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你发财。“殖焉”,物质的“殖焉”。我们先休息。

    刚才讲到中庸上引用的文字,描述这个物理世界这个天地的广大,那个伟大与畜产的丰富,那么山川土地、天地来形容。实际上他不是在作写风景的文章,他是说明,要我们了解我们这个自性到达至诚境界,它能具足万法,能生起自性的功能、智慧神通的作用无量无边,是这个意思。那么他现在引用上古的诗经里头的周颂的诗:“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他说周朝的周颂讲周朝文化的盛德,当时的形容的句子,他说文王的内圣学养修养、外面的学问,所谓内圣外王之学,到达了同天地一样。就是中国文化经常讲,天、地、人叫做三才。中国文化把人道的价值、人的价值已经提升到与天地同一个程度层面。因为天地本身也有缺陷,不是没有缺陷的。但是弥补天地的缺陷要用人,生命的智慧是最高了。所以人能弥补天地之德、之不足,所以可以参赞天地的化育。而我们现在引用诗经所说的“维天之命”,文王的修养到达内圣外王之道的,所以他承受了天命。“於穆不已”,“於穆”两个字很难解释、不需要解释,这是个形容词,那么拿现代我们念“於瘀穆”,古代念“於音乌穆”。“於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穆穆”文王,穆穆然,就是形容那个,我们现在用白话一样,形容一个东西很深远、很广大,有什么好句子形容啊怎么说明空空洞洞太小了,没有。就是讲不出来,只好用“於穆”,那么高远,那么伟大。我们做一个了解,要朗诵,要把它变成朗诵诗:你好伟大啊好崇高啊就是那个样子。反正白话诗啊,装模作样的句子都可以把它拿上来。就是称它做“穆穆然”这个意思。他说这个两句诗所代表的意思,“盖曰”,这个“盖”是在古文的写法。我们白话文怎么写呢“这个吧好比是”就是这样。古代就是一个字“盖”。拿现在写这个转折的文字啊,“这个吗好比是”,就是这样。这个盖就包括了这样一个意思。“这个样子嘛好比像”,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这个“盖”字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古文啊,我们现在写新文、新的教育入手的人,不懂古文啊,看到这个是废话,盖盖个什么都把它拿掉。“之乎也者”,那个之乎也者是的东西,,等于我们讲白话“哎哟”,那个“哟”拖得那么长干什么“哎哟”就好了嘛为什么那个“哎哟”那个“哟”字要拖得那么长呢凡是“之乎也者”就是文下面那个语调那个虚字。那么开头就是“那么这个啊”都是。“盖”也包括了这个样子。那么这个“哎”,就是那个“盖”。所以过去的“之乎也者”就是现在的“呢吗吧呀”,呢、吗、吧、呀,等等,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古今没有什么差别,你懂了以后觉得蛮好玩的,满好笑的。像古文你不懂,或者翻译用现代文,跳起来你不懂,打滚你就懂了,打滚同跳两个一样的。所以“盖”也是这个道理。现在承接上文,这两句诗经代表了什么呢就是等于来说,讲天之所以为天哪,嘿这个话讲了等于没有讲天就是天,天就是那么伟大,讲不完的。真的形容只有这个话最好你说那个伟大,伟大到什么样子伟大就是伟大不要再加形容。更加形容都不是,就已经变成第二义,不是第一义。他说,下面这叫做“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没有办法明显地表达得出来。譬如我们佛经经常用虚空,现在我们大家学佛的人看到佛经一讲空,拼命下意识地构想一个空的境界,所以打起坐来呀,空空洞洞叫做空那是你的幻想。空,没有一个空空洞洞的境界。那么空之所以为空者,空也空就是空。那么空怎么叫空“於乎不显”哪它没有一个境界啊你说我有一个境界,那就不是了,那有个限度了,那不叫。那个空的境界大概水桶那么大、冰箱那么大。你不相信,大家自己觉得空空洞洞了,我如果给你量一量看,无量那么大,你那个意识境界只达到那么,不会想得很高远,那就是妄念的境象。所以真正无妄念、无分别,就是空是什么境界随时都有,“於乎不显”,没有一个境界。有了境界已经有了限量,无量无边已经有了限量。所以,他说这两句诗所描写文王的道德的成就、学问修养之德,他的道德、德业“纯”,到达了炉火纯青,那没有话讲“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所以文王怎么称文王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叫做谥号、谥法。现在没有了,这几十年不用了。中国文化有个“谥法”,你们多研究历史就懂了。所以说中国人古代的教育同现代做人完全两样。像过去当皇帝、当一个读书人、知识分子做人很害怕。