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督益州
接下来的时间里,马谡短暂的老实了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一直坐镇骠骑将军府,带着一众官员在关中推行起了府兵制。
府兵制本身推行起来并不困难,只要有兵有地而且控制力足够高,推行起来就非常简单。
关中这里本来就是沃野千里,在数十年战争之中人口凋敝。在广袤的关中平原上,大量的可用耕地等着人来耕种。
这些在大汉夺取关中之后,被诸葛亮第一时间清丈了出来。整个关中基本所有可用土地全都迅速登记在册,根本不给大族一点发挥的空间。
在如此详细的档案面前,府兵建设初期的所有问题都不叫事了。甚至在马谡还发现,丞相府已经提前给他们修好了道路。
马谡需要做的,就仅仅是给士卒分发耕地,然后在恰当的地方建立兵府。而这些事情都是李穆搞了好多年的,很快就给处理完了。
所以没过多久,马谡又被李穆竞争的没活了。在没有地方去作死的情况下,马谡只能老老实实的提前开展选锋策。
选锋策算是马谡对这些年作战的总结,专门针对在战场上没时间俘虏敌军的时候。
因为马谡大多数时候是以少打多,所以一般都是对敌方主将追杀。至于底层的士卒,经常因为人手不够而无法全部俘虏。
而且如果俘虏太多士卒,还会影响马谡的作死效率。所以马谡老早之前就苦恼于此问题,所以这才设计出了选锋策。
这个策略具体执行起来也不困难,核心便是精选精锐。马谡亲自带人在数万大军之中精挑细选,短短半个月就选拔出了士卒两千人。
随后马谡把柳隐拽了过来,让他继续干老本行,帮马谡训练这一伙精兵。至于识字问题反而更好解决,马谡从自己最早的老班底拽出几十人来,立刻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毕竟他麾下那帮老班底都是当年他手把手教出来的。在八年的征战之后,最终三千骑兵只剩下了不到两百老兵。但这两百老兵各个能征善战,且都能最基本的识文断字。
让这帮人来训练选锋营,马谡心里也放心。
同时,马谡还对麾下本部步卒的装备进行了改动。
因为随着战场的推荐,关东很多地方已经不适合骑兵作战了。在这种情况下,马谡想作死就必须得带步卒,但常规装备的步卒大概率是跟不上他的速度的。
就算跟上了,这些步兵个根本无法和骑兵一样可以迅速撕开敌军的战线。为了应对这个问题,马谡专门找到了蒲元大师,打造了出了两千副一米多的双手大剑。
这玩意可谓是近战利器,尤其是适用于突进军阵的尖兵使用。
这玩意最早是唐代出现的,也是李世民最先开始组织使用的。后来明代戚继光也在对付倭寇之中使用过,用起来无往不利。
不过在组织选锋营的时候,马谡自己也琢磨了一番。
府兵制,玄甲骑兵,骑兵数人冲阵……这些好像都是李世民的标配来着。
坏了,我成天策上将了!
这样的日子持续的三个月,马谡一直搁长安杵着,读过了八年以来最安逸的一段时间。这期间马谡也在诸葛亮硬逼下,老老实实的回家跟妻小见了一面。
不过这么多年没见了,以及十来岁的马平看向马谡的眼神已经完全是个陌生人了。对于马谡,马平一直是以三分好奇,两分陌生,四分崇拜还有一分疏远的眼神来看的。
就这样,一直等到渭北三郡的兵府初步建设完之后,马谡才被诸葛亮批准离开长安。随后奏折一路送到了刘禅手上,极其通畅的盖章通过了此事。
马谡加封益州牧,督蜀中诸军事,专职负责监督清丈土地以及大族换地。这放在明清,高低也得算是个钦差大臣。
在拿到这个任命之后,马谡长呼了一口气,感慨终于可以去活动一下了。为了这个作死机会,马谡硬生生在长安养老了三个月。
好在,现在终于等到这个机会了。
马谡迅速收拾好行装,仅仅带了从骑数人连同马忠几个人。算上硬要跟着一起前往的李穆,仅仅带着十几个人就正式走马上任了。
益州,我马谡又回来了!
…………
…………
…………
益州,成都。
在刘禅迁都长安之后,这个天府之国的治所瞬间变的冷清了不少。之前戒备森严的城头守卫少了大半,各地防范也少了不少。
毕竟之前是天子在自处,禁军常年高度戒备。但是现在太子走了,成都也就是个蜀地比较大的城市而已。
不过虽然成都冷清了不少,但是还是留守了不少官员。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官员基本上清一色的本土派官吏。
“终于是把天子给送走了,那帮荆州人也跟着离开了。等你们也离开之后,益州又是咱们爷们说了算了。”一个本土派官员在岗位上悠哉悠哉的摸着鱼,对着身边几个正在打包行装的同僚说道。
“说起来你们为什么要跟着一起去长安呢?益州的基业不打算要了吗?”
