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淮源将军,字佛川,云南省江川县人。生于一八八四年九月。幼年丧父,靠其母姚氏抚养成人。少时家贫好学。清朝末年,内政不纲,强邻环伺,国势日危,唐淮源遂立志习武,考入云南讲武堂丙班,潜心学业,颇得师友器重。云南地处西南边,远离清王朝的统治中心,许多仁人志士荟萃于此,讲武堂的教职员中,亦多同盟会员。他们秘密传阅宣传反清革命思想的书刊,发展同盟会组织,使讲武堂成为云南革命力量的重要据点。唐淮源受其影响很大,亦加入了同盟会。

    毕业后,唐淮源分发云南新军第十九镇,任排长。一九一一年十月三十日(农历九月初九),参加云南辛亥重九起义。此后五年的军营生涯中,累升至营长。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的首脑袁世凯窃取了革命胜利的果实,进行了一系列卖国独裁的活动。一九一五年,袁世凯承认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同年十二月,宣布恢复帝制。这时,唐淮源参加了蔡锷领导的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护**,被任命为第三支队支队长,率部入川,依靠民众的拥护,利用山地地形,与袁军苦战三月,战功卓著。袁世凯垮台后,唐淮源被任命为步兵第五团团长,兼知叙州(今宜宾)县事,治军理民,成绩显著。一九一七年,孙中山号召护法军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卖国独裁的罪恶行径,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政府。唐淮源率部参加了护法战争。一九二六年,唐部属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军,进入江西,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后唐淮源任南昌军分校教育长。1930年,改任第十二师副师长兼第三十五旅旅长。

    此后,唐淮源被调往安徽西部“围剿”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冬,升任第十二师师长,奉调赴江西东部“围剿”红军。一九三五年,赴甘肃堵截长征途中的红军。一九三六年十月,到达宁夏。此时,唐升任第三军副军长,仍兼任第十二师师长。同年十二月,西安事变爆发,唐淮源在西安被扣。事变和平解决后,率部到宝鸡。一九三七年四月,奉命移师河南整训。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唐淮源奉命率部奔赴河北抗日前线,隶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九月,为阻止日军沿平汉铁路南下,先后参加高碑店、易水等战。在保定战役中,由安新调往满城,参加满城保卫战。满城失陷后,向安国撤退。十月,河北作战逐步失利,山西战局渐渐吃紧。唐淮源奉令率部向井陉既设阵地转移,转属第二战区。为确保晋东,配合忻口会战,奉命与友邻部队一起,在娘子关一带阻击日军第二十师团沿正太路西进。十日晚,集结大小良家。十三日,指挥第十二师第三十五旅及补充团到达新关,与由旧关来犯之日军第二十师团一部遭遇,经过苦战,将敌击退。十四日,第三军与第二十六路军一部一起,继续向旧关攻击。日军亦逐渐增兵,并依靠飞机支援进行反击。双方死伤惨重,战势无大进展。二十日,第三军奉命向左缩短战线。二十一日,为策应第二十六路军在正太路的正面抵抗,向左翼龙窝进袭,给日军第二十师团第七十七联队以重大杀伤。二十三日至二十四  日,第三军在红土岭一带与日军激战。二十五日,日军以两个团的兵力向第三军正面攻击。二十六日,日军第二十师团左纵队占领柏木井,进入娘子关及旧关我军背后,向第三军阵地猛攻,激战一天,阵地被攻破。第三军突围至平定方面。同日,娘子关失守。此后,继续率部向西转移。十一月初,参加太原保卫战,被调往太原城南。因日军对太原形成包围之势,遂又转移至平遥一带游击。八日,太原失陷。

    一九三八年二、三月间,唐淮源率部围攻屯留。四月间,参加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战斗,在襄垣、武乡、东田镇、黎城、涉县等地与敌苦战。不久,又奉命转入晋南作战,参加侯马战斗及闻喜县岑东村战斗。从六月二日起,率部与敌战于新绛一带,历时三十三昼夜之久。从七月九日起,入中条山作战,保卫潼洛,屏蔽陕甘。唐淮源指挥部队先后与日军数百战,其中击退大的“扫荡”十三次。尤其在一九三九年春,率部直逼闻喜城,给日军以很大杀伤,被日军视为中**队之精锐。是年秋,升任第一战区第五集团军第三军中将军长。时逢其母去逝,乞假奔丧。回中条山后,对部下说:“吾向以老母在,故有所虑,今大事已了,此身当为国有,誓与中条山共存亡”。

