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人说的是交交黄雀止于棘,交交黄雀止于桑,交交黄雀止于楚”。漪罗,你且猜猜看,这是什么意思”

    “漪罗知道,这是诗经上的句子。怕是隐语吧。”

    “唔,十分地聪明。”

    “可我不知道将军对夫人打的是什么哑谜。”

    “当时是,叔父司马禳苴将军箭疮迸裂而死,门外到处是齐王和奸佞布下的哨岗,到处是耳目,岂能说出逃跑的时间于是,那黄雀止于棘,便是说情况十分紧急的意思;止于桑,止于楚,是说趁着叔父司马禳苴丧葬,强忍了痛楚,赶紧逃之夭夭。”

    “妙。漪罗懂了。”

    “这才逃到了吴国,来会风华绝代的漪罗哟。”

    “将军骗我,哪里是来会我是来会大王的。”

    “也是。大王求贤若渴。”

    “大王和将军一拍即合。”

    “转眼间,十年了呵”

    “将军,现在可以说是交交黄雀止于窠吧漪罗只好在窠里卧着啊,你不知道整日卧在窠里,让将军和夫人前后照应,我这心里多急呢。”

    “静养些时日,伤好了,黄雀是要出窠的。我想送你和夫人到罗浮山去”

    “将军你又要赶漪罗走吗”

    漪罗听这话,心里一急,便挣扎着坐起来,一阵头晕目眩,恶心欲呕。正捧着羹汤而来的帛女,忙放了羹汤,来扶住漪罗。

    “哎呀,你怎么可以起来呢躺下,快,躺下。”

    漪罗:“夫人,请说与将军,让漪罗侍奉在你们左右,不要轰我走。”

    “怎么会轰你走呢谁也不会让你走。”

    漪罗这才放心地躺下。

    帛女:“将军,既然你主意已经定了,还是要参与国是,就不要围绕在妇人的石榴裙边了,何不去晋见大王”

    “以逸待劳。”

    “什么”

    “大王三日内可亲临府邸,耐心恭候便是。”

    “”

    第二天,大王阖闾没来。孙武对帛女说:“洒扫庭院罢,明后日该是大驾光临。”

    第三天黄昏已经到了,大王阖闾还是没有动静。帛女没说什么。孙武脸上平静,心里却忐忑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在大王的心里,他失重了么抑或是,他过于自重了大王心存芥蒂依旧耿耿于怀于他和夫概的“联系”或者,大王已经改变了初衷,不再问策于他

    正思忖着,大王阖闾微服,悄然而来。

    “长卿,寡人亲自登门来看你了。”

    孙武忙不迭地行大礼:“臣下不知大王驾到,请恕不恭之罪。”

    “算了。”以王者之尊,亲自到孙武府上来“看望”,心里似乎有一点隐隐的不快,不平衡。

    “孙将军,寡人大宴群臣,将军称病未到,寡人十分惦记你的病,唔,看来,你还真是病得不轻啊,啊哈哈。”阖闾哈哈大笑。

    孙武忙道:“还请大王恕臣不恭之罪。”

    “又是不恭恐怕该论欺君之罪吧”

    孙武匐匍在地:“臣罪该万死。”

    “人岂能死一万次你这岂不还是欺君么好了好了,谁叫你跪下不起来将军请起。”

    阖闾似乎和孙武在开玩笑,可这玩笑之中暗藏着威风,严厉,话中有话。

    孙武:“孙武的确是有病。”

    “只怕是心病。”

    “大王明鉴。”

    “王儿夫差鲁莽,寡人已经责罚了,将军何必耿耿于怀,将军也记仇么”

    “孙武只知大王有恩,恩重如山。”

    “如此才是将军。”

    “孙武的心病乃是大王尚未会盟诸侯一匡天下。”

    “将军的心病,正是寡人的心病啊将军为什么不肯寻一剂良药给寡人,不肯入宫去见寡人呢”

    “大王,还记得十年前,孙武演兵姑苏台时说过的话么”

