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房玄龄照旧,过了四更天出府,去上早朝。

    承天门前,相熟的官员,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低声的交谈着,等着承天门开启。

    承天门开,一众朝臣鱼贯而入。

    太极殿。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下方,文武百官跪地朝拜。

    王德上前两步,高声道,“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陛下,臣有本奏!”

    朝臣中走出一人,跪倒在地。

    “陛下,东突厥求亲之事不能再拖了,长乐公主出嫁东突厥,于我大唐而言,利大于弊,为了天下黎民苍生,臣斗胆,恳请陛下允了这段婚事!”

    “臣附议~!”

    “臣附议!”

    “陛下,东突厥以武力胁迫,要迎娶我大唐嫡长公主,如若陛下允了这段婚事,后人将如何看待陛下?那些番邦属国将如何看待我大唐?”

    又一人从朝臣中走了出来,像前几天一样,朝堂上再次争吵了起来。

    李世民一言未发,静静的看着大殿上争吵着的众人。

    虽然东突厥求亲之事已有决断,但李世民并没有急着处理此事,他还要再看一看这些朝臣对东突厥之事的态度。

    这一吵,吵了整整一个多时辰。

    一个小太监急匆匆的进了太极殿,小太监在王德的耳边低语了几句,王德脸色变了变,挥退了小太监,自己快步走到了李世民身旁。

    听着王德的话,李世民脸色也跟着阴沉了下来。

    很快,下方的朝臣中传来一阵骚动。

    一个一身素衣的小老头,缓步进了太极殿。

    “周老来了!”

    “周老!”

    “周老。。。”

    走进太极殿这个小老头儿,名叫周仁甫,是当代的儒学大家之一,官拜光禄大夫,从二品的官职。(光禄大夫,文散官。)

    李渊建立大唐登基之时,为了得到儒家一脉的支持,拉拢了很多儒家之人,周仁甫就是其中之一。

    周仁甫的辈分很高,朝堂上,最出名的儒学大家孔颖达,在周仁甫的面前也要执弟子之礼。

    这小老头已经70多岁了,李渊还在位的时候,周仁甫就已经告老,在家中颐养天年。

    不成想,今日周仁甫竟然上了大殿。

    “老臣周仁甫,见过陛下。。。”

    周仁甫轻轻抖了抖身上的素衣,随即便要跪拜李世民。

    别看周仁甫70多岁了,但身子骨却很硬朗。

    “周老快快免礼!”李世民也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来人,赐坐!”

    一个小太监慌忙的捧着个软蹲,送到了周仁甫的身旁。

    “多谢陛下。”

    周仁甫躬了躬身,毫不客气的坐在了大殿之上。

    本来李世民还想跟周仁甫客气几句,唠两句家常,嘘寒问暖一下,表示一下帝王对他这个儒学大家的重视,也表示一下帝王的心胸。

    可周仁甫根本就没给李世民这个机会,直接说出自己的来意。

    “陛下,老臣听闻,东突厥求亲嫡长公主长乐,朝堂之上多有不同之声,故有老臣今日之行!”

    此刻,整个太极殿只有周仁甫一人端坐,就连李世民都是站着的。

    朝臣中,不少人暗自皱眉,天地君亲师,天地君亲跟周仁甫都没啥关系,哪怕周仁甫勉强能算个师者,可在君王面前,师又算的了什么呢?

    李世民尚且站着,周仁甫怎么能坐着呢?

    这是不恭,不敬啊!

    李世民心中也是不悦,但脸上却依旧保持着和善的微笑。

    “周老以为此事朕当如何处置?”

    几乎所有人都听出了李世民话中的不满,这不等于是在说‘你要教朕怎么做?’

    周仁甫抬手从衣袖中取出了一块帛书,直接递给了李世民。

    “陛下,河北道雨水连绵,多日未停,最多两日,河北道水患的消息就会传入长安,这封信,是老臣的一位门生托人带来的。”

    (大唐的河北道,位于黄河流域,史书上有记载的水灾,仅在河北道,就有近60次。)

    李世民皱着眉,接过了周仁甫手中的帛书,帛书上说,河北道多日连雨,已有坝口决堤,水灾肆虐,百姓流离失所,有大批的灾民已经走在了逃难的路上。

    “陛下。”周仁甫叹了口气站起了身,“陛下,赈灾之事迫在眉睫,此刻陛下若执意与东突厥起战事,苦的将是这天下苍生啊陛下!”

    “且不说我大唐能否敌的过东突厥那虎狼之兵,即便我大唐胜了,又能如何?可能解我大唐的百姓之苦?”

    “倘若这一战输了,陛下可想过后果?”

    “隋朝灭亡,皆因隋炀帝不听忠臣劝谏,一意孤行所致!”

    “陛下难道想学隋炀帝,不听良言,一意孤行?”

    “国虽大,好战必亡啊陛下!”

    周仁甫的一番话,惹的满朝哗然。

    “隋炀帝残暴不仁,岂能与陛下相比?”

    “周仁甫,陛下乃千古明君,圣主!你如此之言,实乃大逆不道!”

    “周仁甫,陛下之贤明,天下皆知,岂容你胡乱编排?”

    李世民把手中的帛书递给了身旁的王德,同时看了王德一眼。

    王德会意的接过了帛书,随机目光扫向了朝臣之中。

    “陛下贤明,自然是臣子所愿。”周仁甫看向其他朝臣,脸上露出一抹淡然的笑意。“老臣深知,远嫁长乐公主之事,会让陛下为难!”

    “陛下,老臣今日上朝,已抱必死之心,木棺已停至殿外。。。老臣不惧生死,远嫁长乐公主的骂名,由老臣来背负!”

    “老臣只愿陛下能怜这天下百姓,别让百姓再受战火之苦!”

    李世民为什么不愿远嫁长乐?除了因为长乐是李世民的掌上明珠之外,还因为这件事的性质,实际上是在向东突厥低头!

    哪个帝王会愿意向他人低头?

    而周仁甫认为,李世民需要一个借口,一个可以让他放下身段的借口。

    所以,周仁甫上朝之时,把木棺一并带到了大殿外。

    李世民一心想做明君圣主,而周仁甫所表现的那是为国为民,所以,周仁甫料定李世民不会赐他一死。

    退一万步说,他周仁甫触怒了李世民,李世民赐了他周仁甫一死,那又如何?

    为国为民而死,他周仁甫必定流芳后世!

    活到他周仁甫这个岁数,若能落得个流芳百世的名声,还有什么可求的?

    “陛下,臣有一问!”

章节目录

大唐:我能搞钱,多娶公主合理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九品戒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九品戒刀并收藏大唐:我能搞钱,多娶公主合理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