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洋索取食物,是朱由检发展海军的目的之一。

    后世中国的海产品占水产品的一半,约占粮食总产量的二十分之一。

    如果大明的海产品能达到这个比例,就意味着他能够抽调出更多的粮食,用于救济遭到水旱灾害的灾民——

    而且被迁移的灾民在适应海洋食物后,会减少移民营和沿海补给点的粮食消耗。移民到南洋之后,也有很多人能靠渔获生存。

    所以,朱由检打算大力发展捕鱼,鼓励沿海养殖。

    但是捕捞的渔获,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没有冷链的情况下,很难向内陆运输。

    他之所以提出用鱼粉制作饲料、甚至直接用海鲜喂猪,就是因为捕捞的鱼多了,沿海无法消化。

    只能转化为生猪,便于运输到内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由检下令道:

    “海洋研究院要成立海洋食品研究所,专门研究用海鱼、海虾、海带、紫菜等制作食物的办法。”

    “尽量研究出能保存一定时间的食物制成品,例如鱼松、鱼丸、食用鱼粉、蚝油等,能运输到内陆。”

    “还有在饲料等方面,海洋研究院要和农业科学分院交流,研究出成品后推广。”

    说到这里,朱由检觉得两个研究院合作空间很大,把海洋研究院继续放在外面也不适合。所以他下令把海洋研究院转为皇家科学院海洋科学分院,成为科学院的分院之一,专门负责海洋研究。

    这個转变,是把海军部的机构,划入了内廷成立的皇家科学院。但是袁可立、喻安性、俞咨皋等人,丝毫没有在意。

    一是他们都没有认识到海科院的重要性;二是他们觉得研究东西太费钱,不怎么乐意拨款。

    若非是海军衙门的拨款太少,之前的海洋研究院也不至于成果寥寥。朱由检也是因为这点,把它划入了皇家科学院——

    他决定用内廷的收入,支持海洋研究。未来出成果后,再让海科院自筹经费。

    也因为此,他成立皇家船舶集团的动力,又多出了一层。那就是把海科院的成果实用化,和海军学堂一起,促进产学研联动。

    除此之外,他还盯上了靠海生存的渔民。在思索了一些问题后,朱由检询问海军部的官员道:

    “将来海军建立三支舰队,大概十五万人。”

    “沿海卫所的官兵,能否提供足够的兵力?”

    海军部长喻安性算了一下,说道:

    “沿海卫所要负责海防,海警、海关、航运公司的人员,也多从中抽取。”

    “全靠卫所官兵,难以满足三支舰队所需。”

    朱由检皱着眉头道:

    “那么海军有什么打算?”

    “从哪里获得足够的兵源?”

    喻安性还没有想过这件事,被皇帝问起来后仔细想了一下,回答道:

    “臣以为可从沿海渔民募兵。”

    “洪武时倭寇侵犯近海州县,太祖招渔丁、岛人、盐徒、蜑户籍为水军至数万人。”

    “将来兵源若不足,可招这些人为兵。”

    朱由检闻言称赞,感觉他提出的办法很好,又问道:

    “募兵的成本还是太高。”

    “能不能把一些人编入军民卫,让他们必须服役?”

    扩大士兵来源,是朱由检一直想做的事。

    为了避免将来海军大建时后备兵源不足,他打算把一些人编入卫所。

    袁可立听到之后,说道:

    “陛下,卫所扩充应当谨慎。”

    “若是强行籍民为兵,臣恐民间生乱。”

    这是朱由检早就知道的事情,所以他把原本的卫所变成军民卫。

    今年组织陕西移民的时候,也是把所有人的身份全都编入卫所民户,才让军户组织他们迁徙——

    否则一些民户知道自己无缘无故成了军户,恐怕会闹起来。

    但是所有人都成了军民卫的民户,那就不一样了。

    大多数人默默地接受了这个改变,并且在抵达东宁被分到土地后,对军民卫民户的身份,发自内心支持。

    甚至一些人家为了多分配些土地作为世业田,申请加入军户。

    如今东宁府五万户人家,军户数量已经达到万户。

    那些主动从军的军户对于建功立业非常积极,霍维华招募的一千去辽东的士兵,大多是从他们中选出来。

    如今,他就是打算把沿海的卫所变成军民卫,吸引渔民、疍民加入:

    “朕常听说渔民的税课重,如果加入卫所对他们的税课进行减免,能不能吸引一些人加入?”

