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你、满足你的需要再来改正你,这是舜。所以,研究历史,看舜的用人,做事,他的确处理是这样处理。那所以看,非常高明,高明到极点。所以大舜是圣人。一个种田出身的,甚至种田,干过陶器,什么打过鱼,他真不想当皇帝,后来逼得没得办法,尧实在找不到人继承位子了,几次要求他,他就逃,逃得没得办法再逃了,只好请他上去。所以,“执”跟“用”两个道理是这样说。那么,因此孔子赞他一句话:其斯以为舜乎照我们后世赞叹,历史上:“舜,万岁,万岁,万万岁”孔子最高的赞叹不是这样。他说这就叫做舜,舜就是这样叫做舜。你说舜是佛,舜是上帝,舜是圣人,都不能代表他。你说某人同佛一样,不过是“同”佛一样;某人同菩萨一样,不过是“同”菩萨一样。他说舜就是舜最高的赞叹所以最高的赞叹:某人就是某人因为每个人各有千秋,这个千秋的榜样,并不需要跟谁去学。所以“我像诸葛亮,我像关公”你不过像而已,不是关公,不是诸葛亮。你说我是谁我就是我。他有他的千秋,我有我的千秋。孔子赞叹舜这一句话赞叹到了极点。“其斯以为舜乎”他说这就叫做舜所以,叫他是圣人都是多余,这句赞叹他的话赞叹到了极点。因此,就是讲中庸的“用”。“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镬陷井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孔子自己对于修道上的感叹。孔子说,有一天,感叹自己,说:别人都讲我很有学问,很有智慧,其实呀,我是天下大笨蛋一个。有人骗我,把我骗到陷阱里头去,把我活埋了,乃至把网子把我套起来,我都不会晓得逃避,我有什么聪明孔子这个话很深的感叹如果研究孔子一生的历史,他是有这个遭遇。你不要看他周游列国是自己到处跑,有好几个国家都是人家硬弄去的;他明知道是陷阱,因为他是个菩萨心肠、救世心肠、圣人的心肠,“陷阱我要跳,苦海我要跳”,这就是菩萨的心肠。你说苦海跳下去又冷又苦又有咸味的,有什么好跳呀那你太聪明了,“智者过之”。所以,孔子说:别人都讲我很聪明,其实我很笨,你怎么样骗我,我怎么样接受;但我不会晓得逃避。你仔细研究一下,这一句话我们要效法。所以,修道的人就是这样,苦难的地方我才来,不苦难的地方要你去干什么谁不想享受呀拿佛家来说,大菩萨的心肠,儒家大圣人他都在救世,苦难的事情我来。所以,他不知道回避。这是孔子讲反面的文章,说别人都说我聪明,你们看看,我哪里聪明啊每次都上当的事我都干,我不会去逃避。这是讲他的行为。这个行为你懂了,反衬表达出来一个修圣人之道,可以牺牲自己,是救世,为人,救人,这是一个行为上的目的。第二讲修道之困难,“人皆曰予知”,孔子说,别人都讲我智慧的高明,“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他说我的中庸境界,想把它定住一个月都做不到。等于有些人说,我要打坐修道一百天,二十几天就垮掉了,做不到。这还是讲身体呢,你那个境界,有些人说我得了那个道,你得了三天就跑掉了,睡一觉那个道就已经跑掉了。“期月守也”,期月,就是一个月,他说能够一个月都在这个境界里头。所以,孔子对于他的第一学生颜回赞叹得不得了,那个颜回呀三个月都在仁的境界,换句话说都在这个定境中不变。所以,他喜欢这个学生啊喜欢得不得了。其实,这是孔子谦虚的话,没有说一个月都保守不住,那孔子就叫做“倥子”了,那不叫做孔子了。他是拿自己极谦虚给人做榜样,说明这个道理:修道、行道之困难。所以,他下面又赞叹他的第一学生,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他说颜回呀,那真是不得了。孔子有时候跟同学俩讲话,跟子贡两个在论语上讲,有一天大概坐在那里喝喝茶,不晓得他抽不抽烟,正在那里游哉悠哉,子贡过来了,他就问子贡:哎,你来子贡呀,“女与回也孰愈”你看看你跟颜回、颜同学来比较那个行子贡说:哦老师啊,你不要乱讲颜回呀,听了你的话,“闻一而知十”;你就告诉他一句,下面十分都懂了。我嘛,“闻一而知三而已”。他也实在不客气,讲真话。我嘛,你给我讲一点,三分我都懂了,四分就不懂。可是子贡也不得了,闻一而知三哪我们有些人呀,你告诉他,教十还不懂一呢,哈众笑所以,子贡也这样了不起的呀你说孔子听了子贡那么讲怎么说啊“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他说你讲得对,不要说你不及他,我都不及他。孔子这个教育家,对一个得意的学生赞叹。当然颜回有他的道理。