所以讲出来做官,或者做一个知识分子,就怕死后的这个谥号很难听定。死后才能公议给你个什么封号。“文王”这个文,文王的名字不叫文王,后人给的;武王就是谥号给一个“武”。这个历史上独有的。所以你看,王阳明叫“文成”,曾国藩叫“文正”,就是死后的封号、谥号。过去的读书人、知识分子,或者出来做事,他不但对国家对天下要负责,对自己负责,怕死后给历史留一个骂名。连和尚都一样,譬如六祖死了以后,政府给了一个“大鉴禅师”大鉴的禅师,也有这个谥号。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死后给你定评,你活在世界上活了一辈子,你究竟有什么价值。你说有些亡国的皇帝“殇帝”,年纪很轻,搞了几年;像宣统皇帝,都已推翻了,如果像满清里头封号,也许叫做“殇宗”。当了三年,上去做过了一年,就那个江山,然后一辈子都很可怜。像三国的时候汉献帝文献的献,也可以称为还不错了,有他的意思。实际像满清的,把那个汉朝四百年天下就那么献出去了。那么有些叫“哀帝”,很悲哀的。像皇帝这个谥号很严重。现在也讲到谥号,就是中国文化:“文王之所以为文也。”所以没有什么解释,文就是文。所以我们要懂了这个文化的道理,什么叫文化文化就是“为文也”,所以中国的文化,有内养之学到了。书读得好、文章写得好,不一定可以称你为文化人。真正讲中国文化精神,学问之所以为文也,那要达到什么程度呢学问知识达到“至诚不息”。换句话要明心见性以后,才送给他“文”。所以他说,文王之所以称文啊,“纯亦不已”,那就是精纯到极点,没有一点缺陷可以挑剔。那么我们拿后世什么叫做纯也可以等于什么呢,等于后来的佛经的翻译,就是圆满,真正的圆满、真正极圆满,所以“纯亦不已”。这一段、这一章就是“右第二十六章”,讲儒家修养学问用功的方法的精要修证结论。那么下面引申发挥了。“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所以中国文化,首先要了解这个。他说我们这里是白话翻译了:伟大的那个圣人的道啊那个圣人的道,不晓得哪一道,圣人道、所谓中庸之道,这是中国固有文化。什么叫圣人呢以中国固有文化看所谓佛、神仙、一切的天主、一切鬼神等等,好的至善,统统一个名称叫做“圣”,大成就、大彻大悟。还在修行中,还没有到达大彻大悟成就的,就谓之“贤人”。再差不多的,就谓之君子。我们有时候把君子这个名称也提到圣人、贤人的阶段,一样。因此我们来看佛学、佛教翻译,十地菩萨所谓是属于圣人的境界;十住、十信、十回向,属于三贤,还没有登地,就是还在修行中,还没有明心见性,还没有摸到边的。所以三贤、十圣,正好就是以中国固有文化这个概念来翻译佛法这个境界。所以它是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一篇文章。这个话也告诉你们,现在年轻的人都想宏扬佛法,到国外去,所以我经常鼓励你们要多读读新旧约的原文的圣经。你不能不借用他的文化,不然你翻译不好。你说菩提、般若,般若什么般若像菠菜一样的。然后英文也翻,翻了就注解,搞了半天。新的观念给人家接受,一百年以后去,效果发挥出来。就是现在大家跑到外国宏扬佛法,大家也拼命地请我去,我就懒得动。我说我要动啊,我活五百年的话,再过两百年再说。不过来,那些就是乱打基础的,变成。你把基础垫稳了,我来给你们设计一下、盖一盖差不多。叫我去给你打基础,那还有这个精神哪翻不起来的啊那有些句子怎么翻译像中文讲境界,用功到达某一个境界,外文怎么翻译“先天一炁”,决不能翻成气死人那个气哦怎么翻所以呀,你们学外文的想一下把佛法翻译、沟通、演讲,所以有时候我说是难兮哉难兮哉啊什么,要真正的学问。要东方的学问有基础,自己把古文弄好,因为佛经都是古文,你怎么翻哪你自己先要读懂。然后把外文弄好,弄的程度。你不要认为说是学两句洋的荤的英文啊,去翻啊翻翻跟头你能翻个什么啊所以讲到圣人之道,这是顺便告诉你们,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讲。这是我很鼓励的事,不是给你们浇冷水,就是叫你们不要太狂妄、太自满,认为懂两句就可以去翻了。你把中文古文翻成白话,翻好了再来翻吧他说圣人之道呢,“洋洋乎”,不是洋洋百货公司哦洋洋乎,形容词,伟大,形容词,流水一样的。为什么用流水这个海洋的洋呢这个洋是后来借用,原来这个洋是“水流貌”,像古文的解释,翻开古文的字典:“水流貌”,三个字。什么叫水流貌流水的那个现象。你站在那个海中、高山,一个人真到达了见到自性的境界,不要修,不要你修威仪的,一个人到定的境界,自然是无比的威仪,所以“大威德金刚”。自己自然要具备了大威德,也具备了慈悲喜舍那一种威仪。所以他说:“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啊每读到这个时候,非常感叹所以禅宗就叫做传心。传心是庄子的话,衣钵传人。