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清廷决定改革东北地区管理体制和地方官制。
撤销盛京五部侍郎,废除将军,设立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行省。
盛京将军改称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为总理三省军、政、旗务最高长官,建总督衙署于奉天。
徐世昌为首任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调任四川总督。各省设巡抚一员,为一省之长。
唐绍仪首任奉天巡抚,段芝贵为黑龙江巡抚。
曲绍扬本来是吉林将军,按例应该调往别处任提督或总督。
因之前徐世昌考察东北,吉林地方治理得当,加之东北地区此时政治环境复杂,曲绍扬在应对沙俄和倭国方面手段强硬,颇有经验。
故而由徐世昌保奏,曲绍扬留任吉林巡抚。
又因段芝贵被参,清廷收回段芝贵署理黑龙江巡抚的旨意,以程德全暂署黑龙江巡抚。
至此,东北地区自清初以来沿袭两百多年的设将军而不设行省,旗民两重管理等特别之制被废除。
各级旗署衙门被裁撤,所有旗民统归行省管辖。
吉林将军裁撤,原本的将军衙署改为的行省公署,内设承宣厅、咨议厅。
承宣厅掌管机密、铨选。咨议厅统领七司(交涉、旗务、民政、提学、度支、劝业、蒙务)。
行省之下,设道、府(直隶厅、州)、县(散厅、属州),形成四级管理制度。
将军衙署改行省公署,各项事务都得重新安排。
加之东三省总督急于改变东北现状,各项惠民政策接连颁布,曲绍扬等人着实忙了一阵子。
三月下旬,候选同知悦明阿在曲绍扬的支持下,募集资金二十万两,购买德国西门子二百五十千瓦旧发电机一台。
在吉林城创办第一家电灯厂,宝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
同时,曲绍扬又奏准创办外语学堂,以前任翰林院编修贵铎为督办,招收中学生入学。
教授英、法、日、俄、德五种语言,培养翻译人才。
这是吉省第一个多语种外语学堂。
三月二十五,韩登举前脚率部前往延吉厅,后脚倭人水保一行擅自进入夹皮沟金矿,威逼韩家人与其合作采金。
所幸韩登举只带走了一部分团练武装,其余大部依旧驻守夹皮沟,韩家人严词拒绝,并集结武装,守卫夹皮沟金矿。
紧接着,倭人柴四郎、头山满等组织起间岛远征队,声言要占领夹皮沟。
曲绍扬接到消息,一边上奏朝廷,一边调兵遣将,派一万定边军驻守夹皮沟。
倭人见状,不敢轻易进犯,只得退出夹皮沟范围。
为确保东三省新政顺利实行,维护地方安全,清廷命陆军第三镇全队开赴东三省,再从二、四、五、六镇当中抽拨步、炮、马各队,均归总督徐世昌调遣。
张天志恰巧就在被调的人员当中,调到奉天在徐世昌跟前儿当差,任军务参谋。
原本说是春暖花开后,就把婉瑜和孩子接到天津,这下不用了,直接派人送到奉天即可。
曲家和陈家在奉天都有产业,挑一处宅院收拾了,婉瑜母女先安置下来。
这样,天志一家三口在奉天团聚。
曲绍扬成天忙着行省公署的各项事务,府中事务一律顾不上。
幸亏陈秀芸和孟兰心管理得当,府中倒是没有因为东三省改制的事情受到任何影响。
反正外头不管换成什么名号,府里的日子照常过。
杨春红在三月初生下一个女孩,这是曲家第十一个孩子,陈秀芸给取名佳欣。
三月末,林玉环产下一子,取名振凯。
杨春红和林玉环坐月子,陈秀芸也怀孕五六个月了。
府中各项事务,多数交给孟兰心打理,佳玲和泽雯、静雅三人从旁协助,倒也没出什么岔子。
四月初六,韩登举的妻子刘凤芝,找了吉林商务总会副理事赵秉璋的妻子做媒人,来曲府给韩家长子韩绣堂提亲。
曲、韩两家的亲事早就说定了,提亲就是走个过场,自然非常顺利,陈秀芸点头应下了亲事。
紧接着,韩家备下了礼物,正式进行纳彩、问名、纳吉等相关的议亲程序。
韩家那边拿到了佳玲的庚帖,专门找人合了八字,结果是上上大吉。
于是赶紧备下礼物,到曲家报喜,双方翻找黄历半天,最终定下六月里进行纳征礼,也就是老百姓说的定亲。
曲绍扬正忙着从沙俄手里收回吉、黑两省电报线的相关事宜,闺女议亲的这些事情,就全权交给陈秀芸处理了。
“嗯,六月也行,那时候你还没生,正好先给闺女定了亲事,也省得你坐月子时还要操心这些。”
听媳妇说,要在六月给闺女定亲,曲绍扬点了点头。
“对了,还有件事情要跟你商议。
我打算把咱家的药厂扩建了,另外,还想在奉天、安东再开两处分厂,你看如何?”
