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武如意真是个人才(明早再订
系统悄然退场。
李世民拒绝得很坚定,系统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其他的,只是默默消失了,商城和声音都在眨眼间不见。
甘露殿内一时寂静。
边上,侍立在侧的武如意此刻恨不能自己眼瞎耳聋心盲,前面发生了什么事她一点也不想知道。
她虽然是国公之女没错,但是她父亲与太上皇李渊相交莫逆,当年是直接跟着太上皇起家的。今上当年是怎么登基的,大家都知道,他如此宏图大略,虽不是什么不可容人的脾气,可是武如意没那么天真,她知道自己的出身本就不那么受信任,所以她只能谨慎再谨慎。
现如今,她知道了一些不该知道的秘密,即便这秘密是陛下、皇后故意告诉她的,她依然惶恐不安。
受重视是好事。
莫名其妙太受重视,那就叫人胆寒了。
武如意从小就知道自己很聪明,比家中兄弟姐妹都要聪明,然而正因为如此,她才会明白这世上总有比自己更聪明的人。要是拎不清的话,那就不是聪明,而是自作聪明了。
她不想知道那么多,总觉得要是再听见什么,自己这条小命就实在朝不保夕了。
可是事与愿违。
“武如意,朕记得你父亲似乎也时常服丹?”
“你可曾见过他请方士炼丹的样子?”
李二陛下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分明是很平常的语气和问题,然而听在武如意耳朵里,那声音便如雷鸣般炸在脑中。
她下意识屈膝行礼,低声道:
“禀陛下,家父的确时常服丹,不过奴并不喜此道,还曾经劝他不要服丹,只是他不听。”
武如意想避开这件事,不管李世民要问什么。
但李世民饶有兴趣道:
“噢?”
“你来说说,你为何要劝阻你父亲服丹?莫不是因为游方道士中有骗子,你怕他吃出事来?”
武如意咬着牙摇头。
“禀陛下,并非如此。”
“奴读书识字,也曾读过些许史书。始皇帝嬴政富有四海,求仙问道数十载,服用的丹药不知凡几,然而他最终还是于沙丘崩殂,由此可见,丹药一道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若真是身体不适用药,那倒不同,医者所制的丹药与求仙问道所炮制的绝不一样,服药和服丹全然是两码事,倘若家父仅仅吃了些药丸当然无妨,可他后来找了那么些游方道士来”
“奴才疏学浅,窃以为此道不可取。”
李世民来了点兴趣。
先前宋慎也说过,嬴政几乎就是吃丹药吃了太多把自己给毒死的,虽不能说明所有丹药都有问题,但也可以佐证“许多丹药都有毒性”这说法。
武则天,或者说武如意,据他了解,不仅当了女皇帝,且还是个十分长寿的女皇帝,就连她那个膈应死人的亲孙子李隆基也随了她,非常长寿。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武则天留下的最大隐患就是让李隆基随了她的寿数,若非如此,大唐基业不至于崩得那么快。
这样一个长寿的人,或许会照着医者的法子养生,却没有那个必要服用丹药。
而从她如这态度来看,也能知道她对丹药是抵触的。
李世民想了想,问:
“但是同样常年练丹的汉武帝刘彻,活了70岁,这你如何解释?”
