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贞观五年十月二十八日下午,杜如晦和苏宁带着纵横司选拔出来的五百官员的名单,为了这五百人,苏宁和杜如晦带着纵横司一众僚属忙活了快十天,才从三千人里面选拔出来,有了军事大学带来的经验,再一次选拔起来明显轻松许多了,流程也精简了不少,所以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就整理完毕了。
一路上,杜如晦还是不停的和苏宁交流着关于《鬼谷子》的纵横之术,既然苏宁是纵横家传人,一定知道《鬼谷子》这本千古奇书和里面的纵横术,虽说这个重要的东西是不能外穿的,可是杜如晦好歹也是纵横司的老大,所以杜如晦就厚着脸皮希望苏宁传授一点儿纵横之术,免得到时候说出去贻笑大方。
说起来,自从恢复了右仆射的职位,并且担任了纵横司的三品郎中职位,杜如晦对百家之学的兴趣突然浓郁了许多,不仅仅请求李二陛下给了他不少百家之学的书籍,还到处找寻这些类似的知识,不过很少有所得,于是无奈之下就打起了苏宁这个正牌纵横家传人的主意。
“三明啊,你说你们这纵横家这么些年是如何得以传承的呢?你还有没有师门同人之类的?要是有的话应该把他们都给带到纵横司为官,咱们目前可是急需这方面的人才的,只有你一人,虽然你愿意传授所有人纵横术,但是终究见效慢,要是有这样的人才。你可要引荐啊!”杜如晦听了很长时间的纵横术讲解,对纵横术多多少少有了些了解,同时兴趣更加浓厚,提出了希望让苏宁找到师兄弟们一起来进入朝廷为官……
我特么的要是有师兄弟还用一直一个人打拼?苏宁暗自腹诽,但是不能说出来,只好说道:“自我懂事以来,就只有一个师尊,一个弟子,师尊就是师尊,弟子就是我。师尊只管传授我知识。养育我长大,至于其他的,我真的不知道,要是有同门的话。我也很愿意让他们来协助我。但是很可惜。估计全天下熟知纵横术的人也唯有我一人了。”
杜如晦皱着眉头不断的叹气道:“要说这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在我之前看来还没有深入思考,只觉得既然大一统了。百家争鸣则是乱世之举,大一统时代就该和平一些,天天弄得风起云涌不利于国朝一统,可是如今看来,一家独大果然不行,朝堂上的平衡之策和百家争鸣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苏宁点头道:“蔡公这一点和我想的是一样的,我就觉得,如果能有一个对手或者其他的几个对手,我们才能有压力,有了压力才会寻求解决压力的方法,这样才能进步,而不会固步自封,一旦一家独大了,没有了威胁和对手,恐怕就难以继续前进了,就会懈怠,就会固步自封;所以师尊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一直奉为真理,对手,是达成目标的另一只手。”
杜如晦深思一会儿,抚掌大叹:“令师尊实乃绝世高人啊!可惜身先丧,若是令师尊可以为大唐效力,那真的是大唐之福啊,若是能有那一日,便是让老夫做一个端茶递水的童子,老夫也甘之如饴,唉,可惜,可惜啊!三明啊,你是令师尊唯一的传人,无论你学了多少,请你务必要把这些学识流传下去,华夏已经失去了太多的学识,太可惜了!”
苏宁笑道:“既然有了纵横司,我的想法就是将所有的知识传承下去,也就是为了这个,我才会行此复兴百家之举,但是此举且艰且险,某孤掌难鸣,还请蔡公相助一把,我等共襄盛举,如何?”