陈秀芸递了个湿手巾,让曲绍扬擦擦脸,顺道跟他商议事情。
因之前去京城参加展览的缘故,药厂订单猛增,原本的车间不太够用了。
所以陈秀芸才说,要扩建药厂,同时再建两处分厂。
“可以啊,这个完全没问题的,回头我跟奉天那头说一声儿,然后安排人过去就是了。”
曲绍扬想都没想,直接点头同意了。
如今吉安铁路、吉长铁路都已经通车,安奉铁路、吉哈铁路也在紧张施工中,估计秋天就能完工了。
另外,哈尔滨到瑷珲的铁路,也开始动工修建。
曲绍扬正琢磨着,再修一条从吉林经过蛟河、敦化、延吉、汪清、珲春的铁路。
这样,吉省境内各地,都有铁路连通。
往后交通越来越便利,不管在哪儿开分厂,都很方便管理。
眼下东三省新政,朝廷出台了不少惠民政策,正是发展实业的好机会。
而且未来二十几年里,东三省相对安稳,不像南方各省,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确实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扩建工厂,大力发展民族企业,为以后打好根基。
夫妻俩意见一致,当即决定建立分厂。
于是第二天,曲绍扬就给奉天和安东两地去了消息,紧接着打发了兴业等人过去,筹办分厂相关事宜。
五月,吉省设立工程局,专管衙署、军营、学堂、马路等各工程,并组建工程队,专办各项重要工程。
工程局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抓紧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眼下吉省也就几个主要的州府道路还可以,偏远州县,山高阻隔道路难行,哪怕是有再多好东西也运不出来。
道路不通,民生不畅,因此第一件事就是修路。
为此,省府特地划拨了款项,选派专人监督,以确保专款专用。
除了兴修道路之外,吉省还大力发展农业,招揽流民开垦荒地。
仅开春这段时间,丈放荒地五十多万亩,收到地价库平银三十余万两。
在曲绍扬的倡议和支持下,一些乡绅富商联合起来,在长春、农安、九台、德惠、扶余等地,开设了农垦公司。
从国外进口火犁,也就是初级版的农耕拖拉机,进行开垦作业。
松辽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农垦公司购买大面积荒地,直接用机械开垦,效率非常高。
为此,吉林机械局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农耕机械的研究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制作农具。
农垦公司的成立,让很多人见识到了机械化耕作的便利。
一些地主买不起火犁,便向农垦公司提出租赁要求,双方达成合作。
修铁路、农垦、各种工程建设、机械制造,都需要大量的钢铁。
通化钢铁厂产量明显供应不过来,于是在吉林、磐石两地,又建了两处分厂。
其余的什么石灰厂、水泥厂、玻璃制品厂等等,也先后扩建或者建分厂。
随着工厂增多,煤炭需求也成倍增长。
为了鼓励各地客商来东北开矿,曲绍扬联合了三省巡抚共同奏准朝廷,允许减免开矿设井等相关税捐,以繁荣东北经济。
随着各项新政的实施,铁岭大台山煤矿、辽阳康家东沟煤矿、兴京马架子煤矿、岫岩罗家西沟煤矿等,陆续动工开采。
六月初六,是韩、曲两家事先商定好,给韩绣堂和曲佳玲定亲的日子。
韩家祖孙三代经营夹皮沟金矿,民间有金王之称,可以说是吉林南山一带的土皇帝,富甲一方。
韩登举如今又是延边镇守使,正四品官阶。
曲绍扬更不用说了,他是挂着副都统衔的巡抚,手握重兵,地位仅次于东三省总督,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韩绣堂是韩家长房长子,曲佳玲是巡抚千金,这俩人的定亲仪式,那能简单了么?
