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怎么一会儿说瓜蒌根,一会儿说天花粉呢?”罗娜在一旁听着,然后有点被绕糊涂了。

    “瓜蒌根就是天花粉呀。”李介宾解释说。

    瓜蒌根,在经方里也是用得挺多的。瓜蒌的根,就是现在说的天花粉了。

    天药粉这个药性苦寒治消渴,本身就止渴、解热,并有缓下作用。中药学教材说这个药可以润肠通便,津液足了,那大便自然就通了。

    瓜蒌根对于宽胸的作用,它不如瓜蒌实,瓜蒌实就是整个瓜蒌。看治什么了,要是祛痰宽胸,用瓜蒌不用瓜蒌根;要是祛热解渴,用瓜蒌根(天花粉)不要用瓜蒌。

    瓜蒌根这个药还有点儿补药,有点强壮作用,咱们也是常用它所谓滋阴。

    国内的中医体质学研究其实不如日本研究的深入,日本汉方医学在两方面是有突出贡献的,一是腹诊的开发;二就是体质学说的发扬。

    中医说瘦人多火,因为阴虚火旺会煎灼津液,消耗水谷精微物质,按西医的说法就是这人基础代谢高。

    有关注体重人士可能注意到这个了,晚上睡前称个体重,早上排空后再称个体重,看相差多少,对比其他人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来。

    不同时代的审美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大众的审美很具有指向性,比如现如今的名牌包包,名表名车,是财富的象征。

    在物资匮乏,许多百姓忙碌一年都吃不饱肚子的古代,能养出一身肥膘的人,那种健康美丽也不仅仅在于皮囊,而是温饱的象征。

    所以古代是没有减肥方的......大概吧,也不绝对,所以中医减肥兴起也就是近几年吃撑了的人们才有了这个需求。

    人久病虚衰无力,那么,心下(胃)多少有点满,这个满有两个问题:

    一个有微所结,有微结;另一个气上冲。它有桂枝、甘草,它解这个气上冲作用。

    “柴胡桂枝干姜汤,在柴胡剂中是治疗虚证的,慢性虚性病用它会比较好。”

    李介宾给孟超凡说:“几个柴胡类方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治疗实证的,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虚证,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则更虚......”

    孟超凡两眼一亮大为赞同:“我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很多,可以治疗各种神经躯体化症状......”

    一般中医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有桂枝有干姜,把桂枝看得热得不得了,像民国名医恽铁樵用桂枝都是泡水了用,这跟温病学还有西方医学的传入有关。

    寒热对立,很多时候用药脑子里面只有寒热,而忽视了阴阳虚实表里,只要看到有“热像”,就用清热,少有名医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这些,也能理解中医并没有那么简单,纸上得来终觉浅,一时的风气也不是那么好扭转的,过去的寒凉派、温补派其实说白了现在依旧这样。

    李介宾经常用桂枝,他用桂枝的思路是走的经方,不像咱们现在这些教材说“桂枝是个热药”,把人吓得都不敢用。

    所以其实这个方子,柴胡桂枝干姜汤最平稳不过,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热,但是可以补虚。(因为里面没有清泄。)

    两人在那边讨论,意见渐渐统一,这次的医案也成了个成功的案例,这柴胡桂枝干姜汤对两人来说,再无秘密可言了。

    学了多少个方子,跟掌握了几个方子,是不一样的。前者只是知道有这个方子,而后者则是能用这个方子。

    方剂学教材里面的方子有362首,正方182首,附方180首,囊括经方时方,所选方剂都是从千年中医流传中的方子中,精中选精出来的。

    很多方子假如秘而不宣,就会成为人们口中所说的祖传秘方。

    但是很可惜,缺乏了实践的打磨,这些方剂就成了刘沉香肚子里的金丹,根本发挥不了应有的威力,正如太上老君所说,我是可惜我的金丹,你吃了我那么多的金丹,却对它们的功效一无所知,你不知道那个属金、那个属火,因为你是囫囵的吞进去的......

    不过囫囵吞下也很厉害了,毕竟刘沉香吞了金丹增长了法力,都能在舅舅放海的情况下过上几招了,万一真的穿越回去了,把这些方子一背,一抄,那妥妥的进太医院吃皇粮呀!

    罗娜中医就学的不好,经方对他更是听天书,不过好在李介宾讲的浅显易懂,她在一旁还是听懂了点东西,然后自己画了个图。

    症状:小便不利、但头汗出、发热、胃不舒服喂不下饭(痞、微结)、大便干结后溏。

    组方:柴胡、桂枝、干姜、天花粉、黄芩、牡蛎、甘草、姜半夏、白芍、茯苓、白术。

    柴胡、黄芩——退热。

    桂枝、白芍——止汗。

    姜半夏、黄芩、牡蛎——胃痞、微结。

    茯苓、白术——利尿。

    天花粉、牡蛎——生津。

    干姜、甘草——补益。

    李介宾跟孟超凡看到罗娜总结的东西,感觉还是很有意思的。

    “你这样理解......其实也可以。”李介宾刚想说点什么,然后想了想,罗娜没那么多理论基础,讲太多的理论对她也没什么帮助,反而这样子更实际一点。

    孟超凡是西医出身,对罗娜总结的东西更熟悉,这种用药思路在后世可能不行,但是放在经方上,是能讲的通的。

    因为经方是先有方后有的理论,许多理论都是唐宋之后的古人添加上去的,不管什么理论,讲的再好听,再合理,归根结底,还是要临床实践的。

    李介宾则是又给罗娜归了一组:

    柴胡、桂枝、干姜——温中达表,以除微结之邪。

    黄芩、甘草、瓜蒌根、牡蛎——清热解渴降逆,以收外浮之阳,于是表里通彻,汗出而愈。

    这便是不同用药的理念,不同的体系,所展现出来的差异。

    孟超凡看李介宾的分法,自己也是玩心大起,然后也归了一组:

    柴胡、桂枝、黄芩——少阳之枢,以达太阳之气;

    牡蛎——启厥阴之气,以解胸胁之结;

    天花粉——引水液以上升而止烦渴;

    干姜、甘草——补汗下后中气虚。

    达表、转枢、解结、止渴、理中。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一旁的罗娜表情则是带一丝丝嫌弃。

章节目录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木子李大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木子李大湿并收藏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