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部的资源和机会。然后在进行分析时,不断对自己发问:这个行业、这个产品的底线,由哪些条件组成的我有足够的资源往哪个方向,突破哪一条底线如果暂时没有,到哪里去寻找资源如何去积累资源另外在中国,由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性,眼光准确的一个前提是:能获得独到的信息。因此竞底者通常会编织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既提前得到第一手的关键决策信息,又赢得必要的软实力。案例:独特眼光,发现竞底产品小灵通1996年,徐福新在担任浙江移动通信公司总经理时,发现日本有一种phs技术,可以使普通市话变成移动通信,但这种技术由于有较多弊端,在日本正走下坡路。

    第207节:二、竞底者

    是否应该将这种落后技术引入中国呢中国的通信界的争议很多。但当时电信行业的情况是:固定电话有1亿左右的装机容量,实装率不高,缺乏新的业务增长点;而移动通信生意虽然火暴,公民却对高昂的双向收费,牢骚满腹。徐福新经过考虑,将这项技术方案交给ut斯达康公司,使他们看到了这项技术在应用中的价值,从而决定进一步研发并投入市场。很快,以中国移动收费高昂的手机作为竞底目标的小灵通推向市场。尽管它刚开始不能漫游,通话质量较差,但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的竞底爱好:便宜不仅手机便宜,而且通话费和市话一样,接听电话不要钱。就靠这一特点,小灵通像野火一样燎原开来。此时,如果中国移动将手机和通话费相应下调,一定能扼杀小灵通的竞底空间,但当时的gs机还是由一些海外大公司生产,价格无法下降;而中国移动因为在海外上市,为了保证外国投资者的利益,通话费也无法下调,因此只有眼睁睁地忍受小灵通的竞底。徐福新独到的眼光使其力排众议,催生了小灵通这一产品。而ut斯达康也因为小灵通的成功,于200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并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最成功的前20名小企业之一。但由于后来没有找对新的竞底目标,ut斯达康从2005年起严重亏损,这也正说明了单纯依靠竞底,一个企业必然遇到难以逾越的瓶颈。竞底者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新的强大工具,竞底者虽然算不上是真正的创新者,倒也同样需要高超的想象力。竞底是一种游走在悬崖边缘的高风险工作,它不允许人们常常使用试错法,来探测哪里是底线,哪里是安全地带。因此,竞底者必须在自己的头脑实验室中,想象各种可能发生的竞底场景,将这些想象的场景和现实结合起来,去分析、揣摩、判断一切相关因素的底线:供应商能承受的价格底线在哪里

    第208节:二、竞底者

    供应商的账期底线在哪里员工能承受的工资底线、加班底线在哪里客户对低品质的承受底线在哪里对延期交货的容忍底线在哪里避税的底线在哪里优秀的竞底谈判者,也都善于先在想象中找出对手的底线,然后在谈判过程中求证,并一鼓将其打到底线。但有时,竞底者的想象力会超常发挥,越过底线,这就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如2008年9月中国爆发的毒奶粉事件中,蒙牛、伊利、光明等奶业巨头,都想象自己添加的三聚氰胺,能控制在安全的底线内,确实,他们几乎成功了。但更加疯狂的三鹿,击碎了他们的幻想,终于将大家一起绑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显然,想象力是一种有力的工具,但也是一把双面刃,如果将它用在不良的方向,将使花样翻新的罪恶不断出现,那样最终收获的果实,一定是被打到底线。竞底者的思维盲点中国人历来缺少批斗精神,他们从襁褓时代起,就没有被训练过:在确定什么是有意义的之前,人们不应当被动顺从地、不加批判地全盘接收他们所学的东西。他们从小到大,都处在被灌输的状态。当他们中的某些人成为竞底者之后,又开始把前人灌输到他们脑袋里的东西,有目的、有选择地灌输给其他被竞底者,并要求他们全盘接受。竞底者们很难做到公正思考,即对所有观点都一视同仁,不考虑个人感受,自身利益,或其朋友、公司、团体、国家的感受和利益。因为公正思考需要参照理性标准,而竞底者容易对他人的观点进行主观臆断,简单地划分为与自己意见一致的,及与自己意见相反的。因为质疑竞底者的观点,在他们看来就是质疑他们本人,这种强烈的内心恐惧和反感,将成为他们思想中的障碍,阻碍他们进行正确的思考。竞底者的下属们通常会觉得,要和竞底者研讨与他们习惯思维相左的观点,是困难重重的。任正非就有这种思维倾向,由于他认识到这种倾向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在讨论问题时,尽量不透露自己的观点,以期广开言路。但实际上,在竞底文化的氛围中,下属还是千方百计想揣摩出他的想法,争取和他保持一致,博得他的赏识,而决不敢畅所欲言。