初六上午,韩绣堂一身新衣,在父母、叔婶和媒人的陪同下,带着八十八抬的聘礼,吹吹打打来到曲府。
聘礼中除了定亲必备的大雁、喜茶、喜饼、酒、肉之外,还有赤金镶红宝石的头面首饰,羊脂白玉、翡翠、红玉、墨玉、南珠首饰各一套。
各色锦缎布料数十匹,白狐狸皮、紫貂皮等各十数张。
另外,韩家还预备了黄金一百六十两,白银六千六百两。
可以说,这份聘礼,给足了曲家面子,也显示了韩家的诚意。
早就得知消息,提前赶到的陈允哲夫妻、陈允瀚夫妻,连同天志两口子,早早就在曲府里等着了。
曲绍扬也没去行省公署,特地告了假在家。
曲家这边,早早就安排了人在外面守着,远远见到韩家人,赶忙往府里报信。
天志夫妻带着人出门相迎,将韩家一行迎到前厅中。
陈允哲兄弟与韩登举有过数面之缘,如今两家成了亲戚,再见面自然十分亲切。
双方寒暄几句后,分宾主落座,丫头送上茶水点心。
紧接着,媒人送上了韩家的聘礼单子,再拿了韩绣堂和曲佳玲的庚帖,写下婚书。
那婚书上除去男女双方名字、生辰八字等,还要写上媒人、主婚人,以及双方父母的名字。
婚书一式两份,男女双方都要签字画押,然后各执一份,妥善保存。
婚书要去衙门登记档案,具有法律效力,这个可不是闹着玩儿。
过了聘礼,写了婚书,这定亲礼也就算完成了大半。
之后,女方家中要预备丰盛的酒席,款待男方亲属以及媒人。
要是小门小户,这定亲酒席上的菜肴,少说也得有一两道是定亲的姑娘亲手烹制。
当然了,曲家这样的门庭,佳玲是不用亲自动手的,她只负责在厨房站一站,动动嘴也就行了。
丰盛的酒席摆上桌,众人分别入席落座。
作为今天定亲的主角,韩绣堂赶紧给在座的长辈们倒上酒,先敬陈允哲、陈允瀚二人,然后再敬曲绍扬。
“绣堂啊,从今天起,你就是我们家的姑爷了,我拿你当自家孩子看待。
佳玲是我的第一个女儿,从小娇惯着,免不了有些任性胡闹。
往后还希望你能多包涵,她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可以跟我还有佳玲她娘说,我们来管教她。”
曲绍扬让韩绣堂坐在自己身边,然后拍着韩绣堂的肩膀说道。
“佳玲在我眼中,处处都好,还请岳父放心,我会处处以她为先,全心全意对她好的。”
定了亲就是一家人,咋称呼都合理。
韩绣堂也是个机灵鬼,直接开口叫岳父,不叫叔父了。
曲绍扬一听这话,高兴的哈哈大笑。
“好,好,好孩子,果然没看错你。往后,这就是你的家,啥时候想来就过来,不用见外。”
韩绣堂多少有点儿不好意思,红着脸点头。“哎,谢谢岳父大人。”
众人闻言,又是一阵哄笑。
那边振业见韩绣堂坐在长辈们中间,不太自在,索性过来把绣堂叫走,跟他们一桌。
“大哥,我是这么寻思的,过两年我打算把振业和振武、振杰他们送出国去留学。
绣堂和锦堂俩孩子念书也都不错,你要是乐意的话,就顺道把他们一起送出国去。
不管咋地,让孩子们出国去长长见识,学点儿本事回来,你说对吧?”
如今韩、曲两家结了亲,韩绣堂是曲家的姑爷,一个女婿半个儿嘛,曲绍扬肯定也要替姑爷打算。
之前没提过,今天正好趁着机会,就提起这事儿来。
“哎呦,那敢情好,亲家,这事儿你安排就是,需要多少钱你只管开口。”
韩登举一听高兴极了,这可是多少人挤破了头都找不着门路的好事呢,他能不乐意么?
