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武将,这一巴掌也是实打实的用了力气,把连玥一巴掌掀翻在地。
连玥不可置信的捂着自己的脸,感受到脸颊火辣辣的疼痛感。她长到这么大,还没有人动过她一根手指头。赵淳算什么东西,只不过是占了个长子的名头,生母早已不在世没有了庇护的人,居然敢对她动手?
她眼眸中的疯狂之意越发强烈,看的众人心头一紧。赵淳也看的分明,他担心再和连玥继续纠缠下去,这件事情会闹到无法收场的地步。
他急忙喝令手下:“将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丫头给我绑了,先押回府里,稍后交由皇上发落。”
只要回了王府,自然有庆王和王妃会管教她,连玥再给赵宁儿赔个不是之类的,这件事情大约可以这般糊弄过去。
赵淳心里如此打算着。
连玥很是不甘的被人堵了口,带离了这里。赵宁儿看着赵淳,想着他居然对庆王府如此维护,和自己以为的情况有些不一致,心中也是暗自计较着。
她回到休息区,展苗铃还想要再去骑马,她说累了,不肯再去,展苗铃只好自己去了。
展苗枝留了下来。
“这件事情,你怎么看?”她看着展苗枝。
展苗枝看了一眼远远站着的护卫们,压低了声音道:“这件事情牵扯到了庆王府,只怕庆王会极力将事情压下去。”
赵宁儿点头:“庆王最爱惜自己的名声,也十分在意在父皇心中的形象。科举舞弊案子的影响还没有过去,若是再添了一笔教女无方,凌辱南平质子的事情,只怕庆王要焦头烂额了。”
展苗枝俊俏的脸上出现了一个讥诮的笑容:“他怕什么,那便给他什么。南平质子在京城多年,若是在朝堂上众人全部反对送他回去,你猜皇上会不会怀疑,这件事情是庆王在背后做的手脚?”
赵宁儿思索片刻,明白了他的意思。既然庆王怕什么,那他们就要促成什么。
只要将这个消息透露给涟王,让涟王在朝堂上提及这件事情,想必庆王一派的大臣全部会跳出来反对。他们不是反对司徒韶,只是要反对涟王。
只要这件事情皇上归纳为两王的争斗,那么不管庆王说什么,只怕都会被皇上加以揣度。
她顿了顿,看着展苗枝道:“不过这件事情我不希望伤害到质子,最好还是能尽快送他回去。”
展苗枝莞尔一笑:“自然,只要涟王和庆王争吵起来,皇上再知晓了县主打人的事情,那么庆王的目的只会让皇上起疑,质子最终一定可以回去。在那之前,还需要公主还给皇上提个醒才是,让皇上对这件事情有个基本的了解和态度。”
赵宁儿了然。
回宫后,她去见了弘正帝。
“父皇,大恒朝周边属国多不胜数,却也只是称臣纳贡罢了。为何南平国会有一位质子留在京中?这么多年都不曾回去?”在见到司徒韶的时候,她是不认识这个人的,还是展苗枝细细的和她说了南平国的往事。但是展苗枝对于为何这么多年大恒都不曾放司徒韶回去的原因却没有细说。
虽然他也知道,是南平国太小了,小到让大恒朝的君主和大臣们都遗忘了这个人。
但是这话却不能宣之于口。
弘正帝被她问的一愣,反问道:“宁儿为何有此一问?是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公主不可干政,女儿也几乎从不曾过问朝政,怎么出去了一趟,忽然问起属国之事了?
南平国?他是有印象的,这个地方进贡上来的珍珠比起其他地方的都要好,他时常用这些东西来赏赐后宫嫔妃。
赵宁儿走到了他身边,挨着他坐下。她看着弘正帝:“女儿今日出去,见到了南平国的小王子,他……被人欺负,在京城生活的战战兢兢的。女儿知道,两国交换质子,早已不再是大恒对付属国的手段,可为何这南平国会有一位质子在这里呢?”
