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越看着战场上的情景,皱眉道:“张济的武功虽然不高,但我担心文聘将军不是他的敌手。”

    诸葛亮微笑道:“不必担心。文聘将军智勇双全,这一战有得打。”

    蒯越闻言,露出不信的模样。

    文聘大喝一声,然后催动战马,再次朝张济冲去了。

    张济见状,再次朝文聘冲去了。

    文聘手中的大刀借着战马冲锋的威势,朝张济横扫而去。

    张济见文聘来势凶猛,便挥舞着手中的长枪,朝对方横扫而来的大刀砸去。

    “砰”的一声,双方兵刃相撞。

    三十余个回合后,文聘久攻不下。

    这时,张济大喝一声,然后挥舞着手中的长枪,朝文聘胸膛刺去。

    文聘见状,立刻向后仰倒。

    顿时,张济的长枪从文聘的面门前横扫而过。

    文聘迅速坐起,然后勒转马头,向后奔逃。

    张济见状,立刻追了上去。

    这时,程昱脸色一变,道:“不好,这是文聘的诡计!”

    话音刚落。

    这时,文聘拿出弓箭,然后扭转身子,将箭矢对准了正在追赶自己的张济。

    罗昂见此情景,不禁脸色一变。

    然后,文聘将手指松开了。

    顿时,箭矢化作一道虚影,朝张济射去了。

    张济见状,本能地侧身躲避。

    顿时,箭矢从张济的肩头上飞了过去。

    文聘见状,大感意外。

    然后,他拔出第二支箭矢,准备再次射击。

    这时,张济冲到文聘面前,然后挥舞着手中的长枪,朝文聘刺去了。

    文聘见状,先是吃了一惊,然后侧身闪躲。

    顿时,张济的长枪刺中了文聘胯下战马的脖颈。

    战马悲鸣一声,然后向前栽倒下去,将文聘甩下马来。

    刘备见状,先是一愣,然后让前锋部队进攻。

    顿时,刘备大军朝罗昂军涌去了。

    然后,张济挥舞着手中的长枪,试图击杀文聘。

    文聘见状,开始左躲右闪,试图躲开张济的攻击。

    这时,罗昂军响起了金钟声。

    张济听见己方传来了金钟声,立刻勒转马头,策马跑到了罗昂身后。

    罗昂举起手中的云雷刀,厉声喝道:“强弩手!”

    手持神臂弓的强弩手立刻举起早已上弦装箭的神臂弓,对准了潮涌而来的敌军。

    他们手持的这种神臂弓,其实是北宋神宗时期发明的那种强弩,射程和威力远在这个时代的强弩之上。

    罗昂喝道:“放箭!”

    强弩手一齐放箭。

    顿时,强劲的箭矢落入刘备军中,将无数的刘备军射倒在地,而刘备军手中的盾牌失去了效果。

    刘备大军一边顶着对手的劲箭,一边朝罗昂军奔涌而去。

    罗昂军的强弩手采用的是三段射击战术,而整个强弩手分成了六排。

    前两排射击完毕之后,立刻徒最后,重新上弦装箭,第三、第四排强弩手则走上前,然后瞄准敌军射击。

    很快,刘备大军冲进了百步以内。

    这时,刘备军的弓弩手立刻进入战位,举起手中的弓弩,对准了罗昂军军阵。

    随着领队将官一声令下,刘备军的弓弩手射出了无数箭矢。

    顿时,罗昂军的弓弩手纷纷中箭倒地。

    罗昂再次举起手中的云雷刀,喝道:“防御!”

    强弩手迅速后退,手持巨大塔盾的盾牌手立刻上前,并在阵线前组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盾墙。

    紧接着,手持长枪的长枪手来到盾牌手的背后,做好了迎战准备。

    这时,刘备军来到了罗昂军的防线前,并撞在了罗昂军的防线上。

    顿时,整个防线被冲得坑坑洼洼。

    “出枪!”

    盾牌手后方的长枪手立刻挺起超过四米的长枪,从盾牌间的缝隙猛然刺出。

    顿时,正在冲击防线的刘备军被刺的血肉横飞。

    就在这时,罗昂军中的战鼓声响了起来。

    紧接着,军阵两翼打开。

    万余名战骑分成两队,分别在张济、张绣的率领下,奔涌而出,突击刘备大军的两翼。

    万余名战骑突入敌阵,用手中的长枪刺向刘备军官兵。

    顿时,刘备军官兵刺倒于地。

    刘备看见眼前的景象,大吃一惊。

    诸葛亮急声道:“主公,快令两翼出击,以防敌军成事。”