撤销盛京五部侍郎,废除将军,设立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行省。
盛京将军改称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为总理三省军、政、旗务最高长官,建总督衙署于奉天。
徐世昌为首任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调任四川总督。各省设巡抚一员,为一省之长。
唐绍仪首任奉天巡抚,段芝贵为黑龙江巡抚。
曲绍扬本来是吉林将军,按例应该调往别处任提督或总督。
因之前徐世昌考察东北,吉林地方治理得当,加之东北地区此时政治环境复杂,曲绍扬在应对沙俄和倭国方面手段强硬,颇有经验。
故而由徐世昌保奏,曲绍扬留任吉林巡抚。
又因段芝贵被参,清廷收回段芝贵署理黑龙江巡抚的旨意,以程德全暂署黑龙江巡抚。
至此,东北地区自清初以来沿袭两百多年的设将军而不设行省,旗民两重管理等特别之制被废除。
各级旗署衙门被裁撤,所有旗民统归行省管辖。
吉林将军裁撤,原本的将军衙署改为的行省公署,内设承宣厅、咨议厅。
承宣厅掌管机密、铨选。咨议厅统领七司(交涉、旗务、民政、提学、度支、劝业、蒙务)。
行省之下,设道、府(直隶厅、州)、县(散厅、属州),形成四级管理制度。
将军衙署改行省公署,各项事务都得重新安排。
加之东三省总督急于改变东北现状,各项惠民政策接连颁布,曲绍扬等人着实忙了一阵子。
三月下旬,候选同知悦明阿在曲绍扬的支持下,募集资金二十万两,购买德国西门子二百五十千瓦旧发电机一台。
在吉林城创办第一家电灯厂,宝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
同时,曲绍扬又奏准创办外语学堂,以前任翰林院编修贵铎为督办,招收中学生入学。
教授英、法、日、俄、德五种语言,培养翻译人才。
这是吉省第一个多语种外语学堂。
三月二十五,韩登举前脚率部前往延吉厅,后脚倭人水保一行擅自进入夹皮沟金矿,威逼韩家人与其合作采金。
所幸韩登举只带走了一部分团练武装,其余大部依旧驻守夹皮沟,韩家人严词拒绝,并集结武装,守卫夹皮沟金矿。
紧接着,倭人柴四郎、头山满等组织起间岛远征队,声言要占领夹皮沟。
曲绍扬接到消息,一边上奏朝廷,一边调兵遣将,派一万定边军驻守夹皮沟。
倭人见状,不敢轻易进犯,只得退出夹皮沟范围。
为确保东三省新政顺利实行,维护地方安全,清廷命陆军第三镇全队开赴东三省,再从二、四、五、六镇当中抽拨步、炮、马各队,均归总督徐世昌调遣。
张天志恰巧就在被调的人员当中,调到奉天在徐世昌跟前儿当差,任军务参谋。
原本说是春暖花开后,就把婉瑜和孩子接到天津,这下不用了,直接派人送到奉天即可。
曲家和陈家在奉天都有产业,挑一处宅院收拾了,婉瑜母女先安置下来。
这样,天志一家三口在奉天团聚。
曲绍扬成天忙着行省公署的各项事务,府中事务一律顾不上。
幸亏陈秀芸和孟兰心管理得当,府中倒是没有因为东三省改制的事情受到任何影响。
反正外头不管换成什么名号,府里的日子照常过。
杨春红在三月初生下一个女孩,这是曲家第十一个孩子,陈秀芸给取名佳欣。
三月末,林玉环产下一子,取名振凯。
杨春红和林玉环坐月子,陈秀芸也怀孕五六个月了。
府中各项事务,多数交给孟兰心打理,佳玲和泽雯、静雅三人从旁协助,倒也没出什么岔子。
四月初六,韩登举的妻子刘凤芝,找了吉林商务总会副理事赵秉璋的妻子做媒人,来曲府给韩家长子韩绣堂提亲。
曲、韩两家的亲事早就说定了,提亲就是走个过场,自然非常顺利,陈秀芸点头应下了亲事。
紧接着,韩家备下了礼物,正式进行纳彩、问名、纳吉等相关的议亲程序。
韩家那边拿到了佳玲的庚帖,专门找人合了八字,结果是上上大吉。
于是赶紧备下礼物,到曲家报喜,双方翻找黄历半天,最终定下六月里进行纳征礼,也就是老百姓说的定亲。
曲绍扬正忙着从沙俄手里收回吉、黑两省电报线的相关事宜,闺女议亲的这些事情,就全权交给陈秀芸处理了。
“嗯,六月也行,那时候你还没生,正好先给闺女定了亲事,也省得你坐月子时还要操心这些。”
听媳妇说,要在六月给闺女定亲,曲绍扬点了点头。
“对了,还有件事情要跟你商议。
我打算把咱家的药厂扩建了,另外,还想在奉天、安东再开两处分厂,你看如何?”
