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亚,是东南亚乃至整个亚洲最年青的国家。

    作为一个国家,他是在五七年八月才宣布独立,不过,虽然年青,但是在亚洲各国之中,他的人均收入排名是靠前的。

    这完全得益于南洋对马来亚的产业转移——在过去的几年间,以纺织、服装、玩具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从南洋转移到马来亚,在推动马来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上百万年青人从乡村来到城市。

    大量人口的涌入以及工厂的兴建的,让吉隆坡,怡保,槟城,太平、马六甲等在短时间内繁荣起来,一座座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现代化的城市。

    而在这些城市中,又以吉隆坡最为繁华,从吉隆坡到巴生港之间的道路两侧,尽是成片的厂房以及工人们居住的“新村”,整齐的六层楼房如士兵一般整齐的排列工业区之间。

    发电厂高耸的烟筒喷吐着烟雾,充足的电力点亮了整个城市,每到夜晚,灯光把整个城市变成了一座不夜城,在灯火通明的生产车间里,数以十万计的男女工人,挥洒着汗水,加班加点工作着,忙碌着,这里生产的产品会经由集装箱船运往欧美各国。

    尽管对于马来亚的血汗工厂,各国指责不断,但并不妨碍它的产品输入欧美,毕竟,廉价……真香,虽然因为未能通过关贸总协定的审核,导致其出口受到限制,生产受到各国进口配额的影响。

    但是,对于人口只有一千一百万的马来亚而言,出口贸易依然繁荣了整个国家经济。

    因为经济上的繁荣,不仅让这里商业街的专卖店、百货公司的柜台,卖的也都是南洋制造。

    也使得马来亚成为了南洋文化输出的第一站,在吉隆坡、怡保等地的电影院张贴的海报,永远都是南洋的电影。电视机里播放的也是南洋的电视节目,

    去年《白娘子传奇》大火时,不知道多少人写信或打电话到电视台,要求将播放时间推迟到晚上10点——因为大家要加班,总要等到大家下班之后吧。可以说,那时候,大家都是熬夜看白娘子。

    也正因为《白娘子传奇》在马来亚、新加坡的大火,白娘子朱虹在新年第一站,就是吉隆坡,她得到来立即引起了轰动,一时间,马来的报纸头版,都是白娘子的照片和新闻。

    论热度,那怕就是与总理有关的新闻,也无法与之相比,只能退居次版。

    对此,身为总理的林苍佐,非但没说什么,甚至还特意吩咐太太去参加了见面会,向白娘子索要了一张签名照片,因为他本人也是白娘子朱虹的粉丝。

    由此可见,这部电视剧在马来亚等地到底有多火。

    不过,虽然眼下白仙子来了,但对于林苍佑来说,他也没有时间去追星,或者邀请其到总理府,现在,对于林苍佑来说,眼下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吉隆坡的总理府里,凝视着窗外城市里的灯光,林苍佑就这样站在那里,默默的抽着烟,他知道在这些灯光以及繁华城市的背后是什么。

    是在那里日夜加班的人们,与南洋不同,在马来亚是没有八小时工作制这一说……不能说没有,至少法律上写着。

    但……也就是写着而已。

    在这里加班才是最正常的,而且人们也喜欢加班,毕竟,工厂是有加班费的。

    其实,作为马来亚的总理,林苍佑很清楚,如果没有加班费的话,工厂的基本工资只能勉强糊口而已。

    所以,工人们为了生计,就必须日夜加班,只有如此,他们才能养家糊口!

    但……这是发展经济的代价。

    “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发展经济,只有如此,马来亚才能发展成为像南洋一样的国家!”

    这就是发展的代价!

    心里这么想着,林苍佑抽了口香烟,然后说道:

    “等到第一个“四年计划”建设完成之后,在经济上,马来亚将会成为东南亚仅次于南洋的存在了。而我们推动建设的目的,是把马来亚建设成为像南洋的一样的国家。”

    林苍佑一字一顿的说道:

    “就是这么简单——这就是我们目标!

    我们建设城市、修建工厂,就是为了让所有人的生活变得更好,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尽管房间里没有人,但是他仍然在这里讲述着这一切,在一旁的办公桌上有一份稿子,那是明天他向公众演说的稿子。

    为了能够脱稿演说,所以,他需要提前背下来。

    毕竟,到时候,会有很多人通过电视收看到这场演说。当然,他的演讲是国语的,马来亚与南洋一样,国语都是华语,毕竟,马来亚70%的人口都是唐人,远远超过其它各族裔,语言当然是要以主体民族的语言为主了!这一点没有任何问题,其它人,当然要学国语的!

