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辉煌后,过了很长时间,他在耶鲁大学一次毕业典礼上发言,跟本田一样,他仍然顽固不化,他对台下的观众说:”这一次,仍然不是我自己写的。”本田在机械领域是行家,他是熟悉市民百态的企业家,而亨利二世则是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实业家族蜜罐里泡大的子弟。但是在二战之后,他们面临的是同样的挑战。战争让本田的小零部件公司得以生存,这一点正如那些制造用于进攻日本的轰炸机的合同使福特汽车公司在老福特的管理日渐惨淡时不致陷入困境一样。为了成功,本田和亨利二世都不得不寻找合适的人选,帮助自己在战后的混乱中经营公司、安排人员。

    第3章打破常规3

    本田找到一个名叫藤泽威夫takeofujisa型车驶过时,就已经在他心里扎了根。

    但是,要开始制造汽车,本田面临着很多障碍,其中最大的问题并非来自丰田、日产或三菱等公司,而是来自日本政府。到1959年,本田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公司非常迫切地想要开始制造汽车,但是强大的日本通商产业省ti不希望本田制造汽车。本田从不认为自己的公司是一个摩托车制造公司,他认为自己的公司是发动机公司,而摩托车只不过是所生产发动机的首次应用而已。但是ti对汽车产业制定了一个总体规划,其中却并没有本田公司。实际上,ti提议日本国会进行立法,不仅要禁止新成立汽车制造公司,而且要合并一些已有的公司。ti希望在其规划下,日本汽车产业能够同世界上最好的汽车制造商相抗衡,而这一规划对本田的影响非常大。没有官方的支持,本田在开展出口业务和处理汽车出口过程中的法律程序时就会遇到困难。大银行都从属于日本各大公司之间形成的具有排他性的财阀网络,本田这种特立独行的方式意味着,它将长期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20世纪60年代初期,一位名叫西德尼韦恩伯格sidneyweinberg的美国投资银行家来到福特汽车公司,建议福特购买本田的股份,当时本田还是一个摩托车制造商。

    当时暂露头角的年轻的福特高管李艾科卡支持这一建议,本田宗一郎也为这一意外的融资而感到欣喜,并为能有机会与自己偶像的公司合作而感到骄傲。但是,福特公司富有影响力的财务高管、上了年纪的精明小子和他们的追随者都持反对态度。同时,顽固的本田拒绝向ti屈服。他认为,通过在海外开展业务发展公司至关重要,而且,他要在海外制造汽车。本田与ti对着干已经不止一次了,二战结束后他开始制造摩托车时,ti的官员就持不合作的态度,他们认为他这种快速增长的战略”简直是疯了”。但最后,ti试图进行的日本汽车业整合以失败而告终。多年以后,当他的好朋友李艾科卡在20世纪80年代末指出,本田和其他日本汽车制造商与ti联合时,他摇头表示怀疑。”日本工业并不是靠自身的力量在发展,”在自传中,艾科卡写道:”它完全是在通过ti受到其与日本政府之间密切关系的支持。”

    事实上,本田对ti的厌恶可能比艾科卡更甚,对本田来说,ti代表着日本东京大学的那些精英,以及其他一些他所不能忍受的日本体制。本田一生中都在与日本的那些特权阶层和强势阶层做斗争。他曾被ti的官员压制,如果那些老官僚主义者当年能够得逞,本田的摩托车公司可能不会制造出它的第一辆汽车。

    本田也曾经公开指责ti,”如果没有ti,或许我会比现在取得更大的成功,”本田在晚年的时候这样说,”ti不能制造汽车,但是我能。”1962年,本田在日本推出其第一辆汽车s500跑车。1966年,n360微型轿车问世,第一辆本田汽车在1970年登陆美国,这就是小巧的4座n600,该车配置的是600cc、36马力发动机,定价1398美元,这款车在推出第一年的销售量为4195辆。

    真正使本田成为汽车制造商的是其革命性的cvcc发动机。通过这一动力系,本田跃升至全球汽车业的前列。

    obile、克莱斯勒以及福特等大型车的车主们都卖掉这些车,去买新的思域,一时间,美国轿车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现象。

    美国人在当年一共购买了32575辆思域,价格自2150美元起不等。3年后,思域的销售量达到132286辆。即使很多购买思域的车主在油价回落之后很快又恢复驾驶大型车,很多人仍然对他们第一次驾驶日本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他们购买大一些的轿车时,他们买的是本田雅阁acrd。实际上,到1989年,雅阁已经成为美国最畅销的乘用车。

    第3章打破常规4

    本田在几年前就已经为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做好了准备。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本田最初进入美国轿车市场探路时,有三分之一的销售量都是在南加利福尼亚州实现的,本田公司的经理们很快就发现,在更大的洛杉矶地区,公众对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日益加强,他们对这一点很感兴趣。

