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听得唏嘘不已。
上一回与长兄马玉坤相见,还是十几年前。那时的马玉坤正值壮年,尚未随军前往西北边疆参战,落下腿疾,依然还是一脸的意气风发,认为自己日后必定能超越父祖,平步青云……
谁能想到,十几年后,马玉坤就已经老病到必须致仕的地步了呢?
马氏摸了摸鬓角。她也有了白头发,年纪不小了呀……
她低声对周马氏说:“大姐不必再说了,额明白你的意思。不就是四百两银子么?额不差这点钱,不会找大哥大嫂要的。”
周马氏讪讪地:“额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觉得大哥也不容易……大嫂虽贪财又可恶,可她也是为了马家着想。”
唉,周马氏回头想想,也不明白马家怎么就沦落到如今的地步了?从前马家在长安虽比不得周家显赫,但也是有根基的老户,家业兴旺。大哥年轻的时候,也称得上是青年才俊,前途一片光明。有她这个嫁入周家的嫡亲妹妹帮衬着,大哥在军中的发展本该越来越好,怎的不知不觉就走下坡路了呢?
从前大哥大嫂从不将妹夫那小小的八、九品官职放在眼里,可如今,他们的孙子想谋个八、九品的职位都艰难,只要能找到个正经差事,他们便不敢再挑剔什么了。
大侄儿才能平庸,只胜在性情沉稳,又有岳家可依靠,妻子也能干,估计还有望升上六品;二侄儿样样不出挑,人也不聪明,夫妻俩只有一个孝顺听话的好处,将来恐怕是不会有什么出息了。偏心如大嫂,都从来没提过要让两个儿子分家的话,就是因为清楚乖巧的次子离开兄嫂就立不起来了。因此,大嫂虽然偏爱次子,但对长子也从不刻薄,生怕他会对母亲弟弟生出怨怼来。她只是爱跟长媳吵架罢了。
周马氏忍不住问马氏:“玉梅,你说当年……额要是没劝老爷提拔大哥,大哥没去边疆参战,没落下腿疾,马家是不是就不会沦落到如今的境地?”
马氏无奈地看着她:“大姐,当年参战的人多了去咧,别人家咋就没走下坡路,反而还步步高升了?大哥就没啥出众的才干,你别听亲戚们夸他几句,就真把他当啥能人了!”
当然,说句公道话,马家与周家结了亲,还能混到如今的地步,孙辈连个八、九品的小职位都谋不着,儿子辈想要升个七品,都要费尽力气,这真的不完全是个人能力的问题。马玉坤缠绵病榻多年,马江氏急功近利,在儿孙婚姻上屡屡犯错,都是重要原因。
只怕连马老夫人与周世功,也有刻意打压马家的嫌疑。无论他们是为了周世功的嫡长子周晋浦着想,不希望周马氏娘家势大威胁到继子,还是别的什么缘故,若他们有心要帮衬马家,马家不至于连给儿孙谋个小官职,都如此艰难。
西北边军如今还是周家说了算呢!
马氏叹了口气,不想多说什么了,便转开了话题:“额原本还不知道大侄子的儿子都娶媳妇了,少备了一份见面礼。不知大哥近来身体咋样?额想挑个天气好的日子回去看他。”
周马氏便说:“额回头就打发人替你问问。这种事儿不能问大嫂,大嫂知道了绝不会有好脸色,见了你必定要说出一堆不是来,把她当初收的那五百两银子,还有这些年将你家宅子赁出去赚的租金给掩过去,还要反过来怪你害得大哥掏钱帮你家盖房子。额会挑她不在家的时候,你带两个小的回去见见大哥就行咧。”
马氏嗤笑:“额才不会避开她,倒象是额怕了她似的。理亏的是她!既然不打算问她要银子了,额就得把人情做到明面上,叫她见到额只有感激的份,咋还能叫她有机会说额的不是?!”
周马氏见小妹拿定了主意,也不好再多劝,就怕小妹又跟大嫂吵起来。她见天色不早,便要起身:“额得回去了,老爷说好了今日中午要回家用饭的。”
已经回到了长安,马氏知道自己以后会经常有机会与大姐相聚,便也不留她:“额闲了再去看你。若是那婆娘再找你麻烦,千万记得要给额送信。”
“知道了。”周马氏顿了顿,“其实都是银子带来的麻烦。若额那继婆婆不是想图额的银子,何苦算计额的别庄?若大嫂不是没有银子,也不至于变成如今这般神憎鬼厌的模样。玉梅,海妹夫素来就是个会挣银子的能人。你们回了长安,若有什么能赚钱的路子,千万别忘了算上大姐一份。额信得过你们夫妻的本事,便是变卖了嫁妆,也会凑足本钱,与你们合伙的!”