    “我们不仅要建立纺织工业,而且还要建立更加现代化的工厂,这其中就包括化学工业,这也是马来亚“四年建设计划”的发展重点……”

    林苍佑口中的“四年建设计划”,与南洋的“四年计划”类似,就是通过政府采取指令性计划,依靠强有力的行政干预和政府命令来推动企业和经济的发展。对于经济欠发展的落后国家来说,计划性的经济统制,确实可以最大程度上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

    即便是直到现在,南洋的经济发展,依然通过制定“四年计划”来推动经济发展,确立经济发展方向。而作为南洋亲儿子的马来亚、暹罗以及兰老、泗水也都根据其经济规模、环境,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

    其实,他们的经济发展,都是由南洋通商产业部直接插手制定的,在确定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南洋依据自己的“雁行模式”需求,根据其自身特点,为其制定经济计划。

    就像暹罗的发展规划中,农业就占到相当大的份额,这是因为暹罗的优质大米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发展水稻种植业,通过出口可以获得发展经济所需要的外汇。

    而马来亚的经济发展,就不能照搬其模式,除了橡胶园等热带种植园之外,山地雨林地形限制了它的农业发展路径,自然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查其经济建设计划。

    而马来亚并没有把自己放到完全承接南洋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条发展道路上,在独立两年之后,身为总理的林苍佑在身边的一群年青幕僚的建议下,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发展了。

    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重化工产业。

    去年岁末,林苍佑前往英国访问,经过了伦敦烟雾事件之后,英国对高污染的产业,容忍性已经大为降低。

    在访问期间,林苍佑注意到,在五二年烟雾事件的次年,英国政府成立比佛委员会调查烟雾事件,制定应对措施,于五六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空气法案》。法案包括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减少煤炭用量,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在城市里设立无烟区,区内禁止使用可以产生烟雾的燃料;发电厂和重工业作为排烟大户被强制搬迁到郊区等等。

    也正是这个法案,让林苍佑看到了机会——伦敦的工厂搬迁进展并不顺利,伦敦不欢迎的企业,不代表其它的城市或者地区会欢迎,毕竟,没有谁愿意让自己的城市,变成“雾都”。

    所以,这也就导致了不少工业企业,因为污染问题,被很多城市拒之门外,有的工厂甚至被迫暂时关闭。

    甚至还包括英国帝国化工的几间工厂,像是帝国化工那种高污染的企业,在伦敦烟雾事件之后,在英国已经属于不正确了,属于人人喊打的那种。

    虽然就目前而言段化工产业并非是低端产业,甚至还是技术含量很高的“高科技”产业,但是它的污染确实不小。

    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英国各地没有人愿意变成第二个“雾都”,所以,帝国化工就陷入了一个难题——没有合适的地点办厂。

    为此,林苍佑亲自上门游说,邀请他们到马来亚投资办厂。

    这个时代,化工业还是尖端技术。

    如果换成其它国家,帝国化工不一定会考虑的,但是马来亚却是英联邦成员国,而且政局稳定,马来亚的可靠程度是绝对没问题的。

    原本就一直考虑要转移的帝国化工,自然接受了林苍佑的邀请,答应到马来亚考察。

    一番考察后,那些英国人立即发现了马来亚有着伦敦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一,马来亚的劳动成本非常低,远远低于伦敦。

    第二,马来亚距离中东产油区比伦敦近,这意味着原料运输成本更加便宜。

    第三,这一点非常重要,马来亚的唐人受教育程度高,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初中以上水平。

    而且,马来亚和南洋的关系友好,局势稳定,政府效率高。

    如此种种,双方自然也就敲定了投资共识。帝国化工计划在马来亚投资2000万英镑,用于建设现代化的化工企业。这是马来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投资,即便是南洋在这里也没有投资过这么大的项目。

    尽管双方达成了共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化工企业的污染!

    所以,林苍佑需要到霹雳州去向当地居民亲自解释,解释这座工厂对于马来亚经济以及未来的重要性,当然,也需要告诉他们,政府会关注污染情况,确保不会对居民的身体造成伤害。

    总之,无论如何,都要推动这个项目,就像巴生港的钢铁工厂一样。尽管林苍佑很清楚,马来亚的人口、受教育程度,都制约了这里的发展,但是他仍然竭尽全力发展着本地的工业经济。

    他曾经在抗战期间回过唐山,尽管是以医生的身份,任海军总部医务处长,但是他从那些受伤的军人身上,看到了国家工业经济落后的代价,所以,他很清楚应该发展什么。

    “……最终,我们将会建立钢铁、化工、造船以及其它各种高科技产业,或许,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面对一一些污染问题,但……这就是发展的代价!”

    在林苍佑背着稿子的内容时,他又一次把目光投向窗外,凝视着窗外的一切,自言自语道:

    “这是我们的国家,我们将会把一个富裕的、发达的马来亚交给我们的子孙,而不是一个贫穷的,落后的马来亚,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此时,他的话语激昂,似乎是在向人们发出呼喊,又像是吹响未来的号角。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回到过去做财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小鱼的命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鱼的命运并收藏回到过去做财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