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敏将军,字勉之,一**二年生于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镇一个粮商家庭。柴沟堡地处长城脚下,位于京包铁路沿线,是当时河北、蒙古地区的粮食及羊皮毛货蛋类等出口商品的著名集散地,交通发达,消息灵通,也是清末军队的屯兵之所。武士敏七岁入私塾读书,渐知积贫积弱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他目睹驻扎镇内的清军官兵**骄横的情形,怅然叹息:“国家养此兵,何以御侮图强?”从军救国之心油然而生。当时,私塾先生常见他领着一群孩子跟在清兵身后练军习武,引以为异,便问他:“你长大干什么。”他立刻回答:“当士兵,到边防打敌人。”先生鼓励他说:“你姓武,又爱武,敏捷灵活,想当兵抗敌,我勉励你长大再去罢。”便给他起名士敏,字勉之。

    一九○八年,武士敏考入宣化官立中学堂(直隶省立第十六中学),毕业后有意投考军校,但他父亲以当地青年外出求学均以习法政为时尚,再三劝他攻习法政,武士敏只得听从父愿,先入设在天津的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

    天津是华北巨埠,五方杂处。时值革命浪潮汹涌,武士敏深受影响,加上他性格豪爽,仗义轻财,课余结交了许多朋友。辛亥革命爆发后,他觉得再也不能埋首笔砚,走固守法堂,谋高官厚禄的仕途之路,于是辍学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四处奔走。

    一九一五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当时山西五台人郭宗道起而护法反袁,因之身陷囹圄。武士敏广散家财,积极营救其出狱,并随之参加了席卷全国的讨袁运动。一九一七年,他赴陕西参加靖**,反对在北京执政的军阀段祺瑞和背叛国民党的陕西督军陈树藩,并在此间结识了于右任、胡景翼、杨虎城等人,受其委托,前往广东谒见孙中山先生。孙先生对他的革命活动深为嘉许,听说他拟入韶关讲武堂学习,实现从军报国素志,因衍期不果,便资助他国币八百元,让他到苏联深造。

    一九二四年,国民党人组织起义,武士敏亦推迟出国,受命联络冯玉祥、胡景翼各部,收聚流散各地的革命部队。十月二十三日,冯玉祥等人回师北京,发动“首都革命”,囚禁总统曹锟,改组内阁,所部也编为国民军一至三军。次年,胡景翼出任河南军务督办,请武士敏出任河南省会警察厅长。武士敏不为名利所动,婉言谢绝。为扩张革命力量,他又耗尽家资,在保定组建了国民军第三军骑兵一支队(后扩编为骑兵旅),转战于直、鲁、豫各地。一九二五年秋,国民军分攻冀、鲁的奉系军队,他率部出兵沧州,截断津浦铁路,有力地配合国民军攻取天津,初步显示出他的军事才能。翌年,国民军受挫,武士敏率部退驻绥远五原一带,复萌留学之念,把部队交与别人代管,赴苏联考察军事。

    一九二七年,武士敏由莫斯科回国,应杨虎城将军之约,任西北军第一师第二旅旅长。次年冬,奉命移师胶东,次第削平刘桂堂等地方军阀势力,一九二九年夏,军队缩编,武士敏改任新十四师一旅一团团长,驻兵皖南,他抓紧时间训练部队,使之渐成劲旅。1930年,杨虎城部改编为第十七师,武任第九十七团团长。五月,冯玉祥、阎锡山等联合反蒋,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匆忙扩充第十七师为第七军,隶属第三军团,开上平汉线,以期拖住西北军主力,保证蒋氏嫡系部队在陇海战场击败反蒋联军。武士敏在战斗中率部前驱,攻洛阳,下新安,会师潼关,令对手望风披靡。战后杨虎城秉政陕西,武士敏也升任第四十二师一二四旅旅长兼任潼关警备司令。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很快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出兵察北,觊觎平津,中**队在长城一线奋起抗击。武部也奉命进驻顺义,枕戈披甲,准备杀敌。后来中日签订“塘沽协定”,奉命复员。面对日寇的疯狂侵略,武士敏痛感中国国防不固,军人素质不强,说:“困难至此,正是军人报效祖国之时,但非有高深学问,不能负此重任。” 一九三六年冬,他请假赴南京,考入陆军大学特别班深造。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当时,武士敏正巧在南京学习。他受杨虎城将军的影响,赞成中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反对蒋介石排挤异己,时常公开表露出不满情绪,因此一度被扣押起来。

    一九三七年春,武旅奉命扩编为第一六九师,归新组成的第二十七路军指挥,武士敏升任师长,驻防陕西大荔。为了抗日救国,收复失地,他加紧训练部队,不敢有丝毫松懈。七七事变之际,武士敏在庐山军官团受训,闻讯星夜驰回防地,手书寄其子武镛,说“多年报国志愿可有实践机会”,并与第二十七路军总指挥冯钦哉率先请缨杀敌,然后率师由大荔徒步行军到潼关,转乘火车开赴石家庄前线。时值中**队向南撤退,一六九师作为掩护部队,在定县安国、深泽一带,力阻敌人。后在完县、滹沱河又遭遇日军,他们且战且走,节节抵抗,迟滞了日军的进攻速度。十月,一六九师奉命增援晋北,与友军一起占领娘子关一带阵地,防止日军由太行山小路进攻山西。谁知师行至上下盘石,发觉日军已尾追在后,武士敏命令部队迅速占领两侧高地,封锁沟道,就地抗击日军。由于日军囿于狭窄地形,飞机、战车、野炮的优势火力不易发挥,武部官兵坚忍不动,与之硬拼了一天半夜。战斗最激烈时,武士敏亲临火线,命第二旅旅长王宏业以手枪逼令后退士兵返回阵地,没有命令,不许有一人后退。后因沿同蒲、正太铁路推进的日军企图在太原会师。合围中国守军,武士敏师遂在八路军一二九师的掩护下突围,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向晋西南接近后方补给线的地区转移。