陈秀芸递了个湿手巾,让曲绍扬擦擦脸,顺道跟他商议事情。
因之前去京城参加展览的缘故,药厂订单猛增,原本的车间不太够用了。
所以陈秀芸才说,要扩建药厂,同时再建两处分厂。
“可以啊,这个完全没问题的,回头我跟奉天那头说一声儿,然后安排人过去就是了。”
曲绍扬想都没想,直接点头同意了。
如今吉安铁路、吉长铁路都已经通车,安奉铁路、吉哈铁路也在紧张施工中,估计秋天就能完工了。
另外,哈尔滨到瑷珲的铁路,也开始动工修建。
曲绍扬正琢磨着,再修一条从吉林经过蛟河、敦化、延吉、汪清、珲春的铁路。
这样,吉省境内各地,都有铁路连通。
往后交通越来越便利,不管在哪儿开分厂,都很方便管理。
眼下东三省新政,朝廷出台了不少惠民政策,正是发展实业的好机会。
而且未来二十几年里,东三省相对安稳,不像南方各省,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确实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扩建工厂,大力发展民族企业,为以后打好根基。
夫妻俩意见一致,当即决定建立分厂。
于是第二天,曲绍扬就给奉天和安东两地去了消息,紧接着打发了兴业等人过去,筹办分厂相关事宜。
五月,吉省设立工程局,专管衙署、军营、学堂、马路等各工程,并组建工程队,专办各项重要工程。
工程局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抓紧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眼下吉省也就几个主要的州府道路还可以,偏远州县,山高阻隔道路难行,哪怕是有再多好东西也运不出来。
道路不通,民生不畅,因此第一件事就是修路。
为此,省府特地划拨了款项,选派专人监督,以确保专款专用。
除了兴修道路之外,吉省还大力发展农业,招揽流民开垦荒地。
仅开春这段时间,丈放荒地五十多万亩,收到地价库平银三十余万两。
在曲绍扬的倡议和支持下,一些乡绅富商联合起来,在长春、农安、九台、德惠、扶余等地,开设了农垦公司。
从国外进口火犁,也就是初级版的农耕拖拉机,进行开垦作业。
松辽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农垦公司购买大面积荒地,直接用机械开垦,效率非常高。
为此,吉林机械局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农耕机械的研究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制作农具。
农垦公司的成立,让很多人见识到了机械化耕作的便利。
一些地主买不起火犁,便向农垦公司提出租赁要求,双方达成合作。
修铁路、农垦、各种工程建设、机械制造,都需要大量的钢铁。
通化钢铁厂产量明显供应不过来,于是在吉林、磐石两地,又建了两处分厂。
其余的什么石灰厂、水泥厂、玻璃制品厂等等,也先后扩建或者建分厂。
随着工厂增多,煤炭需求也成倍增长。
为了鼓励各地客商来东北开矿,曲绍扬联合了三省巡抚共同奏准朝廷,允许减免开矿设井等相关税捐,以繁荣东北经济。
随着各项新政的实施,铁岭大台山煤矿、辽阳康家东沟煤矿、兴京马架子煤矿、岫岩罗家西沟煤矿等,陆续动工开采。
六月初六,是韩、曲两家事先商定好,给韩绣堂和曲佳玲定亲的日子。
韩家祖孙三代经营夹皮沟金矿,民间有金王之称,可以说是吉林南山一带的土皇帝,富甲一方。
韩登举如今又是延边镇守使,正四品官阶。
曲绍扬更不用说了,他是挂着副都统衔的巡抚,手握重兵,地位仅次于东三省总督,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韩绣堂是韩家长房长子,曲佳玲是巡抚千金,这俩人的定亲仪式,那能简单了么?
