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化郡郡守带着郡丞等佐贰、郡治官吏一同跟在钦差的后方,以敬畏的目光看完了整个宣旨的流程。

    直到所有程序都走完,身着红袍的钦差这才笑着将手中赤黄色的圣旨递给了王安石。

    「朝端大人,恭喜了。」

    王安石则继续一丝不苟地北面谢过圣恩后,这才接过圣旨起身。

    「劳烦圣使了。」

    王安石面上还带着几分感慨之色,将圣旨收好。

    这钦差自然也知道老大人的感慨不是对他而生的,但这种时候谁责怪老大人忽视自己呢?怕是连想都不敢想。

    「圣使一路奔波也累了吧?」

    王安石终于从未知的情绪中回过神来,转头望向了身侧的钦差,虽然这人的官位比他低很多,但只要挂上了个「钦差」、「圣使」的名头,那就一下子不一样了,不管谁来了都得认真对待。

    「不如随老夫一同进去用饭?」

    钦差当然求之不得:「那就麻烦大人招待了……」

    「不碍事。」

    王安石笑着摇摇头:「这荒郊野岭的,都是些老夫自家种的菜,不过粗茶淡饭而已,也请大人多担待。」

    钦差笑着说没事,他本以为老大人这话是客气之言,但却没想到他竟然来真的。

    果然是些粗茶淡饭,桌上的荤腥都少见。

    按理说王老大人一年能从朝中拿到的俸禄也不算少,家里也没人需要补贴,但却偏偏吃成这样。

    钦差观察了一圈周遭的环境后,只能将其归结在人家的个人爱好之上。

    「朝端大人,这次离京时,陛下还特地催促过下官,让下官早来早回。」

    钦差没有王老大人这般淡泊的心境,吃了几口菜后,就放下筷子,笑着道:「您看您还要准备几日?」

    被他这么一说,思绪不知飞到了何处的王安石也回过了神来。

    「饭毕。」

    嗯?

    钦差大人愣了个神,一下子还没听清楚。

    王安石见状又好心地帮他解释了一边:「等大人吃过饭,就出发。」

    ~~

    京城,紫微殿。

    自从把钦差派出去后,李乾就不再继续关注王安石那边的事了。

    对他来说,预案已经做好,再多想也只是费心劳神。

    刚巧此时冀州那边的军报也一封接一封地传了回来,再次吸引了李乾的注意力。

    「秦相所带兵马已经抵达了内黄,并且已经开始驻扎,准备坚守了……」

    「左威卫也北渡黄河,抵达檀渊,加急行军之下两日内便可抵达内黄,与秦相部回合……」

    「金虏追击的步伐越来越快,甚至都放弃了沿途劫掠,吴总兵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

    一封封军报,有的是好消息,有的则是坏消息。

    但无论是哪个消息,都在提醒着李乾,局势越来越紧张,接下来恐怕少不了一场硬仗要打。

    而这场硬仗意义非凡,甚至关系到大乾的国运。

    打赢了就能暂时将金虏的活动范围圈定在冀州,不让他们损伤大乾的更多元气,下一步驱逐这些金虏的时候也能更省力,减少代价与成本。

    可若是打输了,那后果就有些不堪设想了。

    那些金虏将会向各个方面流窜分散,几乎每一个郡县都有可能受到他们的袭扰。

    若要将这些人完全清除,其难度不亚于登天。

    此外,有这些人滞留在大乾境内,李乾也不可能再把东北边关这个口子扎上了。

    因为即便是两侧的边军再重

    回夺回定颙关、嘉远关、延平镇等一系列重镇,他们也无法再守住。

    在关内、关外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后勤都成问题,连饭都吃不上的边军们又怎么可能和别人打仗呢?

