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碳研院的新问题(3k)
和高振东前世学习的OSI七层网络模型的结构不同,这次高振东准备组的简单网络,倒是有点像他在前世准备在毕设里实现的一个私有数据传输协议族,完全抛开OSI七层模型,应用层是一层,再往下,除了物理层之外,其余的全部压缩为一层,将通信的层数控制在三层,能跑就行。
这其实和TCP/IP的思路比较接近,TCP/IP其实就只有四层或者五层,到底是四层还是五层,这个倒是不太明确,各有各的说法。
OSI七层是个比较理想化的模型,理想化的东西就有个缺陷:不太注意现实,有点不接地气,要完整实现这七层,简单来说就是有些东西是多此一举,浪费资源的。
而TCP/IP诞生源自实际应用,它更接地气一些,要在70年代左右的硬件环境和通信资源下实现较为可靠的网络传输,咱们就尽量节约一点。
高振东也是这個想法,甚至他更极端一些:能跑就行,但是可以利用自己手上现成的telnet和ftp协议的报文头信息辅助控制握手和传输,别人都搞好的,自己拿来主义就好。
高振东手上这个Modem,系统也是帮着卡了个bug,虽然所有的东西都基于现有技术,但是却有一个利用现有技术,实现的未来功能。
——那就是实现了AT指令集控制Modem的拨号等基本操作控制,虽然没有日后的AT指令集那么完整,但是基本的一部分是有了。
只可惜现在这个电话机靠人工交换的背景下,这玩意意义暂时不大。
这个时候的调制解调器,使用起来非常麻烦,要靠电话听筒发出的声音和一个叫“声耦合器”的东西协同动作,才能成功连接,而且这套玩意哪怕是在西方已经普及了程控交换电话网后,依然如此。
直到80年代,贺氏公司发明了智能调制解调器,才将上面说到的计算机直接控制Modem拨号给弄进去。
有意思的是,早期著名黑客里面,就有一位,纯靠自己的嘴模拟电话拨号音,就能拨通网络的,就是利用了声耦合器的这个缺陷,而且那张嘴是真厉害。
就在高振东和网络传输较劲的时候,俞允成来找他了,应该是碰到了一点小问题。
“高主任,我们在调试测温系统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不太好解决。”
“什么问题,你说。”高振东给他们的是原理性的设计,在大的方面考虑比较完整,但是在一些小细节方面可能就不是那么完全了,出一些小问题实属正常。
“测温的问题,热电偶测温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没问题,可是由于是在炉膛上,灵敏度有些不够,反应慢一些。这个东西又不能送到炉中央去,所以不太好解决这个问题,热电偶是您做的,想看看能不能提高一下它的灵敏度。”
高振东想了想,这个还真不能用坦克自动灭火的热电偶那种方式来解决,这玩意是要长期工作在高温环境中的,不过办法还是有的。
“这样,我们不在热电偶自身去动脑筋,热量不过来,你就叫它过来。你试试在热电偶前面,用石英玻璃做个聚光镜,将炉膛里的光尽量聚集到热电偶上面,这样反应速度应该能上得来,只是要重新校准热电偶温度和炉体温度的对应关系而已。
俞允成一听,诶,这个办法不错,简单直接,曲线解决问题,还得是高主任。
“哈哈,这个办法好,不用费时费力去折腾热电偶,加块石英玻璃就解决问题了,我这就去试试。对了,高主任,东北碳研院的人来了,正在卸货,你要不要去看看。”
高振东闻言,放下手中的事情,和俞允成一起去了单晶炉实验室。
东北碳研院那边为第三轧钢厂承制的石墨构件,如加热体、电极、保温罩这些运到了,石墨加热体再加上石英坩埚,基本上热场这一块的主设备就齐了。
这一次,是段工亲自押车过来,这让高振东有些诧异,这玩意用不着他亲自过来吧。
一见高振东,段工哈哈大笑:“哈哈,高主任,我又来了!你们这批构件,可是我们院长亲自关照,由我一路盯着做出来的,质量上绝对符合你们的要求。”
高振东连连称谢:“可太感谢了,以后可能还要经常麻烦你们呢。”
石墨构件不是装上就一劳永逸的,有一部分是需要更换的,有点像耗材,所以高振东有此一说。
段工笑道:“哪儿称得上麻烦,我们不就是做这个的嘛,呵呵。”
说完,向高振东使了个眼色。
看出来他应该是有什么话要说,难怪他要自己亲自过来。
高振东点点头,把卸货、检查、安装的事情交给俞允成,自己带着段工去了自己办公室。
进了高振东办公室,段工才说起自己的来意。
“高主任,一个事情嘛,是小事,过年了,踅摸了点年货,给你带了点过来,呵呵,也不是什么稀罕物,回头我叫人给伱送家里去。”
知道这位外粗里细的段工的风格,高振东笑着道了谢,那边过来的,可都是好东西,有一些是自己系统里也提不出来的。
说完这个真正的小事,段工说的下一件,可就不是小事了。
“第二件嘛,是找您求援来了。”
“求援?”高振东有些奇怪,关于石墨的东西,自己前面都和他说得很透了,想了想,对了,还有个热解石墨的事情,上次他自己不好意思,没继续听下去。
看来是现在需要搞热解石墨了?
