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中山王
为了博得刘虞的赞同,张恒也就稍微表露了些自己的想法。</br>虽说谋事要密,但如今已经过了密的阶段了。</br>幽州拿下之后,整个大汉北方再度重归一统,这时候还藏着掖着,反而会让手下人无所适从。</br>你稍微透露一点,下面的人也就有了方向和奔头。</br>但是在此之前的近十年,张恒可没有告诉过任何人!</br>至于刘虞,可以说是同意了,也可以说是无可奈何。</br>他如何不明白,以眼下的局面来说,张恒给出的方法,已经是最优解了。</br>刘虞奉诏之后,随后就在蓟县下发钧命,召自己的部下全都过来,准备交接幽州的权力。</br>而他自己,则准备在卸任之后,孤身前往长安。</br>作为回报,张恒给了他一个特别优待。</br>刘虞的儿子刘和,张恒会带去徐州,在刘备手下为官。</br>这既是对刘虞的保证,也是对他的钳制。</br>你一直老老实实的,你儿子就能平步青云。</br>你要是不老实,那可就不好说了。</br>刘虞当然明白张恒的意思,却当即欣然接受,以表明自己绝无二心。</br>数日之后,刘虞的部下全都聚集了,权力的交接正式开始。</br>又数日之后,刘虞将幽州的权力全部交接给了张恒,也不继续停留,直接踏上了南归长安的旅途。</br>张恒明白他的担忧,却准许他带了两千兵马。</br>至此,整个幽州算是拿下来了。</br>不,也不能说是全拿下来了,毕竟还有辽东太守公孙度杵在那儿呢!</br>说起来,这公孙度也是个有意思的人物。</br>中平六年,他受徐荣举荐出任辽东太守。到任之后,却是严刑峻法,打击豪强势力。又招贤纳士,开馆兴学,广招流民。</br>在他的治理下,原本残破的辽东,居然焕发出了一些生机,颇有些清平的意味。</br>讲道理,公孙度政绩是不错的。但他却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不遵上令。</br>对于州牧刘虞,这家伙只是保持了明面上的恭敬,实际上却郡内自治。</br>刘虞当然不爽,却没有任何办法收拾他。</br>因为辽东地势险要,不易攻伐。而刘虞的军事水平又实在堪忧,再加上辽东郡被公孙度治理得不错,他也就不想挑起战争。</br>就这样,辽东已经成了国中之国。</br>如今张恒接盘了幽州,自然不会放任这种情况继续。</br>你公孙度再怎么厉害,辽东也必须是大汉的领土!</br>刘虞走之后的第二日,张恒便召开了会议,商议辽东问题。</br>这本是一场寻常的作战会议,但有一个人却心惊胆颤,面带忧色。</br>这个人,正是徐荣。</br>要知道,当初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可是他向董卓举荐的。如今这家伙自立一方,真要追究下来,他这个举荐人也难逃其咎。</br>张恒自然看出了徐荣的不安,却偏偏还要刺激他一下。</br>“文耀啊,我记得这公孙度,还是当年你向朝廷举荐的。”</br>闻言,徐荣冷汗都下来了,连忙起身拱手道:“长史容禀,末将的确与公孙度相交莫逆。当年之事,也的确是末将所为。但末将也不知此人竟如此狼子野心,举荐不利,还请长史责罚!”</br>“行了,我也没说怪你。”张恒摆了摆手,笑道。“人难免有看走眼的时候,这世间之事,又岂能尽知。王莽未篡逆之前,天下还都将他比作周公呢,又有谁看出了他有不轨之心?”</br>徐荣这才松了口气,“多谢长史!”</br>张恒继续说道:“不过此人既然是你所举荐,就得你来解决此事。”</br>“若长史准许,末将愿率军东进,为主公收复辽东!”徐荣赶紧抱拳表态道。</br>“倒是不必这么匆忙。”张恒摇了摇头道,“辽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真要出兵攻打,只怕又得经年累月。可先发一封诏令,命公孙度卸任太守一职,若是不从,再征伐不迟。”</br>“遵命!”徐荣抱拳应道。</br>张恒扭头,对众人道:“此间事了,不日我便将班师。然幽州地处北疆,又有胡人混居其中,不驻扎大军却是不行。诸位谁愿留守幽州?”</br>若是可能的话,张恒甚至想在边境驻防重兵,将来也好北上征伐异族,犁庭扫穴。</br>但天下还未平定,南边还需要用兵,这终究只是一个奢望。</br>明着是问大家的意愿,但谁都知道张恒想派的是谁。</br>徐荣立刻起身抱拳道:“长史,末将愿驻守北疆!”</br>张恒点了点头道:“好,便留你率军在此镇守。你麾下有三万人马,我再将幽州兵马交于你,务必要让幽州稳定下来。”</br>“末将虽肝脑涂地,亦不敢负长史所托!”徐荣再度抱拳道。</br>张恒本意是,先留些兵马在此镇守,同时给公孙度下一封诏令,表明徐州的态度。</br>如果他不从,暂时也不用打,不过算是留下了借口,等南边的事结束之后,再来处理这疥藓之患。</br>反正辽东就这么点地方,他公孙度再怎么发展,也就那么回事了。</br>至此,整个幽州的安排算是告一段落。</br>安排妥当之后,张恒又在幽州坐镇了一个月。等到腊月中旬,幽州各地彻底完成了权力交接后,才终于班师南下。</br>而此时,刘备仍率军驻扎在南皮城中。</br>经过这几个月的治理与消化,冀州全境基本上算是安定了下来。