    第209节:二、竞底者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行政决策研究者郝伯特西蒙说:高层管理人员所遇到的决策问题,大多属于非经常的、没有既定程序化的,唯有依靠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力、直觉和创造力去找寻答案。更有学者认为:身为领导人的条件,就是设计、构思的能力,除此无他。但中国人普遍缺少科学精神,因而缺乏设计构思的能力。这种设计与构思能力涉及: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文化的培养、企业战略方向的选择,以及人性化的企业战略执行细则。正因为如此,竞底企业家们不得不用竞底,来取代宝贵的设计与构思能力。竞底者通常是理性的自我中心主义者,对待他人的不同意见所依据的标准,与对待自己的个人意见有很大差异。他们通常有着理性的傲慢,缺乏对自身局限性的认识,对于自己的自欺行为,以及个人观点的局限性缺少深刻了解,但他们通常声称自己对自己了解很多,并为此自鸣得意,即使有部分人看上去非常谦恭,故作时髦的渺小和低调。竞底者可能导致错误学习的思考习惯,如在获得有限的信息时,就急于从中归纳、总结。竞底者通常缺乏理性的勇气,他们不愿意挑战自己熟知的理念。相反,他们拥有理性的懦弱,即本能地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感到恐惧、紧张、反感。因此,竞底者们不得不承受身心的痛苦、忍耐和煎熬,因为他们不能通过创新,形成一种竞优的局面。由于竞底者的自我中心主义,尽管他们常常要求被竞底者换位思考,但实际上他们自己却很难做到这一点,甚至不屑去做换位思考的尝试。同样,竞底者缺乏理性的真诚,他们很难以要求他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要求对手的严格证据和证明,来同样要求自己。他们更多的是理性的伪善,这种伪善常常隐含在他们空洞的说教和宏大的口号中。一个典型的现象是,竞底者通常要求员工努力加班,认真奉献,但他们却不会要求自己的孩子、亲友,也生存在这样的底线状态。

    第210节:二、竞底者

    竞底者通常缺乏理性的执著,他们在**上比精神上更有执著性。他们喜欢说,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这种痛苦通常是指**上的,因为竞底者面临复杂的、令人沮丧的理性问题时,绝大多数会轻易放弃,由于他们不能忍受精神上的磨难和痛苦,因此不得不长时间地忍受身体上的不方便和生活质量的低劣。竞底者也不愿意坚持理性上的执著,他们习惯性地拒绝思考深刻的问题,因为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自己理性上的挫败。他们很少深入追究生命的意义,更难以想到人类的命运。对他们来说,有钱赚,过好现在的日子,就已经足够让他们的精神充实了。案例:政府应该帮企业做什么事企业应该帮员工做什么事据说,天津有位副市长访问华为时,曾向任正非讨教:为了帮助企业发展,你认为政府应该做些什么任正非回答道:政府对企业最大的帮助就是什么也不要做,只要将城市的路修好,公园和道路旁边的花草种好,这就是对企业最大的帮助任正非可能没想到,他的这个态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伟大的思想家哈耶克早在1944年出版的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就写得清清楚楚:强制力量的控制者是否应该将自己限制于笼统地创造条件,以便最充分地发挥每个人的知识和创造力,使他们能成功地作出计划,或者为了合理地利用资源,我们是否必须根据某些有意识构造的蓝图,对我们的一切活动加以集中的管理和组织经济自由主义反对以协调个人努力的低级方法去代替竞争。它将竞争视作优越的,这不仅因为它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人们所知的最有效的办法,而更因为它是使我们的活动在没有当局的强制和武断的干预时能相互协调的唯一方法。哈耶克所说的强制力量的控制者,实质上就是竞底者。对企业来说,政府就是竞底者之一;而对员工来说,老板是当然的竞底者。任正非希望市长只把治安绿化搞好,也就是希望竞底者将自己限制于笼统地创造条件,而使华为的活动在没有当局的强制和武断的干预时能相互协调。