    “嗯”

    “大王你听我的谋略,孙武便留下,不听,孙武是挥之即去的。”

    “寡人哪里肯让将军走掉所以寡人才微服前来拜望的呵。如今,吴国三军大破楚师,凯旋而归。楚昭王虽在,却不敢在郢城立足,迁都都城,苟延残喘。吴楚之间,八十年的战事,在你我君臣手上完结。将军知道寡人此时此刻思虑的是什么吗”

    “臣知道,吴国以南,有夏禹陵墓在会稽山麓。禹的孙子自号无余,建立了越国,是越国的开山之祖。楚国人之一支与越人相融,通婚,两国人素来有血缘之亲。臣跟随大王伐楚之时,越国不但是楚国的盟国,而且常来袭扰。吴越成为敌战之国,不是一朝一夕了。大王的思虑当在南方,当是在越国。”

    阖闾:“唔,不错,不错。”

    “强楚已败,大王雄心勃勃,当然思谋越国。”

    阖闾:“依将军之才智,不妨再说说看,如若与越国作战,寡人是选择舟师还是陆师呢”

    孙武一笑:“吴越之间兵戎之争,当然是争夺江湖荷泽之利。”

    “那么,是舟师了”

    “请大王听臣说下去。吴国占据五湖,五湖丰饶,越人垂涎已久。吴越两国,都是濒临东海,共据长江水网,吴越两国边界,在越国一方纵深有浙江,钱塘江,浦阳江,三江环绕越国首都会稽。如果大王以舟师挑战,越人必以全国舟师还击,两国舟师,都是久经训练,臣下还不敢言孰强孰弱。”

    “唔。”

    “大王的陆师则不同了,吴楚战争,考验了精锐之师,自然胜越人一筹。因此,大王定是思量率领陆师出征。”

    “善”

    “大王所选定的战地,应为与越国北边临界的槜李。”

    阖闾惊喜得几乎跳了起来:“知寡人者,舍孙武其谁来来来,请将军为寡人具体谋划一番。”

    “慢。”

    听到孙武的一个“慢”字,阖闾的脸哗然变色,一扫刚才的和悦,谦虚,涵养,耐性和亲切,那张脸黑着,像七月的云,说变就变,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样子,迅疾地挂上了威风,严肃,冷峻,自负,居高临下和杀气腾腾。

    “孙将军是要扫寡人的兴致吧那就不必再说什么了。”

    “大王,不能兼听,何以耳明”

    “你是说寡人耳不明么”

    “臣下不敢。”

    “孙爱卿,”阖闾尽量表现出耐性与和蔼,“你既然全知吴越两国情状,又知寡人的思虑和决心,依你的韬略,伍子胥的远见卓识,徒卒的善战,征伐越国当是万无一失的。”

    “大王,孙武不忍看吴国徒卒从血里刚刚濯足,又去浴血。”

    “你怕了”

    “大王,吴国必须休养生息,劝民勤耕,兵凶战危,不是不得已而强为之,必败无疑。”

    “嗯”

    “伤心之地必是槜李”吴王气悻悻地欲走。

    孙武紧随其后,叫道:“大王,大王,齐桓公在位四十三年,一生历经二十余回战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才有几回用兵车大王其德其才其智都在齐桓公之上,难道君王只思一时一地之胜,不想威加四海吗”

