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十面埋伏
三个时辰后,朝廷的四千人马才姗姗来迟,搞的皇甫青都快睡着了,坐在城楼三层,远远的看着朝廷这四千人马,皇甫青不由得想到,今天过后,这四千人还能有多少是能站着的。
其实黄琬这个人还是个忠臣,有一定名望,有治理之才,只是没有统兵之能,这不,大军一到,不休整就下令攻城。
“攻城”。
这直来直去的操作,直接看呆了城楼上的皇甫青,贾诩,戏志才。
顷刻间战鼓齐鸣,杀声震天,城下四个千人队,轮番攻城,云梯架的是层层叠叠,奈何就是攻不上去,第一是城高,第二是士兵差距太大,让一群郡兵去攻城,也不知道咋想的,第三呢!白虎关早有准备,弓箭充足,满城滚石,金汁管饱。
三个时辰没过,第一梯队的一千人就拼光了,而白虎关上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有百十人被流箭所伤,大多都不致命,双方战损可谓是天差地别,纵然是如此战损,黄琬还是不想退,因为他看到城墙上,守关之人并不多的样子。
于是又下令第二梯队攻城,相比于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的千人,明显的不敢上前了,他们可是眼睁睁的看着第一个千人队,是怎么没的。要不是后面的郡尉,太守督战,估计早跑了。
就这样,第二个千人队又攻上来了,城楼上的皇甫青看的直皱眉头,对身边的戏志才跟贾诩说道:
“这黄琬是真的狠啊!纯属在送命啊!他难道就看不明白形势吗?”。
身边的贾诩闻言,摇了摇头道:
“他不是看不明白,只是不甘心,还存在侥幸心理摆了,能召集四千郡兵来攻打咱们,说明他是受了皇命的,如果折损了一千人,打不下来,那就两千人,三千人,直到拼光。至于人命,在他们豪门士卒眼里,根本与蝼蚁无异,死一千人打下来跟四千人打下来,并无区别”。
“是的主公!文和说的没错,而且黄琬这个人是个官家子弟,祖父曾任司徒,太尉,而黄琬本人也曾任五官中郎将,后来因为一些事,黄琬遭到禁锢近二十年。也是最近两年才被重启仕途,所以他迫切需要一些功绩来表现自己的,为此他不惜拼光这四千人,也在所不惜”。
听完贾诩跟戏志才的话后,皇甫青忽然觉得自己还是不了解,不适应古代人的心性,人命贱如狗啊。
三人说话间,忽然下方的攻城战发生了变化,踏着第一个千人队尸体攻城的,第二个千人队崩了,有第一个跑的就有第二个跑的。
这群郡兵哪里经历过这等人间炼狱,平时在郡城县城里欺压百姓,作威作福惯了,忽然经历战场厮杀,心理防线瞬间破了,于是第二个千人队,在还剩五百人不到的时候,临阵脱逃了,就连后方的督战队都拦不住,郡守兵阵一通混乱。
正在朝廷大军混乱之时,突然从后方传来了一阵喊杀声,领头的是两员虎将,面戴银龙面具,身长八尺有余,一个手拿丈八蛇矛,一个手拿长柄大刀。
眨眼间两员虎将,就纵马杀入了朝廷所派来的郡兵之中。一路所过,如入无人之境,每一次挥动手中的武器,都带起一阵腥风血雨。
这二人正是张飞跟颜良,皆是万人敌,冲锋陷阵无人可挡,而混乱的郡兵阵营,此时也发现了张飞跟颜良这支奇兵,场面顿时更加混乱。
乱战之中,作为青州刺史的黄琬,他是第一时间发现张飞跟颜良的,看着场中,宛若杀神的颜良,张飞,黄琬知道完了,所以他第一时间选择了跑路。
于是青州刺史黄琬跟五位郡太守,在郡尉的保护下悄悄的撤退了,甚至都没击鼓鸣金,也不知道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