    “他们加入卫所是民户,只需要服役三年,超过三年仍旧服役的,会提拔为军士,发放军饷补贴。”

    袁可立知道这些,他在思索之后说道:

    “对于渔民的效果不大,他们更担心成为军户后,受到军官盘剥。”

    “疍民有想上岸的,可能会选择进卫所。”

    朱由检的目标包含疍民,所以他闻言顿时道:

    “那就从疍民中招兵!”

    “告诉他们,只要愿意加入卫所做民户,子弟成年后服兵役,他们就和其他的卫所民户毫无区别,享有各项权利。”

    “卫所军户、民户管理,以后归都护司负责。现在地方都护司还没设立,派遣护军校尉,专门负责这些。”

    喻安性当即说道:

    “臣以为可由各海防区的护军校尉负责此事,在海防区成立动员处,管理预备兵源。”

    “疍民足有数十万,他们每家都出人服役之后,提供足够的海员。”

    显然他也明白了皇帝的目的,甚至都没管疍民的意愿,直接把他们全部划入预备兵源。

    俞咨皋同样也是赞同此议,认为一直在海上居住的疍民,称得上海军的好兵源。

    这些人旁的不说,至少水性精熟、适应海上作业。海军需要的时候,就能从他们中招兵。

    至于这些人的意愿,俞咨皋同样不在意。认为把疍户变成民户,是对他们的恩赐。

    不过他们不在意,朱由检却不能不在意。他是有心把所有疍户全部变成民户的,但是一些疍民在海上久了、想法可能比较怪,强制变成民户,可能会引来他们的抵制。

    为了防止因此生出乱子,他坚持道:

    “不要强迫他们改变户籍。”

    “不愿意改成民户的,让他们继续在海上漂。”

    “愿意改成民户的,在沿海和岛屿给他们划地,允许上岸居住,开发滩涂和近海养殖。”

    “还有九姓渔户同样如此,愿意从军的堕民、丐户等贱籍人员同样如此对待。”

    对这些贱民开豁为良,朱由检没有直接放任不管,而是把他们编入卫所做兵源。这些人都需要服兵役,才能享有民户的权利。

    然后针对岛民,朱由检下令道:

    “对于不足一百户或小于一定面积的近海岛屿,岛民要全部编为卫所民户。”

    “对他们加强管理,避免海盗潜伏。”

    “这些岛屿以后实行军管,由海防区的军官管理所辖防区。”

    前面对疍民不强迫变更户籍,对这些岛民却又强迫了,喻安性道:

    “若是有岛民不愿加入卫所,应该要如何做?”

    朱由检看了他一眼,回应道:

    “不愿加入就迁走,可以让他们去其它大岛上。也可以迁去海外,给他们分配土地。”

    “对于疍民等贱籍人员同样如此,他们若想要迁往海外,同样分配土地。”

    确定了这些政策,朱由检认为足以把大部分疍民、岛民收编。

    对于同样能作为兵源的渔民,他则打算利诱:

    “编入卫所的民户,虽然不会像军户那样分地,但是他们的税课,要进行一定减免。”

    “朕的意思是,百吨以下的渔船,出海捕捞不征税。”

    “只有在集市贩卖的时候,征收一定税课,不超过原本的税课负担总价值的十分之一。”

    “如果不上集市,只是自家食用、或者用来养殖,那就不用征税。”

    这是鼓励出海捕捞的措施,他希望通过这点,吸引渔民加入卫所。

    喻安性听到这里,询问道:

    “陛下的意思,是他们加入卫所之后仍旧能够捕鱼,而且不用缴纳渔课?”

    “其他摊派也全没有?”