他这里讲,“回之为人也”,颜回的修道德、修道、做人,“择乎中庸”,随时在这个中庸的境界上。择,为什么叫择抉择,就是这点不对了,超过了,今天不对,这个境界太高了太矮了都不对。“择乎中庸”,随时抉择,定在这个境界上。“得一善”,而且他的行为,不管人家讲一件事,这样的行为是对的,他马上改。不管人家讲这样做是对的,是对的他马上改。“拳拳服膺”,拳就是形容词,拳拳就是两个拳头叫做拳。拳头捏起来干什么抓东西嘛,是抓住的意思。所以,中文经常有拳拳服膺,这句话后来通用的。“拳拳”你看为什么拿拳拳、两个拳想打拳啊那不是打痛了拳就是抓,现在讲把握。服膺,膺就是胸中、心中。他说,颜回他认为对的,真正选择了以后,这个是证到;证到这个境界要定住;定住,他就把握得很牢。可见心中随时在这个境界,永远掉不了,绝不会掉了。像我们大家有些同学们有时候打坐一样,“呦,真的不错啊,老师啊昨天很不错”你一看他来,呲牙咧齿的,牙齿一咧出来,晓得有的境界坐得不错,哦对了。第二天来愁眉苦脸的掉了不到几个钟头。孔子还保持一个月哟,呵我们十二个钟头也保持不了。他说颜回啊,永远不掉孔子赞叹颜回。他为什么也就是给我们后世做榜样,是在行为的修行,或者是见道的修行,要这样。有些人你把他拼命教一顿、骂一顿,改个三分钟最好了,第四分钟啊又走样了,老样子又变相变出来了,没有用。所以,“得一善而拳拳服膺”啊,此所谓圣贤境界,修道人的境界。“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这是讲修道之难。这几句话连着都是引用孔子的话,说修道之难,行道之难。他说国家天下政治之难,这里有一句话是政治哲学,国家、天下是政治,什么难均匀难。所以,我们三民主义国父的思想,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就是均。生活财富一切的褔利、享受,能不能平等均匀最难。如果人人满足,都均匀了,天下太平了。“均”之难。但是,治天下国家有如此之难,他说虽然难,也不难,可以做到。孔子说,也可以做到。“爵禄可辞也”。爵位,就是过去历史上封诸侯、封王,皇帝叫万岁,封你当九千岁那还得了啊,九千那就很多了,呵就是说封王,功名富贵,做官、地位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过去历史上,很多人走掉,逃掉,决不要。尤其是我们上古史上,他讲尧舜的时代,好几个人皇帝不肯当,那么许由啊、巢父啊,还有好几个,卞随啊、务光啊,好几个都是为隐士。你看尧去找许由,请他当皇帝。许由把尧说了一顿,他说你什么事情不找我,这样的坏事情找我去呀赶快把他赶跑了,自己跑到那个流水边上,山里头当隐士,去洗耳朵,说耳朵听脏了。他那个朋友巢父,在当隐士放牛,正拉牛来喝水:哎,老许你干什么你今天不洗头发洗耳朵他说:哎呀今天耳朵听一个人讲话听得好脏,来洗一下。他说什么呀“尧来找我。”他找你干什么“他说他年纪大了,国家交不下去,要我来当皇帝,这不就是脏死了。我所以来这里洗。”巢父说:你这个家伙老许你真混蛋你晓得这个地方的水我牛要喝的,你把我这个水洗脏了,我牛都不能喝把牛就拉走了,不喝这个水众笑。这些都是我们历史上有名的这些高士的故事。那印度文化里头啊,都很难找出来这样的。所以呀,“爵禄可辞也。”有些人宁愿不干。讲中国这一方面的隐士啊,好像我们有一位同学写一个博士论文就是写这一面,写这个隐士的哲学拿博士学位的。孔子说,这还可以办,换句话,你看到钱不要,看到地位、官不想做,什么都不要,这还做得到。第三种,“白刃可蹈也”,危险的地方,看到刀在那里、炸弹在那里,这一脚下去自己就炸死了,有勇气踏过去了,他说,都做得到。换句话,这些大仁、大智、大勇,“天下可均也”是大仁;“爵禄可辞也”是大智;“白刃可蹈也”是大勇这三句话代表这个精神,要特别注意哟大仁、大智、大勇都做得到,唯有什么做不到得道很难所以,佛家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之所能为。他说,这样的大智大仁大勇可以当一国的帝王,不一定能够成道,他说:“中庸不可能也。”就有那么严重所以,我们很多同学要到这里想打坐学禅,你看看你有没有当帝王的才智,是不是“爵禄可辞也”,大概美钞给你摆个五百万在前面,你坐不住了吧那就坐不住了。要“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以这样的精神,还不一定能够入道,所以“中庸不可能也”,修道之难我们今天吃掉了几分钟,呵,因为下面要连起来,否则不上不下地放在那很麻烦,我们今天先到这里。