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大人回到了他忠诚的五城兵马司,一干下属眼泪汪汪的看着他。
贾琏对此很不适应,干啥呢?干啥呢?这含羞带怯的,离我远点。
“说吧,啥情况?”贾琏直接问,简人达第一个跳出来:“大人,学习班停课了。”
顾秉章:“南城那边最近治安糟糕,勋贵子弟频繁滋事,为几个戏子大打出手。”
短暂的汇报后,贾琏知道了大概情况,他不在期间,这帮御史没一个敢出头的。
“你们没弹劾闹事的勋贵子弟?”贾琏很诧异,这帮御史摇摇头:“没!”
贾琏一看这状态,估计一起问,肯定问不出啥来,转身进了办公室,交代一句:“简人达,你先进来。”这就非常不客气了,直呼其名了。可见贾大人很生气。
简人达硬着头皮进去了,没等贾琏开口呢,简人达便道:“贾大人,弹劾没用啊,大家伙都惦记着挣钱呢。真要弹劾了,那可就没咱的事情了。”
贾琏一口气差点没顺过来,好啊,你们原来是这个心思。那就抓人啊,不敢对吧?
贾琏气的拍桌子:“制度呢?我制定的制度呢?为何不坚决执行?没有执行制度的勇气,为何要留在五城兵马司?你们五不带头,还指望下面的兵丁主动出力?行了,你们都别说了,我一个人安静一会。”
简人达低声道:“月初的时候,太上皇放了话,要办个热闹的六十八岁生日。陛下有旨意,各位在外地的郡王都要回京。因为这么个事情,大家伙都比较谨慎。”
计划中的摸鱼,第一天就失败了,没等贾琏想着如何重振五城兵马司的制度,宫里来了个内侍。“陛下口谕,贾琏进宫听召。”
这又是啥事情?贾琏也没心思多想了,出来招呼几个御史道:“本官进宫听召,你们巡城的时候,遇见搞事情的只管先抓人,出了事情我担着。”
贾琏大概想明白了,这些人其实就是不想担责任。这五个巡城御史,真是人才啊。
具体原因嘛,贾琏大概心里也有数,勋贵势力在不断的壮大。比如说,扛把子之一的王子腾要回京了,加之太上皇六十八岁生日临近,四位郡王陆续回京,或在回京路上。这么多勋贵凑一起,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有个事情非常值得玩味,那就是六十八岁的生日,它不是整数。按说这种生日,往往不会大张旗鼓,但今年太上皇放了话,希望能过一个热闹的生日。
老皇帝这是要整点啥玩意出来呢?是希望借着这个机会,看看到底还有多少人支持他?
按说不应该啊!
这事情贾琏只能放在心里,慢慢的等待进程了。
一路上贾琏心事重重的样子,搞的带路的小内侍都不敢说话,到了地方贾琏才想起来摸出两枚银元塞给他:“拿去喝茶。”内侍谢过贾琏,入内通报。
没一会裘世安亲自出来了,贾琏上前见礼,裘世安道:“圣人要开内阁会议,贾大人内阁行走的差事不是没卸么?正好进去听一听看一看,这新的内阁都怎么办事的。”
毫无疑问,这是承辉帝的意思,贾琏真没法拒绝,哪怕因此被顶在风口浪尖上。
内阁会议,你不是阁臣自然没资格列席,承辉帝搞出一个舍人,为贾琏量身定做。
真实用意何在,贾琏对此不是很明白,但可以肯定一点,随着三个阁臣外放后,新的阁臣能不能与承辉帝一条心,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按说三位外放的阁臣都是最受信任的,总该留一个下来,现在全放出去了,这又是什么意思呢?难不成是承辉帝故意的?