而城楼上的皇甫青,贾诩,戏志才三人,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并没有管青州刺史跟五郡太守,郡尉,只是挥手下令,让守城的张辽率军出城,配合张飞,颜良围剿城外的朝廷军队。
“吱呀”。
四千青州郡兵,久攻不下的白虎关门开了,只见其中一员骁将,同样面戴银龙面具,一马当先,手持破军月牙戟,领军而出。
城外战斗就是一边倒,在张辽领军而出后,仅剩的两千左右郡兵,更是拔腿就跑,根本不带回头的,而颜良跟张飞,张辽则是率领将近七千人马,在后面追杀。
张飞更是凭借马力,跑到前面喊道:
“放下兵器,投降不杀”。
两千郡兵根本跑不过天天在山上拉练的七千土匪,没用多久就被追上围住了,打不过,也跑不过,又不想死,于是他们清一色的跪地投降了。
张飞看着跪地的两千郡兵,忍不住的吐槽道:
“也不知道主公要这群废物蛋子有啥用,打架不行,跑路也不行,真是干啥啥不行”。
张辽听张飞抱怨后,忍不住的打趣道:
“飞哥!你就别抱怨了,小心良哥回去跟主公告你状”。
“不用小心了,我回去铁定告他状”。
只见颜良从远处,纵马而来,浑身上下还在滴着血,仿佛是从血池中走出来的魔神,煞气无边。
不过张飞可不怕他这副模样,直接怼道:
“小良子,你是不是皮又痒了,要不要飞哥我给你紧紧啊”。
却不料颜良压根不接他的话,直接带兵收降俘虏去了,还不忘把降兵身上的盔甲扒了,让自己的士兵穿上,毕竟青龙山一万五千多士兵,只有一半装备盔甲的。
张飞见颜良不跟他斗嘴,也咧嘴一笑,加入了收降俘虏的行列,张辽看着这两位活宝哥哥,无语的摇头。
就在白虎关外,张飞,张辽,颜良三人收拢降兵时,胶莱河畔,高顺率领他的一千本部兵马,把青州刺史黄琬,五位郡太守,以及五位郡尉给围了。
高顺也不废话,直接沉声道:
“死或者降”。
随着高顺的话音落下,五位郡太守跟郡尉,立马跪地投降,都不带犹豫的。
唯有黄琬面如死灰的说道:
“我愿赴死!”。
其实黄琬这个人还是个忠臣,有一定名望,有治理之才,只是没有统兵之能,这不,大军一到,不休整就下令攻城。
“攻城”。
这直来直去的操作,直接看呆了城楼上的皇甫青,贾诩,戏志才。
顷刻间战鼓齐鸣,杀声震天,城下四个千人队,轮番攻城,云梯架的是层层叠叠,奈何就是攻不上去,第一是城高,第二是士兵差距太大,让一群郡兵去攻城,也不知道咋想的,第三呢!白虎关早有准备,弓箭充足,满城滚石,金汁管饱。
三个时辰没过,第一梯队的一千人就拼光了,而白虎关上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有百十人被流箭所伤,大多都不致命,双方战损可谓是天差地别,纵然是如此战损,黄琬还是不想退,因为他看到城墙上,守关之人并不多的样子。
于是又下令第二梯队攻城,相比于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的千人,明显的不敢上前了,他们可是眼睁睁的看着第一个千人队,是怎么没的。要不是后面的郡尉,太守督战,估计早跑了。
就这样,第二个千人队又攻上来了,城楼上的皇甫青看的直皱眉头,对身边的戏志才跟贾诩说道:
“这黄琬是真的狠啊!纯属在送命啊!他难道就看不明白形势吗?”。
身边的贾诩闻言,摇了摇头道:
“他不是看不明白,只是不甘心,还存在侥幸心理摆了,能召集四千郡兵来攻打咱们,说明他是受了皇命的,如果折损了一千人,打不下来,那就两千人,三千人,直到拼光。至于人命,在他们豪门士卒眼里,根本与蝼蚁无异,死一千人打下来跟四千人打下来,并无区别”。
