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册立风波

    皇帝破例给朱常洵举办了一个盛大的生日宴会,这让一些大臣感到不安,政治敏锐性极强的时任首辅申时行闻出了其中的味道,焦虑万分,害怕朱常洵会因“子以母贵”,致使皇帝会“废长立幼”,不让朱常洛当太子,进而让次子朱常洵成为接班人,这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时行有什么不利的地方,而是皇帝这样做有违祖制,与国家的法律不符,于理又不通。作为首辅,为了国家,为了社稷,申时行必须发言,他连夜上奏皇帝要求尽早确立朱常洛为太子,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申时行也有一点自己的考虑,他要就这件事改变其在朝廷里的处境,将此事当作一个政治手段来用。他虽贵为首辅却无任何实权,一直为皇帝跑腿打杂,像是个小伙计一样,做一些杂七乱八的事情,因此备受朝臣们的非议,成为笑柄。皇帝为朱常洵举办宴会也邀请了他,由他主持了三子朱常洵的宴会。见到皇帝想要废长立幼,申时行再三考虑,决定这一次要与皇帝对着干,替朱常洛出回头、讨个公道,以此博得一个好名声,使在百官中重新树立起威信。

    朝里的一些正直之士,也闻风而动,纷纷联名上书,强烈要求尽早册立朱常洛为太子;而另一批揣摸皇帝意思、已成为郑贵妃朋党的人则极力阻挠,他们说朱常洛年龄尚小,体格单薄,不宜过早册立,有的大臣更是直接要求皇帝立朱常洵为太子。于是,一场长达十五年的建储之争在大明朝的朝廷上开始了,被史学家称为“国本之争”。谁也没有料到,这场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会经历如此长的时间,斗争双方均为此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

    一开始,守正的廷臣、言官们为了维护“礼法”和党派利益,坚持要把朱常洛立为太子,奏疏雪片般地飞到皇帝的龙案上。而皇帝对大臣们册立朱常洛为太子的请求十分反感,因此非常震怒,上疏的大臣除了申时行外大多因此获罪被贬。但这股立朱常洛为太子的政治之风实在刮得太盛,且越来越盛,正如割不完的韭菜,一茬儿又一茬儿,这让万历皇帝感到实在头痛,他将自己关到屋里和郑贵妃商量对策。几经商量,结果还是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尽可能地拖延,直到把这件事拖黄,等大臣们闹得没劲了再另行安排。拥立的朝臣看出了皇帝的用心,他们决心不让皇帝的计谋得逞,于是推举申时行去见李太后,请求其支援。

    册立朱常洛的事得到了李太后的支持。皇帝去请安,一切礼节过后,俩人开始闲谈,李太后非常委婉地问起皇帝为什么不尽快册立朱常洛为太子。面对母后的诘问,万历皇帝神情紧张,一时答不上来,吭哧了半天才说:“他是宫女的儿子。”

    万历皇帝昏了头,一时没想周到说了这番昏话,李太后闻听勃然大怒,斥责道:“你也是宫女的儿子!”老娘当初也是宫女,没有老娘这个宫女,哪有你这个儿皇帝,你小子居然嫌弃起宫女来了,忘了本,岂有此理,气死老娘也。万历皇帝就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他老娘生气也很正常。你以为你是谁?你爹是“李刚”,但你的血管里也留着宫女的血,傲气什么?

    这件事在各类史书上多有记载,史评对万历皇帝这一做法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他数典忘祖——忘记自己也是宫女的儿子,被引为笑话,足见他愚蠢之极,竟能够说出这样没有水平的话。《中华野史》说:“光宗之未册立也,给事中姜应麟等疏请被谪,太后闻之弗善。一日,帝入侍,太后问故。帝曰:‘彼都人(宫女)子也。’太后大怒曰:‘尔亦都人子!’帝惶恐,伏地不敢起。”以此可见,万历皇帝的这句话让执掌国家权柄的老太后是何等的愤怒。

    你这个臭小子也是混蛋,本身就不是一个根正苗红的龙子,并非嫡生,装什么大瓣蒜,有什么骄傲的资格,说出这种话来气老娘。以前,有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后,虚荣心作怪,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是农民的孩子,老父亲去大学看他时竟然对同学说是他的老乡。万历皇帝忘了说话的对象,撞到枪口上了。他本来就惧怕李太后,在李太后面前从来都是一个乖孩子,因此见到母后大怒便被吓得屁滚尿流,跪在地上不敢起来,以祈求母亲原谅。从此以后,万历皇帝再也不敢公开反对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了。

