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未来的人才
乔公点了点头,就答应了下来。随后两人又聊了些私事,乔公几次嘱咐陈飚不要操劳过度,要经常回家,照顾已经怀孕的大乔,陈飚也是嘴上答应着。他平日事情多,只要不是做事,都会回府上。
三天之后,乔公果然把一份名单交到陈飚手里,一共八个人愿意去,年纪在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其中有七人是学院正在就读的学子,一人是三年前已经结业离开学院了,也想跟着去。
这八个人中,有三个人引起了陈飚的注意。分别为:
赵爽,字君卿,会稽鄮县人,二十六岁。他早就知道家乡有大动作,一直关注着。三年前从书院结业,一听说这事,他立马把官给辞了,非要跟着去。
此人爱好算术,数年前曾跟刘洪一段时间,研究算术和《乾象历》。
万震,丹阳郡人,十九岁。此人喜欢一些奇闻异事,年纪虽轻,却学识渊博,在书院里也是有些威望。
陆绩,字公纪,十九岁,吴郡吴县人,陆逊的叔叔。陆绩自幼好学,对天文、历法、算术等均有涉猎。其年纪轻轻,已是在士林中享有声誉。
陈飚把这八人召集在一起,说了一番话,以激励他们。
“诸位,你们都是我扬州的才俊,个个身负绝学,能为我效力,我亦感到荣幸。此次船队即便南下,你们将随船而下,去见识那外面的世界。”
“先汉之时,武帝开拓西域商路,源源不断地稀奇物产进入我大汉之地,例如能榨油的胡麻、能当蔬菜吃的胡瓜等,这些东西如今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经常见到。”
“然而,这西域商路跟我们南方人似乎没什么关系,看到北方人发财,我们的祖先不甘寂寞,于是也开辟了南方的商路,便是这海上商路。可惜,武帝之后,由于多种原因,这海上商路已是断绝。”
“数年之前,我便在会稽郡打造船只,训练水军,准备重开商路,沿着这条商路重新南下,去见识外面的国度。”
“有人曾劝我,说我大汉乃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何须外面国度的东西?而我开辟海上商路,实在是劳民伤财,百害而无一利。”
“我却不这么认为,我大汉之地,种植粮食,一亩也不过三石,北方产量更低,一亩才一石多。然而在大汉之外的国度,却存在一年种三茬的地方或粮食,也有一亩产十石的粮食。”
“若是我大汉的粮食能一亩产十石,天下还会有饿死之民吗?如果有这种粮食,为何不带回来,在我们大汉的土地上种植呢?”
众人都点了点头,他们愿意出海,就表明他们的思维与别人不同,自然也能理解陈飚的
说法。
“当然,你们肯定也会好奇,外面的世界还会有什么?别说是你们,我也好奇,遗憾的是,我身有重任,没办法亲自随船而下。所以,我才让你们去。你们每个人都担负重任,沿途所到之处,要把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
“例如到了一个海外的国度,他们的人吃什么穿什么,他们有什么稀奇的东西,有没有更先进的技艺,有的话,我们要学过来。等你们回来之时,你们记下来的东西,我一定会认真看一下。”
“另外,我们的船只也会携带一些我们大汉的物产,这些都是要卖给海外国度的人,以交换他们的物产。那些在我们大汉随处可见的东西,在他们那里可就成了稀罕之物了。”
“总之,重开海上商路,我们大汉之人才能开眼看这个世界,这对于我们来讲,意义非凡,诸位也会名垂千古。好了,你们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吗?”
“主公,海外真有一亩十石的粮食吗?”问话的正是赵爽。
“这个……我并不能确定,或许你们去了之后会见识到,不过,我知道南方有一季种三茬的水稻。而且,南方的气候与我们这里大不相同,想必你会有兴趣了解。”赵爽跟着刘洪学过历法,对这些气候、星象尤其感兴趣。
万震也说:“主公,我很小的时候便想着游历天下,看些稀奇古怪之事,此时随船南下,我必会记录沿途之事。”
“哈哈哈哈,那就有劳你了,沿海而下数千里,会经过上百国度,每一国度的人都大有不同,想必你也会大有收获。”
众人也是纷纷提出问题,陈飚都一一回答,有些他也不知道答案的,也巧妙地忽悠了过去。
陆绩突然问道:“主公,咱们什么时候动身?行程方面双是如何安排呢?”