贾琏不是很懂权谋之道,只知道承辉帝是胜利者。
那就一切都没问题了。
入内之后,贾琏熟练的找到他昔日的位子,原本两位舍人之一在场,见贾琏出现,笑的比哭都难看。都是舍人,贾琏的待遇跟他们比,那就是在欺负人啊。
这两位舍人呢,说实话只能算中规中矩,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想的太多。一方面是觉得这位子是个不错的跳板,顺利的干两年,一个从五品没得跑,运气好,能混个正五品。
另一方面,如果你只能做到中规中矩,用过去的常态来应对这份工作,承辉帝无法满意。
这么说吧,承辉帝对两位舍人的耐心已经到了极限,两个人轮番值班,都比不上一个贾琏来的有效率,是承辉帝能满意么?关键贾琏教过了,他们也还是老样子。是智商不够么?肯定不能啊,就是不愿意冒险嘛。
很多官员就是这样,宁愿在翰林院的板凳上坐一辈子,也不愿意冒险得罪人。
入座后,贾琏很快又站起来了,因为阁臣们陆续来到,贾琏只能不停的站起,见礼。
折腾了五次后,才算是等到了承辉帝,贾琏又得站起来。
阁臣们见到贾琏在场,可以说心情各异。唯一相同的想法,就是对贾琏这个人深受皇帝信任这一点。区区正五品的官员竟然能在内阁会议出现,还不是专职的中书舍人,简直离谱。
承辉帝入座后,先看一眼贾琏,这才开口:“今日议事,朕拟潘季驯接任工部尚书,郭衍接任礼部尚书,各位爱卿,可有异议?”
使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这不是上了大朝会么?很明显,陛下对礼部不满了。李清出任陕甘总督,礼部群龙无首,鸿胪寺那帮人搞接待还行,干别的就差的多了。
孔照开口道:“陛下,孙大人坐镇两江,兵部尚书一职,还是卸任好一些。”
承辉帝沉默不语,眼神环视一周,发现李驰表情看似自然,实则有点勉强。
于是很干脆打回去:“此事,下次再议。”
孔照也就是提一嘴,没有继续坚持。有的话,必须他来说,皇帝听不听,那也要说。
总而言之一句话,孔照作为首辅,不能是皇帝的傀儡,否则这内阁首辅就别干了。
看着孔照的满头白发,这也快七十,这一届就该下去了。这也是为何承辉帝要把三位阁臣派出去的原因,补上首辅资历的最后一块。
一般情况,首辅应该是这样的资历,基层干过县令或知府,省一级干过按三司或巡抚,还要做过一任总督,在京则要做过尚书,至于是不是翰林出身,不是必要条件。
贾琏对此很不适应,干啥呢?干啥呢?这含羞带怯的,离我远点。
“说吧,啥情况?”贾琏直接问,简人达第一个跳出来:“大人,学习班停课了。”
顾秉章:“南城那边最近治安糟糕,勋贵子弟频繁滋事,为几个戏子大打出手。”
短暂的汇报后,贾琏知道了大概情况,他不在期间,这帮御史没一个敢出头的。
“你们没弹劾闹事的勋贵子弟?”贾琏很诧异,这帮御史摇摇头:“没!”
贾琏一看这状态,估计一起问,肯定问不出啥来,转身进了办公室,交代一句:“简人达,你先进来。”这就非常不客气了,直呼其名了。可见贾大人很生气。
简人达硬着头皮进去了,没等贾琏开口呢,简人达便道:“贾大人,弹劾没用啊,大家伙都惦记着挣钱呢。真要弹劾了,那可就没咱的事情了。”
贾琏一口气差点没顺过来,好啊,你们原来是这个心思。那就抓人啊,不敢对吧?
贾琏气的拍桌子:“制度呢?我制定的制度呢?为何不坚决执行?没有执行制度的勇气,为何要留在五城兵马司?你们五不带头,还指望下面的兵丁主动出力?行了,你们都别说了,我一个人安静一会。”
简人达低声道:“月初的时候,太上皇放了话,要办个热闹的六十八岁生日。陛下有旨意,各位在外地的郡王都要回京。因为这么个事情,大家伙都比较谨慎。”
计划中的摸鱼,第一天就失败了,没等贾琏想着如何重振五城兵马司的制度,宫里来了个内侍。“陛下口谕,贾琏进宫听召。”
这又是啥事情?贾琏也没心思多想了,出来招呼几个御史道:“本官进宫听召,你们巡城的时候,遇见搞事情的只管先抓人,出了事情我担着。”
贾琏大概想明白了,这些人其实就是不想担责任。这五个巡城御史,真是人才啊。
具体原因嘛,贾琏大概心里也有数,勋贵势力在不断的壮大。比如说,扛把子之一的王子腾要回京了,加之太上皇六十八岁生日临近,四位郡王陆续回京,或在回京路上。这么多勋贵凑一起,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有个事情非常值得玩味,那就是六十八岁的生日,它不是整数。按说这种生日,往往不会大张旗鼓,但今年太上皇放了话,希望能过一个热闹的生日。
老皇帝这是要整点啥玩意出来呢?是希望借着这个机会,看看到底还有多少人支持他?