    第211节:二、竞底者

    但他有没有想过,自己作为竞底者,也应该将自己限制于为员工笼统地创造条件,而不是以协调个人努力的低级方法去代替竞争。比如,管理规则细化到提前午餐一分钟,就永久降薪500元等,就是协调个人努力的低级方法。在低级方法还能管用的时候,竞底者是很难主动反思的,否则他们就不是竞底者了。这,也许是竞底者的另一个思维盲点。案例:郭台铭搞电影郭台铭曾这样规划过自己的人生,25~45岁,为钱做事;45~65岁,为理想做事;65岁退休后,为兴趣做事。这是一个很好的人生规划,但在外人眼里,郭台铭的前两个阶段,都是作为竞底者在为钱做事。富士康做成世界代工之王,其最大目的和最终目的,至少在目前看来,就是为了赚最多的钱。除了要保持在电子加工业的竞底地位外,富士康还将触角伸入了汽车产业。郭台铭能在汽车产业获得像电子制造业一样的成功吗应该说,如果他继续秉持以往的竞底精神,那么通过足够长时间的竞底,富士康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厂。当然,他造的车将集中在中低档车型。另外,郭台铭还想进入电影行业,这也许就是他为兴趣做事。作为一个老资格的优秀竞底者,郭台铭职业生涯的前40多年,都全力在进行竞底,他的所有兴趣爱好,都在为他的竞底服务。而要为兴趣做事,则是一种竞优色彩很浓的生活。很难说一个人在做了大半辈子的强悍竞底者后,到了60岁左右,还能够忽然变成一个竞优者。因此,郭台铭从事电影行业,成功的希望并不大,因为真正好的电影完全是竞优的结果。一部好电影,比的是创新、艺术、思想、娱乐等竞优因素,而不是比拍摄效率、成本控制、投钱规模等竞底因素张艺谋以竞底方式拍过不少所谓的大片、大制作,投钱不少,场面宏大无比,最后只是些过眼烟云而已。一个竞底者要改变思维,成为竞优者,并拿出让世人瞩目的竞优产品,确实比把富士康塑造成一个汽车王国更为困难。

    第212节:二、竞底者

    所以,如果郭台铭造汽车,大众可以投资。而对他的电影事业,还是让他自己掏腰包比较好。竞底者的认错竞底者生活在各种底线的约束下,其中绝大多数竞底者所共有的一条底线是:不能认错。家长在家庭里向小辈认错,领导在单位里向下属认错,政府在社会上向百姓认错,在中国即使不是像太阳从西边出来那样不可能,也是像冬天里刮台风那样少见。中国式的三拍干部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中,就没有一条拍巴掌认错。在一个竞底社会,认错,是被竞底者的的义务,而不认错,则是竞底者的权利。为什么竞底者要真心承认错误,就那么难呢因为所有的竞底者不用老师言传身教,都本能地知道:竞底实力是建立在威权的基础上,而一旦认错,就将损害这个基础。没有了竞底实力,竞底者在竞底组织中就会令难行,禁难止,那样竞底就难以进行下去。案例:竞底者的认错之害沈阳飞龙公司的总裁姜伟曾在1997年公开发表总裁的二十大失误,虽然他的认错只是泛泛而谈,仅停留在企业管理操作层面,根本还没有深入自己的灵魂深处,但在这之后,据姜伟自己说:员工敢和我顶嘴了,整个社会和政府也不支持我和飞龙了。这次认错根本没有改变飞龙的股权结构,为什么员工敢和老板顶嘴了呢飞龙也并未因姜伟认错而做什么坏事,为什么社会和政府就不支持了呢就因为认错破坏了姜伟和飞龙的光辉形象,损害了竞底实力。因此,虽然姜伟还是老板,他玩起竞底来,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得心应手了。竞底者很难认错,这一点和西方人是不同的。现代西方社会的核心精神,就是在被证伪时,不感到难堪,即使是那些伟大的人物。经济学家凯恩斯创建了宏观经济学,他的一位同事当面指出他的观点,与之前的某个观点互相矛盾,这位伟大的人物欣然回答说:如果你能说服我错在哪里,我就改过来。

