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智能型的使用语言、文字,一直到现在科技的发达,思维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庞大。人类本身却因这样的思维,而变得沉重,像无形中的一座大山,压在脆弱的心灵上,随时随地都可能濒于崩溃。什么样的生活是简单的生活拿衣服来举个例子吧,怎样穿衣服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好的衣服自己会说话。尝试用新方法穿旧衣服,例如黑白相配,这就是最好的方式。这是一个开始,一个够简单的开始。何必迷醉于赤橙黄绿的绚丽斑斓呢它们固然鲜亮惹眼,但却蛊惑我们的心灵,让疲惫空虚袭来,我们难以招架,匍匐着挣扎于这样的困境。为什么不简简单单地选择黑与白呢黑白虽然少了炫耀的资本,但给人的感觉却是简洁明快,踏实素朴。在五色乱目的今天,敢于作出这样尝试的,真的是勇气可嘉生活也是这样,没必要搞得色彩斑驳、眼花缭乱,只需简单的黑白相间,就足够赏心悦目了。

    对于工作,无论抱着什么样的目的,我们总是孜孜以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被与己相关的利益牵引着,大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意味。但快乐的人生怎能是这样人要学着简单。简单要求我们对生活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要积极地去面对生活,把生活中的一切,快乐,痛苦,挫折,失望都看作是一种馈赠,因为无论苦与乐,都是生活中的调味剂,人应懂得品味,而不是怨天尤人。尝试简单,就是尝试一种别样的心情,一段独特而蕴藉的旋律。不必在意太多,只需豁豁朗朗地做个自我。不必在乎别人异样的眼光和黑暗中的议论,只需坦坦荡荡地走自己的路,追求自己喜欢的,远离让人疲惫和厌烦的阴霾。如果真的这样做了,你会觉得天都是蓝的,蓝得明净,蓝得纯粹,蓝得舒畅。鲜花和笑容永伴,生活成了乐此不疲的欢乐之海。简单的生活,要有闲适的心情。闲适的心情简单一点就是一大早醒来,心中一阵悸动,却原来是被窗外枝头上啾啾的鸟鸣惊醒,于是你有点嗔怒,这几只讨厌的早醒者然后你下床,披着单衣,踱步到窗前,竟发觉已有了不少的落叶,轻轻抬脚踩在枯黄的落叶上,发出的沙沙声让你沉醉。拾起一片,细细地观察,脉络已经枯干,只余下岁月的刻痕。继续走着,阳光从稀疏的树枝间洒落下来,投下斑驳的树影。这就是闲适的心情,没有深奥的定义,只是随着自己的心情挥洒。简单生活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心随着自己的感受行走,肆意地漫无目的,营造一个属于自我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起舞,伴着周围律动的音符。忘怀一切身外的羁绊,只依自己的心情,只依一时的美好冲动。你为什么不开始这样简单的生活为什么不鼓起勇气来进行尝试简单,让自己生活得更快乐,更自信。简单,给心灵树一座灯塔,当航行在雾重重的生活之洋上时,不会迷失,在它的引领下,冲破迷雾,迎来阳光。简单更是一门哲学,需要有大智慧,需要有大舍弃。智慧会让你生活得快乐充实,舍弃会让你生活得轻松无羁。不要顾忌舍弃而拒绝简单的生活,那样的话,你将不堪重负,顾虑重重,心力交瘁,六神无主为了避免如此,你应该尝试简单

