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东想了想,这份源代码,是实践的结果,但是数据库的理论,却没有涉及太多。

    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高振东又在系统资料里一阵倒腾,弄了一本《数据库技术》出来,这本书是他专门挑的,里面主要内容是数据库的理论内容,应用部分不多。

    这样一来,高振东关于数据库这个事情,最花时间的反而是把这本书里面的内容,涉及到应用举例的地方,全部替换成他手上这个精简版数据库的。

    好在内容不太多,要不然还真搞麻烦了。

    等到吃饭的时候,娄晓娥道:“对了振东,今天家里打电话,我哥马上要回来了。”

    高振东一惊,算了算日子,也不短了,是到了差不多回来一次的时候了。正好,等他来了,自己可以和他商量一点事情。

    只是不知道这位大舅哥,有没有给娄晓娥找到嫂子。

    不过这个“马上”,估计也是个时间比较长的事情,打这个电话的时候,估计娄守行还在港岛,无论如何不可能今天打电话明天就到。

    高振东穿越时的很多常识,在这个年头是不适用的,比如,大部分省会之间,铁路可以在12小时内到达。

    而这时候就很困难,别说12小时了,点子背或者距离远的,120小时还不见得能赶到呢。

    不过对于娄守行来说,速度不是问题,他可以通过飞机完成飞行,对他来说麻烦的是手续和准备工作,这就很花时间了。

    高振东一边改着数据库技术的书,一边干着点儿其他事情。

    这天,他刚上完京城工大的课,正在往办公室走。

    现在SZ61配套计划的二期,被放到了十二机部那边,自然就不用跑到61号教室答疑解惑。

    还没走到办公室,就被人叫住了。

    “高教授,请留步。”

    声音很熟悉,高振东转头一看,是罗教授。

    罗教授自从枪挂榴弹的事情定型批产之后,就一直在搞末敏弹的事情,只是需要找到高振东的时候不多,一直都挺顺利的。

    今天叫住自己,是末敏弹有结果了?

    高振东一边高兴,一边和罗教授打招呼。

    “罗教授,你这是有什么喜事?是末敏弹的事情?”

    看见罗教授满脸喜色,高振东猜想着道。

    如果不是末敏弹有好消息,他应该不是这个样子。

    “对对对,消息有好有坏,总体向好。”罗教授笑道。

    “哦?说说看。”高振东笑道。

    罗教授先是递给他一叠资料:“地面固定破甲试验已经做过了,你看看。”

    这叠资料里,有照片,也有文字报告。

    高振东翻开看了看,笑了:“哟,这个还真是好消息,这个深度可以啊。”

    罗教授他们做的自锻破片战斗部,在设计炸高以下,破甲深度不低于90mm,对于这个数字,其实高振东是很高兴的。

    别看一分米都不到,可是除了坦克的正面装甲之外,能扛得住这个穿深的不多。

    更别说西方这一代坦克,个个都基本上是脆皮,这时候正好是甲弹对抗,弹因为聚能破甲战斗部横行,大占上风的时候,复合装甲又还没有大规模面世,真正投入使用的,实际上到现在就我们一种而已。

    所以这年代的坦克,因为聚能破甲、导弹的出现,正处在“装甲无用论”的这个论调盛行的节点上,大洋公约组织的那票坦克有一个算一个,基本上都脆皮。

    以高卢鸡的AmX-30为例,如果不论倾角的话,这货的装甲除了火炮防盾之外,正面装甲厚度也只有80mm,算上倾角也不过大概170~200mm的程度,基本上是除了欺负装甲车,见了谁都要跑的地步,大约也就能欺负一下它传统势力范围——非洲的那些小国家。

    对了,这东西机动性不错,跑得还算快,也许对于高卢鸡来说,这东西还真就是最合适的,别看它打不过,但是它跑得掉啊。

    至于其他位置,简直没法看,顶甲20mm,发动机顶部15mm,侧甲30~40mm。

    所以90mm的穿深,打AmX-30这种奇葩的主装甲都绰绰有余,因为这个90mm,是从上往下打的,AmX-30的主装甲倾角,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可以这么说,这个穿深,只要运气不是太差,打大洋公约组织所有的二代坦克都没什么问题。

    高振东一边看,一边点头:“嗯,最终选定了非制冷碲汞镉双波段?”

