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其实任何人的成长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曲折起伏。凡事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只有正面作用,没有负面效果,恐怕只能是神仙才能做到了。

    有曲折起伏并不可怕,该在某一个方向上钻进去的时候,就要下决心进去,而且要把它彻底弄清楚。可怕的是自己钻进去后,死活不肯再出来,失去了否定自己的勇气。那就真的会误入旁门左道,在歧途上越走越远了。

    其实,如果你在一个方向上真的钻研透了,你自然就会出来。因为看透了,就不会迷信,不会攥住不放。执迷不悟,都是半懂不懂的人干的蠢事。

    人生问题的困惑1

    这个问题,是具有根本性的。

    1980年5月的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署名为“潘晓”的读者来信人生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多年以后真相大白,原来这是编辑们主动策划的一篇文章,并非是“读者来信”。

    这封信当时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讨论:人生的意义何在其背景是“”结束后,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出现真空。

    那时我在念高中,自然也读了那些讨论的文章,而且也做了点思考。不过那个时候,这些问题对我来说还有点远,所以并没有很深的触动。

    记得最后报纸上也没有讨论出一个让大家信服的结论。这也预示了中国社会将进入一个复杂的过渡状态。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人说了大意是这样的一段话:“人生是一个过程,走到尽头,你就会理解它的意义。”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胡扯。到死才能明白意义,那我们还讨论它干什么

    我自己当时的结论简单而清晰。

    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生命不过是蛋白质的一种存在形式,这是恩格斯说的,我很认可。人类是宇宙演化中一个偶然现象,所以人类的诞生和存在,只不过是像高山河流、草木鱼虾一样,属于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从根本上来看,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价值”只是人的大脑中的一个主观意识的产物,不存在客观依据。所以你认为人生有什么价值,它就有什么价值,各种观点都无所谓对错。因为它无非是人的主观意识强加在人这个客观存在之上的一种观念而已。

    这就是我当时的理解,我觉得是一种相当“纯粹”的“唯物主义”的理解。

    后来上了大学,经历越来越多,困惑也越来越大。回头再看,这个解释好像还是有点问题,不能解决我的疑问,好像也不符合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再后来,这个问题在我的心中越变越严重,一直困惑我很多年。我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寻。

    当初我到悉尼留学,我觉得自己可以在西方社会文化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可是当我到了悉尼,很快就发现,虽然那是一个比我们发达得多的社会,也比我们要文明规矩,可是本质上它却与我所期望的正常社会相去甚远。在那个社会中衡量一切的标准,最后都落实到物质利益之上,简单、明确。可这与动物有什么本质区别吗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如何体现呢

    让我始料不及的是,现实的中国在很短的时间里在用利益衡量一切方面,变得与他们很像了。

    当laurence给我那本初心之后,我猛然间明白了,我想找的东西,不在西方,而在中国,尽管我还不知道它是什么,它在哪里。

    这也是我回国的一个原因。

    这个问题,到今天我也不敢说解决了。但是困惑确实少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复杂的过程,没有办法在这里详细解释。因为对生命意义和本质的认识,确实是一个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感悟的过程。并不能用几个简单的事件,就把它阐述清楚。所以,当初对“潘晓”的讨论中,有人说要走过生命的旅程,才能明白生命的意义,也并不完全是在胡说八道或敷衍了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实本书中我谈的很多内容,都是我对这个问题多年探寻之后的理解和认识。

    以上讲了一些我在从小到大的过程中,对我的成长有重要影响的事情,以及明白的道理。其实我相信,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甚至比我经历的还要丰富、精彩;大家也都听过或知道我明白的这些道理。我之所以讲这些事情,一来是想告诉大家,我的经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在里面,很普通也很平常;另外就是想让大家知道,我这么多年走到今天,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诀窍或秘籍,我只是在不断地认识、体会和实践那些非常简单的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人生问题的困惑2

    在给我们公司做培训的时候,有一次讲了一下午这些道理,还是有员工问我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工作。我就回答道:“如果我讲的这些事情,你觉得太复杂,或者帮助不大的话,那我给你一个非常简单的建议,就是: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提问:您为什么讲道理比较多,讲具体方法比较少

    操作层面的东西我讲得比较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很多人讲得可能比我还好。有别人讲得更好了,我就不讲了。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任何技巧的使用都是有条件的。而且,因人而异。岳飞用的是什么长枪。他儿子用的什么双锤。人和人处理同样的问题,技巧可能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技巧,在这种场合是比较难教的。如果你们跟着我工作,我可以教你们很多技巧。遇到什么问题,该怎么做,我都可以教。就像当初我带掌上电脑那支团队那样。但是我们脱离了具体问题的场合讲技巧,其实是很难讲的。讲了之后会有问题。你们可能会滥用。

