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垄断还是自由
袁世振经过了几个月的探索,再次向朝廷上书了新的盐政改革方案‘纲盐法’。
所谓的“纲法”,便是将各盐商所领盐引分成十纲,编成纲册。
每年以一纲行积引(即凭积存的旧引支盐运销),另外九纲用新引(即由商人直接向盐户收购运销)。
从此官不收盐,收买远销权都归于商,并得世袭。
又募兵与盐场中灶丁连营结防,每营三十人,营间相距二、三里,专门捕捉私盐贩运者。
袁世振的建议旨在通过实行见引制度、选择合适的人选以及加强管理来解决盐法中存在的问题。
这其实就是变相放开国家盐业专卖的经营权。
只是相比于朱由校所说的完全交给市场调控,变成由官府指定资本雄厚的商人为纲运商人。
即纲商,由纲商包揽承运官盐引所上纳的税银。
此法跟朱由校所说的开放自由市已经无什么区别了。
只不过相较于完全开放的自由市场,纲盐的意思实际上是扶持几个垄断商人出来。
万历皇帝玩了几十年已经把盐政彻底玩崩了,盐法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
如果没有朱由校之前的奏对,万历皇帝也就不得不同意袁世振的方案。
但是现在有了朱由校的提议,他就有了一个参考。
是完全放开自由市场,还是交给垄断商人经营,这里就有了一个需要仔细斟酌的地方了。
万历皇帝让方从哲、吴道南、李三才等将这件事情好好商议一下。
方从哲跟李三才都倾向于袁世振的方案,理由是方便管理。
而吴道南则坚决支持朱由校的提案,请求放开自由市场,他的理由更为充分。
如果同意了袁世振的方案,数以百万计的灶户的生计将更为艰难。
而自由开放的市场,灶户可以自由经营,以售盐为生,大盐商不能轻易垄断市场价格。
吴道南向来不是一个强势的人,但是这一次,他的态度尤为坚决。
面对首辅方从哲和李三才两人的围攻,却丝毫不肯退让半步,据理力争。
吴道南(1550-1623年),字会甫,号曙谷,江西崇仁二都石庄人。
是从传统的耕读世家‘考’出来的读书人,为人儒雅,是典型的学者型官员,在朝中也属于孤臣一类。
而他的仕途履历也几乎一直在与学术打交道。
一路从编修,知经筵日讲,到礼部整理法典、主持科考等事务,几乎都与学术相关。
此次盐政一事他能如此态度坚决的站在朱由校一边,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但是对于吴道南来说,这是他不得不争之事。
江西原本是大明最富裕的省份之一,但是受开海的影响,江西的经济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尤其是万历中后期,江西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吴道南家中本为崇仁县富农,加上他又在朝中任大官,家中的日子理应越过越红火。
但实际上恰好相反,吴家的日子非但没有红火起来,反而日渐萧条。
这里面有一半是因为吴道南清廉,没有为自家多置办一些产业;
另一半也是因为吴家无人经商所导致。
自古以来,受盐政荼毒最深的,都是山区的居民。
普通的盐如果运到山区来卖,价格还要翻上一倍。
大明本就盐价高企,山区再翻上一倍,那价格,简直让人不敢直视。
这也是为什么广西自立朝以来,就因为盐政,不断的有人起义造反的主要原因。
类似的事情在贵州、四川、湖广、云南等地也时有发生。
而江西崇仁恰好也是这样的地区。
吴道南自幼就饱受高盐价之苦,深知山区人民食盐不易,这次有机会改变这种情况,他当然要抓住机会。
而且,这也是他官员生涯的最后一件政事,一件既能为国,又能为民,还能为自家谋福利的大事。
由于万历四十四年的会试是由他主持,出了沈同和舞弊案这种事情,他难辞其咎,也受到了朝臣攻讦。
这一年多了,他早就心力交瘁,已经上疏二十次请求致仕,但万历皇帝都没有同意。
这个月他已经准备再上疏第二十一次,如果皇帝再不同意,他就要效仿李梃机,自己逃走了。
恰好此时万历皇帝又让内阁讨论盐税改革的事情。
方从哲和李三才都在第一时间同意了袁世振的方案,这把吴道南给气得,当即就打消了走人的念头,留下来硬刚。
垄断必然滋生罪恶,这个道理谁都懂。
可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方从哲和李三才都同意了垄断的方案。
对他们来说,盐政垄断在几个少数的商人手中更便于朝廷管理。
而且两家都是商人出身,如果垄断经营的话,他们自然也是要让自己的家人在其中分一杯羹。
对于这一点,李三才的需求尤为迫切。
由于通州划为抚治特区,实行了税改。
李家生意的总体利润下降了七成,他的两个儿子都要气疯了。
家族收入锐减,他们自然不会放过罪魁祸首,所以找到京城跟李三才来闹也是必然。
李三才为了坚定自己为国为民的理想,硬起心肠跟家人断绝了关系。
明面上虽然不走动了,但是内心又如何可能真正的放下家人呢?
