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的参与,让音乐节的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
尤其是在太学生和大学生群体中,引起了很大哄动。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他们第一次参加票选。很多人呼朋唤友观看节目,为自己喜爱的作品和艺人投票。
张溥最初对此是欢欣鼓舞的,认为这样选出来的,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品和艺人。
但是他很快就发现不对劲,因为有一些报刊亭,卖出的报纸数量非常诡异——
波动很大不说,也很没有规律。
他在询问之后才知道,一些有钱的豪客,在那里大批量订报。
那些人的目的,就是给某些入围的艺人投票。
张溥在询问李玉后,也得知出现很多邮寄地点相似、只投某个人的选票。
这让他的头上宛如被泼了一盆冷水,有些痛心疾首地说道:
“若是如此,投票还有什么公平性可言?”
“有钱的富人,岂不能操纵投票?”
李玉倒是看得很开,向他道:
“大众投票只是参考,能定下的只有最受观众欢迎类奖项。”
“真正评奖的时候,还有专业人士参与。”
张溥摇了摇头,没有说他把这次票选当做了试验,作为将来选举议员的预演。
结果表明,不加限制的投票缺点很大,很有可能被富人操纵。
这让他有些明白了皇帝对国会的慎重,以及对议员比例的要求——
不对那些超级有产者做限制,估计将来的议员,大部分都是那些人。
士人所谓的名气和风骨,在金钱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这让他忧心忡忡,在报纸上提出了这个忧虑。
一时间,对音乐节票选的乱象,得到很多学生与士子关注。
更多票选的乱象,也在他们的揭露下出现在报纸上。
有购买报纸投票的,有逼迫员工投票的,还有出台了优惠政策、拿着投某人的选票可以得到优惠的……
各种五花八门的办法,让人们大开眼界。
甚至经常刊登艳情文章的《艺林报》还揭露,某名伶为了争取选票,出入富豪之家。还和一些专业人士有染,影响评奖的公正性。
这让京城的舆论大哗,很多人认为伤风败俗,要求取消此人的入围资格——
如果这样的人得奖,难道真让她去皇宫献艺?
这件事被一些科道官员参到了朝堂上,以至于刘宗周都不得不出面,以违反四维八德为由,取消了一些人的入围和评奖资格。
音乐节也因此受到冲击,被一些官员建议取缔。
朱由检自然没有理会这种言论,甚至一些票选乱象,就是他安排人搞出来的。为的就是拖延国会的筹办进度,让刘宗周等人制定更完善的选举办法。
所以他明确表示了对音乐节的支持,甚至还拿出十个公士名额,在千秋节演出后赐予优秀者。
这让京城的音乐人深受鼓舞,更积极地参与此次音乐节。
很多人也在报纸上献计献策,提出各种让选举更公平的办法。
不过这次音乐节的投票规则是没有办法改了,而且也没有改的必要。毕竟除了观众选择类奖项外,其它奖项票数只做参考。
刘宗周在被参劾后,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音乐节上,邀请钱谦益等名士,参与奖项评选。
潞王也请了很多宗室和权贵,同样参加评奖。
这让音乐节得以顺利举行,并且得到认可。
在奖项评选出来后,三月二十五日,颁奖典礼召开。
一众名伶、名士盛装打扮,参加此次典礼。
京城的一些宗室和权贵,也在潞王邀请下参加盛会。
因为之前的风波,这次音乐节评奖很严格。甚至秉承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宁愿一些奖项空缺,也要选出能得到公认的作品和艺人。
参加颁奖典礼的人员,对此很是认可。尤其是勋贵和名士颁发的奖杯和证书,更让参加的艺人欣喜。
这种荣誉和地位的提高,相比奖金来说,更让他们欣喜。