</br>徐州的政策,也开始在冀州推行。</br>作为河北最富庶的州,自然是豪族遍地。推行清查户口,丈量田亩的政策时,自然遇到了不少阻力。</br>但形势比人强,数十万大军就在这,谁敢不从?</br>闹到最后,一贯宽仁的刘备也不得不举起了屠刀。</br>好些豪族被诛杀之后,政策终于得以顺利推行。</br>刘备打算再待一段时间,等到明年春来之后,再班师回徐州。</br>而然就在此时,南皮城却发生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动静。</br>确切来说,也不是什么动静,而是一些传言。</br>至于内容,也很有意思。</br>传说,在十月份左右,也就是徐州大军击败袁绍和公孙瓒的时间段。</br>有星赤而芒角,落于中山国内。</br>而在同一时间,涿郡的涿县内,出现了一株特殊的禾苗,生而双穗,引人啧啧称奇。</br>还是在差不多的时间,徐州郯县境内,出现了一群白色的野鹿。自山林而来,从闹市穿行而过,又消失在茫茫旷野之中。</br>三件事叠加在一起之后,再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终于来到了顶点。</br>于是在十二月中旬的时候,治中从事郭嘉以此三事上表朝廷,宣称天降祥瑞,请天子下诏恢复刘备祖上的王爵,进位中山王。</br>奏表一出,顿时在整个天下掀起了巨大的波澜。</br>正当世人纷纷猜测着刘备的意思时,徐州群臣却纷纷开始上表,宣称祥瑞降世,是天意注定让刘备称王建国。</br>祥瑞的真实性,自然不会有人质疑,毕竟这种事谁也说不清楚。</br>但祥瑞出现的地点,却有着太多的可解读空间。</br>中山是昔年中山靖王的封地,而涿县又是刘备的故里,至于最后的郯县,却是刘备如今的领地。</br>三处地方同时出现的祥瑞,这还不是天意?</br>至于群臣纷纷上表,谁都能看出是商量好了的。</br>从幽州回到南皮也有一个月的时间了,郭嘉敢上表,就肯定统一了内部的意见。</br>徐州群臣同时上表,世人顿时明白了一个事实。</br>刘备称王,怕是板上钉钉了。</br>只是长安城中,却有人发出了不满的咆哮。</br>“刘玄德这是想干什么,他要干什么,造反不成!”</br>司徒王允当堂怒吼道,直接把刘备骂成了反贼。</br>面对王允的震怒,一旁的司空皇甫嵩却是不发一言,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br>只是他心中却叹了口气。</br>这一天,终于还是要来了吗?</br>但这时,一个声音却响了起来。</br>“怎么,司徒以为不妥?”</br>众人一看,原来是新晋太尉刘虞开口了。</br>王允立刻怒道:“高祖曾有白马之盟,非刘氏不王,非军功不侯。刘玄德此举,与篡逆何异!”</br>刘虞却是冷笑一声,“怎么,刘玄德难道不是我汉家宗室?”</br>“这……”</br>王允顿时语塞。</br>他当然知道刘虞在玩文字游戏,但一时之间,竟找不出反驳的理由。</br>紧接着,刘虞又开口道:“刘玄德是否封王,非国家政事,乃我刘氏私事,与司徒何干?”</br>这句话更是嘲讽拉满,不仅要绕开尚书台,更是再骂王允多管闲事。</br>一向刚烈的王允哪能忍受这种羞辱,当即厉声道:“天家无私事,太尉如此言语,难道是与刘玄德串通一气?”</br>可这次,刘虞却没有理他,而是起身向龙椅上的刘协拜道:“陛下,刘玄德自出任徐州以来,兢兢业业,劳苦功高,先后为朝廷征讨不臣,扫平叛乱。即便没有天降祥瑞,也该慰劳忠直之臣。</br>臣请陛下开恩,准许刘备复先祖之荣光,以慰忠臣之心!”</br>别看王允闹得挺凶,刘备要称王,他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更何况还有同为三公的刘虞、皇甫嵩的制衡。</br>最后,王允只得捏着鼻子认了。</br>只是李儒听闻此事之后,一贯不苟言笑的他,却罕见得露出一丝笑容。</br>快七年了,张子毅终于有动作了吗。</br>这一天,终于要来了!</br>当晚,李儒罕见地喝了个大罪。</br>半醉半醒间,李儒眼中却闪烁着希望的光芒。</br>初平八年,腊月二十一。</br>天子下诏,封大将军、徐州牧刘备为中山王!</br>然后,在天下人关注的目光中,刘备却上表婉拒了封赏。</br>奏表传回长安后,天子却不许,仍旧下诏封刘备为王。</br>刘备仍旧上表拒绝。</br>如此再三,最后一次,刘协派出了太尉刘虞亲自拿着诏书前往南皮,当众宣读了策书。</br>刘备叩谢天恩,却依旧辞让王爵。</br>如此高强度的拉锯战,双方都快受不了了。</br>最后,还是始作俑者郭嘉提议,让张恒领着群臣上表劝进。</br>无奈之下,张恒只得点头答应。</br>初平八年的最后一天,张恒领着群臣堵住了刘备,强烈要求刘备称王,甚至以请辞为要挟。</br>你要是再不称王,我们可就不干了。</br>这个和赵匡胤如出一辙的造型,让刘备再也没有了拒绝的理由。</br>于是,刘备只得一边流着泪表示,你们这是害苦了我啊,一边奉诏称王。</br>初平九年正月,封王大典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