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嵩将军,字子晋,广西岑溪归义镇谢村人,生于1898年8月25日。幼时入私塾,习读经史,后入县立岑溪中学学习。毕业后曾任乡村小学教员,教学认真,诲人不倦,颇受教育当局的赞赏。时值军阀混战,国家内忧外患。1925年,高致嵩受大革命的影响,毅然赴粤,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科。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任见习官,历经东征、北伐诸役。英勇善战,功绩卓著,于1930年奉调南京卫戍司令部任职。次年底,调陆军八十八师俞济时部任中校参谋。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抵抗。高致嵩随部开赴上海,增援十九路军。2月14日,八十八师推进到上海南翔。16日,八十八师奉命担任江湾北端至庙行、蕴藻滨一线的防御。20日,在沪日军实行所谓“中央突破计划”,重点进攻八十八师防守的庙行阵地。

    是日拂晓,日军开始发动全面进攻。其步兵在飞机、重炮的配合下接连发起攻击,高致嵩认真分析了敌我形势,亲上阵地,迎击日军。22日  庙行之战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日军以大炮五六十门进行长达五小时的轰击,火力之猛,前所未有,八十八师前沿阵地已是一片焦土。高致嵩等与日军在大、小麦家宅一带展开肉搏战,终于打退了日军的进攻。使其“中央突破计划”宣告破产。

    此后,高致嵩随部继续战斗在江湾、闸北一带。他亲冒弹雨,身先士卒,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不幸腿部中弹受伤,被迫退下火线。

    1933年,高致嵩调任湖北保安团营长,负责黄陂一带的治安防务。曾与红军作战,两度负伤,转送杭州仁爱医院治疗。次年,任浙江省保安处补充团上校团长,旋调第三团团长,奉命转战于龙游、龙泉、江山、常山及泰顺各县。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高致嵩奉令率浙江省保安处所属三个团驰沪参战。编入八十八师264旅。14日,264旅在闸北持志大学、五州公墓等地与日军展开激烈的街市战。日军凭借房屋和工事顽抗,高致嵩则率部逐屋争夺。在进攻爱国女校及粤东中学时,旅长黄梅兴不幸中炮牺牲,高致嵩升任264旅少将旅长。

    9月18日,日军再次向闸北及持志大学进犯,从两面向264旅阵地进攻。高致嵩沉着指挥应战,等待日军靠近,率部跃出工事,同日军展开肉搏战,将敌击溃。10月,高致嵩旅转守北站一带。当时,日军不断向北站阵地炮击,并常常进行偷袭活动,高致嵩则挑选精锐部队,实施夜间突袭,击毙日军甚多。

    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对上海守军形成包围之势。高致嵩部被迫撤离上海,向吴福线和锡澄线既设防御阵地转移。在日军的紧逼追踪下,既设阵地未能发挥作用,不久即被日军攻破。高致嵩率部再退南京,奉命防守中华门外雨花台左翼阵地。

    12月5日,日军占领无锡后,分三路进攻南京。12月7日,日军攻占淳化镇后,向光华门炮击,这样,南京外围阵地已全部落入日军之手。9日,日军集中大量飞机、大炮向光华门、中华门及雨花台各要点进行疯狂轰炸,继以步兵发起进攻,高致嵩率兵坚守雨花台阵地,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11日,日军向雨花台的进攻更为猛烈,高致嵩部奋力抵抗。

    在连日激战中,部队伤亡很大,没有援兵,弹粮俱缺,形势十分危急。但高致嵩决心死战。当晚,他命令士兵构筑工事,准备巷战。次日,日军第六师团主力猛攻雨花台,八十八师伤亡过大,师长孙元良率一部分人向下关逃跑,高致嵩部三面受敌。他率部与262旅朱赤部协同作战,共同坚守阵地。最后和所部官兵数千人壮烈殉国,年仅三十九岁。之后,国民政府追晋高致嵩为陆军中将。

    姚中英将军,广东省平远县大区教背乡人。1898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十余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由四叔姚加士抚养。贫困的生活,使姚中英热爱劳动,勤奋好学。在亲友的支持下,他读完了平远中学初中部。

    1924年,姚中英中学毕业,投笔从戎,加入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军,在汕头姚雨平部下服务。不久,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在校期间,随部参加东征陈炯明。此后,又入陆军大学第八期学习。毕业后,转回广东,在陈济棠部下任独立第一师二旅六团中校团副、燕塘军校上校教官等职。陈济棠下野后任第四路军教导旅上校参谋长。

    七七事变爆发后,全面抗战开始。姚中英积极请战,并将家属送回原籍。在乡两日,即要返回部队,家人亲友挽留其多住几天,他回答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难当头,我作为军人,不能呆在家里。只有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国家才有和平安定,亲人才能团圆。”  回到部队后,奉命率部由韶关奔赴上海前线,参

    加八一三淞沪会战。这时,他升任第八十三军一五六师少将参谋长。

    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登陆,淞沪局势急转直下,一五六师退往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扼守汤山一线,阻止日军沿宁杭公路北犯。日军在攻占上海、无锡后,继向南京进攻,12月4日陷句容,6日进攻汤山。姚中英等督部顽强抵抗,势不能支,汤山于8日失守,姚中英部退至紫金山东北地区。

    9日,南京外围阵地相继失守,姚中英等率部再退入城内,防守太平门。12日,日军向南京城发起总攻。一五六师因连续作战,兵员损失很大,弹药严重不足,但姚中英等仍督率残部与日军展开最后的拼战。当晚,奉命突围转移,姚中英在指挥部队撤退时,中弹阵亡。姚中英将军殉国后,遗骨于1940年入祀平远忠烈祠。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

章节目录

1937血与悲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叁叁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叁叁亖并收藏1937血与悲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