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里头的男性角色,还真就只能找出贾芸这么一个好人。醉金刚倪二,都是个打手。
眼下的贾芸还小,也就是贾蓉一般大,这年龄就想出来顶门立户,自谋生路。
十三岁的贾芸,放在现代小学才毕业吧,在古代,运气好的都结婚了。
面对贾琏的时候,贾芸好几个深呼吸,才平息了内心,上前来纳头要拜,贾琏不给他机会,伸手扶着:“都是没出五服的亲戚,你给我跪下算什么事情?”
贾芸的理由很充分:“二叔是长辈……。”
贾琏道:“免礼,我是个什么人,日子长久了你就知道了。”
贾蓉也在一旁笑道:“芸哥儿,你少在府内,琏二叔出了名的没架子,以后礼数上心意到了就行。”贾芸却道:“二叔没架子,那是他人好,做晚辈不能失了礼数。”
贾琏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直接转移话题:“蓉哥儿那边需要个信得过的帮手,你且跟着他后面学习一段,等熟悉之后,渐渐的接手过去,我还有别的勾当要蓉哥儿去操办。你也别误会了,我与蓉哥儿是合作关系。”
一句话点名了主从关系,贾芸立刻听懂了,贾蓉眼下这一档子产业,都是贾琏在主导。
用现代的话,贾琏带飞贾蓉!
仔细想想也应该是这个关系,贾琏是能中进士的人,哪里是贾蓉这个废物二代能比的?
“谢过二叔,蓉哥儿提携!”贾芸再次行礼,这次贾琏没拦着,受他一个长揖。
贾琏也很少废话,太亲近了没必要,大家都尴尬不是。交代贾蓉道:“人是你推荐的,你要带好,将来产业越来越大,事情越来越多,族内的人让芸哥儿帮忙看看,有没有何用的。不然你一个宁国府的少爷,太过抛头露面不好。”
“贾蓉知道了!”贾蓉也很正式的行礼,不当自己人,不能说这些话。
殿试之前,贾琏不打算折腾,安心的在家待着,顺便让人给李冬送信,让他也安心待家里。人心难测,在外面浪确实很爽,也容易被人下黑手。
李冬这边接到信时,正准备去晴儿处,见了信便收起了心思,黑暗的事情不是没见过。贾琏肯定不会害他,九十九步都走过去了,就差最后一哆嗦,不能出半点错。
思来想去,李冬提笔写信两封,让长随出去送信,一封给晴儿处,告诉她会试在即,要专心备考,并说明银子已经在凑了,等会试结束,便去给她赎身。另一封给林平,让他安心在家待着,免得遭人暗算。
经历了上次的事情后,林平比谁都小心,别以为中了进士就是老爷了,别人想暗算你,有的是手段和办法。
殿试之日,贾琏早早起来,梳洗收拾,早饭只吃半饱,茶水也没敢喝,只用了一口温水。
摸黑出门,宫门口遭遇结伴而行的李冬与林平,互相问候之后,看着黑暗中的灯笼汇聚,贾琏生出感慨:“走到这一步,真是太难了。”
众人皆侧目,看清楚是贾琏时,生出的一点点共情立刻烟消云散,你也配说难?
礼部官员出现,张罗众人以会试排名列队两行,宫门开时,鱼贯而入。
行间多有礼部官员在提醒众考生,殿试时该注意的礼节,并再三提醒,注意避讳。
文章再好,犯了忌讳,一家变三家,损失的是自己。
承辉帝出现,接受天子门生们的叩拜时,刻意的观察了贾琏的反应。
见这厮不像其他人,胆子很大的仰面看上来,脸上的表情僵硬一下,忍不住微微一笑。
【我草,居然是他?】贾琏内心天雷滚滚,觉得自己蠢的没救了。不就是忠顺王的管家去找贾府要个戏子么?你看谁都像忠顺王!
【没事,我有挂,我不怕!】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毕竟皇帝那边主动给了承诺的。
承辉帝说了什么,贾琏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努力平心静气之后,总算听到了殿试主考首辅孔照宣布殿试开始,请考生落座的话,贾琏不紧不慢的找到位子坐下,闭目养神等待。
试卷送到面前时,贾琏也不着急看题目,继续闭目养神,等到心跳正常了,这才睁眼。
【国用不足何解?】题目非常简单,却非常的大,对于这帮考生而言,之前的准备全都白瞎了。你不能指望一帮只读熟了四书五经,还没有进官场的读书人能有多少正确的认知。
殿试就一场过,题目是皇帝亲自出的,所谓策论,就是在殿试等着呢。
考试开始后,承辉帝便下去了,不过特意交代考官之一的李清,让他去看看贾琏写的啥,承辉帝想第一时间知道贾琏写的文章内容。
这个交代让李清很是窃喜,这充分说明,如果孔照想搞潜-规-则,大概是要倒霉的。过渡首辅不好当的,李清心里默默的同情孔照,同情归同情,真有机会取而代之,绝不手软!