    本田宗一郎知道,机会来了。他一直认为,本田汽车公司首先是一个发动机公司,所以,发动机的问题包括它们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对公司来说,就意味着机遇。20世纪60年代中期,本田研发中心开始研究制造无污染发动机的方法,1968年,本田从一级方程式比赛中退出了几年,这样工程师们就可以集中精力,攻克”清洁车用发动机”项目。本田决定,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必须在发动机的内部工作原理中寻找,而不能靠催化转化器或其他任何附件来实现。到1969年,为实施这一项目,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这个问题成为公司的中心任务。本田和他的工程师们知道,他们一定能达到美国汽车公司所不能达到的目标,或者至少,他们可以先于美国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认为,如果能解决这个防止污染的问题,那么,作为汽车业界的后来者,我们就将赢得一次机会,一次绝佳的机会,”时任本田公司总裁的川岛清志kiyoshikaa说。工程师们研究了燃气涡轮系统和电动发动机,但都不符合本田的指导方针。这款发动机的制造成本必须很低,这就排除了燃气涡轮;它必须能够安装在已有的基础设施中,这又排除了电动发动机;此外,这款发动机的操作和维护成本都不能太高。

    同时,美国国会提出了一个具体目标,这就是1970年清洁空气法cleanairact。美国环保署制定的尾气排放标准将于1975年开始实施。在其他汽车制造商手忙脚乱地应付时,本田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他的清洁团队更加努力地工作,本田研发中心一度曾有70的人员都投入到cvcc项目当中来。在cvcc团队中,有3人后来成为本田公司总裁,分别是久米正tadashiku、川本信彦nobuhikokaoto和福井威夫takeofukui。在英国大奖赛上出问题而被本田宗一郎大骂之后留下来的入交昭一郎当时也在这个团队中工作,这位有才华的管理者多年以后在美国设立了本田第一个装配厂。工程师们轮流参加这个项目,他们大都在30岁以下。cvcc发动机在1971年初研究完毕,这款发动机没有什么技术性的秘诀,只不过是通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出错,对现有技术进行完善后的应用而已。cvcc是在几年前就已经研究出来的成层给进发动机stratifiedchargeengine的原理基础研制而成的,并不需要投入任何高成本来改进生产线工具。这款发动机采用含量非常少的总体混合物,并调整了燃烧,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这一设计是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和不断的改进才得到的成果,而其中最坚持不懈的一个试验者就是本田宗一郎本人。与在公司位于东京的总部解决营销和融资方面的问题相比,他更愿意待在本田研发中心。20世纪60年代末,他几乎每天都要拿出一些时间来研究清洁发动机。

    1972年,他们拿出样机,送往美国环保署进行检测。东京有传言说,本田已经开发出符合1975年标准的发动机,这在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引起一片恐慌,这三大汽车巨头之前一直在竭力辩称,美国环保署制定的标准不切实际,根本无法满足,而如今本田却马上即将能够达到该标准。并且,在美国工程师指出,cvcc发动机只能装配在小型轿车上使用时,东京的本田工程师也给了他们答案。通过v8雪佛兰英帕拉,本田成功地推翻了美国人的说法。1973年秋天,装配cvcc的雪佛兰轿车通过了美国环保署的检测,它们不仅能达到新的排放标准,而且还提高了英帕拉车型的燃油经济性。

    cvcc项目体现了美国汽车公司和日本汽车公司特别是本田公司截然不同的问题处理方式。20世纪70年代,入交昭一郎曾被派驻福特3个月协助cvcc项目,当时福特公司在特许权许可下取得了该项目的权利。”我被派往福特公司,为cvcc发动机提供技术支持。我在他们的研发中心跟他们的工程师一起工作,后来还去现场即他们的实验室亲自观察他们的试验过程,我发现,他们的试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我一直在思考,福特的管理理念与本田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差异。”

    antouristtrophyrace上参加摩托车比赛。他还许诺说,本田车队将在比赛中获胜。

    本田看似不可能的夸口极大地鼓舞了当时处于窘境的公司,也创立了一种目标导向的文化。清洁发动机的问题也将在同样的热情下被攻克,正如摩托车工程师们当年努力增大发动机的功率一样。实际上,开发过程有两方面是相似的一是优化燃烧过程,二是在最后期限内完成,这两个目标都实现了,本田在1961年tt车赛上获胜。在20世纪50、60年代加盟公司的一些工程师他们大都是在本田要赢得tt车赛的承诺下进入公司的后来都成为cvcc项目的成员。他们中的川本信彦后来也成为本田公司总裁,他还曾担任本田一级方程式车队的负责人,这个车队也为cvcc项目培养了很多工程师。20世纪60年代公司开始制造汽车后不久,本田又做了同样的承诺。他宣布,公司将制造赛车,并将在勒芒lens大奖赛上获胜。1954年当他放话出来说,本田有一天会在曼岛tt车赛上获胜时,人们都认为他简直很荒唐,这次同样,他关于勒芒的大话也让业内很多人大吃一惊,连连摇头。但是本田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第3章打破常规5