    一九四一年五月,日军华北方面军为了消灭晋豫边区的国民党军队,以确保华北地区的安全,并加强对重庆国民政府的压力,调动主力六个师团、两个混成旅团、一个骑兵旅团,一个重炮旅团及其他部队,并配以第三飞行集团协同,经过充分准备,对驻黄河北岸中条山地区的卫立煌所部第一战区部队实施包围作战,发起中条山战役(又称晋南会战)。从七日开始,日军以迅速突破、包围切断、反复扫荡之战法,分东、北、西三面向中条山发起攻击,而以主力三十五个大队配置于西正面。

    此时,唐淮源率第三军担任西正面阵地防御,所驻结山、唐王山至花凸村一线阵地,正当中条山主脉。晋南闻喜、夏县以南的日军第三十七师团主力、第三十六师团及第十六混成旅团各一部,于七日下午三时起,向第五集团军展开猛烈攻击,其重点指向张店镇以东第三军与第八十军之接合部,激战至黄昏,第三军左翼友军第八十军阵地一部被突破。接着,日军向第三军左翼师攻击,至八日凌晨,第七师润底河阵地被突破,唐淮源派兵增援,恢复第七师阵地。上午七时,日军增援部队亦赶到,开始进袭位于唐回的第三军司令部,因寡不敌众,地形不利,后援不继,唐回被敌占领。七日午夜第三军右翼部队去唐王山阵地,也与敌展开激战。八日凌晨第三军右翼友军防守的左家湾阵地又被敌突破。此时战线犬牙交错,战斗激烈,我军渐趋不利。

    八日下午,唐淮源奉命率部退守第二线既设阵地,以一部兵力占领罗有村、孤子岭、野猪岭、秦家村一线,抵抗日军进攻。主力沿唐回大道,寻歼深入之敌。九日,第三军因腹背受敌,且与两翼友军失去联系,遂奉命逐次南移至夏县通皋落镇大道南侧山地继续战斗。因受阴雨天气和山地地形的限制,指挥联络极为困难。本来,第一战区长官部以两团兵力于五福涧占领桥头阵地,以备各部必要时南渡黄河之用,这时,沿皋落大道西犯之敌攻下五福涧,南渡黄河已不可能。同时,突破第三军左翼友军阵地之敌,亦由五龙庙进至祈家河,接着攻陷南洵,形势危急。到十日,唐淮源奉命率第三军主力沿温欲大道南进,与一部由马村北进之敌遭遇,激战于温欲村东北高地,陷入胶着状态。这时,由东、北、西三面入山之敌也相继赶到,四面合围之势已成。而第三军与长官部的联络又中断。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唐淮源命令将全军分散,第七、第十二、第三十四各师分别以团为单位向东、北、西三面突围,争取转移到外线作战。他召集各师师长会议,说道:“现在情况极险恶,吾人在事有可为之时,应竭尽心力,恢复原态势,否则当为国家为民族保全人格,我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之决心”。 随后,全军开始分路突围。战斗至十一日,各路皆为敌所阻,犹自苦战不休。唐淮源也亲自率一个团突围,却遭到日军层层堵截,被困于夏县附近的县山一带,十二日上午,他亲自组织数次冲锋,企图夺山口突围未遂,眼见伤亡惨重,弹尽粮绝。至中午十一时许,马蹄沟、水泉沟方面之敌又向县山围攻。唐淮源自知败局已无法挽回,乃于大雨滂沱之中,屏去左右,拔枪自戕于县山之巅一小庙内,慷慨殉国。为了表彰唐淮源的功绩,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并于一九四二年二月二日发布了褒扬令。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

章节目录

1937血与悲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叁叁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叁叁亖并收藏1937血与悲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