作为巡场的考官之一,李清目睹了诸位考生的各种表情,看看题目就很同情他们。这题目吧,没有基层十年,顶层三年以上的经验,很难精准的说出一二三来。
考生们怎么办?只能从历史里找答案。问题是,读四书五经的考生们,有几个能读多少史书的?中举之后的几个月内,有几个人会想到殿试这一关呢?等到会试过了,哪里还有心思读史书啊。心里那根紧绷的弦松了,都浪的飞起呢!
贾琏看完题目后,第一个感觉就是皇帝所图不小。否则也不能在殿试考这个,应该是没指望考生能说出点有用的策略,无非就是看看,哪个考生更接地气,平时注意观察经济民生。
【圣人以国策垂询,臣琏不胜惶恐,然臣见识不足,竭尽全力而已。】
承辉帝的案前,一份手抄的开头松到,看到这个开头的承辉帝,微微一笑。
大周朝皇帝喜欢以圣人自居,这一点,勋贵和内侍都是认账的,读书人是不认的。至少是不会落在文字上,贾琏很明显是知道这个规则的,却落在了文字上,果然是勋贵自己人啊。
【臣观前朝倾覆,有史家言,臣实亡于万历,此言虽善,却多有遮掩之处,欲言还休,扭捏作态。开源节流,老生常谈,如何开源,如何节流?万历固有错,诸臣食利皆有罪。】
承辉帝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狠狠的爽了一下。贬低前朝嘛,很正常。本朝的文人史家,就只会揪着前朝皇帝的错误,大书特书。做臣子的错误,都是轻描淡写。贾琏非常干脆的表示【诸臣皆有罪】。
现代人的思维,皇帝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企业高层是合伙人+打工人,董事长加高层=食利者。企业倒闭,董事长有错,高层作为食利者,难道就能逃脱罪责?
随着文字不断的抄送皇帝案前,承辉帝看着都开始冒冷汗了,这厮真敢写啊。
任何一个朝代的初期,食利者这个群体不大,所以国家在治理成本上并不难应付,随着时间的推移,食利者群体日渐壮大,分食国家之利。这也是一个朝代越到后期,国家财政越难的根源所在。【无他,治理成本增速与国家财政增速不能匹配。】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承辉帝冷汗淋淋,这厮的胆子太大了,这话是能说的么?
贾琏写的很快,文章还在不断的抄送,一般殿试最多三千字,贾琏写嗨了,眼看五千字都压不住了,从前朝的财政崩溃入手,着眼当下的问题。
总算是把核心思想丢了出来,士农工商,本朝太祖圣明决断,适当松绑工商,使得本朝之初,快速走出战乱阴影,大大改善了国家财政,才有了两代之治的盛世。
眼下的贾芸还小,也就是贾蓉一般大,这年龄就想出来顶门立户,自谋生路。
十三岁的贾芸,放在现代小学才毕业吧,在古代,运气好的都结婚了。
面对贾琏的时候,贾芸好几个深呼吸,才平息了内心,上前来纳头要拜,贾琏不给他机会,伸手扶着:“都是没出五服的亲戚,你给我跪下算什么事情?”
贾芸的理由很充分:“二叔是长辈……。”
贾琏道:“免礼,我是个什么人,日子长久了你就知道了。”
贾蓉也在一旁笑道:“芸哥儿,你少在府内,琏二叔出了名的没架子,以后礼数上心意到了就行。”贾芸却道:“二叔没架子,那是他人好,做晚辈不能失了礼数。”
贾琏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直接转移话题:“蓉哥儿那边需要个信得过的帮手,你且跟着他后面学习一段,等熟悉之后,渐渐的接手过去,我还有别的勾当要蓉哥儿去操办。你也别误会了,我与蓉哥儿是合作关系。”
一句话点名了主从关系,贾芸立刻听懂了,贾蓉眼下这一档子产业,都是贾琏在主导。
用现代的话,贾琏带飞贾蓉!
仔细想想也应该是这个关系,贾琏是能中进士的人,哪里是贾蓉这个废物二代能比的?
“谢过二叔,蓉哥儿提携!”贾芸再次行礼,这次贾琏没拦着,受他一个长揖。
贾琏也很少废话,太亲近了没必要,大家都尴尬不是。交代贾蓉道:“人是你推荐的,你要带好,将来产业越来越大,事情越来越多,族内的人让芸哥儿帮忙看看,有没有何用的。不然你一个宁国府的少爷,太过抛头露面不好。”
“贾蓉知道了!”贾蓉也很正式的行礼,不当自己人,不能说这些话。
殿试之前,贾琏不打算折腾,安心的在家待着,顺便让人给李冬送信,让他也安心待家里。人心难测,在外面浪确实很爽,也容易被人下黑手。
李冬这边接到信时,正准备去晴儿处,见了信便收起了心思,黑暗的事情不是没见过。贾琏肯定不会害他,九十九步都走过去了,就差最后一哆嗦,不能出半点错。
思来想去,李冬提笔写信两封,让长随出去送信,一封给晴儿处,告诉她会试在即,要专心备考,并说明银子已经在凑了,等会试结束,便去给她赎身。另一封给林平,让他安心在家待着,免得遭人暗算。
经历了上次的事情后,林平比谁都小心,别以为中了进士就是老爷了,别人想暗算你,有的是手段和办法。
殿试之日,贾琏早早起来,梳洗收拾,早饭只吃半饱,茶水也没敢喝,只用了一口温水。
摸黑出门,宫门口遭遇结伴而行的李冬与林平,互相问候之后,看着黑暗中的灯笼汇聚,贾琏生出感慨:“走到这一步,真是太难了。”
众人皆侧目,看清楚是贾琏时,生出的一点点共情立刻烟消云散,你也配说难?
