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静静地听着,感慨名将就是名将。

    总有一些自己想不到的地方。

    曹变蛟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说出来。

    只是听到“一千骑兵猛冲猛打,没有后续,只是一味直捣中军”这里时,崇祯的神情一动,心里一突突。

    好家伙,这不就是旧时空,大同镇林兆东路的副总兵曹文诏,追击流寇的战术嘛。

    这叔侄俩真是如出一辙啊。

    这有点不祥之兆。

    想到这里,崇祯有点不想听下去了,笑着开口道。

    “看你侃侃而谈的样子,想是那功课是已经做足了。

    马上就是武举考试。

    这是朕崇祯年号的第一次武举考试。

    朕是非常重视的,做了许多改动。

    无论是内容上还是体制上。

    朕也提前给你们这些内书堂的学子们,开了后门。

    让你们做好温习的准备。

    到时候考不上一甲,就是你们这些少年武将的失败。”

    听了崇祯的话,刚才还夸夸其谈的曹变蛟,脸色立马垮了。

    他别的不怕,就怕那些新式文化课,特别是宋应星老师的物理课。

    那是一点也没有学着。

    原因嘛,除了逃课就是逃课。

    曹变蛟一脸苦笑,脸上都能结出苦瓜了。

    “陛下,不知为何?

    末将看到那些定理和符号,还有那什么阿拉伯数字,就头痛欲裂。

    不如陛下开恩。

    到时候在别的科目考试上,比如演武格斗、骑马射箭上,为末将多加点项目。

    让末将可以得更多分数,用来弥补那数学物理可能的分差······”

    “胡闹!”

    崇祯气笑了。

    曹变蛟一看崇祯脸色不对,他也是乖觉的人,赶紧跪下。

    “末将该死!”

    “曹变蛟啊,曹变蛟。

    你当朕开科武举是过家家吗?

    你想考什么考什么?

    显得你多厉害似的。

    就是拿你引你为傲的骑射本领来说,在这批朕的内书堂学生里。

    你也不是最拔尖的。

    那辽东镇的吴三桂,是不是赢了你好几次射击?”

    “末将也是赢了他好几次的,他是败多胜少。”

    “对对,可人家吴三桂不仅仅骑射厉害,这新文化课成绩······”

    崇祯有点卡壳了,说实话,他不记得吴三桂具体的文化课成绩。

    崇祯转头问向王承恩。

    “王大伴,上一次周考,吴三桂的成绩如何?”

    王承恩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他其实很想说的是。

    “皇爷,你俩说话是不是跑题了。

    你不是在训斥曹变蛟,不好好学习吗?

    怎么两句话,就扯到了曹变蛟和吴三桂,谁武力值更厉害的问题上呢?”

    可惜王承恩可不敢这样说话。

    “回皇爷的话,老奴无能。

    确实不知道吴三桂的成绩是多少?

    不过吴三桂从来没有逃过课,他的成绩总体上来说,在他们这一届武将之中,已经算得上中流水平。”

    “听见了吗?

    人家吴三桂是文武双全,将来必定是个帅才。

    你看看你,天天就知道舞刀弄枪,往箭社那边跑。

    将来你顶多做一个先锋大将,有多大的前途。

    朕不管啊,还有几天的功夫。

    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考出一个一甲的好名次。

    你就不要再来见朕了。”

    崇祯一听吴三桂的文化课成绩还行,赶紧给吴三桂安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帽子。

    对一向娇惯的曹变蛟,也下了最后通牒。

    ·······

    有了经济基础和外部环境的稳定,皇庄也走上了正轨。

    觉得暂时没有什么顾虑的崇祯,终于启动了自己的军事改革步伐。

    首先就是武举的改革,成立大明皇家军事学院。

    其次就是京营十四万军队的改革,账面上的十四万,这里面说不定都是些地痞无赖,吃空饷的玩意。

    京城的云仙阁里,有那来自西北的几个将门世家子弟,聚到了一个雅间里。

    讨论的就是今年的武举。

    早在两个月之前,京城的街头巷尾,就已经流传了一条隐秘的小道消息。

    不知传递消息的那位,他的亲戚是宫里的哪位公公,是司礼监、御马监,还是兵杖局火药司,又或者是最近炙手可热的内书堂。

    武举要大动,大大的改革。

    明朝的武举发展不是明初的时候就有,明初武德充沛,大明的将士打遍天下无敌手。

    作为皇帝的太祖成祖和仁宗、宣宗考虑得更多的是骄兵悍将威胁皇权的问题,自然不会设立武举。

    重文轻武才是当时明朝的主旋律。

    可是自土木堡之变之后,大明的武勋集团垮了,大明的军事力量由盛转衰,西北的蒙古鞑子彻底成了大明朝的心腹大患。

    武举在成化年间由太监汪直提起,却被文官所忌,搁置一旁,直到万历末年才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且流程全部照抄文官科举,还没有殿试三甲一说,

    崇祯决定彻底改革武举,先是在两个月前颁布了明令。

    以后两京的京卫武学必须重建,武举必须改制,朝廷选拔军官要以武举考试为主,推荐为辅。

    各地卫所子弟若是想要从军,必须参加武举。

    这次的武举考试也要押后,让各地的武举人进京后,先去南苑演武场学习一段时间,才能参加此次武举考试。

    今天云仙阁里的五人,就是为了探讨这件事情。

    “张兄,这京城中属你最有人面,在京城人头熟。

    你给大伙说说,这次武举考试,圣上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怎么感觉咱们这些将门子弟,在这次武举考试中不一定占优势啊。”

    说话的人叫李克勤,他是固原镇一个卫所千户的儿子。

    因为是独子的缘故,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娇生惯养,纨绔子弟的做派学的透透的,可就是没有学到一点真本事。

    按照原来的惯例,他倒是不愁前程的。

    到了年龄,不外乎就是先从小旗小队官干起,慢慢就是总旗、百户、镇抚,接着就是顺理成章接替了父亲千户的职位。

    可是现在不同了,新皇帝刚刚颁布了诏书,重申了武举的重要性。

    当地卫所的指挥使大人,不敢再将这种暗面上的世袭制,再继续搞下去。

    风头正劲的皇上,这三把火还没有烧完呢。

    指挥使大人可不想粘上。

章节目录

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韧竹万杆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韧竹万杆斜并收藏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