    孙武一边说着,一边咕嗵一声跪倒在地。阖闾什么也没说,拂袖而去。

    第30章王霸起纷争

    渡了淮河,孙武惊讶地发现,夹岸的开阔地,淮南的山野,一直到大别山,竟然还是八年前的老样子。极目望去,一片荒芜这昔日的战场,这徒卒用血灌溉过、用戈耕过的土地,在这夏天的午后,看不见人影,到处是榛莽,榛莽,榛莽。偶尔是一棵生得怪模怪样的老树,还有一棵,还是老树,怪模怪样。他路过在扫荡般的战争中被烧掠过的小村,看见那无人重整的残垣断壁,都埋没在深深的蒿草之中。村里的井,水里是厚厚的绿苔,聚集着孑孓和蚊蝇。桔槔绝望地扬着臂,吊着一段井绳。有一个尚还保存完好的烟囱,孤单而茫然地叹着冷气。谁知道这片土地上,这个小村庄,多少人死于兵燹多少人背井离乡逃亡在外只知这里成了“死村”。是不是活着的人不敢回到这儿来,是不是阴沉的夜里,这儿会听见鬼哭战争淋下的血迹,被雨水稀释,润到土里了,白骨也隐没在蒿草里了,专食腐尸的秃鹫,还是想寻到什么,张开双翅低低地盘旋着。

    难道你的身上还是沾有腐尸的臭味和血腥气么

    鹫落在烟囱上了,头来回转动,恶狠狠的眼睛四外寻觅。

    孙武与秃鹫对视了一会儿。秃鹫飞走了。

    寂静。这种没有生气的寂静,让人心里没着没落的,让人怀疑自身的存在。

    孙武赶紧离开。

    这是孙武的第三次出游了。

    吴王阖闾尽管觉得孙武的话不入耳,最后还是采纳了他的国策,再加上伍子胥的力谏,吴国八年没有发动战争,赢得了八载的和平。和平的岁月,大王阖闾终日忙于大享其乐,很少向孙武问策。孙武除了著述和整理、修定他的八十二篇兵法,绘制战争图轴,便离开姑苏,只带仆人田狄,遍访天下古战场。这一次,重蹈当年作战的柏举,看此地时过境迁,苍凉依旧,想想自己到吴国来时,青春年少,二十余岁,如今已经是不惑之年,是中年了,不免感慨万千。

    一路上,孙武很少开口说话。

    田狄也默默地跟着。

    孙武是一身蓝粗布的衣裳,一把油纸伞,一路的粗茶淡饭。

    忽一日,夕阳将沉的时候,来到了长江边上。

    恍惚看见那泛着白沫的江涛之中,有一个小小的黑点儿浮沉,忽上,忽下。

    怎么是勇士要离么

    当年他推荐的要离浪迹在庆忌的行伍中,这矮小的侏儒,听命于他,竟然在战船之上,拼命跃起,以戈穿透了庆忌的胸背。之后,要离却不逃命,向江中走来。他,孙武,正在对岸活祭要离。

    他听见要离在喊:“孙先生是活祭要离吗”

    “孙先生是早知道结果的呀”

    “孙先生,这都是你叫我做的呀”

    就是这儿了,庆忌在这儿葬命于青铜之戈,要离在这儿沉没。

    现在,澎湃的江涛声中,他好像又听到了那凄凄惨惨的悲鸣。

    “田狄,可是有人在喊叫”

    “没有,没有啊,将军,是江水的声音,江水呜呜咽咽的,像哭。”

    是的,像哭。

    “田狄,你看见那江上漂的是什么”

    “怕是一段木头罢。”

    “噢。”

    “是木头。从上游漂来的。”

    是的,不是要离,当然不是。当然是木头。

    可是他打了个冷战,也许是江风袭袖,有几许凉意

    “将军,”

    “我对你说什么来着”

    “啊,先生。叫将军叫顺了,还真不好改口。先生,走吧。”

    他一回身,又站住了。

    芦花

    芦花依旧,芦花依旧纷纷披披的芦苇,如千万支乱纵的铜戈相搏。而那芦花,层层叠叠的,在夕阳的照耀下,像一群染着血的白鹤。他呆呆地看着,心头升腾起一种悲壮的情绪,悲壮之中,又有一些悲哀。

    悲哀是因为要离么。

    “先生,天晚了。”

    “”

    “先生真是要看遍天下战地么离开姑苏日子不少了,夫人和少夫人会惦记的。是不是”

    “走吧,不要嗦。”