弘正帝努力的想了一会儿,这才想起了十来年前南平国向大恒求助的事情。
事情刚过去的时候他还记挂着要将人送回去,谁知道朝政繁忙,一下子就忘记了这件事情。
这一忘,就是近十年的光阴。
弘正帝心中暗暗懊恼,和赵宁儿说了实情。
赵宁儿早已明白了缘由,此刻再听弘正帝提起,又知道了一些细节。
这并不是一件好笑的事情,这是司徒韶在京城这许多年里度日如年,如履薄冰的一日日光阴。
她也只能无奈叹息:“既然如此,父皇眼下打算如何做?是将人赶紧送回去吗?”
弘正帝摸了摸鼻子,忙不迭的点头:“那自然是的,朕会下令,让人打点护卫,送南平国质子回国,并且减免纳贡,加以安抚。”
如此,是最好不过了。虽然最初的时候,赵宁儿一闪而过一个念头,想要用司徒韶这件事情来对付庆王府,但是这对于司徒韶来说太过残忍。听闻老国王已经过世,他若是再搅和在大恒京城的这些是非争斗中,只怕这条小命都难以保下。
还是尽早让人回家去才是。
这边,弘正帝和赵宁儿约定好了要尽早送人离去,但是没想到,这件事情到了朝堂之上,却得到了许多世家大臣的反对。
“皇上,万万不可将南平国质子送回。”一名留着胡须,气质严肃的老臣上前一步,“南平国当初是国家面临危难,甘愿送质子前来,祈求得到我大恒的帮助。我大恒也不曾辜负南平的期望,不仅出兵打败了乌护部骑兵,还帮助他们重建家园。质子这些年在京城一直安分,若是突然着人送回,只怕会让人议论大恒此举何意,引起边境不宁啊。”
“是啊,皇上,听闻这些年质子在京城生活不大顺遂,恐其心中对我大恒满腹怨言。眼下人在京城还可控制,若是一旦将人交回,岂不是放虎归山?南平国若是就此生了二心,可如何是好?”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分析着这件事情的弊端。
连玥不可置信的捂着自己的脸,感受到脸颊火辣辣的疼痛感。她长到这么大,还没有人动过她一根手指头。赵淳算什么东西,只不过是占了个长子的名头,生母早已不在世没有了庇护的人,居然敢对她动手?
她眼眸中的疯狂之意越发强烈,看的众人心头一紧。赵淳也看的分明,他担心再和连玥继续纠缠下去,这件事情会闹到无法收场的地步。
他急忙喝令手下:“将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丫头给我绑了,先押回府里,稍后交由皇上发落。”
只要回了王府,自然有庆王和王妃会管教她,连玥再给赵宁儿赔个不是之类的,这件事情大约可以这般糊弄过去。
赵淳心里如此打算着。
连玥很是不甘的被人堵了口,带离了这里。赵宁儿看着赵淳,想着他居然对庆王府如此维护,和自己以为的情况有些不一致,心中也是暗自计较着。
她回到休息区,展苗铃还想要再去骑马,她说累了,不肯再去,展苗铃只好自己去了。
展苗枝留了下来。
“这件事情,你怎么看?”她看着展苗枝。
展苗枝看了一眼远远站着的护卫们,压低了声音道:“这件事情牵扯到了庆王府,只怕庆王会极力将事情压下去。”
赵宁儿点头:“庆王最爱惜自己的名声,也十分在意在父皇心中的形象。科举舞弊案子的影响还没有过去,若是再添了一笔教女无方,凌辱南平质子的事情,只怕庆王要焦头烂额了。”
展苗枝俊俏的脸上出现了一个讥诮的笑容:“他怕什么,那便给他什么。南平质子在京城多年,若是在朝堂上众人全部反对送他回去,你猜皇上会不会怀疑,这件事情是庆王在背后做的手脚?”