    而东北边关开放的时间越长,对大乾就越危险。

    裂开的伤口中会源源不断地流出血,让大乾损伤元气的同时,血腥味也在不断刺激着一个个心怀不轨的猎手……

    如果真拖上个三年五年,恐怕连最北边的大元帝国都会调转目光,望向这个破绽……以及其后虚弱的大乾。

    越是意识到这场战争的关键,李乾心里就越是紧张。

    如果是朝中的事,就算干系再大,他也不至于这样,毕竟经过了这一年的磨炼,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新手皇帝了。

    但外面的行军打仗对李乾来说还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从没有过任何经验。

    也幸好他只需要在京城里等结果出来,要是让李乾自己上阵指挥兵马,那他可能早就把局势带崩了。

    但只在京城里干等结果也有坏处,那就是会让人干着急。

    在这种事关生死的大事上,什么都做不了的感觉实在是让人太难受了,而且还容易乱想,这几天李乾都开始上火了。

    紫微殿中,李乾手中摩挲着一份军报,又盯着面前的冀州地图,陷入了失神。

    按照最后一封军报的进度,双方短兵相接估计就在这一两天之内,甚至此时他看地图的功夫,内黄县北的卫河上说不定早就刀光剑影了。

    李乾几乎都能在脑海中构思出那些大场面……不过也是基于他前世看过的那些古装战争剧构思的。

    就在他思索的时候,一阵脚步声从殿外传来。

    「陛下,诸葛侍讲来了。」老太监在外面提醒道。

    「直接进来就是。」

    如今的诸葛亮早已经不是原先的从六品翰林修撰了,而是变成了正六品的翰林侍讲,两个月的时间就升了一品。

    至于原因,自然是给皇帝陛下讲经给力,合他的胃口。

    对此百官也没什么异议,皇帝陛下难得能碰着这么一个看对眼儿的,他愿意升就升吧。

    虽然刚做官两个月就升一品着实有点不可思议,但纵观历代状元的升迁之路,就会发现和这些变态比,诸葛亮这种根本算不上什么……

    「臣参见陛下。」诸葛亮进来后先是行了一礼,随后就被皇帝陛下叫到了地图边。

    「孔明,你同朕说说,若万一内黄县的驻军失守,让金兵破开堵截向周围四散,朝廷又当如何应对?」

    未虑胜,先虑败。

    这也不能怪李乾悲观,只因为若是胜了,那朝廷还真没太大的压力了。若是激进一点就继续前压,不断压缩金人骑兵的活动范围。

    若是稳健一些,那就在原地固守待援,等待陇西府兵、东西边军,甚至是南边的更多禁军过来支援。

    只要胜了,就能争取到时机,就不用着急。

    反倒是败了这场战争,那大乾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就做出反应,遏制金兵的攻势,反应的时间越快,朝廷遭受的损失可能也就越小。

    而吃败仗的可能性比打胜仗的可能性还要大一些。

    别看以前之前和诸葛亮定下了比较完备的计划,对金兵的各种情况做了充分的分析。

    但再完好的计划也需要有人来执行,看看这次计划的执行人都是些什么卧龙凤雏就知道了。

    被金兵一路通关、狂追数千里的吴三桂,到了冀州,屁事都没干就开始跑路的秦桧,以及刚从越国回来,就领兵越过这个名为檀渊这个地方,北上驰援的赵匡义……

    这些人怎么看也不像是靠谱的样子,何况是三个人聚到一块,可能会产生一加一加一大于三十的效果,让李乾对这次的会战有些莫名的悲观。

    诸葛亮似乎也察觉到了皇帝陛下的心态,让他分析完万一战败朝廷需要做什么之后,又开口劝解道:「陛下,其实在臣看来,此次内黄之战朝廷胜算可达八成,陛下也无需太过为此担心。」

    「唉~」

    李乾轻轻叹了口,看着诸葛亮欲言又止。

    他是不知道那三个人都是什么级别的选手,要是真知道了,他估计也得血压高。

    让这三人上去应对这种关键之战,那是真给朝廷上强度啊!