音乐节的奖杯是梨花形,寓意自然是梨园子弟。也因此被称为梨花奖,是大明音乐界的第一个奖项,也是最被认可的音乐类奖项之一。
得奖之后,这些艺人还要被画像,他们的图像和事迹会留在梨园,供后后辈子弟瞻仰。
《京城文艺报》、《艺林报》等报纸,也会专门报道,把他们的图像和事迹传出去。
这让所有参加的音乐人,都感到了地位的提高。
乐户从此不但不再是贱籍,还能和权贵、名士往来。
不过要说收益最大的,还是皇家乐团团长、音乐节评委之一的李玉。
他虽然因为身份没有获得奖项,但是他的戏剧《清忠谱》,却和《精忠记》、《鸣凤记》、《西厢记》、《女状元》等著名戏剧一起,被收录入乐府。
由翰林院编校,合为《乐府戏剧选集》出版。
这让他的地位,提升到与汤显祖等名家并列,成为当世戏剧大家之一。
李玉对此自然是十分激动,更用心地主持千秋节演出,在宫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
这次千秋节,周皇后没有再让命妇朝贺。在经历过一次之后,她是再也不想经历了。
而且在有了儿子之后,她也不需要外在的礼节,维持自己的地位。
但凡知道嫡长子代表什么的,都不敢对她不敬。
所以这次千秋节宴会,氛围很是轻松。
热热闹闹的宴会,也让与会者都很满意。
朱由检同样很满意,因为这次音乐节,成功掩盖了他在辽东的行动,以及京西仍在举办的演习。
粉饰太平虽然不好听,却着实有些效果。
大明的内忧外患,都被掩盖了一些。
很多前来京城的富豪,都认为大明仍在兴盛之中,当今皇帝已一扫之前的乱象,让大明重新繁盛。
这对朱由检来说,是收益最大的事情——
他最担心的就是某些“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让地方实力派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如今这些地方富豪来到京城,看到的仍是盛世繁华景象。会有效地压制他们的异心,甚至让官府的施政更容易。
而且最让朱由检高兴的,是这次音乐节没有花费多少钱。
各地富豪在京城的消费、以及在拍卖会上的豪爽,都让内廷获得很多收益。
所以他决定明年音乐节还要办,甚至还要更大点,把红毯、礼服等环节加进去——
大明的时尚与服装行业同样要发展,让那些名士和名伶,在红毯上展现华丽的服饰。
规划了明年的音乐节,又对组织这次音乐节的李玉等人进行赏功,朱由检重新关注起京西举行的演习。
——
事实证明,演习是有必要的。
即使不流血的演习,也能有很多收获。
在连续举行了多次棱堡攻防战,试验了多种攻防方法后,棱堡的设计得到极大完善,和传统的城池技术结合起来。
无论是远攻近战,还是空中地下,都开发了有效的战术,防御敌人进攻。
朱由检之前命吕祥制造的热气球,就成功用在了守城战中。不但能在高处瞭望敌人,甚至能向敌人投掷手榴弹。
这种守城方式,可谓闻所未闻。攻城的一方吃了大亏后,很快把热气球用于攻城。他们把多个手榴弹捆绑在一起,轰炸城墙上的士兵。
以至于守城方在最初的得意后,很快又因此吃大亏。
双方之间的演习,很快进展到热气球攻防,以及地面防空。
由于此时的热气球没有动力,在空出很难机动,再加上为了安全限制高度,导致弓箭、火铳都有可能射到它。
所以热气球很快开始遇到危险,甚至发生破损。这又反过来促进了热气球进步,并且开发出紧急降落的降落伞——
这个降落伞,不是给个人用的,而是给热气球的吊篮用的,临时延缓降落速度,提高乘员的生还几率。
吊篮同样也开发了投弹功能,从底部开口投弹更便于瞄准。
甚至装备研究院还开始研究更大的炸弹,专门给热气球使用。
他们的目标,就是将来用热气球炸塌城墙,方便用于攻城。
这对擅长防守的大明军队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如今大明之所以能和建虏僵持,靠的就是守城。热气球能用于攻城,必须加强保密。
朱由检得知此事后,很快就下令提高热气球和炸弹的保密级别,避免被建虏得知,威胁大明城池。
甚至他还下令,热气球只能在城里瞭望和校射,避免被建虏得到,丰富他们的攻城武器。