    第213节:二、竞底者

    因为竞底是一种做得说不得的事,中国的竞底者当然不愿被人证伪,他们爱喊空洞的口号,以掩饰竞底的本质。这样即使他们被证伪了,也有回旋的余地,或干脆漠然置之,仿佛那件被证伪的事,不曾存在过。案例:迈克尔戴尔的认错戴尔公司通过调查发现近半数的员工想跳槽,经过深入访谈后了解到:戴尔员工认为戴尔不近人情,对它难以产生强烈的忠诚感。迈克尔戴尔知道这事后,明白自己不是不近人情,而是由于太腼腆,而不好意思和下属建立较紧密的关系,因此他在2001年公开召集手下二十名高级经理人,为自己的性格认错,承认自己过于腼腆,因此有时显得冷淡、难以接近。他承诺将与下属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虽然迈克尔戴尔的认错,并不一定保证能改善员工的忠诚,但这种知错即认的态度,却可以和中国的竞底者们相对照。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竞底组织以靠近底线为生存常态,因此发生事故就在所难免,只是事故大小,事故发生的时间存在着偶然性。竞底组织在发生事故后,一般不深挖事故发生的原因,而总是急于找一个责任者。因为竞底者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其实是心知肚明的,如果在竞底这个原因上深究下去,就有可能影响未来的竞底。而找一个责任者、替罪羊,或者某种漂亮的说法,那么就可以安抚那些被竞底者们由于事故所产生的不安情绪,同时也可以维护自己的光辉形象。案例:小灵通与任正非的认错2001年中国电信建设趋于饱和,通信制造业的冬天来临,华为的日子相当难过。但华为的对手如ut斯达康、中兴等,却凭借小灵通,把冬天的日子过得十分红火。小灵通实际上完全是个竞底产品,竞的是中国移动高话费手机的底。当然,中国移动的高话费手机,竞的则是全体不能公费打手机的中国公民的底。小灵通市场虽大,技术却相对简单,华为完全可以迅速搞出产品,但任正非这次看走了眼,压根没把这小玩意当回事。因此ut和中兴等对手正好趁机占领市场,笼络客户,大肆对华为竞底。

    第214节:二、竞底者

    刚开始,尽管不少人吹耳边风,但任正非还能立住阵脚。2002年下半年他说:华为没有投入小灵通的研发是明智之举,华为不能什么都做,华为的目标更加高远,华为集中精力在3g的研发上。但很快,因为冬天的日子太难熬,因为市场的反映太好,任正非决定赶上这趟快车。华为发挥强大的竞底实力,很快搞出cd制式的小灵通,比市场现行的产品更好、更省钱,华为希望将其作为战略增长点,同时向对手竞一把底。然而,由于制式不合规范,华为的cd小灵通被信息产业禁止使用除**地区。中国的商界对华为在小灵通上的首鼠两端,通常都认为是个战略败笔,任正非自己怎么看呢四年后,任正非在公开谈话中对此进行了总结:当年战略上对小灵通的失误,让很多人找到了攻击我的把柄,有的人嘲笑我老了,有的人嘲笑我不懂中国政治,还有的人嘲笑我对市场不敏感了。其实做生意很多情况下也像赌博,我不可能把把都赢,有赢有输才正常,只要保持总体的前进就是成功的。这段话是对小灵通失误的反思吗当然不是,它真实想表达的是:我任正非还没有老,也很懂中国政治,还有很强的市场敏感性,总而言之,我的竞底实力还厉害着呢,你们别想现在就对华为竞底任正非的这段话,正表明了竞底者不能认错的关键所在。因为他一认错,竞底实力就大打折扣,一方面他对别人竞底就没那么灵光;另一方面华为对友商的竞底也没那么锋利了。于公于私,像任正非这样的聪明人,才不会干认错之类的傻事呢。案例:从李东生的鹰之重生看竞底者的认错2006年6月7日,tcl集团对外发布公告称,袁信成已经辞去其担任的tcl集团董事及首席运营官o职务,胡秋生辞去其所担任的tcl集团董事及高级副总裁职务,胡秋生还同时辞去tcl与汤姆逊的合资企业tte公司执行董事长职务。从tcl移动前总裁手机狂人万明坚的辞职,到袁信成和胡秋生的辞职,再到近期tte不少中层管理人员的离开,tcl集团近两年来,一直处于人事震荡的风口。目前,李东生一人身兼tcl集团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tte董事长等数职,在tcl集团可谓树立了多年来空前的集权管理的地位。

    第215节:二、竞底者

    不过,无论是李东生本人,还是辞职的高管,之前从来没有人向外正式公开过这种大变革的真正原因。27日,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写鹰的重生,首次公开反省了自己的三大管理失误,并且首次阐述了tcl集团管理高层前不久大震荡的真正理由:1没有坚决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付诸行动,往往过多考虑企业业绩和个人能力,容忍一些和企业核心价值观不一致的言行存在,特别是对一些有较好经营业绩的企业主管。作为竞底者,李东生始终不能认真想一想:为何较好经营业绩的企业主管,其言行往往和企业核心价值观不一致所谓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不是只代表了最高竞底者的意志呢2没有坚决制止一些主管在一个小团体里面形成和推行与集团愿景、价值观不一致的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诸侯文化的习气并不能予以克服,形成许多盘根错节的小山头和利益小团体,严重毒化了企业的组织氛围,使一些正直而有才能的员工失去在企业的生存环境,许多没有参与这种小团体和活动的

    ...  </P></TD>

章节目录

中国企业之殇:竞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孙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孙力并收藏中国企业之殇:竞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