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看着忽然跑回家来的黄亭,黄权一脸疑惑。

    “你小子不是在荆州跟着陈都督吗?怎么忽然回来了?”

    “哎你小子,不是在那边惹了什么祸,这才过来躲避的吧?你爹我,可没什么本事给你兜祸。”

    黄亭翻了个白眼:“在你老人家的眼里,儿子我就是这样的人吗?”

    黄权想了想,忽然发现了盲点。

    “哎你小子那奇怪的口癖怎么没了,呐呐呐呐呐呢?”

    黄亭眼睛一亮,阴阳怪气道:“啊呀,没想到咱们黄老爷子,居然喜欢这一口呐,回头我告诉几个姨娘,说不定她们会很高兴来着。”

    黄权的脸瞬间就黑了,这破儿子,出去那么久了,还是这个味道,一点都没变。

    他私底下也问过其他几个世家的,就没一个儿子,是黄亭这样的性格,哦还有一个,是吴懿家的小儿子吴林。

    两人几乎说是一模一样的性格,在家里的时候,口不择言目无尊长,能不跪坐就不跪坐。平日里私底下的说话风格,也是偏向调侃,还有共同点,就是不喜欢三纲五常,也不爱四书五经。

    然而脑子里,又确实有点很不一样的东西,有时候很幼稚,有时候很成熟,总之就是奇怪的很。

    诶?黄权好像发现了点什么,吴懿家的小子,也被陈慎带走了吧?

    难道说这位陈都督,就喜欢这种调调的?

    黄权不去多想这些,开口道:“所以你到底回来干啥了?”

    黄亭也严肃起来:“老爹,我回来辞行,正儿八经的那种,我下定决心了,我要出次远门,陈慎...陈都督会给我最大的支持,但即便如此,也会有很大的风险。”

    这话说的很明白,就是可能无法活着回来的意思,骤然听到这话,以黄权的脑子,都短时间愣住了。

    “要去哪?要多久?有多少风险?”

    黄亭道:“老爹,具体的你也别多问,总之我下定决心了,要是我活着回来了,咱们家就青史留名,比肩先贤的那种。”

    “若是我没活着回来,后世,后世大概会给我个美名,称呼我为先驱者。”

    “至于风险,准备万全的情况下,估计五五之数,顺利的话,估计四到五年的时间,可以回返。”

    黄权一把扯下了下巴上的两根胡须,皱眉道。

    “既然这事儿如此重要,难道就不能让其他人去吗?咱们家不缺这个名气。”

    黄亭摇摇头:“既然来了一遭,总要做点什么事情的,这事儿就这样决定了,你也别多问了,母亲那边,也帮我瞒着吧。”

    “我明天去次主公那边,之后就直接去扬州出发了。”

    “老爹,你得保重呐,万一儿子我闻名天下了,你看不到那一天,那岂不是天可惜了。”

    黄权心里五味杂陈,叹了口气,能让这儿子如此重视的,必然不是小事。

    年轻人有此决心可不容易,如果是于国有利的大事,又要用什么理由来阻止呢?

    ......

    翌日一早,成都议政厅内。

    黄亭恭敬的对着刘备和诸葛亮行礼。

    刘备笑道:“所以你特意让你爹今天回避,到底是有什么大事儿?”

    黄亭道:“主公,军师,我和陈都督商量过了,郑先生也答应了,我要出海为咱们汉民,寻找三种神奇的作物。”

    “若我能顺利的活着回来,汉民就从此再也不受饿殍之苦,即便是在那天灾年里,只要肯劳作,依旧有活下去的机会。”

    这话说的很大了,刘备下意识的皱眉,诸葛亮的脸色也微变,这得有多高产的作物,才能做到这种事?

    灾年里也能够让百姓们活下来,在这种年代里,没有人敢开这个口。

    灾年里,百姓们都是靠一口官府的救济,才能活下去。

    如果有人能做到这种事情,绝对是比肩圣人的功业。

    眼下荆州铺开种占城稻,也仅能保证一州之民无虞,刘备和诸葛亮仔细探讨和计算过,若是用兵过度,即使有占城稻,都未必顶得住。

    文景两代勤俭持家的帝王,给刘彻留下了多少家产,打匈奴都打完差点没回过气来,可见打仗对于粮食和钱的消耗。

    诸葛亮开口道:“何等粮食,能有如此神效?”

    黄亭取出一张纸,他决定之后,便凭借着记忆,画出了大致的图来。

    “主公,军师,这三种作物,分别为土豆,红薯,玉米。”

    “三者均能做主粮,其中土豆和红薯,亩产都在二十五石以上。玉米不一样,产量稍微少点,但能作为五谷之外的,第六种主食,且这种东西,对人类的好处非常多。”

    刘备和诸葛亮感觉到呼吸骤然急促起来,两人面面相觑,亩产二十五石?没有听错吧,是二十五石?