礼部官员出现,张罗众人以会试排名列队两行,宫门开时,鱼贯而入。
行间多有礼部官员在提醒众考生,殿试时该注意的礼节,并再三提醒,注意避讳。
文章再好,犯了忌讳,一家变三家,损失的是自己。
承辉帝出现,接受天子门生们的叩拜时,刻意的观察了贾琏的反应。
见这厮不像其他人,胆子很大的仰面看上来,脸上的表情僵硬一下,忍不住微微一笑。
【我草,居然是他?】贾琏内心天雷滚滚,觉得自己蠢的没救了。不就是忠顺王的管家去找贾府要个戏子么?你看谁都像忠顺王!
【没事,我有挂,我不怕!】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毕竟皇帝那边主动给了承诺的。
承辉帝说了什么,贾琏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努力平心静气之后,总算听到了殿试主考首辅孔照宣布殿试开始,请考生落座的话,贾琏不紧不慢的找到位子坐下,闭目养神等待。
试卷送到面前时,贾琏也不着急看题目,继续闭目养神,等到心跳正常了,这才睁眼。
【国用不足何解?】题目非常简单,却非常的大,对于这帮考生而言,之前的准备全都白瞎了。你不能指望一帮只读熟了四书五经,还没有进官场的读书人能有多少正确的认知。
殿试就一场过,题目是皇帝亲自出的,所谓策论,就是在殿试等着呢。
考试开始后,承辉帝便下去了,不过特意交代考官之一的李清,让他去看看贾琏写的啥,承辉帝想第一时间知道贾琏写的文章内容。
这个交代让李清很是窃喜,这充分说明,如果孔照想搞潜-规-则,大概是要倒霉的。过渡首辅不好当的,李清心里默默的同情孔照,同情归同情,真有机会取而代之,绝不手软!
作为巡场的考官之一,李清目睹了诸位考生的各种表情,看看题目就很同情他们。这题目吧,没有基层十年,顶层三年以上的经验,很难精准的说出一二三来。
考生们怎么办?只能从历史里找答案。问题是,读四书五经的考生们,有几个能读多少史书的?中举之后的几个月内,有几个人会想到殿试这一关呢?等到会试过了,哪里还有心思读史书啊。心里那根紧绷的弦松了,都浪的飞起呢!
贾琏看完题目后,第一个感觉就是皇帝所图不小。否则也不能在殿试考这个,应该是没指望考生能说出点有用的策略,无非就是看看,哪个考生更接地气,平时注意观察经济民生。
【圣人以国策垂询,臣琏不胜惶恐,然臣见识不足,竭尽全力而已。】
承辉帝的案前,一份手抄的开头松到,看到这个开头的承辉帝,微微一笑。
大周朝皇帝喜欢以圣人自居,这一点,勋贵和内侍都是认账的,读书人是不认的。至少是不会落在文字上,贾琏很明显是知道这个规则的,却落在了文字上,果然是勋贵自己人啊。
【臣观前朝倾覆,有史家言,臣实亡于万历,此言虽善,却多有遮掩之处,欲言还休,扭捏作态。开源节流,老生常谈,如何开源,如何节流?万历固有错,诸臣食利皆有罪。】
承辉帝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狠狠的爽了一下。贬低前朝嘛,很正常。本朝的文人史家,就只会揪着前朝皇帝的错误,大书特书。做臣子的错误,都是轻描淡写。贾琏非常干脆的表示【诸臣皆有罪】。
现代人的思维,皇帝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企业高层是合伙人+打工人,董事长加高层=食利者。企业倒闭,董事长有错,高层作为食利者,难道就能逃脱罪责?
随着文字不断的抄送皇帝案前,承辉帝看着都开始冒冷汗了,这厮真敢写啊。
任何一个朝代的初期,食利者这个群体不大,所以国家在治理成本上并不难应付,随着时间的推移,食利者群体日渐壮大,分食国家之利。这也是一个朝代越到后期,国家财政越难的根源所在。【无他,治理成本增速与国家财政增速不能匹配。】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承辉帝冷汗淋淋,这厮的胆子太大了,这话是能说的么?
贾琏写的很快,文章还在不断的抄送,一般殿试最多三千字,贾琏写嗨了,眼看五千字都压不住了,从前朝的财政崩溃入手,着眼当下的问题。
总算是把核心思想丢了出来,士农工商,本朝太祖圣明决断,适当松绑工商,使得本朝之初,快速走出战乱阴影,大大改善了国家财政,才有了两代之治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