现在我们讲中庸第九章。上次讲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说明学问修养,一个学者达到中庸的内养的、内学的境界,必须要智、仁、勇兼备。因此,引起来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他的原文,是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那么,原文是讲:“子路问强”,子路提出一个问题来,什么叫做强也可以说是强jiang4,我们中国这个字“强”,个性很强jiang4,犟也是这个强,不过读音不同了。强,就是勇的意思,有勇气,壮大。譬如现在报纸上经常说,某某是某一样的强人,不过我有时经常把他念成强jiang4人,非常强jiang4的人,但报纸上实际上是强qiang2人。那么子路提出来什么叫做强孔子的答复:“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孔子就问他:你问这个问题的意思,是说北方人强的个性呢还是南方人的个性还是说“抑而强与”,整个问什么叫做“强”这个原则就是强的这个原则、定义。他说换句话说有三种分析的**,孔子说:“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对人宽厚的、温柔的、注重在教化,“不报无道”,别人不对的地方,无道就是非常不对、不合理,可以宽容他,原谅他,并不马上采取报复,不立刻报复。他说这是南方人个性的一种特色,“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比较有教养的这一班人都出在这个地方,在南方的多一点。“衽金革”,这人“衽”字,照古字的解释就是席子,睡的席子。实际上“衽”也可以说睡的席子、披在身上挂的披掛。金革,革就是皮做的,比如我们皮鞋,在我们古文也可以称“革履”。开始皮鞋来,我们几十年前就可以看到写某某青年“西装革履”,就是穿的西装、穿的皮鞋。整个的古代武士的盔甲,皮做的,重要的地方套上铁片防身。比如唱京戏的,我们都看到胸口有些亮亮的铜片铁片,是护身镜,这个地方是最怕人家打过来的,尤其是在弓矛的时代,有时候长武器一下到这里来,有个铁镜子在这里绑得很好的,也可以保护胸部的。就是说喜欢争斗,喜欢打斗,披上武士的盔甲,“死而不厌”,死了无所谓,脾气也来得大,打死了算了,“北方之强也”,这是北方人的个性。“而强者居之”,我认为这个字可以把它念成强jiang4者居之,个性特别的。这是南北两个地方的个性不同,以南北来分界限。“故君子和而不流”,了解了南北两方面的地方性、民族性,他说,所以呀,受过真正文化教养的人,那么真正的强jiang4、真正的强qiang2、真正的大勇在什么地方“和而不流”。同老子的观念一样,“和光而同尘”,非常能够适应环境,适应一切人。适应是适应,可是自己有他的人格,有他的气节,有他的立场,决不跟人家随便随波逐流变去走。所以啊,“和而不流,强哉矫”,能够做到“和而不流”是真正地够得上真正的强,顶天立地,是个强人。另一种呢“中立而不倚。”可以做到“和而不流”是一种做法,一种人生处事的态度;可“和而不流”,最后要和一定几乎会流。和的人往往就变成,我们经常、社会上骂人:某人是个汤圆。汤圆者,那就很滑,也不是滑,反正很圆滑,不着边际,也不得罪人。“你说对不对呀”“差不多,大概是这样的。”“你说某人好不好”“还不错呀”“那么某人真不对吗”“哦,也不见得吧”反正不给你下定语“和”。那么慢慢搞习惯了,和之过也,就会入流,就变成汤圆了。汤圆还好,以前像几十年前在军阀的时代,有一位军阀,我们老一辈的人都讲他,某某人的个性是个水晶汤圆,那就很厉害了水晶,呵,透明的,晶莹得很可是对人的态度非常详和、和蔼,不着边际之人。所以,和而不流已经很难,这是一种典型。要和而真正不流,才够得上顶天立地的一个人。第二种,也不是说第二种,我们讲话的方便,另一种典型:“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做人做事有他的修养,有他的人格的标准,有他自我的中心。任何事情不做偏向,非常理性,所谓“中立而不倚”,所谓中流砥柱,站在那里屹然而不动,不偏向于哪一面,也不随便跟人家的意见而跑,“强哉矫”实是一种强,而且是很好。还有一种呢“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这两种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几条文字可以构成一条,为什么文字上一定把他分开一个赞叹之词“强哉矫”就够了,可他把它分开所以我们念书啊,往往文字很容易看懂,不加思想就被文字骗过去。