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如今蜀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例行的公务完成之后,司马懿将自己这些天得到的消息告诉了诸葛亮。

    “仲达,此事亮也有所耳闻了,此事乃是曹魏的雕虫小技,我等只需要对官员和百姓多加解释就好,至于那些散布消息之人,先全部都请过来,亮和这些人一一分说。”

    诸葛亮也已经听到了这些消息,刘协还活着,曹叡不但封了他山阳公,还保留了大汉的宗庙。这件事情在当初曹叡篡汉之时就已经知道了,但是自己知道了,并不代表着那些士族和百姓也应该知道。那些已经知道的士卒豪强,诸葛亮早就已经约谈了这些人,要他们以大局为重,不得散布这些消息。

    “但是,此次他们散布的方式比较的快,利用了印刷术,将愍帝的文章刊发到益州各地。”

    司马懿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觉得这件事情恐怕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仲达可知,都有多少人参与到这件事情里面?”

    “大多都是本土士族。”

    两个人正说着话,蒋琬就进来了,这些天来,诸葛亮明显对司马懿更加的倚重,而对蒋琬稍加冷落。这让蒋琬的心中有些不平。今日前来,正是要告诉诸葛亮一件大事。

    看到司马懿还在,蒋琬不由得看了司马懿两眼,意思就是接下来的话不是司马懿能够听的,让他自觉点退下。

    面对如此,司马懿自然不会在这种细节上在意,正准备起身告辞。

    “仲达不必回避,留下一起听听。”

    诸葛亮这话让蒋琬有些错愕,可是心中却有些不甘。

    “丞相,如今成都城内出现了一些不好的流言,其目的当在于动摇益州人心,还望丞相能够明鉴。”

    “公琰,此事仲达已经和我说了,你若是有心,可以将这些人都一一的查清,到时候亮一一上门解决。”

    诸葛亮将自己的对策说了出来,这让蒋琬有些错愕,没想到司马懿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而且还先于自己一步告知了诸葛亮。

    “丞相,你们详谈,懿想起还有些事情需要处理,就先行告退了。”

    司马懿主动起身离开。

    “也好,你我商定之事,仲达也需要放在心上,抓紧时间去做好。”

    诸葛亮见司马懿主动回避,觉得蒋琬有些咄咄逼人了,这一次次的事情考验,诸葛亮相信司马懿是入川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做些事情。毕竟,司马懿如今的在曹叡的眼中是一个叛逆,没有对他的家小下手,不过是看在司马孚的面上。司马孚在曹魏论家世,论功绩,也应当入主六部,可如今也不过是一个户部右侍郎,并没有如同之前那般,成为户部的主事。

    说明曹叡在防备着司马家,记恨着司马懿。

    司马孚,也是曹叡的旧臣。

    司马懿很快的退了出去,回头看了看在大堂中的两人,并没有显露出任何的不悦,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公事房,开始处理起自己的事务。

    ————————

    “公琰何必如此,这些时日以来,你还要怀疑仲达么?”

    诸葛亮见司马懿走了,觉得终究还是要好好的和蒋琬说说,免得蒋琬每次都对司马懿这副态度,长此以往,不利于内部的团结。

    “蒋琬遵命。”

    蒋琬见诸葛亮开口,只能是答应下来。

    “你啊,如今汉室衰颓,正需要聚拢多方英杰之士,何况那司马懿年纪和我相仿,若是有朝一日我去了,那司马懿又能多活几年?”

    诸葛亮说着自己的想法,自己还是想要将蒋琬培养成接班人的,这是继马谡之后,自己物色的第二个人选,剩余的人选还在不停的考虑和考察中。

    “可琬总觉得那司马懿心思深沉,不可琢磨,若是,”

    蒋琬还是觉得司马懿有些不对劲。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但是司马懿才干非凡,若是弃之不用,实在可惜。”

    诸葛亮怎么会不知道蒋琬的心结,可是两次大败,已经打击到了蒋琬的信念了。

    “光复汉室很难,可终究需要我等一点一点的去做,今日做一点,明日做一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持之以恒的做下去,才能成功,如今公琰却多有颓丧之气,亮又怎能在百年之后,将这光复汉室的大业交到你手中?”

    这话已经是表明了诸葛亮对蒋琬的态度和定位,也是对蒋琬的敲打和勉励。

    “丞相!琬只愿跟随在丞相身边,实现光复汉室大业。”

    蒋琬立刻就拜倒。

    “起来吧,起来吧,好好做事,不要再乱了心神。”

    ————————

    “允南,你对曹魏此事如何看?”

