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智对曹操
听到这里,曹操面露异色,或许他是想到了自己,自己努力至今,不同样受到几个家族的制约吗?
“嗯,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本司空却不会同意?你主陈飚,出身于居阳寨,乃一土匪,作乱庐江之地,如今攻打江夏,也是祸害一方。朝廷官职岂能封给一个土匪呢?否则朝廷颜面何在?陛下就算想给你主官职,本司空当尽力阻拦才是,否则本司空岂非失职?”
朝廷有个屁颜面,鲁肃忍不住心中吐槽。
“我主出身微末,却对朝廷忠心耿耿,日月可鉴,我主只在居阳寨当了一个月的首领,便决定率居阳寨之兵,投靠朝廷,却投靠无门,又因百姓拥护,才夺了庐江。相比之下,朝廷还曾给黑山贼张燕等匪徒封官,我主却强那张燕百倍。”
“司空若说得陛下任命我主为江夏太守,司空才是获利最多之人。司空平定徐州,锋芒所至,比所向披靡,然……”鲁肃故意停顿了一下,这引起了曹操的好奇心,曹操、郭嘉等都看着他。
“北方大将军袁绍围困公孙瓒于易京,公孙瓒众叛亲离,败亡就在这一两个月了。”在未出兵前,鲁肃曾与陈飚聊起北方战局,陈飚曾说,公孙瓒在三个月内必败亡。鲁肃不知道北方的情况,却也相信陈飚的判断。
“公孙瓒一旦败亡,袁绍占据幽、并、冀、青四州之地,他必会挥师南下,司空不早做准备,恐灾难必临。”
“哈哈哈哈!”曹操爽朗地笑了,他当然不会被鲁肃吓倒:“你未免杞人忧天了,再说了,你主尚自身难保,你还有空管本司空之事?”
鲁肃不理曹操的嘲讽,接着说:“司空想要应对袁绍,必先稳定后方,刘表便是司空最大的后患,倘若刘表趁司空对付袁绍之时,北上攻略许县,结果会如何呢?”
此刻曹操沉默不语。
“肃已知道,司空正怂恿长沙太守张羡起兵反叛刘表,以控制刘表后方,然而,张羡兵力有限,刘表早有警惕之心,以南郡重兵防之,张羡一旦起兵,必会被迅速平定。而司空与袁绍对峙,却非短期内能决出胜负。”听到鲁肃说到长沙太守张羡,曹操脸色一变,他私下结交张羡,怂恿其造反,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但仍难逃精明之人的法眼。
“坦率而言,我主才是牵制刘表的最佳助力,只要我主稳居江夏,刘表必不敢动,司空则可一心一意,对付袁绍。”
“再者,江东孙策正在攻打扬州豫章,一旦豫章被其所占,孙策必会举兵过江,威胁淮扬之地,袁术败亡乃是必然,但如孙策夺了寿春,司空亦是不安吧!司空只需舍一官职,我主便能名正言顺地为司空南拒孙策,牵制刘表,让司空得以从容面对袁绍。由此可以看出,司空才是最大获利者。”
“哈哈哈哈,看来你乃有备而来!”
“肃既然敢来这许县,自然是做好准备,总之,我主对于司空,是助力而非阻力,还望司空三思。”
“然而,据本司空所知,你主占据江夏,刘表必率重兵来攻,你主兵力弱势,又如何能抵挡刘表的进攻?你主想成为本司空的助力,则需要证明你主有成为助力的实力才行!否则本司空何必答应于你?”