    融入自然,做自然的孩子

    两千年前,人类尚且过着安静的日子。耳边没有嘈杂的汽笛,没有穿梭的车流,更没有高楼大厦闪烁霓虹,到处都是一年四季鲜活分明的景色表征。春天嫩绿的小草,鹅黄的柳,夏日苍翠的山岭,火红的石榴,秋天明净的天空,凉飒的西风,冬日漫天的飞,绽放的梅花按理说,那时候的人感受不到环境危机,不必整天喊着躲避污染的城市,逃离喧嚣的空间,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但是,却恰恰在那个时节,有个叫老子的人,谆谆地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老子是道家的鼻祖,在道家眼里,道是至高无上的,万物运行,世事衍变,无不循道而行,从道而立。但老子却说,道还得遵从自然的旨意。可见,自然是比道还大的。在那个没有污染、环境宜人的年代就能提出人要法自然,难能可贵,尤其是相较于自然环境极度恶化的今天。今天,自然已经向破坏自己的人类进行了严厉的报复,泛滥的洪水,频繁的地震,毁灭一切的飓风,还有泥石流,海平面上升,沙漠化让人类真正的感受了自然的威力,可怜的是,人类并没有警醒。一个是深处极大的危机中不知警醒,反而变本加厉,毫无顾忌地过度开采肆意破坏;一个是在天人合一的和谐中,仍有敬畏,要不讲条件地服从自然。孰高孰低,哪个有远见哪个鼠目寸光,谁是大智慧谁是小聪明,读者心中了然。有时候,真为古人的生存哲学深感折服。因此,现代的人,要克制**,返璞归真,做大自然的孩子。做大自然的孩子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孩子对于父母是依恋和倚靠的,虽然也有索取,但毕竟是父母所能承担的,不存在枯竭或是毁灭的问题。但人之于自然,情形完全不同。人类欲壑难填,贪念难遏,依赖自然却不懂得珍惜,对自然的摧毁和破坏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境地。做孩子,尤其是做大自然的孩子,需要非凡的勇气和巨大的牺牲。要知道,在现实中唯独你一人做了自然的孩子是违背潮流的,不会被大众所接受,因为他们还要破坏,还要索取,没有尽头。你的力量弱小,想要阻止或是抵抗,结果只有一个失败,你畏不畏惧可是,即使你被贪婪的人们抛弃了,即使你被他们冷眼相看,你也不要失落和丧气,大自然不会辜负你的牺牲和勇气,她会补偿你,抚慰你,亲近你。当你疲惫的时候,她会用宜人的景色让你轻松;当你失意的时候,她会用独特而微妙的景观令你鼓舞;当你老去的时候,她会默默地陪伴你让你不至于孤寂清冷。大山是稳重而深沉的,像一位仁者,胸怀广大,言寡而德厚。当你困于人生的歧途,没有勇气,丧失进取,浮气盈胸,头脑混沌的时候,若你是大自然的孩子,信仰了大自然的宗教,大自然会启发你,要像大山一样把丰富的内涵和持久的坚韧装在心胸,不必在意山峰间的云雾缭绕,因为那些是浮动的,没有根基,终要消散,只有自身才是沉淀的智慧,凝结的坚毅。听了这些,你还会浮躁吗只要你做了大自然的孩子,花花草草,鸟鸟燕燕,风雨雷电,阴晴明晦,四时之变,春花秋月,江河湖海无不给你生命的启迪,让你的生活如沐春风。做大自然的孩子,就要把心交给她。那样,她也会把心交给你。信仰自然就是自我的拯救。

    寻找诗意的栖居

    中学的时候,学校旁边有一条河。河面很宽,水流缓慢,宛如一条沉静的玉带。尤其是太阳落山的时候,晚霞弥漫,河水金波粼粼,美不胜收。偶尔,还可见三三两两的渔船,船头傲立着水鸟,船家荡着船桨,嘴里打着号子,时不时从水面飘来阵阵爽朗的笑声。河两岸是密密的树林,也没有什么名贵的树种,不过是些垂柳、杨、槐罢了。但夏秋两季却也美得宜人。夏天,滦河暴涨,两岸一片葱茏,纵有再大的暑气,也是凉爽得很。清风徐来,小鸟鸣啭,生机盎然。秋天,水落石出,两岸落叶缤纷,萧索中别有意味。金风西来,水波微漾,林叶哗哗。学校里的学生一有机会便到树林里来。他们喜欢这里的氛围,氤氲着诗意,更喜欢长时间地独处这里,到处都是自然的风景,不会迷乱,亦不会疲惫。岸边,就是同学们诗意的栖居。放学后,同学们常常跑到这里,从书包中掏出期待已久的唐人绝句,伴着涓涓的河水和脉脉的林风,美美地读起来。四周除了天籁,便再没有别的声响。唐人的诗句怎么读都读不完,总有流泻不尽的意境。但在车马喧豗的街市,心灵怎能和诗的意境相融在浮金躁银的世俗中,诗的美怎样才能显露只有坐在林间,看眼前的水涨潮落,听耳畔的鸟喧蛩鸣,心才静得下来。李白有一首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在课堂上读,总觉得没什么意趣,一个人不去做什么正经事,独对青山是什么意思但在河畔林间再读时,感受迥然。诗人彼时彼刻怀着怎样的心情和感怀山林间的鸟儿们都高高地远飞了,没留下一丝的迹痕,哪怕是一丝婉转的鸣叫。抬头只看见飘荡的白云,悠悠来,悠悠去,闲适地俯视着人间宇宙,唯有一朵,纵怎样地闲适,也掩不住寂寥。诗人对于白云飞鸟,似乎有些麻木,也许是深深的落寞,孤寂,心中感慨万千,惆怅倍然,想从前往事,一场大梦。走着,喟叹着,抬头看见敬亭山巍然傲立,也许只有它才最懂人的心思,要不然为什么无论怎样的伤怀,它依然淡然于胸诗人找到了自己的栖居之处,敬亭山,才是真正的知己,于是开始相看两不厌,开始沉醉,开始微笑其实,每个人每个时刻都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诗意栖居,因为只有它才可以收容漂泊的心灵。人或失意或惆怅或落魄,总要有归宿,有倾诉和释放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不寻常的,被称作诗意的栖居。后来到了南宋的时候,有个叫辛弃疾的词人,是志在恢复中原的爱国将领,但长年不得志,自己挽救神州陆沉的计策不被重视,终日怅然,后又被贬到江南,植篱种菊,事稼农桑。辛弃疾曾发出过这样痛心疾首的呼喊:“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但任是怎样的奔走呼告,终其一生,也没人领会。于是,他失望,开始纵情山水,终于在山水间找到知音:“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大概只有山水自然才是我们的栖居。苏东坡有阕定风波云:“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故乡。”诚然,此心安处就是所谓的诗意的栖居。诗意的栖居,须放得下繁华,耐得住寂寞。若是心恋浮华,不舍喧嚣,终不得心灵的安顿。就好比一个人,汲汲于富贵,切切于名禄,怎可能出离尘世而寻幽独又好比一匹马,被拴上了枷锁车套,只有一味地卖力奔驰,哪有机会停下来思索自己的生命要有自己诗意的栖居,就不要受拘于外物。外物总是短暂而易腐朽的,而生命灵魂才是永恒。怎能让短暂的腐朽妨害对于永恒生命的思索其实,拥有自己的栖居是幸福的,在那里可以把自己审视,把自己消融,与那静谧的空间,与那温馨的风景。那里有深沉的思虑,有清醒的自省,生命的滋润,也可得启迪