    朱由检点头认可:

    “所有税课、摊派都没有。”

    “他们出丁服役,就是为朝廷纳血税。”

    “卫所的军官和军户、民户都是如此,他们的土地只需要缴纳十一税。如果负担超过十分之一,那就是当地护军不合格,需要严查税务。”

    “朝廷需要他们打仗,税收可以向不服役的民众收取。”

    “总不能他们一边要出壮丁服役,一边要承担和其他民众一样的税负。”

    这些话若是被朝堂上其他大臣听到,估计会有很多人反对。

    但是在场的大多是枢密院官员,兵源多少关系到他们的权力。

    所以他们对皇帝的话即使不赞同,也不敢公然反对——

    否则反对的话语传出去,他们会被所有卫所抵制。

    以后能否待在枢密院,都是两说之事。

    俞咨皋这样卫所出身的人,则更感到高兴。他倒不是欣喜于这样自己能少缴税——

    事实上,即使没有这个政策,他以前缴纳的税收也很少。需要承担的税负,大多被转嫁给军户。

    他之所以高兴,是因为这条政策体现了皇帝对卫所的爱护。对于服役的士兵,更是非常关心。

    这样他就不用担心兵源,甚至也不用担心士气。那些被皇帝优待的士兵,自会愿意效死。

    朱由检在此时明确这个政策,也是为了安抚勋贵和世官。

    之前他把卫所确定为都护司管理,剥夺了军官管辖军户的权力,这些日子颇有一些勋贵上疏甚至入宫走动,认为不能让文官插手卫所。

    朱由检不可能改变这个决定,让军户继续给军官当农奴。但是为了安抚他们,他决定在税收上提出优待。把这个原本就打算在卫所世业田上实行的政策,提前公布出来。

    同时,卫所民户能当渔民的事情,还表明他对从业没有什么限制。只要出丁服役、被分到的土地定期缴纳十一税,无论捕鱼做工,都没有任何限制。

    在确定这一点后,朱由检又给出了百吨以上渔船的政策,向群臣道:

    “百吨以上的渔船,要在船级社登记。”

    “要确保他们的船舶是用于捕鱼,而非其他方面。”

    “这些大渔船暂定十年免税,十年以后是否收税到时再看,原则上不超过十分之一。”

    “对于贩卖一定渔获给官府和内府的渔民,还要提供贷款,帮助他们把小渔船换成大渔船,开展远洋捕捞。”

    现在的远洋捕捞,因为没有冷藏能力,限制可以说非常大。

    只有鲸鱼的油脂可以在船上加工,出现了大量捕鲸船。

    朱由检对于捕鲸说不上反对,但也不怎么支持——

    因为鲸鱼的油脂,可以用各种石油制品代替。

    相比捕鲸来说,他更愿意发展石油产业。

    为了鲸油和鲸须片捕鲸,把鲸鱼的尸体抛向大海,在他看来也是非常浪费的行为。

    将来大明发展捕鲸船,他一定会要求能把鲸鱼尸体带回来——

    无论是冷藏还是腌制,都不能把鲸鱼的尸体,白白扔向大海。

    想到腌制,朱由检又想到了咸鱼。

    在罐头、鱼粉等加工技术成熟前,只有腌制好的咸鱼,适合远程贩卖。

    但是咸鱼的贩卖,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用盐太多,非常影响盐税。

    如果人们以购买咸鱼代替买盐,整个大明的盐税,会受到很大影响。

    但是这个问题又不能不解决,因为罐头制品,同样也需要大量的盐。

    所以朱由检向群臣提出这个问题,看他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喻安性对此说道:

    “可以专门给渔民发盐引,让他们领取腌制咸鱼的盐。”

    “或者用一种不能食用的盐,专门腌制咸鱼。”

    对这两种办法,朱由检都不看好。如果这两种办法有用,咸鱼就不会那么少了。

    他在思索之后,说道:

    “盐政的事情,朕会专门让户部解决。”

    “总归要想出个法子,既不耽误腌制咸鱼,也不影响盐税。”

    “现在先实行专门盐引,让加入卫所的渔民,每月以低价购买一定的食盐。”

    这是又一种吸引渔民的举措,能够低价买盐,其中利润空间非常大。相信会有渔民,经不住这个诱惑。

    朱由检最希望,是让在大海上谋生的人,都成为海军的预备役。

    这样大明的海军就有了足够的人支持,以后在朝廷争夺资源的时候,声音都会大几分。

    未来的大明争夺和维持海权,也少不了充足的人员支持。

    这些在海上谋生的人,就是最好的海军将士来源。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崇祯重振大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凤凰北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凤凰北斗并收藏崇祯重振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