他有所不同。他说有一个典型,国家有道,社会安定,天下太平,一切都好,“不变塞焉”,怎么叫不变塞呢在安定的社会、安定久了的时候,会给安定、享受、清闲,把自己变坏了。所以,我们看自己过去的历史,许多安定的时代,怎么样“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平安久了会乱呢变塞。所以,一个国家、民族,到了经济社会安定、天下太平,是可怕的,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孟子说:“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社会没有别的刺激了,人的享福享成惰性来了,是非常糟糕的事。所以“国有道而不变塞”,假使一个人得意了,在富贵中能够不忘本,还是书生本色、英雄本色。譬如像我们晓得跟我们相隔年代接近,可以说是近代,也可以把他勉强算是现代里头的,不过算不上,总归是近代曾国藩,功业、文章样样都到了很好,不能说到了极点,几乎到了极点;但是始终保持乡土的气味,没有自己不变,我来自于乡间,还是个乡巴佬,就是“不变塞焉,强哉矫。”这是强。另一种“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国无道,就是社会紊乱的时候。一个社会到达紊乱的时候,时代到达紊乱的时候,一般人都喜欢趁火打劫,有机会。而时代越乱,社会越变得坏,年轻人越搞得眼光短了,越注重现实,不注重现实很难生活;注重现实随波逐流,跟着去了。所以,“国无道”,自己有人格思想的中心,自己站得非常端正,“至死而不变”,这个才是真正的强。他分析了很多强。那么我们现在讨论这一点,文字上了解了,下面孔子所讲:“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这四种典型,是真正所谓“强”。一个人做到如此,真正是为大丈夫顶天立地,完成了一个“人”。过去的教育,我们几千年的教育,就是完成一个人格,人格完成就是这样,这四种典型。那么,我们把这四种典型,如果在历史上找过去的人物就非常多,不过现在我们大家学校念历史,只念一个纲要,很少真正去研究一个历史的内容,那历史上这一类的人物是非常非常多的。前面是文化的强,真正一个人格完成的教育。前面提到最有趣的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我们都晓得,南方人、北方人个性的确不同。譬如现在这一节书正碰到一个问题,我们到了台湾三十多年来,开始一来,经常问:哪里来外省人本省人看起来界限好象很分明,啊,再碰到外省人,哪里人山东人。北方人骂我们南方人南蛮子,南方人一听,北方人侉子,北方侉子。听到四川人川老鼠,耗子。听了湖南人湖南骡子。江西人江西老表。湖北人湖北九头鸟。各种地方到处都有个外号。江西人碰到洛亭人洛亭人老遢tan3,那个老遢很难听,讲不出那个味道。反正各地,没有一个地方,到哪里去比如广东人,我们一去了以后,当然包括台湾人都在内如果今天到了广东外江佬。到了四川,他们说“脚底人”,我们都是他脚底的;那是么,四川很高,我们都在他脚底,啊,“脚底人”。所以这是个大问题,什么问题中华民族很有趣味的问题。这个民族啊,吃饱了没有事,只要坐在那里,一个乡村邻住的,而且隔一条河,前岸的同后岸的人就不同他是前岸的,我们后岸的,就不同。东边同西边两个不同。吃饱了饭没有事,专门闹家务的。但是有一点哦,中华民族不同,吃饱了没有事自己闹着好玩,等于大家兄弟姐妹打架,没有事情都找来吵吵嘴,才能够过这个日子,不然一天到晚很闷。真到了一个民族国家碰到大事的时候,这些问题都放弃了,根本没有这回事。尤其到了国外一碰,在国外久了以后,一看,这个样子来,“哎日本人中国人”“我是中国人。”“好呀同乡到我家里去。”都不分了。那么,这些问题。但是你说没有问题呀现在一个资料明显的反映出,在春秋战国

    ...  </P></TD>

章节目录

中庸讲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南怀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怀瑾并收藏中庸讲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