想来,由于父亲服丹这件事,有关于炼丹的问题武如意已经考虑得非常清楚了。
她没有犹豫,也没有打腹稿,开口便道:
“奴愚见,窃以为寿数一事自有定数,并非外力可以转圜,尤其是丹药、求仙问道这等虚无缥缈之事。”
“若是一個身子骨极差的人,用习武药膳等方式锤炼筋骨强健体魄,那他寿数自然会变长,就算是娘胎里带来的弱症,只要对症下药加上体魄康健,也至少可以延长些寿数。”
“可倘若有人饭不好好吃、觉不好好睡,每日务工劳作废寝忘食,纵是个铁人也熬不住,自己没有改变,全靠丹药?那大罗神仙来了也是无计可施的。”
“奴方才妄言说寿数非外力可转圜,如今又说自己改变就能延年益寿,此非自相矛盾,而是想说,人之性情天生地养,固执的人不会改变自己的做法,如始皇帝那样的人,他不论如何求仙也无法改变英年早逝的结局,因为他很难改,恐怕也不会听从别人的意见用养生来替代丹药。”
“而汉武帝,首先奴以为他本就身强体壮,时常策马狩猎,其次就是他的性情。”
“他是个天之骄子,更是个不管不顾的独夫。”
“汉武帝自幼被父母、祖母、舅舅呵护着长大,纵然有管制约束,他却从未缺过呵护,这样长大的人自然是心情疏阔狂妄,有坏处,但好处更大。因为不怕,因为知道自己以后一定会当皇帝,所以此后做事不拘一格,没有忌惮便没有忧思,心绪开阔才是最重要的。”
“加上他中年时有卫青霍去病这两位天才将军,祖宗前辈从未做到过的事情让他做到了,那时他一定更是飘飘欲仙心里舒服得不行。”
“他虽好色却不沉溺女色,爱好广泛,对万事万物都有好奇,脑子里恐怕装着的全是新鲜事和对西域的好奇,所以才有张骞。汉武帝是一个始终有盼头的人,这就与始皇帝天差地别了。”
“始皇帝一统天下后也有勃勃野心,也一直盘算着要打岭南、打匈奴,然而那只是立给天下人的目标而已,他始终勤政,却大概在横扫六国后便没了什么确切的想法,没有铁了心一定要做的事,换句话说,他没了盼头。”
“汉武帝能长寿,跟他求仙问道服用丹药没什么太大关系,哪怕他一辈子不信鬼神,到最后也会长寿善终。”
李世民被她给说沉默了。
这一番话,始终都是在说嬴政与刘彻,他也切切实实地在辅导班里认识这两个人,知道她所言与这二人性格大差不差。
正因为大差不差,所以才更加让人心惊。
武如意可没有进过辅导班,更不可能见过千百年前的始皇帝与汉武帝,她对于这两人的分析,全部都来自于史料记载的只言片语。
史书不会记录这两个皇帝是什么脾气性格,只会写他们做了什么事,说过什么经典的话。而藏在史书背后的人物,是需要反复咀嚼那些事,耗费时间琢磨才能分析出来的。
由此可见,武如意所谓的“读过些许史书”,是实实在在太过自谦了。
要做到这种程度,得把书页翻烂,或者记在心里来回琢磨才行。
李世民默然良久,问:
“你对刘彻此人的看法,可有出处?不会全凭臆想吧。”
他知道刘彻是个什么样的人,但偏偏要问个清楚。
因为他想知道,武如意究竟是如何判断出来的。是她自己思考出来的,还是说从别人那里听来,便记在心里了?这些一问便知。
武如意不明白他为什么非要如此刨根问底的。后世者本来就没有见过这两人,要分析他们不就只能靠史料等会儿!
她悚然惊觉,身上起了密密麻麻的鸡皮疙瘩。
不对劲。
方才房玄龄讲的那个神怪故事,对应陛下等人隔空与什么人说话的场景,加上如今他们拿到的配方
陛下现在问得如此详细,不会是因为他就是故事里的人,他真的认识秦始皇和汉武帝吧?!