    罗教授笑道:“对,为了节约成本和体积,使用的非制冷碲汞镉双波段探测器,这样一来,没有了制冷那一坨,成本进一步下降了。而且结构越简单,做起加固来就越容易。”

    这东西不说一出生就要上炮弹,但至少火箭弹还是要上的,必须能承受一定的加速度、振动等环境条件。

    高振东确定了一句:“红外探测器的性能足够?”

    没有制冷,红外探测器的性能是要下降的。

    “试验过了,足够的,对于行驶中、或者发动机关闭半小时以内的目标,发火率在85%以上。而且双波段探测器对于火堆等典型干扰源的误触发率,不大于10%。”

    只要是跑着的机动车辆,那发动机温度就必然不低,就算是熄火,短时间内也是凉不下来的。

    高振东前世,开过SUV,那发动机熄火半小时温度都还不低呢,更别说装甲车辆或者是重卡发动机那么大一坨了。

    “嗯,这个数据不错了,犯错概率足够低就行,想要做到杜绝也没可能。”

    要是真要把这些数据做到极限,那就得上红外成像之类的手段了,这年头明显是有点不现实了。

    听见高振东的话,罗教授也很高兴,他的大部分研究工作,主要就是在高振东给出的技术里,挑挑拣拣,自由组合,最终选一个综合性能功能和成本最合适的组合出来。

    这工作不能说是轻轻松松吧,至少也能说是难度不高。

    看了一遍,高振东笑道:“这东西做得已经不错了啊,还有什么坏消息?”

    在他看来,这个末敏弹虽然还没上布撒器和火箭弹进行测试,但是就现在已经完成的部分测试来说,已经很好了。

    现阶段场地试验,综合命中率不低于55%,这是因为只要扔到了预定地域,解决了“不发火、误发火”两个问题,这个弹在命中率方面其他的问题就不太大了。

    别看55%看起来好像没有导弹动不动70%以上的命中率高,但是这东西一打一大片,实际上是非常惊人的。

    老毛子十几二十年后的第一代末敏弹,命中率还不如这个呢。

    罗教授笑得有些无可奈何:“那啥,部队那边,用这个去打我们的复合装甲和爆反靶板了。”

    嗯?高振东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这的确是他们能干出来的事情。

    料敌从宽,非常的从宽,我们有的,敌人也会有。

    对于这个弹的穿深来说,用在二代坦克正面主装甲的复合装甲无疑是有些超标了,那是真啃不动。

    而相对爆反来说,哪怕这个自锻破片成形之后相当于一枚穿甲弹,而爆反是防破优于防穿,但是90mm对于高振东利用双防抛板技术改进过的爆反来说,也还是有一些力有不逮。

    高振东笑道:“打穿了没?”

    知道这两个东西都是高振东的手笔,罗教授摇头笑道:“你也太看得起我了,打不穿,一个都没打穿。你弄这两个东西实在是太硬了。”

    “他们的意思是?”

    “他们倒是没想到要打穿这两个东西,毕竟他们也知道,这两个东西是用在哪里的。他们只是想,能不能把这东西的穿深,做到120mm以上。他们还有论据的,说是61火80mm口径550穿深,赤剑-61导弹120mm口径650穿深,那这个110mm口径,怎么着90mm穿深也太低了。”

    高振东哭笑不得,嘿,这帮同志还整得挺有道理的。

    他想了想,笑道:“不用,就按照这个搞,定下来的设计指标,哪儿是说改就能改的。这几个弹的穿甲原理都不同,装药形状和结构迥异,哪儿是能这么类比的。要保证自锻破片的超大炸高,就必然牺牲掉聚能破甲所拥有的高破甲。他们要是再问,就说我说的,这个够用了。”

    其实90mm还是120mm,对于现在的坦克顶甲来说都没什么意义,因为都杀伤力溢出,大可不必。

    有了高振东顶缸,罗教授是彻底放下心来,他知道在陆军那边,高振东还是有些特殊的。

    做高教授的课题那是真爽,他不但负责给你解决问题,而且在该帮你顶住的时候,绝对不含糊,这让负责具体事务的同志做起事情来,就非常舒服。

    高振东一边摇头一边笑:“再说了,120穿深的,他们也不一定用得起啊。”

章节目录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打小就清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打小就清澈并收藏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