装备研究院也开始研发用于防空的火炮,可以对付热气球。
这是演习中的一个例子,其它武器的改进,更是不胜枚举。
最让朱由检惊讶的,就是他设想的类似抬枪的武器,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用途,那就是用于守城。
在城墙上,这种武器不需要有人抬着,只要架起两脚架或三脚架,就能单人操作。
它的射程和威力都很大,远胜普通火铳。地位更接近于小炮,用于弥补火铳和火炮之间的火力空缺。
历史上,这种武器在西方也出现过,被称为城墙步枪。抬枪被西方翻译时,有一个译名就是Wallgun。
朱由检在发现了它的作用后,下令让兵仗局造了一些,送去大凌河堡试用。
不过他更关注的,还是方阵被徐光启等人否决:
“方阵在战场上的作用,最有效的不是齐射,而是防御骑兵冲击。”
“但是建虏的骑兵非常擅长射箭,如果没有盾牌,很难完全防御。”
“臣以为欲要对付骑兵,最有效的还是车阵。”
“在车上放置盾牌,升起来防御箭矢。同时竖起长枪,防御骑兵冲击。”
“火铳手留在车后,通过射击孔攻敌。”
这是御营骑兵和京营车阵、巡捕营方阵演练后,众人得出的结论。
他们发现皇帝提出的方阵不如车阵好用,建议放弃方阵,重新用戚继光留下的车阵。
朱由检看到这些后,心情很是复杂。
他只知道方阵在西方大行其道,却不知道东方战场和西方战场不一样。
对于火器普及率很高的西方来说,再厚的盾牌也挡不住五花八门的火器,车阵的防御能力可谓很不实用。
但是对主要使用弓箭的建虏来说,车阵上竖起的盾牌,能有效防御箭矢。
同时在车上竖起长枪,也比用刺刀组成的方阵更能抵挡骑兵冲击。
可以说,戚继光留下的车阵,现在还没过时,仍旧能用于对付建虏,而且还很有效。
这让他对大明的传统战法,更重视了一些。批准了徐光启的提议,在巡捕营组建几个战车大队。
不过对轻步兵来说,仍旧要练方阵。免得遇到骑兵时,没有办法抵御。
还有就是建虏的火器问题,朱由检道:
“建虏的火器虽然不如大明多,却也同样有威胁。”
“车阵的战车要改进,尝试用棉甲、陶瓷、玻璃等增加防御力。”
湿棉被制造土坦克,他在后世听说过。大明更是有棉甲,防御力称得上不错。
陶瓷、玻璃等材料,在复合装甲中很常用。
朱由检打算装备研究院研制复合材料盾牌,提高战车的防御力。
经过这件事后,朱由检彻底认识到自己在战术上的缺陷,虽然有后世的见识,却对很多方面都是一知半解。
考虑到自己没有上战场的机会,以后也不会指挥打仗。朱由检选择彻底放权,让徐光启等人按照戚继光留下来的兵书训练骑兵、车兵,汲取之前的有效经验。
但是队列训练同样不能放松,因为未来的军队,一定是火器化的。火器军队的基础,就是队列和纪律。
他在军事上的安排,转向更宏观的方面。例如朱燮元就任长城督师后,要对长城沿线兵马进行的营兵制改革。
这是之前就做出的决定,配合着卫所改制。
卫所转变为兵源来源后,不再负责具体作战,就连当地防卫,也要成立守备营或守卫队负责。
边镇各军则是从防卫军中挑选,符合条件的士兵,轮流去边镇服役。
所以他们合称为边防军,由边防部管理。
由于顺天府卫所改制已经开始,蓟镇、昌平镇两镇,也率先开始营兵制改革。(本章完)
尤其是在太学生和大学生群体中,引起了很大哄动。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他们第一次参加票选。很多人呼朋唤友观看节目,为自己喜爱的作品和艺人投票。
张溥最初对此是欢欣鼓舞的,认为这样选出来的,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品和艺人。
但是他很快就发现不对劲,因为有一些报刊亭,卖出的报纸数量非常诡异——
波动很大不说,也很没有规律。
他在询问之后才知道,一些有钱的豪客,在那里大批量订报。
那些人的目的,就是给某些入围的艺人投票。
张溥在询问李玉后,也得知出现很多邮寄地点相似、只投某个人的选票。
这让他的头上宛如被泼了一盆冷水,有些痛心疾首地说道:
“若是如此,投票还有什么公平性可言?”
