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这是大唐权力配置不明的问题
天圣元年,八月十七日,清河,皇帝行宫。
经过数日审问,崔家能招的都招了,不能招的也都招了。
招供书是李泌给李倓的,刘文山那种大老粗,也就动手的时候行,真要审问、汇总,就不在行了。
“经城县、武城县、漳南县、历亭县,这四县都有牵涉伪造手实。”李泌为李倓总结道,“其中牵涉到的田亩数多达二十万亩,从崔家、县令、县尉,再到吏员,都有分好处。”
李泌一边汇报,李倓一边仔细地阅读。
“其中崔治还招供,崔家能提供大量农具,是因为私下找邢州采购大量铁,这个采购,是邢州官员个人行为。如果臣没记错,邢州铁矿是朝廷所有,而不是私人。”
说着,李泌从一大堆文书中翻阅出一份,呈递给李倓。
这是邢州与崔家铁交易的明细。
“邢州有官员私下卖铁?”
“是的,而且数量不小。”李泌强调道,“邢州这处铁矿,是官营,是供清河武库的。”
李倓微微皱起眉头来。
大唐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王朝。
都拿大唐与大汉相提并论,且不说生产力的进步,就说体制方面,大唐的诸多体制是优于大汉,甚至优于后面的宋明的。
大汉的体制保证的是百姓上限。
什么意思?
意思是大汉不允许百姓太富有,设立了一条线在那里,把一切能赚钱的都收归国有。
这是特殊时期,汉武帝为了从诸侯国手里授权采取的策略,这种策略在诸侯国瓦解后,却沿袭了下去。
这种策略,不仅仅把诸侯国削弱了,还把百姓也一起削弱了。
它是没办法精细到按照不同人群去打击的,所以大汉的百姓,注定在这个大背景下,无法富裕起来。
而大唐,均田制是保证百姓的生活底线。
每户二十亩永业田,官府还分配八十亩的口分田,这是对一个普通之家最基础的给予。
如果你是这个家庭的户主,你觉得一百亩地不能让你过上没羞没臊的日子,你还可以选择做点买卖。
这一点,在大唐是没有严格限制的。
李世民时代开始,对商业就几乎是免税的,盐、酒、茶叶等民生用品,几乎都能民间私营,且免税。
真正规模化收税,是安史之乱后。
甚至包括铁也是如此。
铁这种战略物资,在大唐,有官营,也有民营。
李世民认为,这些商业下放到民间,即便世家大族有机会掌握一些资源,但平民百姓也可以参与进来,也能分一杯羹。
如果都收归官营,不仅这些商品会涨价,所得的利润还几乎都会被朝廷的官员拿走。
李世民为什么会有如此想法?
因为李世民从小耳濡目染杨广时代的恶政,尤其是官僚作恶。
据说有一次,西域使者要到大隋,杨广就下令用鸡的羽毛制作华丽的装饰品来迎接使者。
鸡从哪里来?
民间喂养!
每户都给指标。
杨广下令了这件事,但官员们不把这件事传达下去,而是先养大量的鸡,等自己手里鸡数量够了,再传达下去。
每户都有交的指标,没有鸡的百姓,就只能高价买。
恰好官员已经养了大量的鸡。
李世民的年少就是生活在那样一个荒唐、作恶的时代,作为唐国公的儿子,他见到的官僚作恶,绝不是普通百姓听到的那些冠冕堂皇的场面话。
他也不相信官员们说的那些一切为民。
所以,李世民本身就深刻地认识到,一旦许多东西拿到朝廷手里,不但财富无法进入国库和百姓口袋,反而会喂肥一帮官僚。
既然大唐的基本治国策略如此,那盐铁的私营,在大唐也是常态。
李泌这里说的这个邢州官营铁矿,生产的铁,主要打造兵器,存放到清河的武库中。
清河不仅仅有大量的武器,还有大量的丝绸绵帛、粮食等等。
“臣问过崔治,他拿的铁的价格每斤只需要二十文钱,河北诸州铁矿诸多,铁的价格是一百文,他的价格少了一大半。”
“那邢州官员是如何赚钱的?”