心惊好一阵,武如意收拢心绪。
不管这事是不是真的,但她要是没有老老实实地回答,那恐怕就得去地下向那二位皇帝求证了。
她恭谨答道:
“确切地说,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汉武帝,只是骂他的人都被他干掉了。”
“他打匈奴劳民伤财,因为这个,当面谏言骂他的非常多。然而汉武帝的做法是,骂他打匈奴劳民伤财?那伱就自己去,转头把人给丢到边塞去打仗,还没一月,调去的就被匈奴人给砍了。”
“此事史料有记载,足以证明刘彻是个非常不怕挨骂的人,他胸有块垒,极自信,被人骂也无法让他郁郁寡欢。”
“至于他爱好广泛好奇心强”
“从记载中可知,刘彻精通诗经、楚辞,文学素养不错;对先秦历史信手拈来,史学也算精通;劝霍去病看孙子兵法,说明他至少对兵道有所了解;用董仲舒咳咳,说明他起码对百家都算是粗通。”
“他建乐府,了解音律;修改历法,说明了解天文;对河套西域南越了如指掌、治理黄河,这意味着他对地理水利也很明白。”
“其他诸如冬小麦、坎儿井之类的,以及骑射不错,都耳熟能详了。”
“汉武帝还很会取名字,其余女色一类的传言更是数不胜数”
“此类种种,都是史料上可以找到根据的,汉武帝能够懂得这么多或有用或没用的事,基本不可能是被逼着学,也没有人能逼他学,只能是他自己感兴趣才会去了解。”
“这是奴从书上看到后自己琢磨的,若有疏漏,还请陛下恕罪。”
说完,武如意深深顿首。
李世民目光复杂地盯着她趴在地上的后脑勺看了好一阵子都没说话。
他往左看看长孙皇后,往右看了看凑过来的房玄龄等人,半晌,叹了口气。
不论是殿内何人,大家的表情都很精彩。
这些事情他们不是不知道,尤其除了长孙皇后之外,众人都是同刘彻面对面见过、聊过的,他们对刘彻的认知很清晰。
问题是,武如意居然也说出来了这些话。
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知识储备比许多成年男子都要强,这就算了。而且她面对李二陛下的诘问质疑,普通人正常说话都很困难,更别说如此条理清晰、句句在理地将自己的想法条条陈述出来了。
须知,即便先前武如意点出朱元璋与宋慎之间有联系,那也不代表她就比这帮国之栋梁更聪明,不代表她有多么天才。
要是没有被先前已知的事情给一叶障目,其实他们也能很轻松地看出问题来。
武如意今天做的、说的,都没有超过在场众人的能力范畴,并不算太夸张,也没离谱到宋慎那种通晓古今的程度。让他们震惊的是,武如意她还只是个刚入宫没多久的小女孩啊。
以后再是女皇帝,再厉害,如今不过也才十来岁,可她比起同龄贵族少年不知强了多少,比成年人也不差。
李世民凝视着地上的武如意
最重要的是,此女现在已经是彻彻底底的宫中人。
观音婢看人的眼光不错,她向自己保证过,只要能够给武如意足够的保障,有功该赏的官职、钱财一样不落,只要不乱点鸳鸯谱把她许配给谁家公子哥,那么观音婢就可以确保武如意的绝对忠心。
人的野心会不断膨胀,武如意能变成那个女帝武则天,自然不会少了野心,可只要能让她的聪明和野心从后宫、从皇位上挪开,她的作用会大得多。
半晌。
李世民敲了敲桌案,淡淡道:
“武如意,朕方才将你升为从六品掌言,但你并不离开立政殿,仍旧在皇后身边伺候。”
“立政殿事不多,还算清闲,倘若再给你安排些事,你可忙得过来?”
武如意只觉得一阵凉意从自己尾椎窜到了脊椎。
她默然一秒,再次顿首:
“全听陛下吩咐,奴万死不辞。”
是的,她不想,那又有什么办法呢?
陛下金口玉言,好商好量跟你说话是给你脸,但是如果真的蹬鼻子上脸拒绝,那就是你自己不要脸了。
除了答应,别无选择。
李世民看着她视死如归的表情有点想笑终究还是年轻,没有经过什么事,再早熟,在他们这帮老家伙面前也很容易看穿。
他的手在桌下握了握妻子忍得要发抖的手,让她也憋着点别笑出来,而后才对底下仍然俯首的武如意开口。
“朕方才便说了,要司天监的人帮着制火药。”
“既然你对丹药和方士不喜,那正好,你去帮着盯一盯,每日回立政殿同皇后禀报进度,如何?”