初六上午,韩绣堂一身新衣,在父母、叔婶和媒人的陪同下,带着八十八抬的聘礼,吹吹打打来到曲府。
聘礼中除了定亲必备的大雁、喜茶、喜饼、酒、肉之外,还有赤金镶红宝石的头面首饰,羊脂白玉、翡翠、红玉、墨玉、南珠首饰各一套。
各色锦缎布料数十匹,白狐狸皮、紫貂皮等各十数张。
另外,韩家还预备了黄金一百六十两,白银六千六百两。
可以说,这份聘礼,给足了曲家面子,也显示了韩家的诚意。
早就得知消息,提前赶到的陈允哲夫妻、陈允瀚夫妻,连同天志两口子,早早就在曲府里等着了。
曲绍扬也没去行省公署,特地告了假在家。
曲家这边,早早就安排了人在外面守着,远远见到韩家人,赶忙往府里报信。
天志夫妻带着人出门相迎,将韩家一行迎到前厅中。
陈允哲兄弟与韩登举有过数面之缘,如今两家成了亲戚,再见面自然十分亲切。
双方寒暄几句后,分宾主落座,丫头送上茶水点心。
紧接着,媒人送上了韩家的聘礼单子,再拿了韩绣堂和曲佳玲的庚帖,写下婚书。
那婚书上除去男女双方名字、生辰八字等,还要写上媒人、主婚人,以及双方父母的名字。
婚书一式两份,男女双方都要签字画押,然后各执一份,妥善保存。
婚书要去衙门登记档案,具有法律效力,这个可不是闹着玩儿。
过了聘礼,写了婚书,这定亲礼也就算完成了大半。
之后,女方家中要预备丰盛的酒席,款待男方亲属以及媒人。
要是小门小户,这定亲酒席上的菜肴,少说也得有一两道是定亲的姑娘亲手烹制。
当然了,曲家这样的门庭,佳玲是不用亲自动手的,她只负责在厨房站一站,动动嘴也就行了。
丰盛的酒席摆上桌,众人分别入席落座。
作为今天定亲的主角,韩绣堂赶紧给在座的长辈们倒上酒,先敬陈允哲、陈允瀚二人,然后再敬曲绍扬。
“绣堂啊,从今天起,你就是我们家的姑爷了,我拿你当自家孩子看待。
佳玲是我的第一个女儿,从小娇惯着,免不了有些任性胡闹。
往后还希望你能多包涵,她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可以跟我还有佳玲她娘说,我们来管教她。”
曲绍扬让韩绣堂坐在自己身边,然后拍着韩绣堂的肩膀说道。
“佳玲在我眼中,处处都好,还请岳父放心,我会处处以她为先,全心全意对她好的。”
定了亲就是一家人,咋称呼都合理。
韩绣堂也是个机灵鬼,直接开口叫岳父,不叫叔父了。
曲绍扬一听这话,高兴的哈哈大笑。
“好,好,好孩子,果然没看错你。往后,这就是你的家,啥时候想来就过来,不用见外。”
韩绣堂多少有点儿不好意思,红着脸点头。“哎,谢谢岳父大人。”
众人闻言,又是一阵哄笑。
那边振业见韩绣堂坐在长辈们中间,不太自在,索性过来把绣堂叫走,跟他们一桌。
“大哥,我是这么寻思的,过两年我打算把振业和振武、振杰他们送出国去留学。
绣堂和锦堂俩孩子念书也都不错,你要是乐意的话,就顺道把他们一起送出国去。
不管咋地,让孩子们出国去长长见识,学点儿本事回来,你说对吧?”
如今韩、曲两家结了亲,韩绣堂是曲家的姑爷,一个女婿半个儿嘛,曲绍扬肯定也要替姑爷打算。
之前没提过,今天正好趁着机会,就提起这事儿来。
“哎呦,那敢情好,亲家,这事儿你安排就是,需要多少钱你只管开口。”
韩登举一听高兴极了,这可是多少人挤破了头都找不着门路的好事呢,他能不乐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