杜如晦哈哈大笑:“若是没有这些心思,老夫就不会答应出任纵横司郎中一职了,安心的做我的右仆射岂不好?不过三明,你一定要记住,如今的儒家已经不是当初的儒家了,当初的百家也不是当初的百家了,近千年来,儒家遍布华夏,而诸子百家之传承几近断绝,复兴之举绝非易事。
如今儒家豪门并未采取措施,乃是不知道你之深浅,不敢妄动,以为这是引蛇出洞之举,所以你才有这段时间的准备,一旦他们确定你目前无法威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像猛虎一样扑上来,到那个时候,你可要做好殊死一搏的准备,老夫赞同复兴百家,重现当初百家争鸣之局面,和老夫有一样的想法的人不少,但是,不希望这件事情发生的人,也大有人在。”
苏宁当然知道这个道理,如今山东世家豪门之所以没有举动,也有自己的那封信的原因,崔氏最是疑惑和担忧,其他几家或许没那么多担忧,可是崔氏一定很小心,这就是自己最主要的目的,为纵横司站稳脚跟争取时间,他们一定会反扑,而且势头会很猛,能不能撑得住,就要看这段准备期间纵横司的积累了。
为了这个积累,纵横司必须要接下一个大任务,然后完美的完成它,为纵横司站稳脚跟打下基础,而这个大任务就在眼前,接下这个任务,完成它,就是纵横家复兴的第一步,这个任务,就是搞定西突厥的一切事宜。
之前签订了《王庭条约》之后,大唐就忙于军事大学的组织建立还有十万人大考,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当时还有不少外宾也希望参观,但是被苏宁以保密原则拒绝了,这是咱们大唐自己的玩意儿,绝对不能给别的国家学去了,这不是什么大不大方的问题,这是国家利益的问题。
当时西突厥的阿史那泥孰也派来了使者,一方面希望大唐尽快落实《王庭条约》的内容,一方面也希望观摩一下大唐组织的所谓大型考试,他们对此非常的好奇。这方面的事情苏宁统统拒绝了,但是西突厥使团来这里的主要目的还是敦促大唐尽快解决条约内容,主要还是大量的物资援助的问题,这个事情当时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考试上面的苏宁不知道,他以为李二陛下会主导这个事情的……
西突厥经过了统叶护可汗死后的分裂之乱以及肆叶护可汗的任意妄为,导致十支箭部落离心离德,西突厥内乱不止,同样也极大程度的影响了草原经济的发展,无论是牛羊马还是交换贸易都收到了极大的冲击,加上去年冬天的一场大雪冻死了大量牲畜。西突厥的经济状况非常不好。
原本肆叶护可汗寄希望于南下掳掠大唐。谁知道大唐军队前所未有的强硬,还没等他们打过去,大唐就打过来了,灭了十几个部落。抓捕十余万人离开。并且支持了阿史那泥孰这个鸽派领袖夺取了可汗之位。随后以一纸《王庭条约》让所有突厥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大唐很快会与你们展开互市。
中原富庶,应有尽有,他们都知道。没办法活下去的时候他们也会通过抢劫来存活,但是大唐太强悍了,试探之后他们不由得有些犹豫,抢到了固然好,但是大唐疯狂的报复显然不是他们可以承受的,要是可以通过和平手段得到这些必需品,显然是极好的,谁也不愿意死不是吗?