高振东笑道:“热解石墨的事情?没问题啊。”
可是段工的回答却有些出乎他的意料,段工摇摇头:“不是,是渗铜石墨喉衬材料的事情。是准备用在哪儿出的问题,我不能说,不过具体情况和相关参数是能说的,就想请您给我们参谋参谋。”
高振东差点没笑出声来,你这跟都说了有什么区别,这玩意还能用在哪儿?
自己手上还有碳研院的技术顾问聘任证书呢,估计这也是他说起来实际上没啥顾忌,只是装个样子的原因。
“嗯,没事,什么问题,你说吧。”
段工说的这个事情,其实情况很简单。
高振东教着他们做出来的石墨渗铜材料,强度比较高,抗烧蚀性能也较好,因而准备用在另外一个需要使用到类似材料的场合。
可是试验下来,发现抗烧蚀性能下降比较厉害,受高压气流冲刷,机械剥蚀比较严重,这就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了,按照理论计算,这个材料的强度是符合这个使用场景的要求的。
而且在导研院的红外空空导弹上使用也很顺利,甚至两者之间工作压力相差都并不太大,按说不至于造成如此程度的性能下降。
碳研院想来想去,找不到原因,干脆,趁着运送构件的机会,过来找高振东,一是带点年货,加深下关系,二来嘛,亲口问问,也许有办法。
至少,得把原因找出来,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否则连方向都找不到。
高振东仔细询问了出问题时候的工况,心里大概有底了。
“段工,你们新的这种应用,听起来其工作时间,已经远超导研院产品的工作时长了吧?”
“嗯,对,但是按说工作时长增加,烧蚀程度会增加,但是烧蚀率也就是烧蚀速度应该是维持在一个范围内的,但是现在的表现是急剧下降,主要表现为气流冲击带来的机械剥蚀。”
高振东笑道:“你们认为渗铜石墨的机械强度按照计算来说是足够的,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
“嗯,对,这就是我们抠脑袋的地方,算起来够,用上去就垮了。”
高振东笑道:“段工,你想想,铜是不是会烧化?”