武如意:?
本章完
李世民拒绝得很坚定,系统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其他的,只是默默消失了,商城和声音都在眨眼间不见。
甘露殿内一时寂静。
边上,侍立在侧的武如意此刻恨不能自己眼瞎耳聋心盲,前面发生了什么事她一点也不想知道。
她虽然是国公之女没错,但是她父亲与太上皇李渊相交莫逆,当年是直接跟着太上皇起家的。今上当年是怎么登基的,大家都知道,他如此宏图大略,虽不是什么不可容人的脾气,可是武如意没那么天真,她知道自己的出身本就不那么受信任,所以她只能谨慎再谨慎。
现如今,她知道了一些不该知道的秘密,即便这秘密是陛下、皇后故意告诉她的,她依然惶恐不安。
受重视是好事。
莫名其妙太受重视,那就叫人胆寒了。
武如意从小就知道自己很聪明,比家中兄弟姐妹都要聪明,然而正因为如此,她才会明白这世上总有比自己更聪明的人。要是拎不清的话,那就不是聪明,而是自作聪明了。
她不想知道那么多,总觉得要是再听见什么,自己这条小命就实在朝不保夕了。
可是事与愿违。
“武如意,朕记得你父亲似乎也时常服丹?”
“你可曾见过他请方士炼丹的样子?”
李二陛下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分明是很平常的语气和问题,然而听在武如意耳朵里,那声音便如雷鸣般炸在脑中。
她下意识屈膝行礼,低声道:
“禀陛下,家父的确时常服丹,不过奴并不喜此道,还曾经劝他不要服丹,只是他不听。”
武如意想避开这件事,不管李世民要问什么。
但李世民饶有兴趣道:
“噢?”
“你来说说,你为何要劝阻你父亲服丹?莫不是因为游方道士中有骗子,你怕他吃出事来?”
武如意咬着牙摇头。
“禀陛下,并非如此。”
“奴读书识字,也曾读过些许史书。始皇帝嬴政富有四海,求仙问道数十载,服用的丹药不知凡几,然而他最终还是于沙丘崩殂,由此可见,丹药一道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若真是身体不适用药,那倒不同,医者所制的丹药与求仙问道所炮制的绝不一样,服药和服丹全然是两码事,倘若家父仅仅吃了些药丸当然无妨,可他后来找了那么些游方道士来”
“奴才疏学浅,窃以为此道不可取。”
李世民来了点兴趣。
先前宋慎也说过,嬴政几乎就是吃丹药吃了太多把自己给毒死的,虽不能说明所有丹药都有问题,但也可以佐证“许多丹药都有毒性”这说法。
武则天,或者说武如意,据他了解,不仅当了女皇帝,且还是个十分长寿的女皇帝,就连她那个膈应死人的亲孙子李隆基也随了她,非常长寿。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武则天留下的最大隐患就是让李隆基随了她的寿数,若非如此,大唐基业不至于崩得那么快。
这样一个长寿的人,或许会照着医者的法子养生,却没有那个必要服用丹药。
而从她如这态度来看,也能知道她对丹药是抵触的。
李世民想了想,问:
“但是同样常年练丹的汉武帝刘彻,活了70岁,这你如何解释?”