大唐愿意开放互市,就在西突厥王庭所在地,开放市集,凡是大唐可以买到的东西,在这里都能买到,哦不,是换到,你可以用你们的牛羊马或者其他的产品来换取大唐的货物,大唐的瓷器,大唐的用具,大唐的家具,大唐的粮食,大唐的布匹,大唐的一切……
只要你们可以拿出足够的货物来交换,就可以。
能够用和平手段得到,谁不愿意呢?西突厥人心遂安,但是没想到的是大唐在这之后并没有动作,顿了很长一段时间,阿史那泥孰和突厥头人们不止一次的询问大唐驻军到底什么时候办成,大唐驻军也给不了准确的回答,阿史那泥孰派使臣去大唐询问,结果大唐正在办理一场非常宏大的考试,据说有超过十万人参加,暂时没空……
对于考试阿史那泥孰很是好奇,但是更为急切的就是条约的执行,那可是最具有权威性的条约,怎么可以不遵守呢?阿史那泥孰逐渐失去了耐心,头人们也逐渐失去了耐心,就在他打算最后一次质问大唐朝廷的时候,大唐使节快马加鞭赶到了西突厥王庭,阿史那泥孰大为惊喜,立刻设宴迎接使节。
使节先向阿史那泥孰道歉,表示因为大唐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这个事情被押后了,这不,刚刚解决了考试的事情,立刻就来处理这个事情了,为了表达歉意,大唐还会将各种支援物资提高一成,并且加快互市的开办,同时,约定的三千驻军也将在十日后抵达,同时抵达的是支援物资,最迟一个月,大唐的市集就可以开办了,到时候,还需要阿史那泥孰可汗好好的约束下面人,保证大唐商人们的安全,毕竟来这么远的地方做生意,大唐的商人都很不安心。
阿史那泥孰立刻表示理解,立刻表示会认真的约束下面人,保证大唐商人们的安全,绝对不会让他们受到一丁点儿的伤害,并且表示对大唐的诚意非常敬佩,西突厥一定会和大唐保持长期友好的关系。
使节很高兴的说道,这些都是大唐皇帝的决定,皇帝陛下感到西突厥民生艰难,所以特意下令商人要将价格压低,不能坑害西突厥百姓,同时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店铺来西突厥扎根,到时候就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很大的市镇,然后也会向王庭缴纳赋税,迎合王庭的法规。
阿史那泥孰感激涕零,继续表示要深化和大唐的合作,竭力帮助大唐,同时也希望大唐以诚待西突厥,共修两国之好,西突厥会按时向大唐朝贡,聊表谢意。
至此,大唐和西突厥的关系得到了稳固,这里面自然少不了新生的纵横司的贡献,苏宁给这些新选拔的官员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四面出击,第一个任务就是出使西突厥稳定住西突厥高层,别让他们有什么二心,第二个任务就是联系准备好的援助物资和三千驻军,第三个任务就是到东市和西市张贴布告,劝说民间大商去西突厥做生意,同时苏宁派遣家里面的下人去各个有关系的国公府上送信,也准备劝说他们加入这个行列。
这个要是操作好了,可是暴利啊!(未完待续……)
... </P></TD>
贞观五年十月二十八日下午,杜如晦和苏宁带着纵横司选拔出来的五百官员的名单,为了这五百人,苏宁和杜如晦带着纵横司一众僚属忙活了快十天,才从三千人里面选拔出来,有了军事大学带来的经验,再一次选拔起来明显轻松许多了,流程也精简了不少,所以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就整理完毕了。
一路上,杜如晦还是不停的和苏宁交流着关于《鬼谷子》的纵横之术,既然苏宁是纵横家传人,一定知道《鬼谷子》这本千古奇书和里面的纵横术,虽说这个重要的东西是不能外穿的,可是杜如晦好歹也是纵横司的老大,所以杜如晦就厚着脸皮希望苏宁传授一点儿纵横之术,免得到时候说出去贻笑大方。
说起来,自从恢复了右仆射的职位,并且担任了纵横司的三品郎中职位,杜如晦对百家之学的兴趣突然浓郁了许多,不仅仅请求李二陛下给了他不少百家之学的书籍,还到处找寻这些类似的知识,不过很少有所得,于是无奈之下就打起了苏宁这个正牌纵横家传人的主意。
“三明啊,你说你们这纵横家这么些年是如何得以传承的呢?你还有没有师门同人之类的?要是有的话应该把他们都给带到纵横司为官,咱们目前可是急需这方面的人才的,只有你一人,虽然你愿意传授所有人纵横术,但是终究见效慢,要是有这样的人才。你可要引荐啊!”杜如晦听了很长时间的纵横术讲解,对纵横术多多少少有了些了解,同时兴趣更加浓厚,提出了希望让苏宁找到师兄弟们一起来进入朝廷为官……
我特么的要是有师兄弟还用一直一个人打拼?苏宁暗自腹诽,但是不能说出来,只好说道:“自我懂事以来,就只有一个师尊,一个弟子,师尊就是师尊,弟子就是我。师尊只管传授我知识。养育我长大,至于其他的,我真的不知道,要是有同门的话。我也很愿意让他们来协助我。但是很可惜。估计全天下熟知纵横术的人也唯有我一人了。”
