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魏厂公和东林党
王体乾点点头,面色凝重地说道:“厂公说得极是,只是如此行事,久而久之,我们恐怕难以善终啊。”
魏忠贤笑了笑,满不在乎地说:“都已经死过一回的人了,何必在意这些呢?”
正说着,他看到官船上的一个番子挥手示意可以了。
于是,魏忠贤便迈着轻快的步伐向前走去,同时继续说道。
“王老哥,你就是想得太多了。依咱家之见,咱们到了江南后,就应该随心所欲地行事。
要是看谁不顺眼,根本无需咱家开口,只要咱家一个眼神,自然会有一群徒子徒孙冲上去将其乱刀砍死。
这场景想想就痛快,痛快啊,真痛快啊!”
在京城里,地位的落差,还是压制了魏忠贤一颗多年大佬的心,眼看已如困兽出笼,魏忠贤最后都喊了出来。
说完这段话,魏忠贤已经登上了官船的甲板。
陆路虽然速度快些,但却远不及水路的便捷与舒适。
随着船老大的一声呼喊,船上的水手们开始忙碌起来,推动着这艘广船缓缓启航。
王体乾只是摇了摇头,并没有继续回答,而是转身去处理其他事务。
魏忠贤则端坐在前甲板的太师椅上,悠闲地欣赏着两岸缓缓掠过的风景,同时也观察着周围的人群。
当人们看到船头飘扬着一面大旗,上面写着“钦差督办江南商税之东厂副提督、协理皇家公司业务执行董事魏忠贤”时,无论是商人、百姓,还是那些看起来像是西洋人的商人,都纷纷跪下。
迎着徐徐的河风,魏忠贤仿佛找回了当年作为九千岁的感觉。
然而,无论何时何地,总会有些让人不悦的存在。
岸上有一小群书生模样的人,不仅没有向他们下跪,反而用轻蔑的眼神望向官船,不少人还伸手指指点点。
岸上负责警戒的番子前来驱赶,但却被这些书生大声斥责后退缩回去。
不久之后,李朝钦来到魏忠贤身旁,轻声告诉他一些事情。
“干爹,是国子监和翰林院那帮穷酸,为首的是翰林院掌院学士文震孟和修攥黄道周。”
魏忠贤眯着眼看着岸边,心中涌起一股无名之火。
这些人竟然敢博自己的面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若是在天启年间,他早就将这些人下狱或者贬回老家了。
然而如今的崇祯皇帝却有着不同的治国理念,他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合作共荣、求同存异。
虽然魏忠贤对这些词汇并不完全理解,但他大致明白崇祯皇帝的治国用人思想——让干事的人放手去干,不怕犯错;同时也保留那些不干事的人。
尽管大家可以争吵,但绝不能进行人身攻击,更不能耽误正事。
总之这朝廷必须是和睦的,起码表面上是和睦的才行
想到这里,魏忠贤说道:“甭理他们,一群聒噪的蛤蟆,奈何不了咱们,抓紧时间前往天津。”
“喏。”
岸边上,那群书生那里。
穿着青色长衫的文震孟看着渐渐远去官船队伍感慨道。
“使一阉竖当巡狩一方的钦差大臣,持王命旗牌,尚方宝剑,江南文武悉听差遣,而放着满朝忠良大臣不用,简直就是亘古未闻之事。”
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激愤和无奈。
旁边的一个年轻人附和道:“是啊,文起兄说得对,此乃千古奇事!”他的脸上也露出愤愤不平之色。
黄道周却摇了摇头,说道:“文起兄何须莫名惊诧,晚唐时期,那些大唐的皇帝可是要叫大太监们仲父的。”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屑。
文震孟皱了皱眉,反驳道。
“幼平兄才是大缪,晚唐皇帝昏聩无能,导致奸邪当道,妇寺干政,国祚已尽。
岂能和咱们国朝相比。如今是英主在位,大明朝中兴在即。
幼平兄何故发出这种亡国之音?”