“有钱的富人,岂不能操纵投票?”
李玉倒是看得很开,向他道:
“大众投票只是参考,能定下的只有最受观众欢迎类奖项。”
“真正评奖的时候,还有专业人士参与。”
张溥摇了摇头,没有说他把这次票选当做了试验,作为将来选举议员的预演。
结果表明,不加限制的投票缺点很大,很有可能被富人操纵。
这让他有些明白了皇帝对国会的慎重,以及对议员比例的要求——
不对那些超级有产者做限制,估计将来的议员,大部分都是那些人。
士人所谓的名气和风骨,在金钱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这让他忧心忡忡,在报纸上提出了这个忧虑。
一时间,对音乐节票选的乱象,得到很多学生与士子关注。
更多票选的乱象,也在他们的揭露下出现在报纸上。
有购买报纸投票的,有逼迫员工投票的,还有出台了优惠政策、拿着投某人的选票可以得到优惠的……
各种五花八门的办法,让人们大开眼界。
甚至经常刊登艳情文章的《艺林报》还揭露,某名伶为了争取选票,出入富豪之家。还和一些专业人士有染,影响评奖的公正性。
这让京城的舆论大哗,很多人认为伤风败俗,要求取消此人的入围资格——
如果这样的人得奖,难道真让她去皇宫献艺?
这件事被一些科道官员参到了朝堂上,以至于刘宗周都不得不出面,以违反四维八德为由,取消了一些人的入围和评奖资格。
音乐节也因此受到冲击,被一些官员建议取缔。
朱由检自然没有理会这种言论,甚至一些票选乱象,就是他安排人搞出来的。为的就是拖延国会的筹办进度,让刘宗周等人制定更完善的选举办法。
所以他明确表示了对音乐节的支持,甚至还拿出十个公士名额,在千秋节演出后赐予优秀者。
这让京城的音乐人深受鼓舞,更积极地参与此次音乐节。
很多人也在报纸上献计献策,提出各种让选举更公平的办法。
不过这次音乐节的投票规则是没有办法改了,而且也没有改的必要。毕竟除了观众选择类奖项外,其它奖项票数只做参考。
刘宗周在被参劾后,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音乐节上,邀请钱谦益等名士,参与奖项评选。
潞王也请了很多宗室和权贵,同样参加评奖。
这让音乐节得以顺利举行,并且得到认可。
在奖项评选出来后,三月二十五日,颁奖典礼召开。
一众名伶、名士盛装打扮,参加此次典礼。
京城的一些宗室和权贵,也在潞王邀请下参加盛会。
因为之前的风波,这次音乐节评奖很严格。甚至秉承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宁愿一些奖项空缺,也要选出能得到公认的作品和艺人。
参加颁奖典礼的人员,对此很是认可。尤其是勋贵和名士颁发的奖杯和证书,更让参加的艺人欣喜。
这种荣誉和地位的提高,相比奖金来说,更让他们欣喜。
音乐节的奖杯是梨花形,寓意自然是梨园子弟。也因此被称为梨花奖,是大明音乐界的第一个奖项,也是最被认可的音乐类奖项之一。
得奖之后,这些艺人还要被画像,他们的图像和事迹会留在梨园,供后后辈子弟瞻仰。
《京城文艺报》、《艺林报》等报纸,也会专门报道,把他们的图像和事迹传出去。
这让所有参加的音乐人,都感到了地位的提高。
乐户从此不但不再是贱籍,还能和权贵、名士往来。
不过要说收益最大的,还是皇家乐团团长、音乐节评委之一的李玉。