“应该和田亩一样,做假的文牒。”
“每斤净赚八十文?”
铁可是很压秤的,十万斤铁,就能赚八百万文?
八百万文相当于八千贯。
长安城权贵区一个非常豪的宅子,是五千贯。
“是的,而且应该不仅给崔家。”李泌道,“毕竟邢州铁矿产量不少。”
李倓放下这些文牒,他觉得这些官吏和地方大家族勾结的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
李倓沉思片刻,才说道:“田亩问题和这邢州的冶铁问题,本质上是一个问题。”
“是官吏**的问题。”李泌说道,“是官僚和地方大家族勾结的问题,还是人心崩坏了。”
“表面上看是如此。”李倓点了点头道。
“圣人为何说表面如此?”李泌不解道。
“看起来是官僚和大家族勾结,其实是大唐律的不完善,是立法的不完善和执行的不完善。”
李倓回答道。
“李林甫虽然专权,但他完善律法这件事,依朕看,是有一定的进步的,只是终归不够彻底。”
李泌心中顿时好奇起来,他还是第一次听到皇帝谈唐律相关事宜。
“臣愚钝。”
“简单来说,律法和行政要分离开。”
“分离开?”
“没错,现在朝廷律法相关的衙门有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各州有六曹,各县还有六佐,州的法曹官和县的法佐,分别只属于刺史和县令,而刺史和县令却是行政官员,司法官员被行政官员管,当行政官员利用手里的权力谋取私利的时候,他们的下属敢对抗上级官员吗?”
皇帝此话一出,李泌醍醐灌顶。
他内心震惊,自己以前竟然从来没有往这方面去想过。
李泌道:“不但不敢对抗上级官员,而且这些司法官员还会被刺史或者县令利用,用司法来为他们的贪污做掩饰。”
“没错,朕当初第一次去扬州,扬州法曹就公然站在扬州刺史那一边,颠倒黑白。”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司法官员的任命、考核,都与地方行政官员分离。”
“陛下圣明!”
君臣刚讨论到这里,张旸在外面道:“三郎,郭令公和张巡到了。”
经过数日审问,崔家能招的都招了,不能招的也都招了。
招供书是李泌给李倓的,刘文山那种大老粗,也就动手的时候行,真要审问、汇总,就不在行了。
“经城县、武城县、漳南县、历亭县,这四县都有牵涉伪造手实。”李泌为李倓总结道,“其中牵涉到的田亩数多达二十万亩,从崔家、县令、县尉,再到吏员,都有分好处。”
李泌一边汇报,李倓一边仔细地阅读。
“其中崔治还招供,崔家能提供大量农具,是因为私下找邢州采购大量铁,这个采购,是邢州官员个人行为。如果臣没记错,邢州铁矿是朝廷所有,而不是私人。”
说着,李泌从一大堆文书中翻阅出一份,呈递给李倓。
这是邢州与崔家铁交易的明细。
“邢州有官员私下卖铁?”
“是的,而且数量不小。”李泌强调道,“邢州这处铁矿,是官营,是供清河武库的。”
李倓微微皱起眉头来。
大唐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王朝。
都拿大唐与大汉相提并论,且不说生产力的进步,就说体制方面,大唐的诸多体制是优于大汉,甚至优于后面的宋明的。
大汉的体制保证的是百姓上限。
什么意思?
意思是大汉不允许百姓太富有,设立了一条线在那里,把一切能赚钱的都收归国有。
这是特殊时期,汉武帝为了从诸侯国手里授权采取的策略,这种策略在诸侯国瓦解后,却沿袭了下去。
这种策略,不仅仅把诸侯国削弱了,还把百姓也一起削弱了。
它是没办法精细到按照不同人群去打击的,所以大汉的百姓,注定在这个大背景下,无法富裕起来。
而大唐,均田制是保证百姓的生活底线。
每户二十亩永业田,官府还分配八十亩的口分田,这是对一个普通之家最基础的给予。
如果你是这个家庭的户主,你觉得一百亩地不能让你过上没羞没臊的日子,你还可以选择做点买卖。
这一点,在大唐是没有严格限制的。
李世民时代开始,对商业就几乎是免税的,盐、酒、茶叶等民生用品,几乎都能民间私营,且免税。
真正规模化收税,是安史之乱后。
甚至包括铁也是如此。
铁这种战略物资,在大唐,有官营,也有民营。
李世民认为,这些商业下放到民间,即便世家大族有机会掌握一些资源,但平民百姓也可以参与进来,也能分一杯羹。
如果都收归官营,不仅这些商品会涨价,所得的利润还几乎都会被朝廷的官员拿走。
李世民为什么会有如此想法?