陈飚想了一下:“给你们三天时间准备,三天后,你们就启程去鄮县,去见蒋子通,先适应一下船只及海上环境。船只在一个月后便启航。”
“船队先到会稽郡侯官县,也就是东部侯官都尉,距离鄮县约一千五百里海路。那里有港口,船队会停留四五天时间,然后继续南下,行至交州南海郡番禺港。”
陈飚早在一年前就让步骘在交州南海番禺建了个简易港口了,只是这港口比较小。目前,陈飚所建的海边的港口中,比较大的港有盐渎、鄮县、侯官三个,小港有由拳,还有两个简易港口是便是番禺和交趾。
在海上航行,港口的作用不言而喻。这时代的船只只能沿海岸航行,可不像21世纪的船,能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一年半载。
港口除了补充物资之外,还要预防各种事情发生。鄮县和侯官两个大港之间相距一千五百多里,距离太远,一旦途中出了事故,沿途找不到地方靠岸,后果可大可小。
“到了番禺会停留几天时间,再继续航行,约一千五百里,到达交州交趾附近。交州亦是我们的地盘,那里便是这次航行的终点,全程约三千里。随后船队返航回鄮县。”
“可交州还是主公之地,那为什么不继续航行呢?再继续往南而下,才能到达其他海外国度呀?”陆绩仍是不解。
三天之后,乔公果然把一份名单交到陈飚手里,一共八个人愿意去,年纪在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其中有七人是学院正在就读的学子,一人是三年前已经结业离开学院了,也想跟着去。
这八个人中,有三个人引起了陈飚的注意。分别为:
赵爽,字君卿,会稽鄮县人,二十六岁。他早就知道家乡有大动作,一直关注着。三年前从书院结业,一听说这事,他立马把官给辞了,非要跟着去。
此人爱好算术,数年前曾跟刘洪一段时间,研究算术和《乾象历》。
万震,丹阳郡人,十九岁。此人喜欢一些奇闻异事,年纪虽轻,却学识渊博,在书院里也是有些威望。
陆绩,字公纪,十九岁,吴郡吴县人,陆逊的叔叔。陆绩自幼好学,对天文、历法、算术等均有涉猎。其年纪轻轻,已是在士林中享有声誉。
陈飚把这八人召集在一起,说了一番话,以激励他们。
“诸位,你们都是我扬州的才俊,个个身负绝学,能为我效力,我亦感到荣幸。此次船队即便南下,你们将随船而下,去见识那外面的世界。”
“先汉之时,武帝开拓西域商路,源源不断地稀奇物产进入我大汉之地,例如能榨油的胡麻、能当蔬菜吃的胡瓜等,这些东西如今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经常见到。”
“然而,这西域商路跟我们南方人似乎没什么关系,看到北方人发财,我们的祖先不甘寂寞,于是也开辟了南方的商路,便是这海上商路。可惜,武帝之后,由于多种原因,这海上商路已是断绝。”
“数年之前,我便在会稽郡打造船只,训练水军,准备重开商路,沿着这条商路重新南下,去见识外面的国度。”
“有人曾劝我,说我大汉乃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何须外面国度的东西?而我开辟海上商路,实在是劳民伤财,百害而无一利。”
“我却不这么认为,我大汉之地,种植粮食,一亩也不过三石,北方产量更低,一亩才一石多。然而在大汉之外的国度,却存在一年种三茬的地方或粮食,也有一亩产十石的粮食。”
“若是我大汉的粮食能一亩产十石,天下还会有饿死之民吗?如果有这种粮食,为何不带回来,在我们大汉的土地上种植呢?”
众人都点了点头,他们愿意出海,就表明他们的思维与别人不同,自然也能理解陈飚的
说法。
“当然,你们肯定也会好奇,外面的世界还会有什么?别说是你们,我也好奇,遗憾的是,我身有重任,没办法亲自随船而下。所以,我才让你们去。你们每个人都担负重任,沿途所到之处,要把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
“例如到了一个海外的国度,他们的人吃什么穿什么,他们有什么稀奇的东西,有没有更先进的技艺,有的话,我们要学过来。等你们回来之时,你们记下来的东西,我一定会认真看一下。”
“另外,我们的船只也会携带一些我们大汉的物产,这些都是要卖给海外国度的人,以交换他们的物产。那些在我们大汉随处可见的东西,在他们那里可就成了稀罕之物了。”
“总之,重开海上商路,我们大汉之人才能开眼看这个世界,这对于我们来讲,意义非凡,诸位也会名垂千古。好了,你们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吗?”
“主公,海外真有一亩十石的粮食吗?”问话的正是赵爽。
“这个……我并不能确定,或许你们去了之后会见识到,不过,我知道南方有一季种三茬的水稻。而且,南方的气候与我们这里大不相同,想必你会有兴趣了解。”赵爽跟着刘洪学过历法,对这些气候、星象尤其感兴趣。
万震也说:“主公,我很小的时候便想着游历天下,看些稀奇古怪之事,此时随船南下,我必会记录沿途之事。”
“哈哈哈哈,那就有劳你了,沿海而下数千里,会经过上百国度,每一国度的人都大有不同,想必你也会大有收获。”
众人也是纷纷提出问题,陈飚都一一回答,有些他也不知道答案的,也巧妙地忽悠了过去。
陆绩突然问道:“主公,咱们什么时候动身?行程方面双是如何安排呢?”
陈飚想了一下:“给你们三天时间准备,三天后,你们就启程去鄮县,去见蒋子通,先适应一下船只及海上环境。船只在一个月后便启航。”
“船队先到会稽郡侯官县,也就是东部侯官都尉,距离鄮县约一千五百里海路。那里有港口,船队会停留四五天时间,然后继续南下,行至交州南海郡番禺港。”
陈飚早在一年前就让步骘在交州南海番禺建了个简易港口了,只是这港口比较小。目前,陈飚所建的海边的港口中,比较大的港有盐渎、鄮县、侯官三个,小港有由拳,还有两个简易港口是便是番禺和交趾。
在海上航行,港口的作用不言而喻。这时代的船只只能沿海岸航行,可不像21世纪的船,能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一年半载。
港口除了补充物资之外,还要预防各种事情发生。鄮县和侯官两个大港之间相距一千五百多里,距离太远,一旦途中出了事故,沿途找不到地方靠岸,后果可大可小。
“到了番禺会停留几天时间,再继续航行,约一千五百里,到达交州交趾附近。交州亦是我们的地盘,那里便是这次航行的终点,全程约三千里。随后船队返航回鄮县。”
“可交州还是主公之地,那为什么不继续航行呢?再继续往南而下,才能到达其他海外国度呀?”陆绩仍是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