    田狄只好跟着孙武漫游,向东,又向西。

    姑苏,越来越远了。

    走了多少路,田狄也说不清楚。

    一日,孙武二人投宿黄河壶口附近一小小的馆驿。

    孙武一进馆驿的门,主人便上下打量着他们,听孙武说了一句:“请备几样小菜下饭,收拾一干净去处安顿我们主仆两个。”主人便喜形于色,问:“敢问先生可是姓孙”

    孙武诧异,道:“你从何得知”

    “这么说,是孙先生了”

    孙武:“敝姓陈。”

    田狄说:“我家先生姓陈,不姓孙。你搞错了。”

    主人:“姓陈也罢,姓孙也好。酒菜已准备好,房间也已准备停当,小人在此恭迎先生多时了,请吧。”说毕,躬身作一长揖,便忙不迭地跑到后堂,将早就准备好的菜端将上来,瓜菇菜豆之外,还有黄河鲤鱼。也有酒,陶罐蜡封,罐上刻工刻了三个字“姑苏红”。

    孙武看见“姑苏红”三个字,笑了,笑没了眼睛。

    主人:“先生,还中意罢”

    孙武:“且请悬壶人前来陪我饮酒。”

    主人:“悬壶什么悬壶”

    田狄:“我家先生是说,把你馆驿中的江湖郎中唤来吃酒。”

    馆驿主人“啊”了一声,目瞪口呆。

    孙武还在笑,喊了一声:“颉乙,还不出来吃酒,还等什么”

    一声呼唤,那张生得奇奇怪怪的脸,从后堂闪了出来,正是颉乙

    “颉乙在此恭候孙将军”

    孙武哈哈大笑,随即便开了酒罐的蜡封,姑苏红的醇香,立即在小小馆驿里铺展。孙武眯眼作出陶醉状,斟了两盏酒,道:“好你个颉乙,总是如此这般的神出鬼没你从何得知孙武到此小小的馆驿来投宿莫非又是神算”

    颉乙道:“不不,这次不是神算,不是。颉乙在山中采药,偶见将军飘然而过,便尾随在后,要在此馆驿给将军一个惊喜。”

    孙武:“那么,馆驿主人怎地会认出我来呢”

    “将军,身后有眼”

    “你颉乙便是他身后之眼”

    “颉乙嘱咐这馆驿主人,但见一身材奇伟,听得口中是齐国口音,便是孙武孙将军了,我这里是眼耳并用。可是将军一下子便吼出我的名字,未知是否在戎马倥偬之余,又通了卜筮之数”

    孙武说:“你是眼耳并用,孙武乃是眼耳口鼻五官,上下同欲。兵法云,上下同欲者胜。孙武眼见这馆驿之院落,有黄芪,当归,鼻子便闻到了你颉乙的味道;耳听得馆驿主人听到郎中二字便惊叹了一声,便知你颉乙又在弄些神秘;再见这姑苏红,不是至友,谁人知道孙武偏爱你我在郢都相见之时,每餐必有此君。还有,我口中直呼你颉乙之名,实在是一诈啊”

    颉乙:“哈哈,孙子兵法曰,兵以诈立来来,难得他乡相见,今宵一醉方休”

    两人说说笑笑,把姑苏红全部吸干,孙武摇摇陶罐不响,才遗憾地作罢。

    颉乙:“孙将军,你道是颉乙只是来此请你吃酒么”

    “该不是劝我当归吧”

    “不是。颉乙得知,明日傍晚,将有当今世上两位奇人相逢,将军不可错过了机会。”

    “奇人比你颉乙还要奇吗”

    “颉乙在这二位奇人面前,哪敢言一个奇字他们二位,高山仰止,颉乙不过是一粒尘埃;他们是海上鲲鹏,颉乙不过车辙中之一小鱼耳。”

    孙武:“哦到底是谁”

    “老子,还有孔子。”

    孙武:“啊”

    颉乙:“老子,孔子,再加上你孙子,三子之会,岂非天下一大幸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有老子,孙子,孔子,才有礼乐,有兵经,有大道,颉乙成全这一件大事,实在是三生有幸。”