“烧烧化?!诶哟我滴个乖乖,高主任,你这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段工听见高振东这简单一句话,一下子想明白了。
常温下检测石墨渗铜材料的强度,由于铜是凝固的,与石墨材料交缠,其强度肯定是很高的。
可是到了工作状态下,铜被烧化为液体了,这个时候就只是起到作为发汗材料,蒸发带走热量的作用了,强度上是没有什么贡献的。
红外空空弹的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短,那这个问题并不突出。
可是在长时间工作的发动机上,这个问题可就出来了,前期铜还没化完,工作还好,后面铜全熔化了,那抵抗高压气流吹拂带来的机械剥蚀的性能可就不行了。
段工在高振东办公室兴奋得手舞足蹈:“哈哈,高主任,太感谢你了,这么简单一个问题,困扰我们已经很久了。找到了问题所在,我们就能想办法处理了。”
找不到问题所在,就没法针对性做出处理,现在知道问题了,就好办多了,说得难听点,最笨的办法就是突破一点重量指标,把东西做厚一点,你不是烧得快嘛,那我多加点,让你多烧一会儿。
(本章完)
这其实和TCP/IP的思路比较接近,TCP/IP其实就只有四层或者五层,到底是四层还是五层,这个倒是不太明确,各有各的说法。
OSI七层是个比较理想化的模型,理想化的东西就有个缺陷:不太注意现实,有点不接地气,要完整实现这七层,简单来说就是有些东西是多此一举,浪费资源的。
而TCP/IP诞生源自实际应用,它更接地气一些,要在70年代左右的硬件环境和通信资源下实现较为可靠的网络传输,咱们就尽量节约一点。
高振东也是这個想法,甚至他更极端一些:能跑就行,但是可以利用自己手上现成的telnet和ftp协议的报文头信息辅助控制握手和传输,别人都搞好的,自己拿来主义就好。
高振东手上这个Modem,系统也是帮着卡了个bug,虽然所有的东西都基于现有技术,但是却有一个利用现有技术,实现的未来功能。
——那就是实现了AT指令集控制Modem的拨号等基本操作控制,虽然没有日后的AT指令集那么完整,但是基本的一部分是有了。
只可惜现在这个电话机靠人工交换的背景下,这玩意意义暂时不大。
这个时候的调制解调器,使用起来非常麻烦,要靠电话听筒发出的声音和一个叫“声耦合器”的东西协同动作,才能成功连接,而且这套玩意哪怕是在西方已经普及了程控交换电话网后,依然如此。
直到80年代,贺氏公司发明了智能调制解调器,才将上面说到的计算机直接控制Modem拨号给弄进去。
有意思的是,早期著名黑客里面,就有一位,纯靠自己的嘴模拟电话拨号音,就能拨通网络的,就是利用了声耦合器的这个缺陷,而且那张嘴是真厉害。
就在高振东和网络传输较劲的时候,俞允成来找他了,应该是碰到了一点小问题。
“高主任,我们在调试测温系统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不太好解决。”
“什么问题,你说。”高振东给他们的是原理性的设计,在大的方面考虑比较完整,但是在一些小细节方面可能就不是那么完全了,出一些小问题实属正常。
“测温的问题,热电偶测温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没问题,可是由于是在炉膛上,灵敏度有些不够,反应慢一些。这个东西又不能送到炉中央去,所以不太好解决这个问题,热电偶是您做的,想看看能不能提高一下它的灵敏度。”
高振东想了想,这个还真不能用坦克自动灭火的热电偶那种方式来解决,这玩意是要长期工作在高温环境中的,不过办法还是有的。
“这样,我们不在热电偶自身去动脑筋,热量不过来,你就叫它过来。你试试在热电偶前面,用石英玻璃做个聚光镜,将炉膛里的光尽量聚集到热电偶上面,这样反应速度应该能上得来,只是要重新校准热电偶温度和炉体温度的对应关系而已。
俞允成一听,诶,这个办法不错,简单直接,曲线解决问题,还得是高主任。
“哈哈,这个办法好,不用费时费力去折腾热电偶,加块石英玻璃就解决问题了,我这就去试试。对了,高主任,东北碳研院的人来了,正在卸货,你要不要去看看。”
高振东闻言,放下手中的事情,和俞允成一起去了单晶炉实验室。
东北碳研院那边为第三轧钢厂承制的石墨构件,如加热体、电极、保温罩这些运到了,石墨加热体再加上石英坩埚,基本上热场这一块的主设备就齐了。
这一次,是段工亲自押车过来,这让高振东有些诧异,这玩意用不着他亲自过来吧。
一见高振东,段工哈哈大笑:“哈哈,高主任,我又来了!你们这批构件,可是我们院长亲自关照,由我一路盯着做出来的,质量上绝对符合你们的要求。”
高振东连连称谢:“可太感谢了,以后可能还要经常麻烦你们呢。”
石墨构件不是装上就一劳永逸的,有一部分是需要更换的,有点像耗材,所以高振东有此一说。
段工笑道:“哪儿称得上麻烦,我们不就是做这个的嘛,呵呵。”
说完,向高振东使了个眼色。
看出来他应该是有什么话要说,难怪他要自己亲自过来。
高振东点点头,把卸货、检查、安装的事情交给俞允成,自己带着段工去了自己办公室。
进了高振东办公室,段工才说起自己的来意。
“高主任,一个事情嘛,是小事,过年了,踅摸了点年货,给你带了点过来,呵呵,也不是什么稀罕物,回头我叫人给伱送家里去。”
知道这位外粗里细的段工的风格,高振东笑着道了谢,那边过来的,可都是好东西,有一些是自己系统里也提不出来的。
说完这个真正的小事,段工说的下一件,可就不是小事了。
“第二件嘛,是找您求援来了。”
“求援?”高振东有些奇怪,关于石墨的东西,自己前面都和他说得很透了,想了想,对了,还有个热解石墨的事情,上次他自己不好意思,没继续听下去。
看来是现在需要搞热解石墨了?