黄道周冷笑一声,说道:“嘿嘿嘿,英主在位,就能使一个老阉竖当钦差耀武扬威,弃朝廷众多国之干城不用,这是寒了天下士子文官之心。”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讽刺和不满。
黄道周自从上次听说徐光启这个离经叛道的西学派得到重用之后,就越发对崇祯皇帝有所不满了。
好友面前,他是无所顾忌的发着牢骚。
“这简直就是乱弹琴!
那徐光启数典忘祖的东西,连祖宗都能不敬,一个离经叛道的西学派竟然能得到皇上如此重用,真是岂有此理!”
文震孟则皱起眉头,劝说道:“幼平兄慎言,当今圣上正值冲龄,心性不定,正是我等中直大臣好好规劝之时,切不可如此鲁莽行事。”
两人争执不休之际,这群书生的后面有几个监生,却是在低声探讨。
其中一人神情紧张地说。
“诸位同年,今日之事,非同小可,万分火急啊!
我们必须尽快将消息传递出去。”
另一人附和道。
“是啊,九千岁即将来到江南,不仅要收织造行业的税,而且所有的商税都可能会被征收。
我们得赶紧通知家主,让他们做好应对的准备。”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于是,他们决定通过飞鸽传书的方式,将这一重要情报传递给各自家族的主人。
“飞鸽传信还不够,信平兄,最稳妥的办法还是派人快马报信,一定要赶到那位九千岁到江南之前,告知诸位家主大人。
小弟看他们这么多人,肯定是一路坐船走运河南下,咱们的人骑快马一定能赶在前面。”
“不错,文常兄言之有理。只是对那老阉狗客气什么,还叫他九千岁,平白抬举了他。”
“宣平兄,咱不去计较这些面子长短,还是大事为重,那位大人已经是定好了路数,我们只需照章办事就是了。”
“对对对。”
“是极是极。”
众人纷纷附和着,脸上露出焦急的神色。
“那好,就按文常兄说的办,立刻安排人手快马加鞭去报信。”
“没问题,我这就去安排。”
说完,那人便匆匆离去。
魏忠贤笑了笑,满不在乎地说:“都已经死过一回的人了,何必在意这些呢?”
正说着,他看到官船上的一个番子挥手示意可以了。
于是,魏忠贤便迈着轻快的步伐向前走去,同时继续说道。
“王老哥,你就是想得太多了。依咱家之见,咱们到了江南后,就应该随心所欲地行事。
要是看谁不顺眼,根本无需咱家开口,只要咱家一个眼神,自然会有一群徒子徒孙冲上去将其乱刀砍死。
这场景想想就痛快,痛快啊,真痛快啊!”
在京城里,地位的落差,还是压制了魏忠贤一颗多年大佬的心,眼看已如困兽出笼,魏忠贤最后都喊了出来。
说完这段话,魏忠贤已经登上了官船的甲板。
陆路虽然速度快些,但却远不及水路的便捷与舒适。
随着船老大的一声呼喊,船上的水手们开始忙碌起来,推动着这艘广船缓缓启航。
王体乾只是摇了摇头,并没有继续回答,而是转身去处理其他事务。
魏忠贤则端坐在前甲板的太师椅上,悠闲地欣赏着两岸缓缓掠过的风景,同时也观察着周围的人群。
当人们看到船头飘扬着一面大旗,上面写着“钦差督办江南商税之东厂副提督、协理皇家公司业务执行董事魏忠贤”时,无论是商人、百姓,还是那些看起来像是西洋人的商人,都纷纷跪下。
迎着徐徐的河风,魏忠贤仿佛找回了当年作为九千岁的感觉。
然而,无论何时何地,总会有些让人不悦的存在。
岸上有一小群书生模样的人,不仅没有向他们下跪,反而用轻蔑的眼神望向官船,不少人还伸手指指点点。
岸上负责警戒的番子前来驱赶,但却被这些书生大声斥责后退缩回去。
不久之后,李朝钦来到魏忠贤身旁,轻声告诉他一些事情。
“干爹,是国子监和翰林院那帮穷酸,为首的是翰林院掌院学士文震孟和修攥黄道周。”
魏忠贤眯着眼看着岸边,心中涌起一股无名之火。