所以为家中谋求一份新的利益,便成了能缓和他与家人之间最好的调节剂。
如果开主经营的话,那么这事就算不上自己为家族谋划了,只有垄断经营,才能称得上是自己为家人的计划。
而且从朝廷的角度来说,确实垄断经营要更为有利一些。
吴道南则不同了,他家中不经营买卖,对他来说把盐价打下来更为重要。
而且放开盐政的话,江西省内的盐矿也能得到开采。
实际上江西本省就有盐矿,但是由于朝廷专营的原因,江西省的盐矿一直未被开采。
而这些盐矿还就在崇仁周边的地区。
就在樟树和新淦地区都有盐矿,如果完全放开盐政的话,这些地方的盐矿就都会被开采出来。
这样一来,崇仁就靠近了产盐地,盐价想高上去都困难。
能在离任之前,确确实实的为家乡人民做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他说什么也要也拼了。
由于吴道南的坚决反对,三位阁臣无法达成一致,因此这次的讨论只得扩大范围。
七月中旬,讨论依旧没有结果。
万历皇帝已经没有耐心再继续磨蹭下去,于是下旨召开了一次小朝会。
六部尚书、左右都御使、定国公、太子、太孙等人都参与了这一次的朝会讨论。
而侯平,也获得皇权特许,得以旁听此次朝会……
所谓的“纲法”,便是将各盐商所领盐引分成十纲,编成纲册。
每年以一纲行积引(即凭积存的旧引支盐运销),另外九纲用新引(即由商人直接向盐户收购运销)。
从此官不收盐,收买远销权都归于商,并得世袭。
又募兵与盐场中灶丁连营结防,每营三十人,营间相距二、三里,专门捕捉私盐贩运者。
袁世振的建议旨在通过实行见引制度、选择合适的人选以及加强管理来解决盐法中存在的问题。
这其实就是变相放开国家盐业专卖的经营权。
只是相比于朱由校所说的完全交给市场调控,变成由官府指定资本雄厚的商人为纲运商人。
即纲商,由纲商包揽承运官盐引所上纳的税银。
此法跟朱由校所说的开放自由市已经无什么区别了。
只不过相较于完全开放的自由市场,纲盐的意思实际上是扶持几个垄断商人出来。
万历皇帝玩了几十年已经把盐政彻底玩崩了,盐法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
如果没有朱由校之前的奏对,万历皇帝也就不得不同意袁世振的方案。
但是现在有了朱由校的提议,他就有了一个参考。
是完全放开自由市场,还是交给垄断商人经营,这里就有了一个需要仔细斟酌的地方了。
万历皇帝让方从哲、吴道南、李三才等将这件事情好好商议一下。
方从哲跟李三才都倾向于袁世振的方案,理由是方便管理。
而吴道南则坚决支持朱由校的提案,请求放开自由市场,他的理由更为充分。
如果同意了袁世振的方案,数以百万计的灶户的生计将更为艰难。
而自由开放的市场,灶户可以自由经营,以售盐为生,大盐商不能轻易垄断市场价格。
吴道南向来不是一个强势的人,但是这一次,他的态度尤为坚决。
面对首辅方从哲和李三才两人的围攻,却丝毫不肯退让半步,据理力争。
吴道南(1550-1623年),字会甫,号曙谷,江西崇仁二都石庄人。
是从传统的耕读世家‘考’出来的读书人,为人儒雅,是典型的学者型官员,在朝中也属于孤臣一类。
而他的仕途履历也几乎一直在与学术打交道。
一路从编修,知经筵日讲,到礼部整理法典、主持科考等事务,几乎都与学术相关。
此次盐政一事他能如此态度坚决的站在朱由校一边,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但是对于吴道南来说,这是他不得不争之事。