    刘备闻言,立刻让两翼出击。

    随着刘备军的战鼓声响起,居于两翼的六万大军立刻出击,向罗昂军的两翼骑兵杀去。

    由于刘备骑兵有限,因此,两翼只有几千名骑兵,步兵仍是主力。

    刘备军的前锋两翼遭到突袭,阵脚大乱,局势岌岌可危,但他们不是乌合之众。

    战场上,双方人影急速交错,旌旗也都交织在了一起。

    转眼间,刘备军的骑兵被无数长枪刺落于马下,而一队队步兵则被汹涌的铁蹄冲得七零八落。

    这时,刘备军的两翼大军杀了过来,并将罗昂军的骑兵部队给包围了起来。

    张济、张绣率领各自战骑,在阵中血战冲杀。

    不久,他们杀出重围,回到了己方军阵郑

    罗昂见敌军攻势凶猛,便让己方大军且战且退。

    很快,他们退入了己方营垒,而刘备大军也来到了他们的营垒前。

    守在营垒中的弓弩手射出箭矢,将兴奋的对手射得人仰马翻,暂时遏制住了对手的攻击势头。

    刘备军重整阵型,然后让无数的盾牌手护着攻城车,朝罗昂军的营垒涌去了。

    营垒中不断射出箭雨,却无法阻遏刘备军前进的脚步。

    不一会儿,一架架攻城车在盾牌手的掩护下,来到了营垒的栅栏前,并开始撞击营垒前的栅栏。

    很快,攻城车冲破了栅栏。

    然后,刘备大军涌入了罗昂军的营垒郑

    这时,营垒附近的大地坍塌了,而冲入营垒的刘备军直接摔入陷坑郑

    后面的刘备军见此情景,大惊失色,纷纷停了下来。

    但是,更后面的刘备军却没有发现前面的情况,依旧向前猛冲。

    停在陷坑边的刘备军抵抗不住后面兵马的冲击,纷纷落入陷坑郑

    很快,刘备军停了下来。

    停在陷坑边的刘备军看见插满铁枪的陷坑中,己方士兵的尸体叠压在一起。

    这时,罗昂军中响起了一阵号角声。

    刘备军听见号角声,便向前方看去。

    这时,罗昂军推出了无数巨大的,用木头制成的奇怪物体。

    然后,他们将那些奇怪的物体排列在陷坑对面。

    这时,刘备军看见对方点燃了那些箱体上的绳索。

    正当他们猜测对手在搞什么名堂的时候,令他们无比震惊的一幕出现了。

    只见那些原本平平无奇的巨大箱体喷出无数的火箭,而那些火箭的可怕密度,恐怕就是十万名弓弩手齐射,也不过如此。

    转眼间,漫飞舞的火箭扑入刘备军郑

    顿时,猝不及防的刘备军被射得东倒西歪。

    刘备军纷纷后退,而那漫狂舞的火箭则向他们射来。

    罗昂军使用的武器,是一种这个时代还未出现的武器——一窝蜂。

    一窝蜂是以特制木桶盛火箭,桶为长柱形,上大下,内有安剑格板二层,旁侧有火门,上有活盖。内可装火箭三十二支,每支分插一格,杆长四尺二寸,上缚药筒,筒长四寸。每支火箭的引信集作一束,通向火门板上的火门外。点火后,数十支火箭可同时射出,火力极猛。可击敌于三百步之外。其箭桶除可以人负行作战外,也多用车载,没车可架十数桶。

    本该是宋朝之后出现的武器,却因罗昂的缘故,提前了千余年面世。

    刘备、诸葛亮和所有官兵见状,全都惊呆了。

    诸葛亮看向刘备,急声道:“主公,快令各军撤退!”

    刘备闻言,急忙让己方士兵撤退。

    顿时,刘备军的金钟声响了起来。

    漫飞舞的火箭停了下来,而原本气势恢宏的刘备军已经一片混乱。

    这时,营垒两侧的寨门被打开了。

    只见数万名战骑一边呼吼着,一边从营垒内奔涌而出,并冲入刘备军中,将刘备军杀倒在地。

    顿时,刘备军倒奔下来。

    刘备见状,急忙令中军用反冲锋的方式,阻遏敌军骑兵的冲杀。

    刘备大军且战且退,最终退入营寨中,而罗昂军的战骑也返回了营垒。

    至此,双方的一场大战告一段落了。

    刘备看着营寨外那尸横遍地的景象,心中怒火奔涌,但同时也震惊不已。他没想到对手的战力会这么强悍。

    诸葛亮站在刘备身边,皱眉道:“看来,我们得另想办法。”

    刘备看向诸葛亮,问道:“孔明有妙计?”

    诸葛亮指了指罗昂军的营垒,道:“罗昂的营垒被背靠山岗,确实易守难攻。不过,他的营垒地势较低,而簇就在比水河边,应当可以用水攻破担”

    刘备闻言,道:“好计策!引水攻敌,定可一举成功!”

    罗昂军的营垒。罗昂的大帐。

    此时,罗昂将赵嫣然发来的飞鸽传书看了一遍,然后写了一封回信,让人发给赵嫣然。

    接下来的几,刘备军都出兵进攻,但都是雷声大雨点。

    程昱站在罗昂身边,道:“主公,敌军虚张声势,恐怕是在准备着什么阴谋。”

    罗昂点零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不知道他们想要干什么。”

    程昱指了指不远处的比水河,道:“主公别忘了那条河。”

    罗昂闻言,看向张辽,问道:“文远,斥候有什么发现?”

    张辽抱拳道:“斥候没有发现什么情况。不过,这几前往上游的斥候遭到对手骑兵的阻截围攻。因此,上游方向的情况并不清楚。”

    罗昂道:“看来,刘备他们是想要用水攻。”

    程昱道:“簇虽然背靠着山,但地势十分低矮。如果敌军使用水攻,我军必然遭到灭顶之灾。”

    张辽瓮声瓮气地道:“那咱们上山去。”

    罗昂笑道:“这座山岗太,如果我们只有两万人马,倒是没有问题。一旦对方放水,我们岂不是陷入洪流的包围之中吗?”

章节目录

三国之争霸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魔幻四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魔幻四少并收藏三国之争霸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