赵宁儿思索片刻,明白了他的意思。既然庆王怕什么,那他们就要促成什么。
只要将这个消息透露给涟王,让涟王在朝堂上提及这件事情,想必庆王一派的大臣全部会跳出来反对。他们不是反对司徒韶,只是要反对涟王。
只要这件事情皇上归纳为两王的争斗,那么不管庆王说什么,只怕都会被皇上加以揣度。
她顿了顿,看着展苗枝道:“不过这件事情我不希望伤害到质子,最好还是能尽快送他回去。”
展苗枝莞尔一笑:“自然,只要涟王和庆王争吵起来,皇上再知晓了县主打人的事情,那么庆王的目的只会让皇上起疑,质子最终一定可以回去。在那之前,还需要公主还给皇上提个醒才是,让皇上对这件事情有个基本的了解和态度。”
赵宁儿了然。
回宫后,她去见了弘正帝。
“父皇,大恒朝周边属国多不胜数,却也只是称臣纳贡罢了。为何南平国会有一位质子留在京中?这么多年都不曾回去?”在见到司徒韶的时候,她是不认识这个人的,还是展苗枝细细的和她说了南平国的往事。但是展苗枝对于为何这么多年大恒都不曾放司徒韶回去的原因却没有细说。
虽然他也知道,是南平国太小了,小到让大恒朝的君主和大臣们都遗忘了这个人。
但是这话却不能宣之于口。
弘正帝被她问的一愣,反问道:“宁儿为何有此一问?是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公主不可干政,女儿也几乎从不曾过问朝政,怎么出去了一趟,忽然问起属国之事了?
南平国?他是有印象的,这个地方进贡上来的珍珠比起其他地方的都要好,他时常用这些东西来赏赐后宫嫔妃。
赵宁儿走到了他身边,挨着他坐下。她看着弘正帝:“女儿今日出去,见到了南平国的小王子,他……被人欺负,在京城生活的战战兢兢的。女儿知道,两国交换质子,早已不再是大恒对付属国的手段,可为何这南平国会有一位质子在这里呢?”
弘正帝努力的想了一会儿,这才想起了十来年前南平国向大恒求助的事情。
事情刚过去的时候他还记挂着要将人送回去,谁知道朝政繁忙,一下子就忘记了这件事情。
这一忘,就是近十年的光阴。
弘正帝心中暗暗懊恼,和赵宁儿说了实情。
赵宁儿早已明白了缘由,此刻再听弘正帝提起,又知道了一些细节。
这并不是一件好笑的事情,这是司徒韶在京城这许多年里度日如年,如履薄冰的一日日光阴。
她也只能无奈叹息:“既然如此,父皇眼下打算如何做?是将人赶紧送回去吗?”
弘正帝摸了摸鼻子,忙不迭的点头:“那自然是的,朕会下令,让人打点护卫,送南平国质子回国,并且减免纳贡,加以安抚。”
如此,是最好不过了。虽然最初的时候,赵宁儿一闪而过一个念头,想要用司徒韶这件事情来对付庆王府,但是这对于司徒韶来说太过残忍。听闻老国王已经过世,他若是再搅和在大恒京城的这些是非争斗中,只怕这条小命都难以保下。
还是尽早让人回家去才是。
这边,弘正帝和赵宁儿约定好了要尽早送人离去,但是没想到,这件事情到了朝堂之上,却得到了许多世家大臣的反对。
“皇上,万万不可将南平国质子送回。”一名留着胡须,气质严肃的老臣上前一步,“南平国当初是国家面临危难,甘愿送质子前来,祈求得到我大恒的帮助。我大恒也不曾辜负南平的期望,不仅出兵打败了乌护部骑兵,还帮助他们重建家园。质子这些年在京城一直安分,若是突然着人送回,只怕会让人议论大恒此举何意,引起边境不宁啊。”
“是啊,皇上,听闻这些年质子在京城生活不大顺遂,恐其心中对我大恒满腹怨言。眼下人在京城还可控制,若是一旦将人交回,岂不是放虎归山?南平国若是就此生了二心,可如何是好?”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分析着这件事情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