马氏无奈地说:“那都是从前的老黄历了。如今老爷与额都老了,不想再折腾。等过几年再往上升升,老爷就要告老回乡的。”反正如今赚的钱也够了。
周马氏笑笑,并没把妹妹的话当真:“总之,你们有啥门路,千万要告诉大姐一声。额在长安城这么多年,多少有些体面,周家太太的名头也还能唬得了人。”
马氏要送周马氏出门,周马氏却在出门前掀起东屋的布帘,往里看了看。海棠连忙起身行礼:“姨奶奶这是要走了么?”装作之前什么都没听见的模样。
周马氏笑道:“好孩子,你倒是坐得住。”瞧见海棠手里的针线活,比起自己刚来的时候,已经多添了四五朵花,虽然花样并不复杂,但绣得细致,针脚也齐整,显然是用了心的。她夸了海棠几句,方才在妹妹马氏的陪伴下离开了。
海棠放下针线,跟在祖母马氏身后,一同送了客。回来的时候,马氏吩咐厨房准备午饭,转头便瞧见大孙子海礁牵着马从门外进来了,便笑道:“这半天都上哪儿逛去了?外头可热闹?”
海棠往海礁外衣下摆处瞄了一眼,又看向马背上的搭裢,没有吭声。
“热闹得很。长安城果然繁华。”海礁与祖母打过招呼,便牵马去了马棚,过后回屋换了衣裳,才去了正屋跟祖母详谈今日“逛街”的见闻,比如城隍庙一带有些什么出名的大店铺呀,祖父母闲谈时曾提过的老字号有哪家还依然健在呀,哪片街区卖的文房种类多呀,还有马具店铁匠铺都聚集在哪里呀……等等等等,就如同他真的花一上午的时间逛了那么多地方似的。
马氏听得高兴:“那几家老字号卖的糕饼酱肉都好吃,一会儿额就打发人买回来尝尝。这么多年没吃了,不知道味道变了没有。”又觉得孙子逛了半天,必定累了,打发他回屋休息,等开饭了再到正屋来。
海棠便寻了个借口,跟着哥哥一道出了正屋。
兄妹俩一块儿去了后院。趁着后院没有第三人在,海棠抓紧时间向兄长发问:“哥哥,你去别庄了吗?方才衣裳上怎么还沾了血迹?你的棍子去哪儿了?”
(本章完)
上一回与长兄马玉坤相见,还是十几年前。那时的马玉坤正值壮年,尚未随军前往西北边疆参战,落下腿疾,依然还是一脸的意气风发,认为自己日后必定能超越父祖,平步青云……
谁能想到,十几年后,马玉坤就已经老病到必须致仕的地步了呢?
马氏摸了摸鬓角。她也有了白头发,年纪不小了呀……
她低声对周马氏说:“大姐不必再说了,额明白你的意思。不就是四百两银子么?额不差这点钱,不会找大哥大嫂要的。”
周马氏讪讪地:“额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觉得大哥也不容易……大嫂虽贪财又可恶,可她也是为了马家着想。”
唉,周马氏回头想想,也不明白马家怎么就沦落到如今的地步了?从前马家在长安虽比不得周家显赫,但也是有根基的老户,家业兴旺。大哥年轻的时候,也称得上是青年才俊,前途一片光明。有她这个嫁入周家的嫡亲妹妹帮衬着,大哥在军中的发展本该越来越好,怎的不知不觉就走下坡路了呢?
从前大哥大嫂从不将妹夫那小小的八、九品官职放在眼里,可如今,他们的孙子想谋个八、九品的职位都艰难,只要能找到个正经差事,他们便不敢再挑剔什么了。
大侄儿才能平庸,只胜在性情沉稳,又有岳家可依靠,妻子也能干,估计还有望升上六品;二侄儿样样不出挑,人也不聪明,夫妻俩只有一个孝顺听话的好处,将来恐怕是不会有什么出息了。偏心如大嫂,都从来没提过要让两个儿子分家的话,就是因为清楚乖巧的次子离开兄嫂就立不起来了。因此,大嫂虽然偏爱次子,但对长子也从不刻薄,生怕他会对母亲弟弟生出怨怼来。她只是爱跟长媳吵架罢了。
周马氏忍不住问马氏:“玉梅,你说当年……额要是没劝老爷提拔大哥,大哥没去边疆参战,没落下腿疾,马家是不是就不会沦落到如今的境地?”
马氏无奈地看着她:“大姐,当年参战的人多了去咧,别人家咋就没走下坡路,反而还步步高升了?大哥就没啥出众的才干,你别听亲戚们夸他几句,就真把他当啥能人了!”