“是的主公!文和说的没错,而且黄琬这个人是个官家子弟,祖父曾任司徒,太尉,而黄琬本人也曾任五官中郎将,后来因为一些事,黄琬遭到禁锢近二十年。也是最近两年才被重启仕途,所以他迫切需要一些功绩来表现自己的,为此他不惜拼光这四千人,也在所不惜”。
听完贾诩跟戏志才的话后,皇甫青忽然觉得自己还是不了解,不适应古代人的心性,人命贱如狗啊。
三人说话间,忽然下方的攻城战发生了变化,踏着第一个千人队尸体攻城的,第二个千人队崩了,有第一个跑的就有第二个跑的。
这群郡兵哪里经历过这等人间炼狱,平时在郡城县城里欺压百姓,作威作福惯了,忽然经历战场厮杀,心理防线瞬间破了,于是第二个千人队,在还剩五百人不到的时候,临阵脱逃了,就连后方的督战队都拦不住,郡守兵阵一通混乱。
正在朝廷大军混乱之时,突然从后方传来了一阵喊杀声,领头的是两员虎将,面戴银龙面具,身长八尺有余,一个手拿丈八蛇矛,一个手拿长柄大刀。
眨眼间两员虎将,就纵马杀入了朝廷所派来的郡兵之中。一路所过,如入无人之境,每一次挥动手中的武器,都带起一阵腥风血雨。
这二人正是张飞跟颜良,皆是万人敌,冲锋陷阵无人可挡,而混乱的郡兵阵营,此时也发现了张飞跟颜良这支奇兵,场面顿时更加混乱。
乱战之中,作为青州刺史的黄琬,他是第一时间发现张飞跟颜良的,看着场中,宛若杀神的颜良,张飞,黄琬知道完了,所以他第一时间选择了跑路。
于是青州刺史黄琬跟五位郡太守,在郡尉的保护下悄悄的撤退了,甚至都没击鼓鸣金,也不知道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
而城楼上的皇甫青,贾诩,戏志才三人,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并没有管青州刺史跟五郡太守,郡尉,只是挥手下令,让守城的张辽率军出城,配合张飞,颜良围剿城外的朝廷军队。
“吱呀”。
四千青州郡兵,久攻不下的白虎关门开了,只见其中一员骁将,同样面戴银龙面具,一马当先,手持破军月牙戟,领军而出。
城外战斗就是一边倒,在张辽领军而出后,仅剩的两千左右郡兵,更是拔腿就跑,根本不带回头的,而颜良跟张飞,张辽则是率领将近七千人马,在后面追杀。
张飞更是凭借马力,跑到前面喊道:
“放下兵器,投降不杀”。
两千郡兵根本跑不过天天在山上拉练的七千土匪,没用多久就被追上围住了,打不过,也跑不过,又不想死,于是他们清一色的跪地投降了。
张飞看着跪地的两千郡兵,忍不住的吐槽道:
“也不知道主公要这群废物蛋子有啥用,打架不行,跑路也不行,真是干啥啥不行”。
张辽听张飞抱怨后,忍不住的打趣道:
“飞哥!你就别抱怨了,小心良哥回去跟主公告你状”。
“不用小心了,我回去铁定告他状”。
只见颜良从远处,纵马而来,浑身上下还在滴着血,仿佛是从血池中走出来的魔神,煞气无边。
不过张飞可不怕他这副模样,直接怼道:
“小良子,你是不是皮又痒了,要不要飞哥我给你紧紧啊”。
却不料颜良压根不接他的话,直接带兵收降俘虏去了,还不忘把降兵身上的盔甲扒了,让自己的士兵穿上,毕竟青龙山一万五千多士兵,只有一半装备盔甲的。
张飞见颜良不跟他斗嘴,也咧嘴一笑,加入了收降俘虏的行列,张辽看着这两位活宝哥哥,无语的摇头。
就在白虎关外,张飞,张辽,颜良三人收拢降兵时,胶莱河畔,高顺率领他的一千本部兵马,把青州刺史黄琬,五位郡太守,以及五位郡尉给围了。
高顺也不废话,直接沉声道:
“死或者降”。
随着高顺的话音落下,五位郡太守跟郡尉,立马跪地投降,都不带犹豫的。
唯有黄琬面如死灰的说道:
“我愿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