    谯周这边,聚集了几个年轻人,指着桌案上的几张邸报。

    “就是,允南,如今你想要在益州出仕已经不可能了,倒不如借着这个机会,直接去曹魏那边参加科举,也正可以检验一番胸中所学。”

    “就是,不过是说了几句而已,那诸葛亮居然就直接将允南贬为庶人,而且永不录用。允南,我等学成文武艺,不就是为了一展胸中抱负。允南你就甘心这般碌碌无为么?”

    “允南,不如我等结伴去洛阳,参加明年曹魏的科举?”

    是啊,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既然自己在益州没办法出仕为官,那就去其他地方,正正经经的参加曹魏的科举,和天下士子一较高下,回头也可以打一打那诸葛孔明的嘴脸。

    谯周想着,益州就是自己的家乡,即便是走出去了,那自己的根还在益州。

    “好,我等结伴一同前去,我就不信了,那诸葛亮将我贬为庶人,还要将我困死在益州。”

    谯周想着,就开始让家中的下人开始准备北上洛阳的东西。

    “好,同去。”

    “就是,看这邸报上说的,这汉帝被封为了山阳公,到时候还会出席科举的庆贺宴席,这诸葛亮等人都在说,曹叡登基那天就已经将汉帝杀害了,可如今曹魏却说汉帝还活着,如今一同前去,正可以验证一番。”

    “就是,若是山阳公真的活着,那就说明那曹魏代汉,就是天命。而且还能够善待前朝,保留宗祠,使其香火不絶,也并非所传的残暴好杀之人。”

    “同去,若是能够看到当朝天子和前朝天子一同庆祝我等科考中举,乃是最大的幸事。”

    这些士子想的是自己的荣光,而没有想过,这样的荣光是建立在刘协的痛苦之上。

    许多的益州士子开始聚拢,这些人都想要北上参加曹魏的科举。有的人想要直接在曹魏出仕做官,有的人则是想要通过科考证明自己的才学,然后再回到益州。

    这些士子,心中怀着各自的目的,开始踏上了北上的道路。

    ————————

    “丞相,已经开始了,你看看这谯周,还有杜琼、张裕等人,已经开始鼓动益州士子一同前往,我大汉人才本身就人才不足,如今曹魏又以科举诱惑,还搬出了愍帝为噱头。”

    不得不说,曹魏这一手玩的很好,诸葛亮等人之前在益州宣传的刘协死了的消息就会不攻自破,这时候,诸葛亮似乎为自己当初决意宣传刘协已死的消息生出了一丝的后悔。

    “公琰,不要再说了。”

    “丞相,不如下令,不准这些士子出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味的阻拦,只会让他们更加的怀疑,进而影响到益州人心士气。”

    堵自然是一个办法,但却不是最好的办法。

    “那就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去曹魏参加那个什么劳什子的科举?若是曹魏开始大肆任用他们为官,那蜀中的士子都会跑向曹魏了。”

    因势利导,诸葛亮知道这是不可逆的,真的是一招接一招,原本以为曹叡决定从休养生息,自己也能够从中喘一口气,可没有与自己直接交战不代表曹魏就会就此罢休,或者说是曹叡和夏侯信会就此罢休。

    这估计才是第一波,而且这件事情只是一个开始,蜀中的舆论争夺战估计会愈演愈烈。

    “放他们离开,但是离开之后,不得再回来。”

    最后,诸葛亮还是下了决断。

    ————————

    “今日朕带来了一件物品,这东西如今在我大魏也算不上什么稀罕物,诸位的家中,包括朕的宫中也都有。”

    内阁会议,曹叡带着一个盒子走了进来,将盒子放在了身前。

    如今内阁的诸位大臣全部都到齐了,文官有钟繇、王朗、陈群,武将则是因为卫将军的职位空缺,只有曹洪、夏侯信,在边上旁听的人里面,还有吴质、华歆等人列在边上旁听,姜维、许仪作为护卫,跟在边上。

    众人听曹叡这么说,心中就起了好奇之心。

    “这东西价值不菲啊。”

    曹叡打开了盒子,从中间拿出了一块布料,这块布料看起来极为漂亮,在场的几人立刻就发现了,这是蜀锦。

    “东西也漂亮,穿在身上更是好看,可是这时日一久,人心就变了,我太祖武皇帝在时,克勤克俭,故太皇太后常年带着宫中的姬妾女子,亲自纺织,这服不过三色,菜不过无味,但是这些年来,士风却渐渐偏向浮华,这不利于我大魏一统天下之大业。”

    “诸位都是跟随太祖时期的老臣了,打了这么多年的仗,理当享受享受,可享受是享受,却不是让各家变得浮华,前些时日,夏侯玄等人清议国政,朕已经让他们下去郡县历练,希望他们能够有所成,如今这蜀锦,诸位以为应当如何?”