想来,由于父亲服丹这件事,有关于炼丹的问题武如意已经考虑得非常清楚了。
她没有犹豫,也没有打腹稿,开口便道:
“奴愚见,窃以为寿数一事自有定数,并非外力可以转圜,尤其是丹药、求仙问道这等虚无缥缈之事。”
“若是一個身子骨极差的人,用习武药膳等方式锤炼筋骨强健体魄,那他寿数自然会变长,就算是娘胎里带来的弱症,只要对症下药加上体魄康健,也至少可以延长些寿数。”
“可倘若有人饭不好好吃、觉不好好睡,每日务工劳作废寝忘食,纵是个铁人也熬不住,自己没有改变,全靠丹药?那大罗神仙来了也是无计可施的。”
“奴方才妄言说寿数非外力可转圜,如今又说自己改变就能延年益寿,此非自相矛盾,而是想说,人之性情天生地养,固执的人不会改变自己的做法,如始皇帝那样的人,他不论如何求仙也无法改变英年早逝的结局,因为他很难改,恐怕也不会听从别人的意见用养生来替代丹药。”
“而汉武帝,首先奴以为他本就身强体壮,时常策马狩猎,其次就是他的性情。”
“他是个天之骄子,更是个不管不顾的独夫。”
“汉武帝自幼被父母、祖母、舅舅呵护着长大,纵然有管制约束,他却从未缺过呵护,这样长大的人自然是心情疏阔狂妄,有坏处,但好处更大。因为不怕,因为知道自己以后一定会当皇帝,所以此后做事不拘一格,没有忌惮便没有忧思,心绪开阔才是最重要的。”
“加上他中年时有卫青霍去病这两位天才将军,祖宗前辈从未做到过的事情让他做到了,那时他一定更是飘飘欲仙心里舒服得不行。”
“他虽好色却不沉溺女色,爱好广泛,对万事万物都有好奇,脑子里恐怕装着的全是新鲜事和对西域的好奇,所以才有张骞。汉武帝是一个始终有盼头的人,这就与始皇帝天差地别了。”
“始皇帝一统天下后也有勃勃野心,也一直盘算着要打岭南、打匈奴,然而那只是立给天下人的目标而已,他始终勤政,却大概在横扫六国后便没了什么确切的想法,没有铁了心一定要做的事,换句话说,他没了盼头。”
“汉武帝能长寿,跟他求仙问道服用丹药没什么太大关系,哪怕他一辈子不信鬼神,到最后也会长寿善终。”
李世民被她给说沉默了。
这一番话,始终都是在说嬴政与刘彻,他也切切实实地在辅导班里认识这两个人,知道她所言与这二人性格大差不差。
正因为大差不差,所以才更加让人心惊。
武如意可没有进过辅导班,更不可能见过千百年前的始皇帝与汉武帝,她对于这两人的分析,全部都来自于史料记载的只言片语。
史书不会记录这两个皇帝是什么脾气性格,只会写他们做了什么事,说过什么经典的话。而藏在史书背后的人物,是需要反复咀嚼那些事,耗费时间琢磨才能分析出来的。
由此可见,武如意所谓的“读过些许史书”,是实实在在太过自谦了。
要做到这种程度,得把书页翻烂,或者记在心里来回琢磨才行。
李世民默然良久,问:
“你对刘彻此人的看法,可有出处?不会全凭臆想吧。”
他知道刘彻是个什么样的人,但偏偏要问个清楚。
因为他想知道,武如意究竟是如何判断出来的。是她自己思考出来的,还是说从别人那里听来,便记在心里了?这些一问便知。
武如意不明白他为什么非要如此刨根问底的。后世者本来就没有见过这两人,要分析他们不就只能靠史料等会儿!
她悚然惊觉,身上起了密密麻麻的鸡皮疙瘩。
不对劲。
方才房玄龄讲的那个神怪故事,对应陛下等人隔空与什么人说话的场景,加上如今他们拿到的配方
陛下现在问得如此详细,不会是因为他就是故事里的人,他真的认识秦始皇和汉武帝吧?!
