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将军,字行功,1904年11月21日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这个长江北岸著名的鱼米之乡。祖父戴昌淦,是前清贡生,一生不登仕途,以耕读传家。父亲戴礼明在乡务农,生活日蹙,年头岁尾,少不得随班唱戏,赚些零钱补贴家用。母亲汪氏,膝下子女六人,戴安澜排行第三。

    戴家经济虽不宽裕,然家风重学,安澜又天资聪颖,父母辛勤节俭,供他七岁入私塾读书,取学名炳阳,望他将来有所作为。一九一八年,桐城派文人周绍封,应戴氏家族聘请,前来开塾设馆。老先生素重学识道德,馆中众多弟子唯独对戴安澜大加赞赏,常常对人说:“此子秉赋优异,后必有成”。不久,五四运动爆发,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大地广泛传播。戴安澜不再满足于古人的道德文章,伯父戴晋仁便送他去无为县城区学堂,汲取新的知识。一九二二年,戴安澜怀着对外面大千世界的憧憬和对知识的渴求,又赴南京报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持的南京安徽公学,录取在高中一年级学习。可惜当时战祸迭起,时局动荡,家中人不放心他一人孤身在外,不满一年就叫他辍学回乡当了塾师。

    一九二四年初,在广东粤军任团长的叔祖父戴端甫来信,告诉乡人,孙中山在黄埔创建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号召有志青年前去报考。这正是一展报负的好机会!苦闷在家的戴安澜毅然整装准备赴粤,而戴端甫在乡间颇有声望,家中不便阻拦,遂使这位仅二十岁的热血青年投笔从戎,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涯。

    一九二四年三月,黄埔军校招收第一期学员。风尘仆仆赶到广州的戴安澜前去报考,却因为身体瘦弱而落榜。叔祖父戴端甫要保荐他入第一期学习,被他拒绝了。他径直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当了一名二等兵,在连队里刻苦锻炼身体。为了表明自己挽巨澜于既倒的凌云壮态,正式改名“安澜”,自号“海鸥”,决心象海鸥那样博风击雨,展翅翱翔。一九二四年底,他终于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在入伍生队期间,参加了第一次东征滇系军阀杨希闵、桂系军阀刘震寰叛乱的战斗。

    一九二六年一月,戴安澜从黄埔军校毕业,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任排长。次年春,又调黄埔军校入伍生第二团,驻防东莞。一九二八年,戴安澜调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连长,在师长徐庭瑶的指挥下,参加“围剿”江西的工农红军。一九二九年,调任中央军校少校区队长。1930年,任教导第二师迫击炮连长,参加中原大战陇海路之役,在兰封附近右臂负伤。后晋升营长,转升中校团副和第四师补充团团长。一九三二年七月,戴安澜部被调往皖西,参加了国民党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是年冬,他又调任第二十五师第一四五团团长。不久,所部移防,来到了抗日前线北平。

    一九三三年三月,日本侵略军吞并热河后,又逼近长城,华北各地危在旦夕。八日,戴安澜部奉命增援古北口,守备将军楼右侧地区。古北要隘,山势峻峭,天然形胜,自古为京师藩屏,兵家必争之地。十一日拂晓,日军第八师团第十六旅团以飞机、大炮掩护,向古北口发起总攻击,占领将军楼高地及古北口关口,并从两翼包围戴团。第二天拂晓,日军又增加飞机疯狂轰炸戴部阵地,集中大部兵力向右翼突击。一四五团咬牙坚守,战况仍然恶化,第一线阵地失守。为了缩短战线,戴安澜指挥部队转移至古北口西南的南天门高地,节节抗击,使日军遭受重大伤亡。但戴团也损失很大,被迫撤下阵地整。五月,中日签定《塘沽停战协定》,战事告一段落。

    古北口的惨烈战况,引起了戴澜的深思。当时很多军队纪律涣散,军事素质差,不能有力抵御优势日军的攻击。他在后来调防陕西,整训军队期间,撰写了《痛苦的回忆》一文,总结古北口战役的教训,提出了加强战役、战术训练,严肃军纪,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主张。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开始。戴安澜亦于这时被提升为第二十五师十三旅旅长,部队从驻地陕西醴泉出发,奔赴华北战场。先后参加了河北漕河、漳河阻击战。十一月,戴旅退出河北磁线休整。回顾历次作战失利的经验教训,戴安澜认定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的努力,旺盛的士气来自大家的爱国热情。他特意录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名诗《过零丁洋》、岳飞的名词《满江红》,印发给各级官兵熟读强记,还经常给部下讲述法国小说家都德洋溢着浓郁爱国热情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以精忠报国的精神来激励大家的爱国热情。为了提高官兵的军事素质,他拟出条陈十二项,呈送师长核准后,集合全体官兵逐条讲解。后又撰定教育提纲一份,作为全旅教育的蓝本,还经常到下属各营、连,亲自教练官兵利用地形地物的能力和射击、刺杀等军事技术。

    戴安澜在后方加紧操练之际,抗日前线的形势已日趋紧张。日寇为了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占领范围,派华北方面军沿津浦路南下夺取徐州,而华中派遣军亦要求北渡江、淮,与之会师。一九三八年三月,日第十师团进犯山东峄县的台儿庄,国民党军队集中兵力进行抵抗。戴安澜奉命率七十三旅参加台儿庄外围作战,大攻陶墩晖,协同友军歼其一半,随后侧击台儿庄之敌侧背。月底,因台儿庄之敌已完全陷入包围,日第五师团组成步骑炮联合支队,前来增援,掩护主力南窜。二十九日,戴安澜指挥部队参加了兰陵镇的战斗,激战一昼夜,攻克刘庄,歼灭日军一个加强中队之大部,增强了官兵与强敌作战可以取胜的信心,也减轻了台儿庄外线的正面压力。之后朱庄、郭里集诸战,他避强击弱,以巧致胜,挫败了敌人凶焰。

    同年四月中旬,戴旅由台儿庄东面撤退,在邳县西北的半步店子、虎皮山、艾山西等地构筑阵地固守。由于这一带都是石头山,修建掩蔽部用的泥土也要由山下运上去。戴旅经两昼夜努力,防务得到加强。后敌第十师团果然进犯。戴安澜命守军在敌机轰炸和炮击时,除留监视哨外,都进入掩蔽部,俟敌步兵进入我事先组织好的火力网后,轻重武器同时发射,并派小部队两翼侧击,使日军遭受很大损失。为了避免一线部队过度疲乏,又以营为单位,二十四小时换防一次,始终保持了饱满的士气。日军在四昼夜间向戴部阵地猛扑数十次,终未得逞。只好在电台广播说:“中**队有一俄籍军官,指挥有度”。

    一九三八年五月,戴安澜因功晋升为八十九师副师长。他乃黄埔三期毕业生,按当时惯例,非殊勋是升不到这个职位的。

    六月,日军集中重兵大举进攻武汉。七月下旬,九江失陷,国民党军队的第一防御地带被冲开。戴安澜紧急率部南下瑞昌,投入保卫武汉的外围战。时由江南来犯的日军第九师团拥有海空优势,是进攻武汉的主力。但他们惧怕山地作战,而采取沿江跃进的战术。戴安澜抓住这个弱点,把日军引向山区,使其海军失  去用武之地,航空兵和炮兵的袭击能力也大为消减,戴部阻滞敌人于瑞昌、阳新间,迫使其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从九江推进至武昌近郊,竟补充兵员达九次之多。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

章节目录

1937血与悲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叁叁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叁叁亖并收藏1937血与悲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