加人,以保持船的平衡。因此可以说,治天下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不能走极端,而要搞平衡。革命要走极端,建设要搞平衡,建一栋大厦,任何一根栋梁不平衡都会倒塌。所谓平衡,就是易经益卦和损卦卦辞所说的,“损上益下”,或者“损益盈虚”,也就是损有余补不足,这样才能“与时偕行”今天的说法是与时俱进,让社会平衡和谐。

    当然,领袖双手的调节只是社会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调节的成效与领袖的魅力有关。还有一种调节形式是制度性调节,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不是本书的任务。

    七打开谋略宝库的通用钥匙

    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上传,一加一减之谓谋。

    千谋万略,无非一加一减。

    吴稼祥智慧算术加减谋略论

    从井底暗道中爬出来的大帝

    舜20岁的时候就成了名人,因为他能孝顺一个老是想杀他的瞎眼老爸和一个恶毒的后妈。到了舜30岁的时候,皇帝尧感到自己有点老了,想找个接班人,因为他的儿子丹朱是个混蛋,当不了皇帝。于是他要手下的人向他推荐人才,四大部族的首领都推荐舜。

    “好呀,”尧说,“既然你们都说这个人好,那就把我的两个女儿嫁给他看看,还有,让我的9个儿子也跟着他生活一段时间。”

    不久,尧便从宫廷内部参考上读到:自己的两个女儿被调教得很好,忘了自己的贵族身份,恭敬地侍奉公婆。9个儿子也大有长进,不再打架斗殴。人们跟着舜学耕作,学打鱼,还学制陶。他居住的地方,一年成了村落,两年变成小镇,三年就拔起一座都市。尧很高兴,赏赐给他一把瑶琴,还为他建了一座仓库,送给他不少牛羊。

    同样忘不了舜的还有他的瞎爸爸和同父异母的弟弟象,他们为自己一直未能杀死舜感到郁闷。这回要势在必得,他们让舜爬上高高的粮仓上去涂墙,然后在下面放火,想烧死舜。舜早有防备,他张开早就准备好的两只大笠帽,像鸟一样从仓库顶上飞下来,保住了小命。不久,瞎眼老爸又心生一计,让舜去挖井,等挖到深处,老爸和弟弟象赶忙往井里填土,想把舜活埋。舜知道他们要干什么,在深夜他们不注意的时候,他在井壁上偷偷挖好了一个通到外面的洞,于是,舜又一次得以逃生。

    父亲和弟弟以为这一次舜必死无疑,心中大喜。象对父亲说:“主意是我出的,他的财产由我来分:牛羊和仓库给你们两个老不死的,舜的宫室和两个老婆,就是尧的两个女儿,还有那张琴归我,嘿嘿。”

    当天晚上,象来到舜的寝宫,在享用两个嫂嫂之前,他先弹会儿琴,以示高雅。一曲终了,他一抬头,原以为能看见嫂夫人迫不及待的目光,但让他大惊失色的是,他看见的是他哥哥舜的笑脸。象只好搭讪着说:“以为你死了,心里悲恸,来这儿弹只曲子凭吊你。”舜也乐了:“是呀,你一直都很看重兄弟情义的啦。”

    舜不仅没有心存报复,甚至更加孝敬父亲,更加爱护弟弟。尧知道了,让他当了总理,管理百官,舜治理得井井有条。

    上面这个故事,是我根据史记五帝本纪编写的。之所以向读者推荐这个故事,是因为它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既成文又成型的谋略故事。中国的历史传统源远流长,其中一个传统就是善谋,说中国是一个谋略大国,一点也不夸张。史记评价五帝中的第二帝颛顼时说,“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谋”是什么意思呢中国最早的字典之一说文解字说:“虑难曰谋。”这是说,能够洞察、防范和避免可能出现的危险或灾祸就叫做“谋”,这是谋的原始含义。从上面的故事看,不仅帝颛顼有谋,帝舜更有谋。帝舜一次又一次地逃过了他最亲的亲人要加于他的杀身之祸,这就是成功地运用了谋。

    根据我的研究,只要是谋,都是运作型加减法的一种运用,千谋万略,无非一加一减,或者说,万变不离其宗,万谋不离加减。中国谋略史上的所有理论和案例,都可以分解为加减两个基本动作及其变招。上面这个故事也不例外,它的基本谋略招法是减法,但在帝舜与其父亲和弟弟的出招和应招的博弈过程中,简单减法演变为几个回应招式:

    第一招,是舜的父亲瞽叟和舜的弟弟象的最极端减法谋杀,在他们看来,舜是妨碍他们获得舜的财产、妻妾以及其他幸福的最大障碍。第二招是舜的应招防减法,这不是强硬回应招法,强硬回应招法是反减法,防减法是对减法的消极回应,是回避;反减法是对减法的积极回应,是制裁、惩罚和反攻。第三招是瞽叟和象的新回应:反防减法,他们知道舜的逃生本领高超,最终想出的绝招是要把舜活埋在井里,让舜无路可逃。舜的最终

    ...  </P></TD>

章节目录

加减:博弈与设局的中国功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吴稼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吴稼祥并收藏加减:博弈与设局的中国功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