    曹叡将蜀锦传递了下去,这些人拿在了手中,面色各异,只有夏侯信神色如常,因为这事本就是他和曹叡两个人商量好的。

    浮华虚荣,胡乱攀比不是什么好事情,若是逐渐演变到石崇斗富那般境地,就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的辛苦付诸东流。

    钟繇立刻就明白了,曹叡这是要继续整顿风气了,想要将世风从玄虚清谈的虚无主义转变为务实。幸好自己家中的子弟还算好,都是勤勉读书,务实做事。

    曹叡看了看沉默的众人,继续开口。

    “诸位可知道,这些蜀锦最后都换成了什么?”

    这一问,众人心中就明白了,这些蜀锦运送到了北方之后,大受追捧,甚至许多人为了追求和比拼,对于蜀锦的材料,织造的工艺,染色工艺等等越发的追求,在这种疯狂的追求中,北方士族的财富开始源源不断的流出。至于这些蜀锦最后换成了什么,这些人或者知道,或者不知道。

    “他们都换成了那诸葛亮的粮草军资,他们用这些蜀锦,换成了粮食,换成了刀兵,然后再在战场上,还给我们。这是大魏的耻辱!”

    “所以,今日召集诸位前来,商议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能否封锁了这蜀锦。”

    这是经济战的第一步。限制蜀锦的销售,削弱诸葛亮获取粮草军器,尤其是铁、马、盐等物资。

    “这,完全封锁,恐怕是不可能的。”

    王朗开口说话,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曹叡见王朗发表意见,转过头示意王朗继续说下去。

    “穿什么衣服,最后还是个人的自由,陛下如果直接封锁,那只会让百信的心中更加的嫉恨,到时候人心浮动,恐怕就不好了。”

    又是这么老一套,毫无新意。

    曹叡心中冷笑,可面上却不表露半分。

    “王司徒所言有理,但是总不能就对这股浮华之风,置之不理吧?”

    曹叡要的是解决的办法,而不是左一个人心浮动,右一个百姓不稳,用这种理由和借口阻碍自己的政策施行。

    “长文,你且说说,有何办法?”

    曹叡点名了陈群。

    “陛下,臣以为,堵不如疏,若是一味的封锁禁止,恐怕还会适得其反,就说这盐铁官营一事,这么多年来的私盐贩子难道还少了么?前汉朝的时候,禁止铁器对匈奴贸易,不还是有人私下里走私,而且这走私获利更多。”

    陈群说出了一个事实,这让夏侯信不由得抬头看了看陈群,想不到陈群居然还有这水平和认知。

    “哦?那依长文之见,该当如何?”

    既然能有这样的见识,就应该有解决的办法,曹叡希望陈群能够拿出一个能够解决的方案出来。

    “臣愚钝,臣还没有想出好的办法。”

    曹叡听着陈群这么说,心中一阵失望,这目光不由得看向了钟繇,钟繇却也只说自己没有办法。

    “今日议事,六部堂官也可以畅所欲言。”

    曹叡又将目光投向了后面列席的六部堂官。

    商议了一圈,都没有任何的结果,最后,曹叡也只能暂时搁置这件事,开始下一项事宜。

    “这第二件事,便是科举之事,我大魏代汉,乃是天命,这天下士子都当为我大魏所用,朕以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进入巴蜀、江东,将我大魏科举的日期宣告,凡有才有能者,都可以来应试,从文章、武艺,甚至是百工之技,都可以前来一试。不知诸位以为然否?”