    时时自省,完善自我

    中世纪的时候,在欧洲的一些国家,谁要是有了过错,便跑到神甫那里去告罪,祈求神的宽容。在教堂,神甫藏在一个塔一样的木质屏风里,代表神聆听告罪人的忏悔。告罪人按照某种信仰礼仪,跪在屏风的前面,把自己的罪过用懊悔的语言向神倾诉,求得宽宥。神甫会根据不同的情形,拯救不同的灵魂。告罪人得到了“神”的宽容,便会深深地感恩,开始一个新我。解析这样告罪和忏悔,使人领悟到,那是告罪人的一种解脱和自赎。也许,他只是把心底的话在无人的地方说与自己听,因为他并不知道屏风后面还有一位代表上帝而存在的神甫。但是,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他便可以卸去因罪过而产生的笼罩在心里的阴霾和包袱,重新做人。忏悔就是结束旧我,创造新我的过程。自省是没有国界的,基督教义里有忏悔和救赎,儒家也有自省。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参,家境贫苦,以砍柴种地为生。不过他很受孔夫子的赏识,孔子把中庸之道的精髓传授给了他。他在儒家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孟子不过是他的一个再传弟子。曾子为人内向,貌似迟钝,但忠厚老实,处事谨慎,尤其是他的孝心,有口皆碑。他曾言: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慎而无咎。他还认为贤士要以弘扬仁道为己任,不要怕牺牲。就是这样一个道德高尚、美玉无瑕的人,还要口口声声地谆告人们:吾日三省吾身。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有没有这样那样的过失,怎样提高自己的修养,怎样丰润自己的心灵,全无所知。麻木、堕落、低迷、衰弱,都成了你的兄弟连,可悲可叹人要自省。每天都要有独处的时间,好好地研究自己。人是最复杂的,自己就更难加以剖析,如果真能做到解剖自己,把自己认识得清清楚楚的,可谓圣人矣虽然做不了圣人,但可以深刻地认识自己。希腊有个神庙,上面写着:人啊,认识你自己可见从古至今,人类从没有放弃过对于自己的研究。自省是自我的发觉也是自我的救赎,这和基督教的忏悔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一个面对自己,一个面对上帝。但殊途同归,一样的道理。忏悔也好,自省也罢,总归是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寄托,不至于漂泊浪荡。每天留一点时间给自己,便不会失落,而是有所收获。时时自省,不仅让心灵得以寄托,还可以完善自己的人格操守,像隐士一样,人格操守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要是不注重人格的操守,隐居也便失去了任何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振学高标处世低调做人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

    2林少波我的人生我做主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3李丹做人做事有窍门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5

    4吕叔春做人做事36字诀北京:华文出版社,2004

    5东篱子做人先做事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全书完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P></TD>

章节目录

像他们一样生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文泉杰/郑国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文泉杰/郑国明并收藏像他们一样生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