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战前的准备
陈飚掐指算了一下,袁绍差不多该病死了,或者已经死了,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好!就依伯言之策,放了夏侯渊。”
“主公,在放夏侯渊之前,主公可缓待夏侯渊一番,届时夏侯渊必会感激于心,与曹操也会生出嫌隙来。”陆逊又提了个建议。
陈飚摇了摇头,这等离间之计,对曹操这种人使用,意义并不大。曹操与夏侯渊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特殊的,不是几顿饭便能离间的。
陈飚给曹操写了封信,在信中,他先是肯定他与曹操之间的情谊,两人好歹也是在一起下过五子棋的,然后阐述攻破夏侯渊乃是无奈之下的反击。最后再称,为了继续维护这段情谊,他把夏侯渊给放了回去。当然,他也表示,如果曹操再出兵侵犯扬州,他亦不会畏惧。
随后,他派人把信快马送到许县,然后又让人把夏侯渊给押上来了。
“夏侯渊,你运气好,我不想和曹司空翻脸,今日我不为难你,就把你放了,你好自为之。”
夏侯渊一怔,他想不到陈飚会放了自己,莫非有诈?他略微思考了一下,这不像是有诈 ,或许陈飚是畏惧自司空,但他也不敢把这话说出来,以免激怒陈飚。
“个中原由,我已写信给曹司空,向曹司空解释清楚,你走吧!”
士兵给夏侯渊松绑之后,他朝陈飚施了个礼:“多谢将军活命之恩,今日就向将军拜别了。”说完他转身离去。
收拾好战场之后,陈飚率军来到合肥,只待了一天时间,他便率从皖城带出来的士兵回皖城。
半个月后,他收到了一个消息,袁绍于一个多月以前就已经病逝。这是预料中事,想来曹操也将大举进攻邺城。
此时,太史慈、蒋钦前去剿匪归来,陈飚让军队休整了半个月。
随后他率一万军队从皖城出发,向豫章郡巴丘而去,随军的有高顺、太史慈、蒋钦和陆逊四人。同时,他下令步骘率军五千南下占据建昌、海昏、武昌等地,并继续南下占据豫章腹地。
另外,他让在江夏的吕范从江夏率三千军渡过长江,驻军到赤壁一带,监视刘表在南郡之兵,防止南郡趁柴桑兵力空虚时进军豫章。
陈飚行军近一个月时间,才到巴丘之地,这里距离长沙临湘约六百里左右。临湘是长沙郡的治所,长沙太守韩玄便在此地驻守,兵力约五千人。
两个月后,步骘率军占据豫章腹地之地,一直到扬、荆和交三州交界之处。然后大军留在了雩都一带,步骘需要时间去巩固他的成果。
此时,陈飚也收到从皖城转过来的一些消息。
其中一个消息便是朝廷同意了陈飚差不多半年前上奏的朝廷的表,表奏朝廷为其手下人封官。他明白,这是曹操释放的善意,感激他放回了夏侯渊。如此,曹操恐怕会积极北上了。他连忙派人将这事公告于整个扬州,同时一些暂时没有被封官的官员进行安抚。
另一个消息是,袁雄已经初步在荆州、徐州、豫州三州搭建了他的暗探网络,这让陈飚很高兴。
还有一个消息是,大乔怀孕了,已有三个多月了,正好是陈飚出征前的那个月开始怀上的。陈飚顿时感慨万分,想不到在这个世界里,他有了自己的骨肉,他觉得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想到这里,他做了决定。这战事恐怕一时半会还打不起来,他先抽空回去皖城。他让太史慈陪同,骑兵着快马狂奔着,仅四五天时间便到达柴桑,然后坐船到皖城。
回到家里时,他激动万分,抱着大乔久久不松手。然而,他只陪了大乔半个月时间。袁雄的暗探从许县传来消息,袁氏三兄弟正在闹矛盾,曹操将于明年初北上攻袁谭。
陈飚一听这个消息,就开始坐不住,他安排家中之事后。建安八年(203年)大年刚过,他和太史慈便再次出发,往巴丘之地而去。临走前,他抱着大乔流下了眼泪,因为他将错过大乔的产期。
十几天后,陈飚和太史慈再次来到了巴丘,蒋钦和陆逊一直在这里,带着士兵训练。在此期间,长沙方向似乎毫无反应。
一个月之后,陈飚收到了最新的消息,曹操出兵冀州魏郡黎阳,打算由此攻入冀州,驻守黎阳的正是袁绍的长子袁谭。虽说这是最新消息,但实际上至少是一个月前的消息。袁雄的暗探网络可以让他提前一段时间得知这消息,但这年代交通和通讯落后,非人力所能改变。
既然曹操都动手了,陈飚自然也该按照计划进行。他一声令下,一万大军出发,向长沙临湘而去。
六百里路,大军行军将近二十天才到达,由此可见其道路崎岖。陈飚率军兵临临湘城,在距离城池三里地的地方安营扎寨。随后他和太史慈、陆逊两人在士兵的掩护下,来到城下。
此刻临湘大门紧闭,显然已经知道陈飚率军前来的消息。
“请长沙太守韩玄出来答案!”