    别说二十五了,打个折,只要有十二石,他们都觉得是一等一的神物。

    眼下占城稻,在朱婉莹科学的管理培育下,每亩的平均收成,也才四石五都不到呢。

    刘备抬起手,看得出他有点颤抖:“可知此物在何处?你要多少士卒?要哪个将军,都随你挑,如何?”

    黄亭拱手道:“主公,军师,此行的路程,要比去那倭国,单程远上至少十倍,还未必能找到,去了人多,在海上徒耗粮食和淡水,并没有用。”

    “我估计带千人左右,便足以成行,此事陈都督会全力配合我,我们暂时是决定,等明年开春化冰后,就立刻出发北上。”

    倭国来回已经数次,但即便只要二十天左右的航程,也不能确保无事发生,晕船呕吐虚弱而死者,已有数十人之多。

    听闻这次出海,距离是去倭国的十倍之上,如此远的距离,刘备也只能按捺下内心的激动。

    拍了拍黄亭的肩膀,开口道。

    “你可有什么心愿?”

    黄亭拱手道:“若是我没能回来,还请主公和军师,善待家父。”

    刘备笑道:“这事儿不算,即便你不去,我也会善待公衡。”

    黄亭挠了挠头,心说我其实也没什么想要的,最后才开口道。

    “其实也没什么了,若是我能回来,能否厚颜请主公到时候赐婚?”

    刘备点头:“可以,到那个时候,但凡年龄合适,在家未婚的,你看上哪家女子,我都亲自给你做媒。”

    黄亭点头:“那就借主公吉言了。”

    黄亭退出后,刘备叹了口气,光是听这些话,就知道能成功的概率,十不足三。

    “孔明,沐道挖掘出的人,为何都有如此忠义之心呢?”

    诸葛亮同样赞叹道:“壮哉,虽千万人吾往矣,这种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气势,大概就是如此吧。”

    ......

    襄阳城下,南门附近。

    看着远处的黄忠,指挥着士卒们,搭建起了一架十多米高的大型井阑,曹仁的脸色,就和吃了屎一般难看。

    井阑这玩意出现很多年了,但始终不在战场上受重用,原因无他,只有攻城的时候有效,不方便,且移动巨慢。

    优势兵力下,攻城直接用士兵堆,上云梯,上冲车,只要人够多,很快就能打下来。

    劣势兵力,谁在劣势情况下攻城,那也是绝。

    所以这玩意的作用在哪里呢?居高临下用弓手压制,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起不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想要最大程度的发挥井阑的价值,就要造的更大,大到上边能排开站一两百个弓手,那就厉害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造的越大,移动起来是不是越不方便?于是陷入死局。

    然而眼下襄阳的这种困局,才最适合井阑这东西。

    这架黄月英新设计不久的东西,兼顾了便捷和安全,但只有一点,需要在别人眼皮子底下,慢慢的拼起来。

    黄忠带着两万人守了三天时间,这座大型井阑,总算是顺利的架了起来。

    然后就没然后了,曹仁脸色越不好看,荆州兵的脸色就越好看。

    黄忠老爷子甚至还亲自爬上这井阑,好好的体会了一把这居高临下射箭的快感,当真是指哪打哪,没几个功夫,曹军就又全躲没了。

    至于对射,这井阑架在南门外,上午到下午的大部分时间里,你士兵抬个头,看到的就是太阳。

    晚上,曹仁在太守府来回踱步,下了一个决定。

    唤来李典,开口道:“曼成,我决定了,如果估算的没错,魏王的大军,十天内必然会赶回樊城,并启动攻城战。”

    “我和曹洪,满宠,带着三万多人去参与樊城战役,争取一把按死关羽。”

    “你带着剩余一万八千人,只管守着,只要等我们打破了樊城,主动权又全部回到我们手里。”

    这话没任何毛病,李典拱手道:“喏。”

    当夜,曹仁曹洪,带着满宠和司马晨,带着大部分的士卒,星夜走西门,过武当山脚回南阳。

    又过几天,樊城被射塌的城墙,已经修复起一大半来,虽然比不上原来的,但至少曹军来之前,总算是正儿八经的城墙了。

    斥候们的情报,也基本传了回来。

    徐晃受伤,手下士卒移交张合,张合带两万多人,已经出宛城,新野附近,有曹休的一万虎豹骑,正在养精蓄锐,寿春方向,夏侯惇领着大军,也已经过了汝南,在五天内时间,便能赶到。

    樊城。

    加紧修固城池的同时,关羽对着周亮,法正,太史慈及凌统道。

    “前几天,曹仁带着大部队离开了襄阳,这是个好消息。”

    “那按照预先的计划,我回船上等待时机,子义先行北走,此处的城防,就交给孝直,伯同和公绩了。”

    “尽量牵制住来援的兵马,最后能守则守,若是实在守不住,我允许你们走西门撤。”

    周亮拱手道:“关将军放心,我等定然会守到最后一刻,曹刘双方,扭转攻守之势,就在此战。”

    法正和凌统,同样拱手道:“预祝关将军一切顺风。”

章节目录

三国大逃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牛奶和青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牛奶和青菜并收藏三国大逃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