    同年十一月,山西战局急转直下,太原失守,国民党中央军、晋绥军向南撤退。武士敏却留  下来,在八路军部队的配合下,与敌人周旋于太行山和太岳山上。武部经常驻守祁县子洪口一带,是保卫白晋路,屏护晋东南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九三八年二月,蒋介石计划反攻太原和石家庄,组成东、西两路大军,开赴太行敌后。四月,日军三万余人,分九路以“分进合击”战法进犯太行抗日根据地。武士敏率部扼守子洪口要隘。当由太谷出发,沿白晋路进犯的日军一○九师团到达盘陀东西团城铺附近时,第一六九师全体将士奋起拚杀,冒着日军的猛烈炮火,阻其于东西团城铺以北地区,无法再前进一步。经数昼夜激战,捣毁日寇军车  十余辆,击毙一名联队长,歼敌数百,迫使日军弃尸溃逃,很久不敢再犯。

    一九三九年六月,日军再次集结第109师团和独立第九旅团主力,向驻防太岳区的武士敏部合击。在腹背受敌的险境下,武士敏巧妙地利用山地有利地形,力求在运动中歼敌。他首先集中大炮和轻重机枪等优良武器,在沁源天神山设伏。七月五日晨,日军接近天神山脚,遭到迎头痛击,战至日落,日军不支退走。接着,武士敏迅速移师沁河之南,与另一路日军激战数日,终于将其击溃。战后,他晋升为第九十八军中将军长,改隶第五集团军,  移防中条山。当时,闻夏东北战事正紧,日军突破守军第二道防线,同善镇、垣曲一带为之震动,武士敏派两个主力团正面截击,另以两个团迂回日军翼侧,鏖战三昼夜,日军伤亡过半,被迫退却,九十八军乘胜追至达山脚下。嗣后,武士敏命令各部赶筑坚固防御工事,开展爬山、射击等山地战术的练习,以备再战。

    1940年秋,九十八军奉命开驻阳城以西地区,归刘茂恩第十四集团军指挥。武士敏到防后,一改消极对峙僵局,常常以小部队围困日军据点,以主力攻击敌人核心,使阳城、沁水日伪军受到极大威胁,日夜不得安宁。

    一九四一年五月,日军调集临汾、长治、晋城一带六个师团又两个半旅团,总计六万余人,分十四路合击中条山一带守军,企图肃清黄河左岸,尔后进犯洛阳、潼关,威胁中国第五战区侧背,或西窥西安。七日,阳城、绛县日军攻击九十八军阵地,激战至十日,日军一部进抵煤坪。武士敏派一部配合第十五军围攻  该敌,毙敌逾千人。但因其他军队相继溃败,遂奉令向沁水、翼城公路以北转移。武士敏留下两个团阻击正面日军,主力分两路突出重围,越公路,涉沁水,几经努力进入太岳山区。

    此役,中条山国民党军队损失严重,残余部队撤至南岸。唯武士敏率九十八军将士在敌后周旋,势孤力单,困难重重。武士敏部刚入太岳,日军便趁其久战跋涉,无暇休整,以两万余众,陆空联合,分三路跟踪追击。武士敏为了立住脚跟,派小部队分途迎击,其余主力,按游击战术原则,晓息夜动,旋绕迂回,终于挫败日军,占据沁水以南、白晋路以西地区,作为敌后抗日根据地。武士敏还奉命组织太岳区党政军联合委员会,自任主任之职,驻节东峪。但此时第九十八军的后方补给线已被切断多时,官兵衣食都成问题,兵力也由原来的近二万人,减员至七、八千人。

    九月下旬,日军调集第三十六师团、第四十一师团约二万五千余人,配属大炮四十余门,分九路包围太岳区,同时多次派人到武部劝降。武士敏抗日决心愈坚,他亲自拟定十路迎击日军的反扫荡计划,激励全体将士,誓与太岳区共存亡,并以主动出兵攻打石哲镇日军警备队,作为回答。二十三日起,九十八军各部分头与日军激战,终日炮火连天,双方伤亡惨重。武士敏亲临马头山前线阵地督战,毫无惧  色。有人建议及早转移,他怒目叱之:“怕死何必当军人!”

    战至二十八日,九十八军被日军三十六、四十一师团优势兵力包围。武士敏眼看后继无援,弹药将尽,决定分七个纵队,向外线转移。二十九日拂晓,他亲率步兵两营向东南突围,无奈日军合围已成,东、西峪山沟又缺乏隐蔽物,日军得以集中大炮、机枪火力封锁。武士敏在突围时被子弹打中下腭,伤及大动脉,失血过多而牺牲。

    由于武士敏作战勇敢,声名远扬,就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他们向武将军的遗体敬礼,并抬运到长治掩埋。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

章节目录

1937血与悲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叁叁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叁叁亖并收藏1937血与悲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