他虽然因为身份没有获得奖项,但是他的戏剧《清忠谱》,却和《精忠记》、《鸣凤记》、《西厢记》、《女状元》等著名戏剧一起,被收录入乐府。
由翰林院编校,合为《乐府戏剧选集》出版。
这让他的地位,提升到与汤显祖等名家并列,成为当世戏剧大家之一。
李玉对此自然是十分激动,更用心地主持千秋节演出,在宫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
这次千秋节,周皇后没有再让命妇朝贺。在经历过一次之后,她是再也不想经历了。
而且在有了儿子之后,她也不需要外在的礼节,维持自己的地位。
但凡知道嫡长子代表什么的,都不敢对她不敬。
所以这次千秋节宴会,氛围很是轻松。
热热闹闹的宴会,也让与会者都很满意。
朱由检同样很满意,因为这次音乐节,成功掩盖了他在辽东的行动,以及京西仍在举办的演习。
粉饰太平虽然不好听,却着实有些效果。
大明的内忧外患,都被掩盖了一些。
很多前来京城的富豪,都认为大明仍在兴盛之中,当今皇帝已一扫之前的乱象,让大明重新繁盛。
这对朱由检来说,是收益最大的事情——
他最担心的就是某些“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让地方实力派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如今这些地方富豪来到京城,看到的仍是盛世繁华景象。会有效地压制他们的异心,甚至让官府的施政更容易。
而且最让朱由检高兴的,是这次音乐节没有花费多少钱。
各地富豪在京城的消费、以及在拍卖会上的豪爽,都让内廷获得很多收益。
所以他决定明年音乐节还要办,甚至还要更大点,把红毯、礼服等环节加进去——
大明的时尚与服装行业同样要发展,让那些名士和名伶,在红毯上展现华丽的服饰。
规划了明年的音乐节,又对组织这次音乐节的李玉等人进行赏功,朱由检重新关注起京西举行的演习。
——
事实证明,演习是有必要的。
即使不流血的演习,也能有很多收获。
在连续举行了多次棱堡攻防战,试验了多种攻防方法后,棱堡的设计得到极大完善,和传统的城池技术结合起来。
无论是远攻近战,还是空中地下,都开发了有效的战术,防御敌人进攻。
朱由检之前命吕祥制造的热气球,就成功用在了守城战中。不但能在高处瞭望敌人,甚至能向敌人投掷手榴弹。
这种守城方式,可谓闻所未闻。攻城的一方吃了大亏后,很快把热气球用于攻城。他们把多个手榴弹捆绑在一起,轰炸城墙上的士兵。
以至于守城方在最初的得意后,很快又因此吃大亏。
双方之间的演习,很快进展到热气球攻防,以及地面防空。
由于此时的热气球没有动力,在空出很难机动,再加上为了安全限制高度,导致弓箭、火铳都有可能射到它。
所以热气球很快开始遇到危险,甚至发生破损。这又反过来促进了热气球进步,并且开发出紧急降落的降落伞——
这个降落伞,不是给个人用的,而是给热气球的吊篮用的,临时延缓降落速度,提高乘员的生还几率。
吊篮同样也开发了投弹功能,从底部开口投弹更便于瞄准。
甚至装备研究院还开始研究更大的炸弹,专门给热气球使用。
他们的目标,就是将来用热气球炸塌城墙,方便用于攻城。
这对擅长防守的大明军队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如今大明之所以能和建虏僵持,靠的就是守城。热气球能用于攻城,必须加强保密。
朱由检得知此事后,很快就下令提高热气球和炸弹的保密级别,避免被建虏得知,威胁大明城池。