心惊好一阵,武如意收拢心绪。
不管这事是不是真的,但她要是没有老老实实地回答,那恐怕就得去地下向那二位皇帝求证了。
她恭谨答道:
“确切地说,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汉武帝,只是骂他的人都被他干掉了。”
“他打匈奴劳民伤财,因为这个,当面谏言骂他的非常多。然而汉武帝的做法是,骂他打匈奴劳民伤财?那伱就自己去,转头把人给丢到边塞去打仗,还没一月,调去的就被匈奴人给砍了。”
“此事史料有记载,足以证明刘彻是个非常不怕挨骂的人,他胸有块垒,极自信,被人骂也无法让他郁郁寡欢。”
“至于他爱好广泛好奇心强”
“从记载中可知,刘彻精通诗经、楚辞,文学素养不错;对先秦历史信手拈来,史学也算精通;劝霍去病看孙子兵法,说明他至少对兵道有所了解;用董仲舒咳咳,说明他起码对百家都算是粗通。”
“他建乐府,了解音律;修改历法,说明了解天文;对河套西域南越了如指掌、治理黄河,这意味着他对地理水利也很明白。”
“其他诸如冬小麦、坎儿井之类的,以及骑射不错,都耳熟能详了。”
“汉武帝还很会取名字,其余女色一类的传言更是数不胜数”
“此类种种,都是史料上可以找到根据的,汉武帝能够懂得这么多或有用或没用的事,基本不可能是被逼着学,也没有人能逼他学,只能是他自己感兴趣才会去了解。”
“这是奴从书上看到后自己琢磨的,若有疏漏,还请陛下恕罪。”
说完,武如意深深顿首。
李世民目光复杂地盯着她趴在地上的后脑勺看了好一阵子都没说话。
他往左看看长孙皇后,往右看了看凑过来的房玄龄等人,半晌,叹了口气。
不论是殿内何人,大家的表情都很精彩。
这些事情他们不是不知道,尤其除了长孙皇后之外,众人都是同刘彻面对面见过、聊过的,他们对刘彻的认知很清晰。
问题是,武如意居然也说出来了这些话。
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知识储备比许多成年男子都要强,这就算了。而且她面对李二陛下的诘问质疑,普通人正常说话都很困难,更别说如此条理清晰、句句在理地将自己的想法条条陈述出来了。
须知,即便先前武如意点出朱元璋与宋慎之间有联系,那也不代表她就比这帮国之栋梁更聪明,不代表她有多么天才。
要是没有被先前已知的事情给一叶障目,其实他们也能很轻松地看出问题来。
武如意今天做的、说的,都没有超过在场众人的能力范畴,并不算太夸张,也没离谱到宋慎那种通晓古今的程度。让他们震惊的是,武如意她还只是个刚入宫没多久的小女孩啊。
以后再是女皇帝,再厉害,如今不过也才十来岁,可她比起同龄贵族少年不知强了多少,比成年人也不差。
李世民凝视着地上的武如意
最重要的是,此女现在已经是彻彻底底的宫中人。
观音婢看人的眼光不错,她向自己保证过,只要能够给武如意足够的保障,有功该赏的官职、钱财一样不落,只要不乱点鸳鸯谱把她许配给谁家公子哥,那么观音婢就可以确保武如意的绝对忠心。
人的野心会不断膨胀,武如意能变成那个女帝武则天,自然不会少了野心,可只要能让她的聪明和野心从后宫、从皇位上挪开,她的作用会大得多。
半晌。
李世民敲了敲桌案,淡淡道:
“武如意,朕方才将你升为从六品掌言,但你并不离开立政殿,仍旧在皇后身边伺候。”
“立政殿事不多,还算清闲,倘若再给你安排些事,你可忙得过来?”
武如意只觉得一阵凉意从自己尾椎窜到了脊椎。
她默然一秒,再次顿首:
“全听陛下吩咐,奴万死不辞。”
是的,她不想,那又有什么办法呢?
陛下金口玉言,好商好量跟你说话是给你脸,但是如果真的蹬鼻子上脸拒绝,那就是你自己不要脸了。
除了答应,别无选择。
李世民看着她视死如归的表情有点想笑终究还是年轻,没有经过什么事,再早熟,在他们这帮老家伙面前也很容易看穿。
他的手在桌下握了握妻子忍得要发抖的手,让她也憋着点别笑出来,而后才对底下仍然俯首的武如意开口。
“朕方才便说了,要司天监的人帮着制火药。”
“既然你对丹药和方士不喜,那正好,你去帮着盯一盯,每日回立政殿同皇后禀报进度,如何?”
武如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