过了一会儿,城上出现了三个人。
“你乃何人?为何率军到我长沙郡?”一个年约三旬的人质问,想来他便是长沙太守韩玄。
只是敌军兵临城下,韩玄竟不知敌哪来的军队,真是愚蠢至极。
“你就是长沙韩太守?”陈飚不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
“不错,你究竟是何人?”
“我乃扬州州牧陈飚,今日率五万大军攻你长沙,识相的话,你赶紧开城请降,否则我攻入临湘后就把临湘给屠了!”陈飚对外宣称是五万大军,实则是一万兵力,加上几千辎重士兵。
韩玄听到陈飚的话,心中怒火中烧:“陈飚,你在扬州,我长沙在荆州,与你互不相干,你为何要来攻我长沙,你太可恨了。”
“哈哈哈哈!”陈飚这时才想起来,打仗讲究的是名正言顺,他应该编个借口再出兵的,却把这茬给忘了。好在他机灵,现场编一个。
“好!就依伯言之策,放了夏侯渊。”
“主公,在放夏侯渊之前,主公可缓待夏侯渊一番,届时夏侯渊必会感激于心,与曹操也会生出嫌隙来。”陆逊又提了个建议。
陈飚摇了摇头,这等离间之计,对曹操这种人使用,意义并不大。曹操与夏侯渊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特殊的,不是几顿饭便能离间的。
陈飚给曹操写了封信,在信中,他先是肯定他与曹操之间的情谊,两人好歹也是在一起下过五子棋的,然后阐述攻破夏侯渊乃是无奈之下的反击。最后再称,为了继续维护这段情谊,他把夏侯渊给放了回去。当然,他也表示,如果曹操再出兵侵犯扬州,他亦不会畏惧。
随后,他派人把信快马送到许县,然后又让人把夏侯渊给押上来了。
“夏侯渊,你运气好,我不想和曹司空翻脸,今日我不为难你,就把你放了,你好自为之。”
夏侯渊一怔,他想不到陈飚会放了自己,莫非有诈?他略微思考了一下,这不像是有诈 ,或许陈飚是畏惧自司空,但他也不敢把这话说出来,以免激怒陈飚。
“个中原由,我已写信给曹司空,向曹司空解释清楚,你走吧!”
