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好。朱熹这一派:“道问学”。啊,这个静坐修道啊,不容易开悟,不容易到达这个悟;必须要学问渊博了,集义之所生,最后才能到达。所以朱、陆,这个朱熹同陆象山的“朱陆争”。王阳明是走的陆象山的。那么,在中国文化学术史,所以讲王阳明啊、陆象山的“遵德性”。“遵德性”一派到了明朝晚年的流弊呀,“圣人满街走,贤人多如狗。”个个都觉得开悟了,就是像今天的佛学,禅宗到处流行,这个也开悟,那个也开悟,都悟到腿肚子里去了差不多,那,那已经到了菩萨满街走了,贤人多如狗了很可怕所以“遵德性”的流弊。“道问学”的流弊呢就是朱熹这一派,一直到了八股文章啊,啊,之乎者也啊,写八股文章。然后像到了满清末期,说一个人都考取了举人了,功名还不错,结果到朋友家里,他说你要看什么书啊史记。史记谁做的司马迁。“司马迁是汉人啊是哪一朝的进士啊”那个朋友就告诉他,司马迁不是进士。“不是进士的书我不要看,那个不写书了。”呵就是这个路线到达这种境界,这个文化,不要,不要,所以非要推翻不可。这是满清末年的故事。所以啊,“遵德性而道问学”,两者要并兼。所以不管在家出家一样,内明之学立刻就做,痛下决心,非证道、非悟道不可等于学佛的精神:不起此座。有这个决心,来学问。行菩萨道,在过去很难哦过去念书文章好,像大师啊,像文章好,自然科学不一定好啊叫他生到现在来,文章又要好、佛学还要懂、外文还要好,现在到了今天更难了。越到后世,菩萨就变成萨菩、萨菩了,就越来越难了所以不敢来了。像你们学佛的更要大才了,所以没有大才下世了。不单文章好,悟了道,文章好,诗词都不行啊,你行吗我都会,都很高明啊现在啊,诗词都不行,你再把外文、中文、日本文,样样科学,什么学,考古学啊、灵魂学啊、什么学,鬼学都要来耶“道问学”包括了那么多。“致广大而尽精微。”你要这样,就是你们做学问的基本。要想担负起中国文化,要致广大、渊博,古今中外学问无所不知。你的知识要渊博,修证的也要渊博。你要学佛、学道,修魔道你也要知道啊不然你怎么教化魔啊那你说我佛魔不要来往,跟谁两个来往要度众生,魔不是众生啊什么叫众生啊哦,好度的才度,那好度要你来度干什么啊真是的学佛都没有学清楚,对不对佛法之所以在世上,就是要度人,不能度的你能够度,那才是佛的境界。要怎么样做得到呢“致广大”,胸襟广阔,还不够;“而尽精微”,你那个修养专精,专精到了什么圣人境界。精而微,不可思议的最高的境界,你证到了,不可思议。所以,“致广大而尽精微”,这个尽就是什么尽呢你翻过来,前两天讲过的:“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就是这个道理。到了这个境界,你就是圣人,圣人的境界才够得上这个精微,“致广大而尽精微”。那还不对,“极高明而道中庸。”最后是禅宗,是禅宗大师们就到达了:高高山“愚而好自用”。这是,所以,中庸所引用这个思想,就是孔子在易经系传里头讲过的,一个人志大而才疏,理想很高,尤其年轻人容易犯的,志向很高,动不动要济世救人哦一学佛,要度众生啊自己都度不了,度什么众生啊这个志大而才疏,学问、能力一点都没有,光是吹牛、理想。孔子在易经系传上讲了好几条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那么所以引证,同中庸所讲的话,的确是孔子的思想一个路线。虽然这本书是他的孙子作,他引证的路线是的确很对。一个人愚而好自用,非常有自信,很不客观;“贱而好自专”,贫贱,贱就是说自己没有相当的实际上的权能与力量,居在下位,而个性非常强、主见非常强,好自专。这个“专”字就是包括现在主观、主见非常强。一个人假设具备了这么一条的个性,已经是这一生注定是失败。两条啊,失败上面加失败还有,下面还有一大堆:“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生在现代的时代,可是拼命想走古代的道路。比如你们同学们有许多学佛修道,是“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哦一笑那么有许多拼命想做什么,都是“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生乎现代的时间,光是怀念历史上的过去,传统文化怎么好不错;自己对于传统文化一点基础都没有,一点心得都没有。