曹操这话显然有考教的意思,确实,如果陈飚连眼前这一关都过不去,又谈什么以后。然而,鲁肃并不打算对曹操说出他与刘表谈判的情况,因为没有必要。
“荆州之兵虽多,但能调动之兵不多,南阳一带,刘表驻兵三万左右,南郡兵力亦有三万左右,为防司空和益州,刘表必不敢轻易调动,荆南四郡虽名为刘表下属,但态度不明,刘表必不敢放松。且孙策夺豫章,恐牵连荆州,刘表亦不得不防。”
“刘表能调动的兵力主要是襄阳之兵,其进军路线是从章陵进军,届时还请司空出一支军队,行军至颍川与章陵交界附近,威慑刘表,与我主前后夹击,一举击败刘表大军,如此,刘表必会惶惶不安。”
“哈哈哈哈,你竟想借本司空之兵,解你主之围?想得倒美?”曹操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非也,我主能克黄祖,亦能克刘表,只是我军单独面对刘表,刘表若不胜,亦能轻易撤兵,司空出兵,断其后路,可破其军,重创刘表,司空此后大安。”
听了鲁肃的话,曹操略微沉思起来,过了一会儿才说:“你的说法有理,但我仍需考虑,你就先留在许县,我会答复于你。”
鲁肃听了曹操的话,便告退而去。
“诸位怎么看呢?”鲁肃走后,曹操便问手下的谋士。
荀彧摸了一下自己的胡子:“袁绍胜了公孙瓒,势必南下,在此之前,我军必须清除后方障碍,则不能忽视刘表。张羡居长沙,实力较弱,就算他骚扰刘表后方,所起的作用亦不大。如此我军必须拿下两个人,一是宛城张绣,二便是这个陈飚。张绣乃依托刘表而存在,对刘表早有不满,我军可出兵攻伐,将宛城占据。但江夏位置独特,如若我军攻伐江夏,必会提前引发我军与刘表之争,如此对我军不利。所以我赞同这鲁肃之言,我等只舍一官职,顺便出兵,先解这江夏之围,以便日后让陈飚牵制刘表。”
一个独眼的将军起身说:“司空,荀尚书令所言有理,末将愿领一军,前面去章陵,破刘表大军,为司空排忧解难。”
曹操看着夏侯惇笑了起来:“元让勿急,有你立功的时候。”他又看了一下郭嘉:“奉孝,你意如何?”
“文若所言极是,我军不能过早与刘表开战,只能牵制于刘表。我军必须拿下宛城张绣,固守南阳,如此使许都有了纵深,刘表不敢轻易出兵攻打许都。只是陈飚夺了江夏,反使我军多了事端。此前黄祖,虽尊刘表号令,实则是江夏王,但黄祖有自知之明,从未踏出江夏半步。”
“嗯,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本司空却不会同意?你主陈飚,出身于居阳寨,乃一土匪,作乱庐江之地,如今攻打江夏,也是祸害一方。朝廷官职岂能封给一个土匪呢?否则朝廷颜面何在?陛下就算想给你主官职,本司空当尽力阻拦才是,否则本司空岂非失职?”
朝廷有个屁颜面,鲁肃忍不住心中吐槽。
“我主出身微末,却对朝廷忠心耿耿,日月可鉴,我主只在居阳寨当了一个月的首领,便决定率居阳寨之兵,投靠朝廷,却投靠无门,又因百姓拥护,才夺了庐江。相比之下,朝廷还曾给黑山贼张燕等匪徒封官,我主却强那张燕百倍。”
“司空若说得陛下任命我主为江夏太守,司空才是获利最多之人。司空平定徐州,锋芒所至,比所向披靡,然……”鲁肃故意停顿了一下,这引起了曹操的好奇心,曹操、郭嘉等都看着他。
“北方大将军袁绍围困公孙瓒于易京,公孙瓒众叛亲离,败亡就在这一两个月了。”在未出兵前,鲁肃曾与陈飚聊起北方战局,陈飚曾说,公孙瓒在三个月内必败亡。鲁肃不知道北方的情况,却也相信陈飚的判断。
“公孙瓒一旦败亡,袁绍占据幽、并、冀、青四州之地,他必会挥师南下,司空不早做准备,恐灾难必临。”
“哈哈哈哈!”曹操爽朗地笑了,他当然不会被鲁肃吓倒:“你未免杞人忧天了,再说了,你主尚自身难保,你还有空管本司空之事?”
鲁肃不理曹操的嘲讽,接着说:“司空想要应对袁绍,必先稳定后方,刘表便是司空最大的后患,倘若刘表趁司空对付袁绍之时,北上攻略许县,结果会如何呢?”