这些人竟然敢博自己的面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若是在天启年间,他早就将这些人下狱或者贬回老家了。
然而如今的崇祯皇帝却有着不同的治国理念,他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合作共荣、求同存异。
虽然魏忠贤对这些词汇并不完全理解,但他大致明白崇祯皇帝的治国用人思想——让干事的人放手去干,不怕犯错;同时也保留那些不干事的人。
尽管大家可以争吵,但绝不能进行人身攻击,更不能耽误正事。
总之这朝廷必须是和睦的,起码表面上是和睦的才行
想到这里,魏忠贤说道:“甭理他们,一群聒噪的蛤蟆,奈何不了咱们,抓紧时间前往天津。”
“喏。”
岸边上,那群书生那里。
穿着青色长衫的文震孟看着渐渐远去官船队伍感慨道。
“使一阉竖当巡狩一方的钦差大臣,持王命旗牌,尚方宝剑,江南文武悉听差遣,而放着满朝忠良大臣不用,简直就是亘古未闻之事。”
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激愤和无奈。
旁边的一个年轻人附和道:“是啊,文起兄说得对,此乃千古奇事!”他的脸上也露出愤愤不平之色。
黄道周却摇了摇头,说道:“文起兄何须莫名惊诧,晚唐时期,那些大唐的皇帝可是要叫大太监们仲父的。”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屑。
文震孟皱了皱眉,反驳道。
“幼平兄才是大缪,晚唐皇帝昏聩无能,导致奸邪当道,妇寺干政,国祚已尽。
岂能和咱们国朝相比。如今是英主在位,大明朝中兴在即。
幼平兄何故发出这种亡国之音?”
黄道周冷笑一声,说道:“嘿嘿嘿,英主在位,就能使一个老阉竖当钦差耀武扬威,弃朝廷众多国之干城不用,这是寒了天下士子文官之心。”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讽刺和不满。
黄道周自从上次听说徐光启这个离经叛道的西学派得到重用之后,就越发对崇祯皇帝有所不满了。
好友面前,他是无所顾忌的发着牢骚。
“这简直就是乱弹琴!
那徐光启数典忘祖的东西,连祖宗都能不敬,一个离经叛道的西学派竟然能得到皇上如此重用,真是岂有此理!”
文震孟则皱起眉头,劝说道:“幼平兄慎言,当今圣上正值冲龄,心性不定,正是我等中直大臣好好规劝之时,切不可如此鲁莽行事。”
两人争执不休之际,这群书生的后面有几个监生,却是在低声探讨。
其中一人神情紧张地说。
“诸位同年,今日之事,非同小可,万分火急啊!
我们必须尽快将消息传递出去。”
另一人附和道。
“是啊,九千岁即将来到江南,不仅要收织造行业的税,而且所有的商税都可能会被征收。
我们得赶紧通知家主,让他们做好应对的准备。”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于是,他们决定通过飞鸽传书的方式,将这一重要情报传递给各自家族的主人。
“飞鸽传信还不够,信平兄,最稳妥的办法还是派人快马报信,一定要赶到那位九千岁到江南之前,告知诸位家主大人。
小弟看他们这么多人,肯定是一路坐船走运河南下,咱们的人骑快马一定能赶在前面。”
“不错,文常兄言之有理。只是对那老阉狗客气什么,还叫他九千岁,平白抬举了他。”
“宣平兄,咱不去计较这些面子长短,还是大事为重,那位大人已经是定好了路数,我们只需照章办事就是了。”
“对对对。”
“是极是极。”
众人纷纷附和着,脸上露出焦急的神色。
“那好,就按文常兄说的办,立刻安排人手快马加鞭去报信。”
“没问题,我这就去安排。”
说完,那人便匆匆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