杜如晦皱着眉头不断的叹气道:“要说这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在我之前看来还没有深入思考,只觉得既然大一统了。百家争鸣则是乱世之举,大一统时代就该和平一些,天天弄得风起云涌不利于国朝一统,可是如今看来,一家独大果然不行,朝堂上的平衡之策和百家争鸣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苏宁点头道:“蔡公这一点和我想的是一样的,我就觉得,如果能有一个对手或者其他的几个对手,我们才能有压力,有了压力才会寻求解决压力的方法,这样才能进步,而不会固步自封,一旦一家独大了,没有了威胁和对手,恐怕就难以继续前进了,就会懈怠,就会固步自封;所以师尊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我一直奉为真理,对手,是达成目标的另一只手。”
杜如晦深思一会儿,抚掌大叹:“令师尊实乃绝世高人啊!可惜身先丧,若是令师尊可以为大唐效力,那真的是大唐之福啊,若是能有那一日,便是让老夫做一个端茶递水的童子,老夫也甘之如饴,唉,可惜,可惜啊!三明啊,你是令师尊唯一的传人,无论你学了多少,请你务必要把这些学识流传下去,华夏已经失去了太多的学识,太可惜了!”
苏宁笑道:“既然有了纵横司,我的想法就是将所有的知识传承下去,也就是为了这个,我才会行此复兴百家之举,但是此举且艰且险,某孤掌难鸣,还请蔡公相助一把,我等共襄盛举,如何?”
杜如晦哈哈大笑:“若是没有这些心思,老夫就不会答应出任纵横司郎中一职了,安心的做我的右仆射岂不好?不过三明,你一定要记住,如今的儒家已经不是当初的儒家了,当初的百家也不是当初的百家了,近千年来,儒家遍布华夏,而诸子百家之传承几近断绝,复兴之举绝非易事。
如今儒家豪门并未采取措施,乃是不知道你之深浅,不敢妄动,以为这是引蛇出洞之举,所以你才有这段时间的准备,一旦他们确定你目前无法威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像猛虎一样扑上来,到那个时候,你可要做好殊死一搏的准备,老夫赞同复兴百家,重现当初百家争鸣之局面,和老夫有一样的想法的人不少,但是,不希望这件事情发生的人,也大有人在。”
苏宁当然知道这个道理,如今山东世家豪门之所以没有举动,也有自己的那封信的原因,崔氏最是疑惑和担忧,其他几家或许没那么多担忧,可是崔氏一定很小心,这就是自己最主要的目的,为纵横司站稳脚跟争取时间,他们一定会反扑,而且势头会很猛,能不能撑得住,就要看这段准备期间纵横司的积累了。
为了这个积累,纵横司必须要接下一个大任务,然后完美的完成它,为纵横司站稳脚跟打下基础,而这个大任务就在眼前,接下这个任务,完成它,就是纵横家复兴的第一步,这个任务,就是搞定西突厥的一切事宜。
之前签订了《王庭条约》之后,大唐就忙于军事大学的组织建立还有十万人大考,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当时还有不少外宾也希望参观,但是被苏宁以保密原则拒绝了,这是咱们大唐自己的玩意儿,绝对不能给别的国家学去了,这不是什么大不大方的问题,这是国家利益的问题。
当时西突厥的阿史那泥孰也派来了使者,一方面希望大唐尽快落实《王庭条约》的内容,一方面也希望观摩一下大唐组织的所谓大型考试,他们对此非常的好奇。这方面的事情苏宁统统拒绝了,但是西突厥使团来这里的主要目的还是敦促大唐尽快解决条约内容,主要还是大量的物资援助的问题,这个事情当时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考试上面的苏宁不知道,他以为李二陛下会主导这个事情的……
西突厥经过了统叶护可汗死后的分裂之乱以及肆叶护可汗的任意妄为,导致十支箭部落离心离德,西突厥内乱不止,同样也极大程度的影响了草原经济的发展,无论是牛羊马还是交换贸易都收到了极大的冲击,加上去年冬天的一场大雪冻死了大量牲畜。西突厥的经济状况非常不好。
原本肆叶护可汗寄希望于南下掳掠大唐。谁知道大唐军队前所未有的强硬,还没等他们打过去,大唐就打过来了,灭了十几个部落。抓捕十余万人离开。并且支持了阿史那泥孰这个鸽派领袖夺取了可汗之位。随后以一纸《王庭条约》让所有突厥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大唐很快会与你们展开互市。
中原富庶,应有尽有,他们都知道。没办法活下去的时候他们也会通过抢劫来存活,但是大唐太强悍了,试探之后他们不由得有些犹豫,抢到了固然好,但是大唐疯狂的报复显然不是他们可以承受的,要是可以通过和平手段得到这些必需品,显然是极好的,谁也不愿意死不是吗?