    但眼下时势所趋,恰巧让他们凑到了一块,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李乾之前甚至还有过想把诸葛亮派过去领兵的想法,不过他也只是想了想就打消了。

    他自己知道诸葛亮的本事很大,善于治军,用兵出神入化。但在朝中大臣们看来,诸葛亮只是一个刚刚进入官场两个月的小翰林,是纯纯的文官、书生。

    就算之前读过几本兵书,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李乾如果真让他过去,那就是昏君为了提拔自己的宠臣,毫无下限,两个人的名声都会臭了。

    如果朝中的大人知道土木堡之变这么回事儿,那李乾就是朱祁镇,诸葛亮大概就等于太监王振……

    只会比这更严重,而不会更轻。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诸葛亮到了冀州恐怕也没有任何话语权,不说那里几乎每个官员身份都比他高,资历都比他老,单凭秦桧这个擅长窝里斗的右相就能以官职死死地压住他。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李乾现在也只能暂时干等着了,只求他们能给点力,就算输了也不要输的太惨……

    「陛下,其实以臣看来,吴总兵乃是朝中帅才,又有多年针对金兵的经验,之前丢了东北十几座关防,只是吃了后知后觉的亏。」

    诸葛亮为了增强皇帝陛下的信心,继续帮他分析道:「如今若让他指挥兵马,两军对垒,想必定然不会输阵。」

    李乾虽还是有些悲观,但此时也轻轻点了点头:「朕其实也不怎么担心他,他们提前知道要在内黄设防,阻击金虏,朕觉得大概就是吴总兵的计策。」

    朝廷的诏令下发过去之前,秦桧领着的兵马就有往内黄县逃窜的迹象,而他呈上来的军报中也说明了这一点。

    但李乾在秦桧写的军报上还是发现了猫腻,他说的是「臣等察金虏之阴谋……」

    如果这阴谋真是秦桧本人察觉出来的,他绝不会加上「等」这个字。

    在揽功劳这方面,右相大人可是很有原则的,是他的就是他的,不可能分润给别人。而不是他的也要尽量说成是他的,减少别人在其中的存在感。

    李乾结合秦桧和吴三桂之前见过一面的情况,察觉出来这大概是吴三桂想到的,见面的时候告诉了秦桧,到了秦桧的写的军报上,吴三桂这个首倡人就被「等」化了……

    而能看透金兵的阴谋,也说明吴三桂不是个草包,而是多少有点真材实料。

    「但眼下吴总兵正被金虏追击,负责接应他的是秦相与左威卫……」

    李乾的话说到一半又轻轻叹了口气,但诸葛亮却已经领会到了他的意思。

    皇帝陛下分明就是对秦相和左威卫没信心啊!

    矮子里边拔出来的高个吴三桂还使不上力,如果这次无法顺利接应他,那之后的防守就是一句空话。

    诸葛亮不知道皇帝陛下为何对秦相和左威卫这么没信心,而且这时候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唉~就当朕未雨绸缪吧。」

    李乾抬起头,振作起来,强笑道:「孔明,你将方才的那些对策再同朕说一遍,朕好好听听。」

    刚才说的时候他几乎都在走神,自然是什么也没听进去。

    诸葛亮自无不可,将心中的一些想法与皇帝陛下娓娓道来……

    于此同时,皇帝陛下正在担心的冀州,内黄县。

    烈日炎炎,卫河流水滔滔向东,奔流汹涌。

    即便是在如此炎热的六月天里,一堆堆穿盔戴甲的左威卫依旧挺立在内黄县城的城头,城下,军阵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氛围。

    城墙上,原本在内黄县说一不二的父母官已经变成了点头哈腰的哈巴狗,面上带着十二分的讨好之意,不断在一身红色官袍的秦桧周围晃来晃去。

    「秦相可曾遥望到北边的敌情?」

    敢说这话的自然不是内黄县令,而是站在一旁,眼底带着几分讥讽的挑事小能手,赵匡义。

    听到他的话,秦桧也从卫河对面的远道上收回目光,皱眉望了他一眼。

    战事还未开打,自然不是内讧的时候,秦桧只是停顿了片刻,就道:「方才探子来报,言吴总兵部距卫河只有七里了,算算他们的脚程,如今也快到了。」

    他话音刚落下,卫河北方的远处就出现了一线烟尘……

章节目录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刁民竟敢害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刁民竟敢害朕并收藏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