当然,说句公道话,马家与周家结了亲,还能混到如今的地步,孙辈连个八、九品的小职位都谋不着,儿子辈想要升个七品,都要费尽力气,这真的不完全是个人能力的问题。马玉坤缠绵病榻多年,马江氏急功近利,在儿孙婚姻上屡屡犯错,都是重要原因。
只怕连马老夫人与周世功,也有刻意打压马家的嫌疑。无论他们是为了周世功的嫡长子周晋浦着想,不希望周马氏娘家势大威胁到继子,还是别的什么缘故,若他们有心要帮衬马家,马家不至于连给儿孙谋个小官职,都如此艰难。
西北边军如今还是周家说了算呢!
马氏叹了口气,不想多说什么了,便转开了话题:“额原本还不知道大侄子的儿子都娶媳妇了,少备了一份见面礼。不知大哥近来身体咋样?额想挑个天气好的日子回去看他。”
周马氏便说:“额回头就打发人替你问问。这种事儿不能问大嫂,大嫂知道了绝不会有好脸色,见了你必定要说出一堆不是来,把她当初收的那五百两银子,还有这些年将你家宅子赁出去赚的租金给掩过去,还要反过来怪你害得大哥掏钱帮你家盖房子。额会挑她不在家的时候,你带两个小的回去见见大哥就行咧。”
马氏嗤笑:“额才不会避开她,倒象是额怕了她似的。理亏的是她!既然不打算问她要银子了,额就得把人情做到明面上,叫她见到额只有感激的份,咋还能叫她有机会说额的不是?!”
周马氏见小妹拿定了主意,也不好再多劝,就怕小妹又跟大嫂吵起来。她见天色不早,便要起身:“额得回去了,老爷说好了今日中午要回家用饭的。”
已经回到了长安,马氏知道自己以后会经常有机会与大姐相聚,便也不留她:“额闲了再去看你。若是那婆娘再找你麻烦,千万记得要给额送信。”
“知道了。”周马氏顿了顿,“其实都是银子带来的麻烦。若额那继婆婆不是想图额的银子,何苦算计额的别庄?若大嫂不是没有银子,也不至于变成如今这般神憎鬼厌的模样。玉梅,海妹夫素来就是个会挣银子的能人。你们回了长安,若有什么能赚钱的路子,千万别忘了算上大姐一份。额信得过你们夫妻的本事,便是变卖了嫁妆,也会凑足本钱,与你们合伙的!”
马氏无奈地说:“那都是从前的老黄历了。如今老爷与额都老了,不想再折腾。等过几年再往上升升,老爷就要告老回乡的。”反正如今赚的钱也够了。
周马氏笑笑,并没把妹妹的话当真:“总之,你们有啥门路,千万要告诉大姐一声。额在长安城这么多年,多少有些体面,周家太太的名头也还能唬得了人。”
马氏要送周马氏出门,周马氏却在出门前掀起东屋的布帘,往里看了看。海棠连忙起身行礼:“姨奶奶这是要走了么?”装作之前什么都没听见的模样。
周马氏笑道:“好孩子,你倒是坐得住。”瞧见海棠手里的针线活,比起自己刚来的时候,已经多添了四五朵花,虽然花样并不复杂,但绣得细致,针脚也齐整,显然是用了心的。她夸了海棠几句,方才在妹妹马氏的陪伴下离开了。
海棠放下针线,跟在祖母马氏身后,一同送了客。回来的时候,马氏吩咐厨房准备午饭,转头便瞧见大孙子海礁牵着马从门外进来了,便笑道:“这半天都上哪儿逛去了?外头可热闹?”
海棠往海礁外衣下摆处瞄了一眼,又看向马背上的搭裢,没有吭声。
“热闹得很。长安城果然繁华。”海礁与祖母打过招呼,便牵马去了马棚,过后回屋换了衣裳,才去了正屋跟祖母详谈今日“逛街”的见闻,比如城隍庙一带有些什么出名的大店铺呀,祖父母闲谈时曾提过的老字号有哪家还依然健在呀,哪片街区卖的文房种类多呀,还有马具店铁匠铺都聚集在哪里呀……等等等等,就如同他真的花一上午的时间逛了那么多地方似的。
马氏听得高兴:“那几家老字号卖的糕饼酱肉都好吃,一会儿额就打发人买回来尝尝。这么多年没吃了,不知道味道变了没有。”又觉得孙子逛了半天,必定累了,打发他回屋休息,等开饭了再到正屋来。
海棠便寻了个借口,跟着哥哥一道出了正屋。
兄妹俩一块儿去了后院。趁着后院没有第三人在,海棠抓紧时间向兄长发问:“哥哥,你去别庄了吗?方才衣裳上怎么还沾了血迹?你的棍子去哪儿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