    但万历皇帝和郑贵妃还不甘心,继续采用的他们拖延战术:既然无法阻止老母亲和众大臣反对立郑贵妃之子为太子,他也不再和大家公开作对,即不反对立皇长子,对朱常洛同志的太子地位也不予以否认,可就是拖延时间不立储。他为此还找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皇后还年轻,还有可能生出嫡子。万历皇帝对老太后的话阳奉阴违、一味搪塞,另一方面拿王皇后当挡箭牌。他提出的理由也非常有理,王皇后尚还年轻,还有生育能力,说不定哪一天种上的龙种会生根发芽,真的有那一天怎么办?这只是他的一个托词,王皇后怀孕基本上没有可能性,皇帝放着皇后这片肥沃的土地不种,却一直在郑贵妃和其他女人身上驰骋,种下好多种子。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要王皇后为他生孩子,即便王皇后有孩子,他也不一定会让这个孩子当储君,因为他心里只爱郑贵妃一个人,而郑贵妃是不会让除自己以外任何人的孩子顺利当上储君的,她一定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朱常洵推上皇帝的宝座。

    老太后一想,也是呀!皇帝想要立皇后之子为太子也是有道理的,自古以来,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后确实还年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自己的孩子。皇儿正当青春年少,身体也很好,时间还很长,就等几年吧,李太后这样想着也就不再吭声了,等待事情的发展。

    转眼就到了万历二十年(1592),万历皇帝都三十岁了,大婚已经过了十四五年,王皇后依然肚子平平,嫡皇子还未出生,但是,皇长子朱常洛此时已有十一岁了,成了一个大孩子,他应该接受正规教育了。廷臣们见皇长子朱常洛在短期内册立无望,便纷纷疏请对朱常洛按太子预教的祖制,配备一套东宫官属教他读书,让他学习为君之道。虽名不正言不顺,却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更是一种迂回的对策,大臣们希望就此造成朱常洛就是未来太子的声势,进而将舆论变成既成事实。万历皇帝也不是吃素的,他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一眼看出了廷臣们的阴谋。他看完折子后并没有说话,回到后宫和郑贵妃一起商量后才作出决定,下旨将这个奏请否决,大臣们的预教之请很快就被驳回了。

    万历皇帝并没有因此终止行动,他还是用那一套老手腕——谁不听话就“打屁股”,严厉地查处几个,杀一儆百,不怕廷臣们不服气。他抓住礼科给事中李献可联合六科诸臣所进疏请将弘治年号写错这一细节,大发雷霆,痛斥其欺君罔上,同时贬斥了大学士赵志皋、户科左给事中孟养浩等疏请预教最为激烈的十一个人。白色恐怖、强力镇压,使满朝文武惊骇、感叹不已,没有人再敢就此事发表言论,朝廷上也平静了许多。

    历朝的皇帝们都会沿用株连九族这一阴招,为了政治需要,他们残酷地残害了很多善良无辜的人,也确实起到了镇压的作用。远的有殷纣王、秦始皇、隋二世,近的有元朝的统治者,都力行了残暴的手段对反对派进行镇压。朱家的爷们儿发明了一种比株连九族更厉害的株连十族,旧时的九族即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另有说法为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而明成祖在九族之外增加一族,为师者之过株连其学生。老是出事,学生也要受牵连,若如此沿用,大家谁也不要学习了。孔夫子弟子三千,都受牵连那还了得!可见在明朝惹怒皇帝得冒多大的风险。

    万历皇帝雷霆大怒,对大臣进行了严厉的处罚,虽离株连九族差得很远,但也非常具有杀伤力,大臣们再不敢造次,也不敢再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为一件不相干的事冒危险了。为搏得功臣的虚名,所耗成本太高,划不来。万历皇帝知道没有人再敢冒这个风险了,大家也就相安无事了,册立风波就暂时搁置下来。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人心有时不是使用武力所能平定的。严霜苦雪之后,一些正直的大臣仍不甘心,不少人拼死上书。人心所向,没有办法。朱常洛确实也该接受启蒙教育了,一个未来的皇帝不能是个文盲啊!皇帝才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不得不下令举行预教典礼,下旨一切仪注都比照东宫讲学式样。于次年(1594)二月四日,朱常洛正式出阁讲学,成为一个学生。十一岁才上一年级是不是太晚一点,这个父亲如此狠心,连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也剥夺了。可恨啊!(事见《明神宗实录》卷二百七十)

    朱常洛同学知道自己不受皇帝喜欢,于是学习非常努力,成绩很好,大臣们说他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天生就是做皇帝的材料。他的父皇(万历皇帝)让他入学并非其本意,以后对他必定多有刁难,因此他小心翼翼恐怕出半点错误,怕丧失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朱常洛身居深宫没有见过别人家的情况,不知道别人家的父母是怎样对孩子的。当他见到父皇对弟弟朱常洵宠爱万分,似乎明白了父皇是从心里厌恶他的。上学后,皇帝对朱常洛的要求无礼而苛刻,吹毛求疵、恶意刁难,甚至有点虐待倾向,一般人都难以忍受,朱常洛同学却咬着牙忍了下来。