    第三个原因,不懂得原理,根本用不好技巧。所以我更多的是讲原理。如果你们足够聪明的话,你们会根据这些原理去掌握该用的技巧。不懂原理、只懂技巧,和不懂技巧其实是一回事儿。手里拿个锤子,看啥都是钉子。因为他不懂原理,这种状况和他手里没有锤子有区别吗没什么区别。你还不如不教呢,还不如让他做个愚民算了。拿个锤子到处砸,把世界都砸烂了怎么办

    第四个原因,我也不赞成大家在技巧上过分地下工夫,当你在技巧上过分下工夫的时候,你的注意力会过分地被技巧吸引,会忘记你的目的,你会卖弄、玩弄这些技巧。所以技巧够用就行,好用就行,不要拼命地去学你还不知到什么时候才能用上的技巧,我不赞成这种方式。否则你会走火入魔。这种走火入魔的人很多。

    比如在企业中,许多管理现在越做越复杂,甚至出现了一种倾向,就是管理越精细、越逻辑严密也就是很多人说的越“科学”、越“全面”越好。其实,管理只是手段,经营才是目的。在达到同样经营效果的前提下,最简单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当然这里说的效果既有当前的,也有未来潜在的。管理复杂到一定的程度,会反过来抑制人的主动性,效果适得其反。

    在社会层面也有类似的现象。当初的“革命”,今天的“改革”等等其实都是手段,可是很多人却只是不停地高喊这些手段,不去讨论要达到的目的,以手段的争论,取代了方向的辨认。这就很可能走上邪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就是在高唱“公开性”的过程中,让国家走向分崩离析的吗这样做的人,一种可能是因纠缠于手段而忘记了目的,或者因为陷入对手段的迷恋而错把手段误认为了目的;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因为某种原因其目的不可示人。

    抛开目的去谈论手段,是没有意义的。

    而我比较多地讲原理,不只是因为懂得了原理才能用好手段;而且是因为原理通常与目的有相对密切的关系。比如第四章最后讲的“境界”,可以说是一种原理。但是“境界”不同,目的是会有变化的。

    不过接下来,因为要讲一些相对具体的问题,所以我会适当地多介绍一些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面对现实的问题。

    本书希望帮助大家走出校园以后在社会上有效地施展自己的才干。在前几章里,我讲解了自我认识,主要是如何认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那部分内容属于比较基本和原理性的,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大家可能还记得,在最后我讲的是“境界”,那是一个比较玄乎的话题。

    希望大家不要被我上次讲的“境界”引入歧途,坠入虚无,从此看淡了一切。反正最后都是走向坟墓,如何活着又有什么区别地球都会毁灭掉,日本人来了又怎么样汪精卫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境界的培养,导致这样的结果,就绝非是我的本意了。

    培养大的境界,看明白客观规律,理解因果联系,是为了明白生命的意义,能够从今天开始,把事情做好,创造出生命应有的价值。

    所以今天,我会从有些缥缈的“文化”与“境界”的讨论,回到现实中来。讲一讲在现实中,我们如何利用上次讲的道理,来面对我们需要认真处理的问题。

    下面要谈到的内容其中有部分是我在我们公司内部讲过的;还有一些是2008年年底在清华学生就业周活动的闭幕式上讲的。这部分内容分为四个主题:

    第一,人生的基本特点;

    第二,从校园到社会的转变;

    第三,五个基本问题;

    最后,什么最重要。

    这些部分与前面讲过的内容是有联系的,但是要更具体,与大家的生活和未来的工作联系更紧密。所以我也会更多地讲一些具体的方法,供大家参考。讲这些内容核心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比较好地完成从一个学生到一个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不过这些内容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平常,很简单,早就懂了。那我为什么还要讲这些内容因为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什么玄妙的东西,人生的基本道理就是非常简单,非常平直的。可是,这些简单平直的道理,真正理解,并且能够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就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因为这些道理如此简单,所以我们慢慢地就不再把它们当回事,而去热衷于搞那些看上去复杂高深的玩意儿。这些基本、简单,但是却很重要的道理,因为我们的漠视,而在我们的心中逐步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被遗忘。结果便是我们离生活的本质越来越远。这不是人生的进步,而是心灵的迷失。把最基本的道理,铭刻在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上。真的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很出色了。

    :蓝颜落羽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P></TD>

章节目录

成长:从校园到职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谢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谢耘并收藏成长:从校园到职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