按说不应该啊!
这事情贾琏只能放在心里,慢慢的等待进程了。
一路上贾琏心事重重的样子,搞的带路的小内侍都不敢说话,到了地方贾琏才想起来摸出两枚银元塞给他:“拿去喝茶。”内侍谢过贾琏,入内通报。
没一会裘世安亲自出来了,贾琏上前见礼,裘世安道:“圣人要开内阁会议,贾大人内阁行走的差事不是没卸么?正好进去听一听看一看,这新的内阁都怎么办事的。”
毫无疑问,这是承辉帝的意思,贾琏真没法拒绝,哪怕因此被顶在风口浪尖上。
内阁会议,你不是阁臣自然没资格列席,承辉帝搞出一个舍人,为贾琏量身定做。
真实用意何在,贾琏对此不是很明白,但可以肯定一点,随着三个阁臣外放后,新的阁臣能不能与承辉帝一条心,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按说三位外放的阁臣都是最受信任的,总该留一个下来,现在全放出去了,这又是什么意思呢?难不成是承辉帝故意的?
贾琏不是很懂权谋之道,只知道承辉帝是胜利者。
那就一切都没问题了。
入内之后,贾琏熟练的找到他昔日的位子,原本两位舍人之一在场,见贾琏出现,笑的比哭都难看。都是舍人,贾琏的待遇跟他们比,那就是在欺负人啊。
这两位舍人呢,说实话只能算中规中矩,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想的太多。一方面是觉得这位子是个不错的跳板,顺利的干两年,一个从五品没得跑,运气好,能混个正五品。
另一方面,如果你只能做到中规中矩,用过去的常态来应对这份工作,承辉帝无法满意。
这么说吧,承辉帝对两位舍人的耐心已经到了极限,两个人轮番值班,都比不上一个贾琏来的有效率,是承辉帝能满意么?关键贾琏教过了,他们也还是老样子。是智商不够么?肯定不能啊,就是不愿意冒险嘛。
很多官员就是这样,宁愿在翰林院的板凳上坐一辈子,也不愿意冒险得罪人。
入座后,贾琏很快又站起来了,因为阁臣们陆续来到,贾琏只能不停的站起,见礼。
折腾了五次后,才算是等到了承辉帝,贾琏又得站起来。
阁臣们见到贾琏在场,可以说心情各异。唯一相同的想法,就是对贾琏这个人深受皇帝信任这一点。区区正五品的官员竟然能在内阁会议出现,还不是专职的中书舍人,简直离谱。
承辉帝入座后,先看一眼贾琏,这才开口:“今日议事,朕拟潘季驯接任工部尚书,郭衍接任礼部尚书,各位爱卿,可有异议?”
使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这不是上了大朝会么?很明显,陛下对礼部不满了。李清出任陕甘总督,礼部群龙无首,鸿胪寺那帮人搞接待还行,干别的就差的多了。
孔照开口道:“陛下,孙大人坐镇两江,兵部尚书一职,还是卸任好一些。”
承辉帝沉默不语,眼神环视一周,发现李驰表情看似自然,实则有点勉强。
于是很干脆打回去:“此事,下次再议。”
孔照也就是提一嘴,没有继续坚持。有的话,必须他来说,皇帝听不听,那也要说。
总而言之一句话,孔照作为首辅,不能是皇帝的傀儡,否则这内阁首辅就别干了。
看着孔照的满头白发,这也快七十,这一届就该下去了。这也是为何承辉帝要把三位阁臣派出去的原因,补上首辅资历的最后一块。
一般情况,首辅应该是这样的资历,基层干过县令或知府,省一级干过按三司或巡抚,还要做过一任总督,在京则要做过尚书,至于是不是翰林出身,不是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