因为李世民从小耳濡目染杨广时代的恶政,尤其是官僚作恶。
据说有一次,西域使者要到大隋,杨广就下令用鸡的羽毛制作华丽的装饰品来迎接使者。
鸡从哪里来?
民间喂养!
每户都给指标。
杨广下令了这件事,但官员们不把这件事传达下去,而是先养大量的鸡,等自己手里鸡数量够了,再传达下去。
每户都有交的指标,没有鸡的百姓,就只能高价买。
恰好官员已经养了大量的鸡。
李世民的年少就是生活在那样一个荒唐、作恶的时代,作为唐国公的儿子,他见到的官僚作恶,绝不是普通百姓听到的那些冠冕堂皇的场面话。
他也不相信官员们说的那些一切为民。
所以,李世民本身就深刻地认识到,一旦许多东西拿到朝廷手里,不但财富无法进入国库和百姓口袋,反而会喂肥一帮官僚。
既然大唐的基本治国策略如此,那盐铁的私营,在大唐也是常态。
李泌这里说的这个邢州官营铁矿,生产的铁,主要打造兵器,存放到清河的武库中。
清河不仅仅有大量的武器,还有大量的丝绸绵帛、粮食等等。
“臣问过崔治,他拿的铁的价格每斤只需要二十文钱,河北诸州铁矿诸多,铁的价格是一百文,他的价格少了一大半。”
“那邢州官员是如何赚钱的?”
“应该和田亩一样,做假的文牒。”
“每斤净赚八十文?”
铁可是很压秤的,十万斤铁,就能赚八百万文?
八百万文相当于八千贯。
长安城权贵区一个非常豪的宅子,是五千贯。
“是的,而且应该不仅给崔家。”李泌道,“毕竟邢州铁矿产量不少。”
李倓放下这些文牒,他觉得这些官吏和地方大家族勾结的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
李倓沉思片刻,才说道:“田亩问题和这邢州的冶铁问题,本质上是一个问题。”
“是官吏**的问题。”李泌说道,“是官僚和地方大家族勾结的问题,还是人心崩坏了。”
“表面上看是如此。”李倓点了点头道。
“圣人为何说表面如此?”李泌不解道。
“看起来是官僚和大家族勾结,其实是大唐律的不完善,是立法的不完善和执行的不完善。”
李倓回答道。
“李林甫虽然专权,但他完善律法这件事,依朕看,是有一定的进步的,只是终归不够彻底。”
李泌心中顿时好奇起来,他还是第一次听到皇帝谈唐律相关事宜。
“臣愚钝。”
“简单来说,律法和行政要分离开。”
“分离开?”
“没错,现在朝廷律法相关的衙门有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各州有六曹,各县还有六佐,州的法曹官和县的法佐,分别只属于刺史和县令,而刺史和县令却是行政官员,司法官员被行政官员管,当行政官员利用手里的权力谋取私利的时候,他们的下属敢对抗上级官员吗?”
皇帝此话一出,李泌醍醐灌顶。
他内心震惊,自己以前竟然从来没有往这方面去想过。
李泌道:“不但不敢对抗上级官员,而且这些司法官员还会被刺史或者县令利用,用司法来为他们的贪污做掩饰。”
“没错,朕当初第一次去扬州,扬州法曹就公然站在扬州刺史那一边,颠倒黑白。”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司法官员的任命、考核,都与地方行政官员分离。”
“陛下圣明!”
君臣刚讨论到这里,张旸在外面道:“三郎,郭令公和张巡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