高振东笑道:“热解石墨的事情?没问题啊。”
可是段工的回答却有些出乎他的意料,段工摇摇头:“不是,是渗铜石墨喉衬材料的事情。是准备用在哪儿出的问题,我不能说,不过具体情况和相关参数是能说的,就想请您给我们参谋参谋。”
高振东差点没笑出声来,你这跟都说了有什么区别,这玩意还能用在哪儿?
自己手上还有碳研院的技术顾问聘任证书呢,估计这也是他说起来实际上没啥顾忌,只是装个样子的原因。
“嗯,没事,什么问题,你说吧。”
段工说的这个事情,其实情况很简单。
高振东教着他们做出来的石墨渗铜材料,强度比较高,抗烧蚀性能也较好,因而准备用在另外一个需要使用到类似材料的场合。
可是试验下来,发现抗烧蚀性能下降比较厉害,受高压气流冲刷,机械剥蚀比较严重,这就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了,按照理论计算,这个材料的强度是符合这个使用场景的要求的。
而且在导研院的红外空空导弹上使用也很顺利,甚至两者之间工作压力相差都并不太大,按说不至于造成如此程度的性能下降。
碳研院想来想去,找不到原因,干脆,趁着运送构件的机会,过来找高振东,一是带点年货,加深下关系,二来嘛,亲口问问,也许有办法。
至少,得把原因找出来,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否则连方向都找不到。
高振东仔细询问了出问题时候的工况,心里大概有底了。
“段工,你们新的这种应用,听起来其工作时间,已经远超导研院产品的工作时长了吧?”
“嗯,对,但是按说工作时长增加,烧蚀程度会增加,但是烧蚀率也就是烧蚀速度应该是维持在一个范围内的,但是现在的表现是急剧下降,主要表现为气流冲击带来的机械剥蚀。”
高振东笑道:“你们认为渗铜石墨的机械强度按照计算来说是足够的,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
“嗯,对,这就是我们抠脑袋的地方,算起来够,用上去就垮了。”
高振东笑道:“段工,你想想,铜是不是会烧化?”
“烧烧化?!诶哟我滴个乖乖,高主任,你这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段工听见高振东这简单一句话,一下子想明白了。
常温下检测石墨渗铜材料的强度,由于铜是凝固的,与石墨材料交缠,其强度肯定是很高的。
可是到了工作状态下,铜被烧化为液体了,这个时候就只是起到作为发汗材料,蒸发带走热量的作用了,强度上是没有什么贡献的。
红外空空弹的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短,那这个问题并不突出。
可是在长时间工作的发动机上,这个问题可就出来了,前期铜还没化完,工作还好,后面铜全熔化了,那抵抗高压气流吹拂带来的机械剥蚀的性能可就不行了。
段工在高振东办公室兴奋得手舞足蹈:“哈哈,高主任,太感谢你了,这么简单一个问题,困扰我们已经很久了。找到了问题所在,我们就能想办法处理了。”
找不到问题所在,就没法针对性做出处理,现在知道问题了,就好办多了,说得难听点,最笨的办法就是突破一点重量指标,把东西做厚一点,你不是烧得快嘛,那我多加点,让你多烧一会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