江西原本是大明最富裕的省份之一,但是受开海的影响,江西的经济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尤其是万历中后期,江西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吴道南家中本为崇仁县富农,加上他又在朝中任大官,家中的日子理应越过越红火。
但实际上恰好相反,吴家的日子非但没有红火起来,反而日渐萧条。
这里面有一半是因为吴道南清廉,没有为自家多置办一些产业;
另一半也是因为吴家无人经商所导致。
自古以来,受盐政荼毒最深的,都是山区的居民。
普通的盐如果运到山区来卖,价格还要翻上一倍。
大明本就盐价高企,山区再翻上一倍,那价格,简直让人不敢直视。
这也是为什么广西自立朝以来,就因为盐政,不断的有人起义造反的主要原因。
类似的事情在贵州、四川、湖广、云南等地也时有发生。
而江西崇仁恰好也是这样的地区。
吴道南自幼就饱受高盐价之苦,深知山区人民食盐不易,这次有机会改变这种情况,他当然要抓住机会。
而且,这也是他官员生涯的最后一件政事,一件既能为国,又能为民,还能为自家谋福利的大事。
由于万历四十四年的会试是由他主持,出了沈同和舞弊案这种事情,他难辞其咎,也受到了朝臣攻讦。
这一年多了,他早就心力交瘁,已经上疏二十次请求致仕,但万历皇帝都没有同意。
这个月他已经准备再上疏第二十一次,如果皇帝再不同意,他就要效仿李梃机,自己逃走了。
恰好此时万历皇帝又让内阁讨论盐税改革的事情。
方从哲和李三才都在第一时间同意了袁世振的方案,这把吴道南给气得,当即就打消了走人的念头,留下来硬刚。
垄断必然滋生罪恶,这个道理谁都懂。
可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方从哲和李三才都同意了垄断的方案。
对他们来说,盐政垄断在几个少数的商人手中更便于朝廷管理。
而且两家都是商人出身,如果垄断经营的话,他们自然也是要让自己的家人在其中分一杯羹。
对于这一点,李三才的需求尤为迫切。
由于通州划为抚治特区,实行了税改。
李家生意的总体利润下降了七成,他的两个儿子都要气疯了。
家族收入锐减,他们自然不会放过罪魁祸首,所以找到京城跟李三才来闹也是必然。
李三才为了坚定自己为国为民的理想,硬起心肠跟家人断绝了关系。
明面上虽然不走动了,但是内心又如何可能真正的放下家人呢?
所以为家中谋求一份新的利益,便成了能缓和他与家人之间最好的调节剂。
如果开主经营的话,那么这事就算不上自己为家族谋划了,只有垄断经营,才能称得上是自己为家人的计划。
而且从朝廷的角度来说,确实垄断经营要更为有利一些。
吴道南则不同了,他家中不经营买卖,对他来说把盐价打下来更为重要。
而且放开盐政的话,江西省内的盐矿也能得到开采。
实际上江西本省就有盐矿,但是由于朝廷专营的原因,江西省的盐矿一直未被开采。
而这些盐矿还就在崇仁周边的地区。
就在樟树和新淦地区都有盐矿,如果完全放开盐政的话,这些地方的盐矿就都会被开采出来。
这样一来,崇仁就靠近了产盐地,盐价想高上去都困难。
能在离任之前,确确实实的为家乡人民做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他说什么也要也拼了。
由于吴道南的坚决反对,三位阁臣无法达成一致,因此这次的讨论只得扩大范围。
七月中旬,讨论依旧没有结果。
万历皇帝已经没有耐心再继续磨蹭下去,于是下旨召开了一次小朝会。
六部尚书、左右都御使、定国公、太子、太孙等人都参与了这一次的朝会讨论。
而侯平,也获得皇权特许,得以旁听此次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