    孙武:“田狄,告诉馆驿主人,我要沐浴更衣。”

    次日傍晚,夕阳化在霞云之中,满天如熔了金,亮得闪眼。黄河挟带着泥沙,自天而落。浑黄的激流砰溅,像花儿顷刻间开了又谢,表现着瞬间的生死和辉煌。而黄褐色的山岩却是严峻地,严肃地,永恒地注视着黄河之水奔腾,抛举和跌落。

    孙武与颉乙在一巨大的石板上坐着,以五子棋为戏。

    孙武望了望移动的日影道:“颉乙先生,你赚我在此已有两个时辰了,怎么还不见人影儿”

    颉乙:“稍安勿躁。”

    孙武把手中石子投入奔腾的壶口瀑布,连一个声响也无。

    孙武呆呆地望着瀑布,若有所思。

    颉乙到高处,引颈而望,忽然喊了一声:“来了”

    孙武放眼望去:但见一东一西,一位驾车而来,一位骑牛而行,两位老者,行至一个三岔路口,驾车的下了车,骑牛的下了牛,坐在三岔路口。黄河瀑布的声音,如雷霆疾走,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

    颉乙:“孙将军,待我前去通报一声。”

    孙武:“不必了。”

    说着,孙武便向那三岔路口走去。

    瀑布声渐渐抛在了身后,琴声升起来了。孙武看见,弹琴的老者大约是孔夫子,身边侍着的不知是哪位弟子。那老者生得精瘦,花白头发,天灵盖处发已脱个干净,看得见光光的头顶,四周是“丘陵”起伏,中央却是低谷。眼睛眯着,肃穆沉静。嘴唇包不住上牙齿。坐得很直。手指在七弦之上疾徐有致地弹奏。不远的地方,又有一老者坐着,想这位便是老聃,说不清这老者年高几何,只见老者满脸皱褶,稀落的白发,很长的白胡须。他的样子好像是在睡觉,面容安详,无悲无喜,两手放在腿上面,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两手的大指互相抵着。老子身后不远处,是一个小童,在看着老牛吃草。

    颉乙欲上前通报,孙武示意不必惊动弹琴的和听琴的。

    孙武坐下了。

    老子,孔子,孙子,各在一条路口。

    老聃的童仆走过来,悄声问颉乙:“尔等何许人也”

    颉乙:“在下乃扁鹊先生的弟子。”

    童仆:“算你们赶巧了,才有这等幸运。看见了吗一个是老子,一个是孔子。孔夫子今日陈,明日蔡的,走遍天下,踪迹不定;大师老子,隐居在太华山雁落峰的,他和夫子有此一缘,才得一会。哎,你家先生尊姓大名”

    颉乙:“说出来恐怕吓你一跳,你先站稳了,知道孙子兵法么”

    童仆一惊:“啊孙武”

    颉乙笑了。

    这一刹那,老子的眼睛倏然张开,一亮,看了看孙武。

    三个人,孔子,老子,孙子,在三条路交叉的路口,坐着,品味着琴声。

    晚雾在他们身前身后浮走,升腾。

    孔子的琴声住了。

    老子:“夫子,您的琴声里好像有远大之志。”

    孔子:“这首曲子是乐师师襄传授给我的。我每回弹奏这首乐曲,都想象着作曲者的样子。他肤色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邃,除了统治四方诸侯的周文王,俗人是制不出这样的乐曲的。”

    老子:“便是文王操了。”

    孔子:“是呵。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以这首曲子做媒介,是想请教您周礼的学问的。”

    老子:“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腐朽了,唯独他的言论还在呢。君子时运到了,就驾车去作官;生不逢时,就如蓬草一样随风飘零。我听说,善于经商的反而隐藏起货物,品德高尚的君子却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骄气和过分的**,抛弃做作的神态和过大的志向,抛弃这些无益于夫子的东西,一切顺乎自然。我能告诉夫子的,

    ...  </P></TD>

章节目录

孙子大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韩静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韩静霆并收藏孙子大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