    有了制造世界上最快的跑车这个目标之后,他知道,本田公司将吸引更高水平的工程师。摩托车爱好者入交昭一郎就是其中之一。

    于是,一款装配ittee上发言时说,”我们不打算像某些汽车制造商那样,向美国环保署申请延长时间,因为我们能在1975年达到这些标准,我们认为,做到这一点也是我们的责任。”尽管当时正在经历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机,这一表态仍让这个摩托车制造商在美国获得了足够的可信度。美国环保署对燃油里程所做的评比中,装配cvcc的1975年款思域名列榜首,其在城市道路上的平均油耗为27英里加仑,高速公路则为39英里加仑。

    不久,李艾科卡提议采购30万台本田发动机为福特嘉年华配套,但是亨利二世否决了这一提议,他因此错过了一次关键的机会,没能与这个在未来10年中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富竞争性、最成功的新的汽车公司结成同盟。艾科卡在福特公司的职业生涯行将终止,而日本车也行将打开美国的大门。

    1982年,本田成为第一个在美国生产汽车的亚洲公司。这个生产厂位于俄亥俄州马里斯维尔rysville,与一个本田摩托车厂相邻。此后不久,日本其他汽车制造商也开始在美国建厂生产汽车,在日本同意接受对本田美国分公司的这些竞争对手的汽车出口实行自愿配额后一年,本田美国就开始生产了。

    本田宗一郎一向重视培养员工的创造性。他从不希望自己的工程师局限在某个狭窄的集中领域,而是让他们经常在各部门之间流动,给他们提出各种难题,激发他们的主动性,通过这些,他形成了20世纪90年代多功能平台团队的模板,这一尝试也是他组建赛车队所采用方法的延续。20世纪60年代末,本田向他年轻的工程师提出要求,要他们想办法达到美国的尾气排放标准。但他同时要求,思域发动机要改为风冷设计,尽管本田的1968年款1300cc超小型风冷发动机汽车卖得并不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cvcc这个最终实现了自己梦想的项目后来让他发现,作为一名汽车工程师,自己已经落伍了。他一直在攻克风冷发动机的技术问题,但是本田研发中心的年轻工程师们在这个问题上与他站在对立面上,在本田的倡导下,他们一直在一种充满青春活力和坦率的文化氛围下工作。在一次激烈的争论中,年轻的久米正说,研究风冷发动机简直就是浪费时间,cvcc必须采用水冷。本田让步了,”风冷,”他说,”是我在技术上的软肋。”

    藤泽建议本田,要么尊重工程师的意见,继续担任公司总裁,要么退休。他选择了留任,他要看到cvcc诞生。多年后,久米成为本田公司总裁。本田宗一郎于1973年退休,那一年他67岁。思域轿车和它所装配的性能卓越的发动机是本田一生中最辉煌的成就,也证明了他的一种工作与方法理念。在日本汽车工业史上,取得了最伟大的技术进步的是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不一定拥有最高的学历,但一定是”能力第一”,这也正是本田宗一郎所坚信的。也正是由于他们取得的这种成功,10年后,保时捷的继承人、工程师、崇尚日本文化的费迪南德皮耶希决定辞去奥迪研发负责人的职务,到日本投奔大师的公司。20世纪80年代末,鲍勃卢茨也是受到本田的启发,在前戴姆勒克莱斯勒时期取得了产品的巨大成功。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担任宝马公司总裁多年的冯金海姆认为,本田公司是世界上唯一值得宝马学习的一个汽车制造公司。

    由于年事已高,本田逐渐从公司各项事务中退出来。他的生命中没有哈里贝内特,只有凭真才实学一步步提升起来的才华横溢的年轻工程师。汽车世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不仅仅是因为本田的技术,还因为世界其他国家对日本人的开放。历史不会重演,如果没有本田,汽车业在战后将不会出现一个最具创新性和影响力的公司,在二战结束之后也不会出现这唯一一个成功的汽车制造商。20世纪80年代,时代杂志用封面文章报道了”本田方法”。每一家美国公司都以本田为基准,然而,本田不仅仅改变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它还改变了丰田这个见证了日本工业兴起的汽车巨头。20世纪下半叶,丰田汽车公司以其先进的节约型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而广受赞誉,但是,日本公司在这些方面的企业文化早在二战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是本田宗一郎这个崇尚精神自由的实业家将火种带入了日本。

    本田的不拘一格让以效率和质量见长的丰田公司也开始重视技术,并开始应用速度和灵活性等方面的技术。或许,丰田英二eijitoyoda也应该被算在我们所讨论的这6个影响了汽车业的人当中,1936年,他的家族在日本装配通用公司的汽车,并贴上丰田的牌子出售。或许,我们应当承认,丰田是在本田的推动下才成为这样一个一直保持盈利的汽车公司的。

    第4章宝马缔造者1

    约翰娜匡特看上去很像音乐之声中的人物,1987年夏天,当她在位于德国巴德洪堡的家中迎接亨利福特二世的时候,将自己白色的头发挽成一个结实的发髻。几星期后,亨利二世在德国巴登巴登市badenbaden差点死于肺炎引起的并发症,不过,他还是想最后去拜访匡特夫人一次,他要说服她,将宝马公司卖给福特公司。

    ...  </P></TD>

章节目录

传奇:改变世界汽车工业的六巨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理查德·A·约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理查德·A·约翰并收藏传奇:改变世界汽车工业的六巨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