此刻曹操沉默不语。
“肃已知道,司空正怂恿长沙太守张羡起兵反叛刘表,以控制刘表后方,然而,张羡兵力有限,刘表早有警惕之心,以南郡重兵防之,张羡一旦起兵,必会被迅速平定。而司空与袁绍对峙,却非短期内能决出胜负。”听到鲁肃说到长沙太守张羡,曹操脸色一变,他私下结交张羡,怂恿其造反,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但仍难逃精明之人的法眼。
“坦率而言,我主才是牵制刘表的最佳助力,只要我主稳居江夏,刘表必不敢动,司空则可一心一意,对付袁绍。”
“再者,江东孙策正在攻打扬州豫章,一旦豫章被其所占,孙策必会举兵过江,威胁淮扬之地,袁术败亡乃是必然,但如孙策夺了寿春,司空亦是不安吧!司空只需舍一官职,我主便能名正言顺地为司空南拒孙策,牵制刘表,让司空得以从容面对袁绍。由此可以看出,司空才是最大获利者。”
“哈哈哈哈,看来你乃有备而来!”
“肃既然敢来这许县,自然是做好准备,总之,我主对于司空,是助力而非阻力,还望司空三思。”
“然而,据本司空所知,你主占据江夏,刘表必率重兵来攻,你主兵力弱势,又如何能抵挡刘表的进攻?你主想成为本司空的助力,则需要证明你主有成为助力的实力才行!否则本司空何必答应于你?”
曹操这话显然有考教的意思,确实,如果陈飚连眼前这一关都过不去,又谈什么以后。然而,鲁肃并不打算对曹操说出他与刘表谈判的情况,因为没有必要。
“荆州之兵虽多,但能调动之兵不多,南阳一带,刘表驻兵三万左右,南郡兵力亦有三万左右,为防司空和益州,刘表必不敢轻易调动,荆南四郡虽名为刘表下属,但态度不明,刘表必不敢放松。且孙策夺豫章,恐牵连荆州,刘表亦不得不防。”
“刘表能调动的兵力主要是襄阳之兵,其进军路线是从章陵进军,届时还请司空出一支军队,行军至颍川与章陵交界附近,威慑刘表,与我主前后夹击,一举击败刘表大军,如此,刘表必会惶惶不安。”
“哈哈哈哈,你竟想借本司空之兵,解你主之围?想得倒美?”曹操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非也,我主能克黄祖,亦能克刘表,只是我军单独面对刘表,刘表若不胜,亦能轻易撤兵,司空出兵,断其后路,可破其军,重创刘表,司空此后大安。”
听了鲁肃的话,曹操略微沉思起来,过了一会儿才说:“你的说法有理,但我仍需考虑,你就先留在许县,我会答复于你。”
鲁肃听了曹操的话,便告退而去。
“诸位怎么看呢?”鲁肃走后,曹操便问手下的谋士。
荀彧摸了一下自己的胡子:“袁绍胜了公孙瓒,势必南下,在此之前,我军必须清除后方障碍,则不能忽视刘表。张羡居长沙,实力较弱,就算他骚扰刘表后方,所起的作用亦不大。如此我军必须拿下两个人,一是宛城张绣,二便是这个陈飚。张绣乃依托刘表而存在,对刘表早有不满,我军可出兵攻伐,将宛城占据。但江夏位置独特,如若我军攻伐江夏,必会提前引发我军与刘表之争,如此对我军不利。所以我赞同这鲁肃之言,我等只舍一官职,顺便出兵,先解这江夏之围,以便日后让陈飚牵制刘表。”
一个独眼的将军起身说:“司空,荀尚书令所言有理,末将愿领一军,前面去章陵,破刘表大军,为司空排忧解难。”
曹操看着夏侯惇笑了起来:“元让勿急,有你立功的时候。”他又看了一下郭嘉:“奉孝,你意如何?”
“文若所言极是,我军不能过早与刘表开战,只能牵制于刘表。我军必须拿下宛城张绣,固守南阳,如此使许都有了纵深,刘表不敢轻易出兵攻打许都。只是陈飚夺了江夏,反使我军多了事端。此前黄祖,虽尊刘表号令,实则是江夏王,但黄祖有自知之明,从未踏出江夏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