士兵给夏侯渊松绑之后,他朝陈飚施了个礼:“多谢将军活命之恩,今日就向将军拜别了。”说完他转身离去。
收拾好战场之后,陈飚率军来到合肥,只待了一天时间,他便率从皖城带出来的士兵回皖城。
半个月后,他收到了一个消息,袁绍于一个多月以前就已经病逝。这是预料中事,想来曹操也将大举进攻邺城。
此时,太史慈、蒋钦前去剿匪归来,陈飚让军队休整了半个月。
随后他率一万军队从皖城出发,向豫章郡巴丘而去,随军的有高顺、太史慈、蒋钦和陆逊四人。同时,他下令步骘率军五千南下占据建昌、海昏、武昌等地,并继续南下占据豫章腹地。
另外,他让在江夏的吕范从江夏率三千军渡过长江,驻军到赤壁一带,监视刘表在南郡之兵,防止南郡趁柴桑兵力空虚时进军豫章。
陈飚行军近一个月时间,才到巴丘之地,这里距离长沙临湘约六百里左右。临湘是长沙郡的治所,长沙太守韩玄便在此地驻守,兵力约五千人。
两个月后,步骘率军占据豫章腹地之地,一直到扬、荆和交三州交界之处。然后大军留在了雩都一带,步骘需要时间去巩固他的成果。
此时,陈飚也收到从皖城转过来的一些消息。
其中一个消息便是朝廷同意了陈飚差不多半年前上奏的朝廷的表,表奏朝廷为其手下人封官。他明白,这是曹操释放的善意,感激他放回了夏侯渊。如此,曹操恐怕会积极北上了。他连忙派人将这事公告于整个扬州,同时一些暂时没有被封官的官员进行安抚。
另一个消息是,袁雄已经初步在荆州、徐州、豫州三州搭建了他的暗探网络,这让陈飚很高兴。
还有一个消息是,大乔怀孕了,已有三个多月了,正好是陈飚出征前的那个月开始怀上的。陈飚顿时感慨万分,想不到在这个世界里,他有了自己的骨肉,他觉得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想到这里,他做了决定。这战事恐怕一时半会还打不起来,他先抽空回去皖城。他让太史慈陪同,骑兵着快马狂奔着,仅四五天时间便到达柴桑,然后坐船到皖城。
回到家里时,他激动万分,抱着大乔久久不松手。然而,他只陪了大乔半个月时间。袁雄的暗探从许县传来消息,袁氏三兄弟正在闹矛盾,曹操将于明年初北上攻袁谭。
陈飚一听这个消息,就开始坐不住,他安排家中之事后。建安八年(203年)大年刚过,他和太史慈便再次出发,往巴丘之地而去。临走前,他抱着大乔流下了眼泪,因为他将错过大乔的产期。
十几天后,陈飚和太史慈再次来到了巴丘,蒋钦和陆逊一直在这里,带着士兵训练。在此期间,长沙方向似乎毫无反应。
一个月之后,陈飚收到了最新的消息,曹操出兵冀州魏郡黎阳,打算由此攻入冀州,驻守黎阳的正是袁绍的长子袁谭。虽说这是最新消息,但实际上至少是一个月前的消息。袁雄的暗探网络可以让他提前一段时间得知这消息,但这年代交通和通讯落后,非人力所能改变。
既然曹操都动手了,陈飚自然也该按照计划进行。他一声令下,一万大军出发,向长沙临湘而去。
六百里路,大军行军将近二十天才到达,由此可见其道路崎岖。陈飚率军兵临临湘城,在距离城池三里地的地方安营扎寨。随后他和太史慈、陆逊两人在士兵的掩护下,来到城下。
此刻临湘大门紧闭,显然已经知道陈飚率军前来的消息。
“请长沙太守韩玄出来答案!”
过了一会儿,城上出现了三个人。
“你乃何人?为何率军到我长沙郡?”一个年约三旬的人质问,想来他便是长沙太守韩玄。
只是敌军兵临城下,韩玄竟不知敌哪来的军队,真是愚蠢至极。
“你就是长沙韩太守?”陈飚不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
“不错,你究竟是何人?”
“我乃扬州州牧陈飚,今日率五万大军攻你长沙,识相的话,你赶紧开城请降,否则我攻入临湘后就把临湘给屠了!”陈飚对外宣称是五万大军,实则是一万兵力,加上几千辎重士兵。
韩玄听到陈飚的话,心中怒火中烧:“陈飚,你在扬州,我长沙在荆州,与你互不相干,你为何要来攻我长沙,你太可恨了。”
“哈哈哈哈!”陈飚这时才想起来,打仗讲究的是名正言顺,他应该编个借口再出兵的,却把这茬给忘了。好在他机灵,现场编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