乃至于我看到许多国文系的同学们,进了国文系以后,到现在白话文决不肯写,写的都是最古最古的古文;经常把文章寄来给我看,有许多都是硕士、博士。我打开这种文章就把它退回。当然我看得懂,我不喜欢看。你要玩这一套,我比你玩得还好。我就是告诉他:你写一篇白话的给我看看好吗他永远写不出来。那叫做“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现在不是唐宋时代,也不是秦汉时代,你写得同韩愈、柳宗元一样的好,都没有用处。一篇文章写得好,要使人懂,你写得使人家不懂了,失去了那一个文章的作用。经常我告诉有些同学们出去当老师,上课上得好,我很佩服,真是比我上得好一上来,引证了许多资料,黑板一写,那就是满腹经纶都出来了。那么一下一个钟头、两个钟头,完了那么你自己是什么不知道。同学们也拼命抄。现在同学们比我们当年读书很乖,专抄资料。像我们以前读大学时候就站出来请老师:这个资料请你讲一下哪一部书、哪一节就好了,我自己回去会查;把你的意见讲出来。现在不然哪抄了,大家也很喜欢了、懒得听,听完了以后,五十分钟,两次黑板一写,铃子一按,下台一鞠躬,都可以回去了。譬如这些道理、做法都是“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在座的青年同学们还要注意,不要认为“我是没有”,个个都有,为什么生在现在的社会上,谋生的技能、做人处事的本事、现代知识,一点都不会。同我一样,冷气机坏了、电灯坏了,怎么修理只好站在那里。看见电线着火:哎哟怎么得了依旧也不晓得打。这都是同样的,这是落伍。书读坏了。现在很多,大家要反省,不要认为我是没有反古的思想就对了;也等于是“生乎今之世”,不能做现代一个人,不能活在现代一个社会,就是“反古之道”。违背了现代的潮流,而想走旧路子。那么历史上反古之道,我们看两个读书人,一个是汉朝的王莽,王莽篡汉。在座同学们对历史要多注意啊读历史读到大学,读一部古史概论那是不够的呀那只能说你晓得历史是这么一件事了,有一个架子,等于盖房子打了一个图样给你看。那个历史的课本等等不是概论,那个房子的图样不是房子啊必须要真正去研究历史。我们经常说中国有好几部历史概论,譬如说纲鉴易知录,凤州纲鉴等等。甚至于说清朝乾隆所下命令编撰的历代通鉴御览,这是很好的书。照我们旧的教育,像我个人的经验,十二岁到十三岁之间,纲鉴易知录已经圈了两次了。以前读书的时候是旧书本买来,没有圈点的呦不像现在,有白话注解呀,有一个新式标点;那个时候没有。那么,我们家长们、老师们给我们准备三种颜色的东西:一种是白粉,拿着毛笔,那个时候也没有,铅笔都很少了。第一道自己看下来,拿白粉点,这个句子念对了;你句子点不下去,你意思没有懂。这个书读不懂,这个句子点不下去的啊点了以后,晚上,给爸爸前面一交、或者老师前面一交。翻开以后,“错了,这个地方错了,改点过。”也不告诉你错在哪里,有时候偶然告诉你这个观念不是这个意思、这个解释。那么再回来用绿色的或者蓝色的点,重点过,因为这两种颜色不要紧。最后确定,第三道再用红笔点下来,这一部书算是点完了,那么这一部书你真读过了。那个时候已经自己把二十四史的基础打好了。那个时候清朝三百年的清鉴还没有出来呢,刚刚出来。清朝加上去二十五史;现在加上民国现在史二十六史。这二十六史堆积如山,你怎么去念所以呀,最好念纲鉴。所谓纲鉴,就是每一代历史的纲要。现在我们学校里所谓讲“概论”,是这些纲要里头抽出来的,概论的概论。等于吃了饭,剩下来的渣子的渣子了。而且每一个专家,文学也好、历史也好、哲学也好、科学也好,每一个人写概论的时候加了他的观念,他的观念究

    ...  </P></TD>

章节目录

中庸讲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南怀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怀瑾并收藏中庸讲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