    “这,为国取士乃是大事,陛下应当慎重对待,如今天下未平,西蜀刘逆和江东孙权仍在,若是这中间混入了各类奸细和间谍,恐怕于国不利,还请陛下三思。”

    好一个奸细和间谍,好一个为国谋划,不就是因为若是让江东和益州的士子也参加科考,这北方士族能够分的就少了,毕竟每年就只录用那么几个名额。

    “陛下,这些人,家族产业都不在北方,他们又怎么会真心实意的为我大魏效力。”

    “还请陛下三思。”

    得,这内阁的议事就已经遭遇了这么大的阻力了,若是将这事放到大朝会上,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反对。

    “陛下,臣以为,向天下取士正当其时。”

    看着曹叡在文官这边几乎孤立无援了,夏侯信无奈,只能站出来支持。所有人将这目光转向了夏侯信。

    “我大魏承天命代汉,陛下继武皇帝之遗志,立志一统天下,正当向天下取士,以彰显我大魏煌煌气象,若是此时仅仅以分属益州和江东,便对两地士子区别对待,那只会造成天下士人离心离德,一统天下,首先要一统的是人心,所以,臣以为,向天下取士,不但是正当其时,还是理当如此。”

    “若是人心不能一统,那就算我等完成了一统,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再次分崩离析。不要让将士们的血白流,也不让那我大魏百姓白辛苦。读书人,士人,都在说这要承继圣人之学,仁者爱人,我大魏若是不能够一统天下,那又何谈承天命而代汉。”

    夏侯信将自己的理由说了出来,你们文官口口声声的说着为国考虑,所以自己就用这套言论的思想反过来对付你。

    “就是,我大魏承天命而代汉,若是不能实现一统,那这话便是空话。”

    曹洪别的不知道,可在一件事情上很清晰,只要是文官反对的,那自己就必然要支持,只要是文官支持的,那就是要反对。可自己读书不多,说不出那么多弯弯绕绕的道理,而如今夏侯信站出来说这话,自己也觉得有道理,若是不能一统天下,那这天命难道就不在曹氏么?

    这是不允许的,绝对不允许,天命必须在曹氏,至少如今,眼下,就必须在曹氏。

    “朕以为,车骑将军此言甚是有理,若是我大魏连区区几个士子都不能包容,又何谈包容天下?至于诸位所担心的间谍等事情,朕以为还是有办法可以解决的。”

    开科取士,就是要向天下人证明自己的胸襟,世族也好,寒门也好,哪怕是一个平头百姓,只要有能力,不管如今分属哪一势力,只要是肯为一统天下而努力的,自己都可以任用。

    曹叡绝对不谈什么感化,所有的感化都离不开利益。

    有的人追名,有的人逐利,可这些都是“利”。

    这白嫖的事情干多了,人心就失了。

    事情一件件的商议,等到内阁的诸多事情都商议完毕了,就到大朝会上宣布这些事情,至于这些事情自然是早就已经做下去了。

    ————————

    “朕想要做点事情,可这些士族还是层层阻挠,就是舍不得自己碗里的那点东西,就没有想过,若是天下一统了,我大魏就可以积蓄实力,朝着漠北,朝着西域,还有海外扩张。真是碗里的也要,国里的也要。”

    内阁会议结束之后,曹叡将夏侯信留了下来。

    “对了,前些时日,朕从自己的内库皇庄中,分了两个给子廉叔,也算是完成了朕答应的事情,这子廉叔已经来回送了两次战马回来,这些战马的质量不错,就是这烈酒,太消耗粮食了。”

    曹叡说着自己的想法,想着若是下一个十年,还是如今的局面,那么接下来应当如何完成内阁成员的组阁,姜维如今虽好,可却偏向于领兵打仗,对于内政文治还是略有不足,内政人才的缺失,让曹叡有些难受。

    这意味着自己虽然组建了内阁,将绝大多数的权力都收回到了自己的手中,可是想要顺畅的实现自己的意志,恐怕还有一段时间要走。

    这些文臣,等钟繇老了,还有陈群等人接上,那自己这边呢?

    “三叔,还是不愿意回来么?”

    “你三叔担心的是什么,你又不是不知道。”

    “担心?该担心的恐怕是朕,始终握紧军权,置朝廷的诏命于不顾,他想干嘛?想裂土封王么?朕连那个暗算父亲的人都能容忍,难道还容忍不了他?设立军区都督的主意绝对不能更改,军区将领必须实现流转。”

    夏侯信屡次给曹彰去信,让他回来做卫将军,可每次曹彰都以北方胡人势大,需要率军镇压为由,不肯离开。

    “实在不行,就让吕麒带上禁卫前去,带上诏命,直接将那曹子文给请回来。”

章节目录

三国之夏侯弃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黑千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黑千羽并收藏三国之夏侯弃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