甚至他还下令,热气球只能在城里瞭望和校射,避免被建虏得到,丰富他们的攻城武器。
装备研究院也开始研发用于防空的火炮,可以对付热气球。
这是演习中的一个例子,其它武器的改进,更是不胜枚举。
最让朱由检惊讶的,就是他设想的类似抬枪的武器,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用途,那就是用于守城。
在城墙上,这种武器不需要有人抬着,只要架起两脚架或三脚架,就能单人操作。
它的射程和威力都很大,远胜普通火铳。地位更接近于小炮,用于弥补火铳和火炮之间的火力空缺。
历史上,这种武器在西方也出现过,被称为城墙步枪。抬枪被西方翻译时,有一个译名就是Wallgun。
朱由检在发现了它的作用后,下令让兵仗局造了一些,送去大凌河堡试用。
不过他更关注的,还是方阵被徐光启等人否决:
“方阵在战场上的作用,最有效的不是齐射,而是防御骑兵冲击。”
“但是建虏的骑兵非常擅长射箭,如果没有盾牌,很难完全防御。”
“臣以为欲要对付骑兵,最有效的还是车阵。”
“在车上放置盾牌,升起来防御箭矢。同时竖起长枪,防御骑兵冲击。”
“火铳手留在车后,通过射击孔攻敌。”
这是御营骑兵和京营车阵、巡捕营方阵演练后,众人得出的结论。
他们发现皇帝提出的方阵不如车阵好用,建议放弃方阵,重新用戚继光留下的车阵。
朱由检看到这些后,心情很是复杂。
他只知道方阵在西方大行其道,却不知道东方战场和西方战场不一样。
对于火器普及率很高的西方来说,再厚的盾牌也挡不住五花八门的火器,车阵的防御能力可谓很不实用。
但是对主要使用弓箭的建虏来说,车阵上竖起的盾牌,能有效防御箭矢。
同时在车上竖起长枪,也比用刺刀组成的方阵更能抵挡骑兵冲击。
可以说,戚继光留下的车阵,现在还没过时,仍旧能用于对付建虏,而且还很有效。
这让他对大明的传统战法,更重视了一些。批准了徐光启的提议,在巡捕营组建几个战车大队。
不过对轻步兵来说,仍旧要练方阵。免得遇到骑兵时,没有办法抵御。
还有就是建虏的火器问题,朱由检道:
“建虏的火器虽然不如大明多,却也同样有威胁。”
“车阵的战车要改进,尝试用棉甲、陶瓷、玻璃等增加防御力。”
湿棉被制造土坦克,他在后世听说过。大明更是有棉甲,防御力称得上不错。
陶瓷、玻璃等材料,在复合装甲中很常用。
朱由检打算装备研究院研制复合材料盾牌,提高战车的防御力。
经过这件事后,朱由检彻底认识到自己在战术上的缺陷,虽然有后世的见识,却对很多方面都是一知半解。
考虑到自己没有上战场的机会,以后也不会指挥打仗。朱由检选择彻底放权,让徐光启等人按照戚继光留下来的兵书训练骑兵、车兵,汲取之前的有效经验。
但是队列训练同样不能放松,因为未来的军队,一定是火器化的。火器军队的基础,就是队列和纪律。
他在军事上的安排,转向更宏观的方面。例如朱燮元就任长城督师后,要对长城沿线兵马进行的营兵制改革。
这是之前就做出的决定,配合着卫所改制。
卫所转变为兵源来源后,不再负责具体作战,就连当地防卫,也要成立守备营或守卫队负责。
边镇各军则是从防卫军中挑选,符合条件的士兵,轮流去边镇服役。
所以他们合称为边防军,由边防部管理。
由于顺天府卫所改制已经开始,蓟镇、昌平镇两镇,也率先开始营兵制改革。(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