大唐愿意开放互市,就在西突厥王庭所在地,开放市集,凡是大唐可以买到的东西,在这里都能买到,哦不,是换到,你可以用你们的牛羊马或者其他的产品来换取大唐的货物,大唐的瓷器,大唐的用具,大唐的家具,大唐的粮食,大唐的布匹,大唐的一切……
只要你们可以拿出足够的货物来交换,就可以。
能够用和平手段得到,谁不愿意呢?西突厥人心遂安,但是没想到的是大唐在这之后并没有动作,顿了很长一段时间,阿史那泥孰和突厥头人们不止一次的询问大唐驻军到底什么时候办成,大唐驻军也给不了准确的回答,阿史那泥孰派使臣去大唐询问,结果大唐正在办理一场非常宏大的考试,据说有超过十万人参加,暂时没空……
对于考试阿史那泥孰很是好奇,但是更为急切的就是条约的执行,那可是最具有权威性的条约,怎么可以不遵守呢?阿史那泥孰逐渐失去了耐心,头人们也逐渐失去了耐心,就在他打算最后一次质问大唐朝廷的时候,大唐使节快马加鞭赶到了西突厥王庭,阿史那泥孰大为惊喜,立刻设宴迎接使节。
使节先向阿史那泥孰道歉,表示因为大唐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这个事情被押后了,这不,刚刚解决了考试的事情,立刻就来处理这个事情了,为了表达歉意,大唐还会将各种支援物资提高一成,并且加快互市的开办,同时,约定的三千驻军也将在十日后抵达,同时抵达的是支援物资,最迟一个月,大唐的市集就可以开办了,到时候,还需要阿史那泥孰可汗好好的约束下面人,保证大唐商人们的安全,毕竟来这么远的地方做生意,大唐的商人都很不安心。
阿史那泥孰立刻表示理解,立刻表示会认真的约束下面人,保证大唐商人们的安全,绝对不会让他们受到一丁点儿的伤害,并且表示对大唐的诚意非常敬佩,西突厥一定会和大唐保持长期友好的关系。
使节很高兴的说道,这些都是大唐皇帝的决定,皇帝陛下感到西突厥民生艰难,所以特意下令商人要将价格压低,不能坑害西突厥百姓,同时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店铺来西突厥扎根,到时候就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很大的市镇,然后也会向王庭缴纳赋税,迎合王庭的法规。
阿史那泥孰感激涕零,继续表示要深化和大唐的合作,竭力帮助大唐,同时也希望大唐以诚待西突厥,共修两国之好,西突厥会按时向大唐朝贡,聊表谢意。
至此,大唐和西突厥的关系得到了稳固,这里面自然少不了新生的纵横司的贡献,苏宁给这些新选拔的官员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四面出击,第一个任务就是出使西突厥稳定住西突厥高层,别让他们有什么二心,第二个任务就是联系准备好的援助物资和三千驻军,第三个任务就是到东市和西市张贴布告,劝说民间大商去西突厥做生意,同时苏宁派遣家里面的下人去各个有关系的国公府上送信,也准备劝说他们加入这个行列。
这个要是操作好了,可是暴利啊!(未完待续……)
... </P></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