这个儒家也感叹,不要佛家说正法要等到人来传,儒家也觉得传人很难,“待其人而后行”。等待,并不是呦都是读儒家的书、做儒家的修养,哪个人变成孔子不知道。哪一个人变成孔子,也可以证入。“待其人而后行”。所以孟子说“五百年而后王者兴”。真是啊我们看历史上不管是文化学术上,在政治上、历史上的成就,几百年来出一个人,一个人就影响了几百年,有那么严重乱世的人也这样,你看出乱世,像明朝一个张献忠,你看马克思,就到了一百多年。再加上一个马克思,。你要一个世界太平,要圣人来,要数百年之久。这是心里头无比的感叹所以成就的人是不容易的。这也是勉励一个人自己要晓得努力,所以“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千万记住哦千万千万注意你们大家所谓学佛的也好,学道家的也好,就是普通讲学问的也好,“苟不至德,至道不凝”。你们很多人看到金刚经释迦牟尼说:“修一切善法,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样道理。你看读这个话怎么讲要一切善法修成功,你才得开悟。你们现在随便是看看什么禅宗的书,青蛙一声“扑通”跳下水,“通”那是禅;“见山不是山”,哦那是禅“忽然之间一笑笑,禅到了”那怎么行呢禅是靠道德、功德,“苟无至德,至道不凝”啊道德都不成就啊,那个道像冰冻一样你冻不拢来的啊你是水啊,你要冻拢来变成冰块啊冰块要雕刻起来变成,那才会用。这个“凝”字用得好极了所以说为什么我们学佛要修定定是凝静、凝定、凝结了。所以为什么不能得定呢你们大家学佛不能得定,你就要反省自己心理行为、道德戒律。“苟无至德,至道不凝焉”啊至德,还不是普通的道德。这个至德到达了最高处,不可捉摸,看不见的。所以你说要想明道、悟道,“苟无至德,至道不凝”啊自己要切实反省这个道理不反省这个道理,就是。所以要“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所以我们为了要修到至道的凝定,只好从外面打进来。所以戒律的理念是什么因为我们晓得是凡夫,只好拿个范围自己,走路嘛不要东看西看,你要这个样子“非礼勿视”,只好端端正正;“非礼勿听”,只好这个样子。慢慢从外面接近里头去,就是戒律、礼仪的作用。大英雄大气概根本用不着这个,他一下自己就到了。到了以后,他用不着;他无所谓戒,他自然是“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就到了。所以中国文化讲礼仪的“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到了宋朝唐朝以后,佛法一变,所以到禅宗佛教起个大革命,把他这个印度的戒律变成中国丛林制度。到了丛林以后,宋朝儒家已经是衰落了,所以程明道他反对佛教,可是一到庙子里看起参,和尚出来吃饭,一看和尚的那个威仪济济,他说:三代礼乐,尽在此矣从没,佛,造就中国文化的大礼,那个威仪非常气派,可是自然的。真正的诚恳的修行快没有了,大家都想开悟,我们只好八个字:“苟无至德,至道不凝”啊怎么恢复啊要想恢复只有自修,你要证得。证得了以后,自己到达了,“礼仪三百,威仪三千”,那么你懂得了,明白这个精神之外。所以我也常常告诉你们,都没有,那个准备呀,你怎么样去做到。“故君子遵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这个非常重要尤其在座的青年们,将来要自己,包括国家、世界的人类在内,要想自己对于国家民族文化有所贡献,不管男女,都要特别注意现在告诉你们,提供一个路子,是有一个路子:“故君子遵德性而道问学”。“遵德性”,内养之学。拿现在你们在座讲,当然要参禅悟道,“遵德性”,先要求得内明之学。中庸讲的就是内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者,非道也。”内明之学,明心见性,“遵德性”。你光是修道、开悟了,学问不够不行啊“道问学”。有道、没有德性,有道、没有学问,你不能宏扬、不能利他的。所以像佛家的菩萨五明之学,才是真正的大彻大悟了。先是内明,明心见性;然后世间一切的学问乃至魔、外道,世界上没有不清楚的,才是菩萨境界。那个佛教菩萨五明之学拿中庸来讲,“遵德性而道问学”。非常重要那么这一句话,后来到了宋朝,理学家两派的争论。譬如陆象山这一派,陆象山是宋朝的大儒了,注重“遵德性”。历史上批评他贪,不是“笃”。什么思想开悟、静坐、修定;见了性,学问自然

    ...  </P></TD>

章节目录

中庸讲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南怀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怀瑾并收藏中庸讲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