    按惯例,皇子的“经筵”、“日讲”是每天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如遇天气过冷或过热,即传免,休学放假。万历皇帝对待他的儿子朱常洛却是另一番状态,他必须从早上三点到五点间就开始学习,无论天气多冷、多热,不论酷暑严寒,都不得停讲。这对于一个刚刚十一岁的孩子是多么残酷,也是极为不人道的。更为刻薄的是,北京的冬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皇帝整天窝在暖房里花天酒地、温柔快活,却常常故意不给朱常洛传赐暖耳、烤火炉等用具,常冻得小孩子手足生疮、咳嗽不止。好在朱常洛的抵抗力还行,不然弄不好会有肺炎、气管炎的毛病。老师们跟着朱常洛受罪,所以他们把给朱常洛做老师当成一件苦差事,如充军发配,无比丧气。“千里做官为的吃穿”皇家的老师也是官员,十年寒窗,过五关斩六将,在数次“高考”后才有点前程,本以为这以后就开始升官发财、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了,却给一个倒霉的皇子当起老师来,他们只能怨自己晦气。给朱常洛当老师能得到什么好处,连基本的生活、工作条件都不具备,实在没有意思。不过,朱家的皇帝们都懂得逆来顺受,懂得韬晦之术,瑞然命运特别苦,却都特别能忍耐。这些,朱常洛都默不作声地忍受了。也有可能是他在学韩信,要忍受胯下之辱,在还没有被册立为太子之前,不想因小失大、自毁长城。除此之外,朱常洛还相当注意表现自己的才华,以争取人心。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虽然命运不佳,却很懂得人情世故,知道进退,总是不失时机地在领导和能够决定自己命运的贵人面前表现自己,以便得到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老师们虽然受罪,却也同情他的遭遇,甚至有几个人不辞辛苦,为了国家社稷,为了让他将来有一天登上皇帝的宝座,尽可能地多向这个孩子讲授一些知识。

    讲官们是怎么回事?他们真的喜欢这个最不受皇帝喜欢的皇子吗?身居官场的人都会察言观色,会分析皇上的思想动态,擅长为皇上“号脉”,按照皇上的喜好做事,懂得投皇帝所好,施皇帝所求,以期皇帝高兴时能赏赐他们点什么。奉迎一个最没有权势的皇子,一个将来能不能当上皇帝还不得而知的皇子,看起来投资有误啊。他们为什么会对这个小皇子如此地下工夫,费心劳神地为他造势做宣传,逢人就说他的好话,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考虑。这些大臣都另有图谋,既然运气格外的不好,千里挑一居然选中了自己,谁都不愿意干的苦差事要由自己来干,苦闷无处可诉,心里的冤屈找谁去说?既然无法逃脱,只好顺其自然,说不定将来有那么一天,朱常洛真的当了皇帝,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境遇就不一样了,身为帝师,行情也会见长,受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这也是一种投资。现在朝廷拥护朱常洛当太子的呼声越来越高,朱常洛一定会有当皇帝的那一天。他们不厌其烦地编出一些故事来,广为传播,将其做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给世人灌输一种朱常洛是神童的观念,为的就是保住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吧?

    举一个例子,董其昌问:“如何理解‘择可劳而劳之’?”朱常洛回答:“就是‘不轻用民力’的意思。”老师已经讲课,做学生的不理解讲义的内容那还叫学生吗?但就是这样一件小事,让讲官们都为年龄不大的皇长子能如此准确、机智地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惊叹,四处称赞他勤于苦读、聪颖不凡、勤于思考,旁通大旨。于是就这样造出来一个神童,一颗新星也就横空出世了。看来一个明星并不是随便诞生的,必定要有历史背景,要有一帮人大力开展造神运动,让种子明星符合他们的需要,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万历皇帝得知后,竟追忆起自己六岁时由张居正等大臣预教时情景,很是欣慰“啊,大明朝后继有人了”,但他也无可奈何地想:这是天意吧?人算不如天算,我贵为皇帝有时也无可奈何。看来,上天真的非要册立朱常洛为太子不可,此事已无法阻挡了。

    在朱常洛和朱常洵择一而立的问题上,万历皇帝拖延了十余年,直至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在朝臣的极力谏争和慈圣皇太后的支持下,朱常洛才被册立为皇太子。“国本之争”牺牲了无数人,让国家蒙受了很大的损失。万历皇帝旷工达三十八年之久,朱常洛即位时,国家已经百孔千疮,危在旦夕了。

    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正果,朱常洛被册封为皇太子,他的几个皇弟常洵、常浩、常润、常瀛也在同一天分别被封为福王、瑞王、惠王、桂王,并将册封向世人宣告。这件事上万历皇帝倒对几个皇儿都一视同仁,没有厚薄之分。他也安慰郑贵妃和其他皇子们说,父皇是爱他们的,册封朱常洛是没有办法的事。不久,朱常洛又举行了婚礼,至此,命运之神才向他微笑了,命运也似乎好了一点点,但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仙女湖上的美丽仙女之后代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瘦的像闪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瘦的像闪电并收藏仙女湖上的美丽仙女之后代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