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果然还是来了。

    李介宾醒来,感受着早晨的凉意,看了眼手机上的时间,又闭上了眼睛,脑海里想着,最近醒的越来越早了。

    宿舍没有空调,大家都是铺个凉席,然后在床头或者床位上夹个小风扇扇扇风,因为是上床下桌,屋顶比较高,所以躺在床上,窗户吹的风很难吹到,晚上的时候还是会感觉热。

    李介宾最近晚上有了个习惯,就是去操场跑步。

    晚上西操场离他们宿舍很近,走几步就到了,一到晚上人很多,尤其是很多学姐们穿着清凉的短袖短裤在跑道上挥洒汗水,风景很美,毕竟是医学院校,女生多男生少,而且还注重身体健康。

    跑完步回来,水房用温水擦一下身体,然后就热乎乎的睡觉。

    在夏天,如果没有空调的话,那么一天里最舒服的时候就是早上。

    早上那会儿是最凉爽的时候。

    这种凉爽透过大脑神经都能感受的到。

    中医里面有很多形容热的词语,有一个词便叫“夜热早凉”,属于卫气营血辨证中的营分证的热型特征,又称热入营血。形容的便是晚上的时候发热,而早上的时候感觉凉爽。

    当然,李介宾自然没有得营分证,只是宿舍毕竟小,住了六个人还没空调,晚上比较闷热而已,但是这一晚一早的凉热感觉其实是很像的。

    人一天中大脑最放松的时候也是早上,因为这个时候脑子里面没别的什么想法,就是单纯的想再多睡一会儿。

    所以一个人emo的时候,别太伤心难过,想办法睡一觉,睡醒后,有可能会感觉想法变得不一样了。

    李介宾闭目养神,等宿舍闹钟响了之后,才慢慢起床洗漱,今天上午要去医院看看那个患者了。

    等他吃完早饭,到了罗娜那边的时候,孟超凡已经到了。

    李介宾看到他比自己到的还早,一愣,随后打招呼。

    “孟教授来的挺早呀。”

    “师弟也不晚,一起去看看那个病人吧,小罗?”

    罗娜听到这两人互相的称呼有点奇怪,一个喊另一个教授,另一个一口一个师弟,两个人居然没感到别扭。

    这是在各论各的?好像还真是。

    李介宾跟孟超凡毕竟认识没多久,人家毕竟年龄资历摆在那儿,又不像老唐那么舔,他还是比较客气的,而孟超凡是自来熟,自从见识过李介宾的威力后,一直借着李老那层关系套近乎,所以就变成了两人有点奇怪的称呼,关键是两个人还没觉得尴尬。

    三个人一起去看了患者。

    如今两付药都喝完了,今天要调中药了。

    三人详细的察看了病人,给患者测了个体温,36.4c。

    脸不像之前那么红了,摸了摸额头,还有一点点湿意,但是不像之前那么多汗了。

    而孟超凡的体会更深,他昨天就没忍住偷偷来看过一遍了,昨天的时候比今天汗会多一些,而今天比昨天又更好了很多。

    问患者头还热不热,患者嗯嗯啊啊的张嘴表达不热了。

    这一点孟超凡更是惊奇,昨天来的时候患者还说的头热呢,这喝了一副效果就那么好吗?

    柴胡、桂枝、干姜、天花粉、黄芩、牡蛎、甘草、姜半夏、白芍、茯苓、白术。

    方子组成再次在脑海中回顾,如果是他,可能会加入石膏清热吧,但是李介宾没有,而且这里面还有桂枝、干姜。

    其实李介宾开方的时候也考虑过要不要加点石膏意思意思,只不过想了一下就没加。

    接下来开始进行腹诊,李介宾轻轻地按揉着患者的腹部,并向患者的家属询问道:“昨天的大小便情况如何?”

    家属连忙回答道:“小便已经恢复正常了,而且大便也已经排出来了。”

    李介宾点了点头,接着追问:“那么小便的量有多少呢?排便是否顺畅呢?”

    家属语气轻松地回答道:“排尿非常顺畅,量也和平时一样,完全恢复正常了。”

    得到答复后,李介宾又继续问道:“那大便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家属同样干脆地回答道:“大便昨天中午就排过了,量还挺多的。”

    李介宾听后露出满意的神情,继续关心地问道:“饮食方面呢?之前不是说给老爷子打点饭他都不愿意吃吗,现在情况有没有好转啊?”

    家属一听,脸上立刻浮现出欣喜之色,高兴地说道:“哎呀,我正想跟您说呢,现在老爷子的胃口可好啦!让我们给他打饭,也不再说肚子发胀吃不下了。之前他还总说胃里反酸难受,现在那种不适感也消失了,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李介宾一边询问着病人的情况,一边还在给患者进行腹诊。

    孟超凡站在一旁仔细观察着李介宾的腹诊手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好奇之感,他对日本汉方医的腹诊只闻其名未见人用过。这种手法与西医的体格检查截然不同,让他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李介宾抚摸着患者的尺肤,感受着其温度和湿度。不热不燥的触感传来,伴随着一丝丝凉意。接着,他将手指按压在患者的胫骨侧面皮肤上,仔细探查是否有水肿现象。

    经过一番细致的检查后,李介宾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点了点头说道:“嗯,可以啊,恢复得挺不错的。再喝三副药调理一下就更好了。”

    听到这个好消息,家属们自然是欣喜若狂,连连向李介宾道谢。

    他们对这位年轻帅气又医术精湛的小中医充满了感激之情,看来中医也不是要找老头子嘛。

    而孟超凡则在旁边默默地思考着,亲眼看到李介宾诊察病人,给他了很多启发,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三个人回到办公室,李介宾稍微调整了一下方子,柴胡再加5g,桂枝不变,干姜从一开始的10g减到了6g,然后又加了地骨皮、胡黄连、丹皮、焦三仙。

    “再喝三付,就没事儿了。”李介宾说道。

    这么重的病人,那么难整的病症,居然被他五副药搞定了?

    罗娜从西医角度来看,小便难要补液,说不定要推速尿,而发烧抽血白细胞确实比之前高了一些,要用抗生素,胃不舒服要给质子泵抑制剂,大便不通说不定还要继续灌肠......

    但是都被李介宾的一付汤药解决了,这两天并没给患者用什么别的西药,就算用了也不会那么快出效果。

    李介宾还没感受到这有多么不可思议,在他看来,无非就是对证下药,并且收效了而已。

    六经辨证是一个症候群,这些症候群包含了一系列症状,并非是单独的某个症状,也许这些规律并非天道,但是也是由无数的远古先民们用无尽智慧总结了出来。

    或许这就是中国人崇古的原因吧,因为认为是现在人做不到,但是曾经有人做到了,所以觉得不可思议,如果不称呼那些人是圣人上智,总觉得解释不通呀。

章节目录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木子李大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木子李大湿并收藏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