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文当年与罗任洲告别后,便回到了家乡,潜心读书,准备科举。

    他在家乡期间不仅读书,而且在乡间、市镇里深入当地的群众,利用自己所学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慢慢地他因为热于助人,且每次助人都可以成功,他的名气就在家乡周围的村镇传开了。

    连当地的县官也听说了他的名气,后来县令有一次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找李应文,结果李应文很快便给解决了。

    县令很是高兴,于是他上书朝廷直接将他推荐给了皇帝赵文海。

    赵文海在得知李应文如此有才后,便是将李应文召入宫中,两人在宫殿里相互谈策,竟然一晚上没有睡觉。

    赵文海在了解李应文的才能和他的设想后,非常认同,于是第二天就提拔李应文为新山县令,让他先治理,就当考查他的能力了。

    李应文在新山,当了两年县令,将此地治理的很好,李应文在当他组织修坝,疏通河流,促进土人与中原移民相互融合。

    赵文海经过两年对李应文的考察很是满意。

    于是赵文海将李应文调往蓬莱南方,去那里组织开发。

    李应文站在船头,看着前方一望无际的大海,心中非常激动。

    他身边的两个水手敬畏地看了看站在船头的李应文,只感觉他很是那些读书人所说的很伟大的人。

    据说这位年轻的大人是去蓬莱南部去负责开发和建设的新任总管,而且皇帝还很是欣赏他,可谓身份尤其贵重。

    不过,这位大人出海这些日来,态度极为谦和,并没有贵人那船盛气凌人。甚至,在闲暇之余,他还会跟船长和水手们一起讨论如何操作船上的风帆,并且他还多次询问水手船员们生活如何,有什么问题,并且还主动助船员们解决问题,每次都可以成功解决。

    现在船员们与李应文很是亲密,无话不谈。

    “老莫,我们还要航行多少天才可以到新广州啊?”李应文向船长莫光问道。

    “要不了几天了,你不用太过于着急。”莫光说道。

    “我不急,你们慢慢开,小心风浪。”李应文关心道。

    “大人,没有问题,我们船长在这条航路走过很多次了。”旁边的水手说道。

    李应文见他这样说,也是笑了一下。

    几日后,李应文一行两艘船在海州堡(今澳大利亚东部)停留一日,卸下部分物资于此,随后两船在此分开。

    一艘驶往桥山(今澳大利亚阳光海岸),而李应文所乘坐的船则前往新广州。

    李应文等先经过新青岛(今澳洲麦觉理巷),在此停留了三日,卸下数台纺织设备和配件,以及部分粮食,金属农具等,然后继续前往新广州(今澳大利亚悉尼)。

    经过多年的发展,新广州的面积已经扩大至原来的数倍,人口也增加到上万余人,成为南方仅次于新开封最大的城市。

    而且整个南方的中原人口也有了十几万人。

    在之后东宋朝廷还会向南方迁移更多的中原移民。

    “大人,新广州到了。”水手指着不远处的城市说道。

    李应文看着新广州,心中的伟大理想,又一次心潮澎湃。

    李应文上岸后,在新广州府巡抚的接带下,在新广州看了一翻。

    “看来巡抚大人这几年将新广州开发的不错啊!”李应文对巡抚夸奖道。

    “哪里,哪里,这也是有朝廷的大力支持,我才能开发这里。”巡抚谦虚的说道。

    “蓬莱南方是我大宋后方的粮仓和未来之根基,朝廷上下必然重视,我们也要齐心协力,不辜负朝廷的厚望,将此地开发好。”李应文讲道。

    巡抚点头称是。

    之后李应文在新广州又待了几天,便起程前往新开封(今澳洲堪培拉)。

    到达新开封后,李应文见到了现任蓬莱南部总督,李应文知道他是罗任洲之前推荐的朋友。

    蓬莱南部总管上任是罗任洲,结果因为文莱的事情,所以这才让李应文来的。

    李应文与南蓬莱总督交流后,得知罗任洲任职时在南部只进行对土人的军事征服,而基础建设几乎没有。

    李应文很了解罗任洲,所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缓解土人与宋人的矛盾,融合他们,并完成东宋朝廷在南方下令修建运河的事情。

    东宋朝廷是为了解决北方都城干燥的问题,准备在蓬莱大陆中部开挖一条运河,将南方大平原的充沛水源引入北方。

    这个难度是很大的,李应文知道尽管东宋朝廷已经向这里运输了大量的移民,但是劳动力还是很不足,连开发南方的土地都不够,更别说挖运河了。

    李应文到任后,下令之前有关限制土人的政策,全部废止,允许土人与中原移民一样享受相应的政策。

    然后李应文将送来的中原移民,按一千人为一个队,将他们送到南方平原各地,让他们在那里开垦发展。

    李应文在南方发展的同时,东宋朝廷也命人从北往南发展,虽然早在数年前,东宋朝廷就已经在蓬莱东部建立了城市带,但人口并不多。

    这次东宋朝廷趁着从中原移民,所以打算将这个城市带,在迁移更多的移民。

    李应文除了开发外,也在想办法推进小麦的种植。

    东宋朝廷虽在蓬莱北部拿出了不少耕地试种小麦,但因土壤、气候、环境等因素,产量极其低下,口感还不是很好。

    因而,整个大宋的口粮基本上以稻米辅以高粱等为主。小麦虽然也会从天竺等地进口,但因距离蓬莱大陆很远,因而价格也很高。

    所以李应文也受东宋朝廷所任命,在蓬莱南部来试种小麦,虽然之前有所种植,但不是很理想。

    李应文之前有跟皇帝说过此事,所以他接下了来试种小麦,在李应文心中,他下决心一定可以找到适合种小麦的地方。

    在李应文的推动下,蓬莱南部大开发轰轰烈烈的开始了。

    这为以后东宋朝廷对外战争,提供了坚硬的后方基础。

章节目录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玖儿久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玖儿久酒并收藏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