旁边的同僚翻了翻白眼,没好气的回答道,
“我们家族支持北伐大业投入巨大,大半家底咋进去才回到这个职位上。现在好不容易到从龙的时候了,这要是不跟着我不就白支持了吗?”
“而且谁说这边基业我就不要了?你一会给我虚报点土地,在老家给我留下点不就行了。”
“这不好办吧?”
“怎么不好了?别说诸葛亮了,连蒋琬都不在益州了,虚报瞒报一点谁又看得出来呢。”
这样的情况在益州已经普遍出现了,所有本土派士子全都认为好日子要来了。
但是就当这帮人弹冠相庆的时候,突然朝廷的公文到了,表示新的益州牧即将走马上任了。
对此,绝大部分官员不以为意,认为影响不会很大。但是当公文公布出来之后,整个成都瞬间轰动了。
“马谡?他怎么又回来了?”
(本章完)
府兵制本身推行起来并不困难,只要有兵有地而且控制力足够高,推行起来就非常简单。
关中这里本来就是沃野千里,在数十年战争之中人口凋敝。在广袤的关中平原上,大量的可用耕地等着人来耕种。
这些在大汉夺取关中之后,被诸葛亮第一时间清丈了出来。整个关中基本所有可用土地全都迅速登记在册,根本不给大族一点发挥的空间。
在如此详细的档案面前,府兵建设初期的所有问题都不叫事了。甚至在马谡还发现,丞相府已经提前给他们修好了道路。
马谡需要做的,就仅仅是给士卒分发耕地,然后在恰当的地方建立兵府。而这些事情都是李穆搞了好多年的,很快就给处理完了。
所以没过多久,马谡又被李穆竞争的没活了。在没有地方去作死的情况下,马谡只能老老实实的提前开展选锋策。
选锋策算是马谡对这些年作战的总结,专门针对在战场上没时间俘虏敌军的时候。
因为马谡大多数时候是以少打多,所以一般都是对敌方主将追杀。至于底层的士卒,经常因为人手不够而无法全部俘虏。
而且如果俘虏太多士卒,还会影响马谡的作死效率。所以马谡老早之前就苦恼于此问题,所以这才设计出了选锋策。
这个策略具体执行起来也不困难,核心便是精选精锐。马谡亲自带人在数万大军之中精挑细选,短短半个月就选拔出了士卒两千人。
随后马谡把柳隐拽了过来,让他继续干老本行,帮马谡训练这一伙精兵。至于识字问题反而更好解决,马谡从自己最早的老班底拽出几十人来,立刻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毕竟他麾下那帮老班底都是当年他手把手教出来的。在八年的征战之后,最终三千骑兵只剩下了不到两百老兵。但这两百老兵各个能征善战,且都能最基本的识文断字。
让这帮人来训练选锋营,马谡心里也放心。
同时,马谡还对麾下本部步卒的装备进行了改动。
因为随着战场的推荐,关东很多地方已经不适合骑兵作战了。在这种情况下,马谡想作死就必须得带步卒,但常规装备的步卒大概率是跟不上他的速度的。
就算跟上了,这些步兵个根本无法和骑兵一样可以迅速撕开敌军的战线。为了应对这个问题,马谡专门找到了蒲元大师,打造了出了两千副一米多的双手大剑。
这玩意可谓是近战利器,尤其是适用于突进军阵的尖兵使用。
这玩意最早是唐代出现的,也是李世民最先开始组织使用的。后来明代戚继光也在对付倭寇之中使用过,用起来无往不利。
不过在组织选锋营的时候,马谡自己也琢磨了一番。
府兵制,玄甲骑兵,骑兵数人冲阵……这些好像都是李世民的标配来着。
坏了,我成天策上将了!
这样的日子持续的三个月,马谡一直搁长安杵着,读过了八年以来最安逸的一段时间。这期间马谡也在诸葛亮硬逼下,老老实实的回家跟妻小见了一面。
不过这么多年没见了,以及十来岁的马平看向马谡的眼神已经完全是个陌生人了。对于马谡,马平一直是以三分好奇,两分陌生,四分崇拜还有一分疏远的眼神来看的。
就这样,一直等到渭北三郡的兵府初步建设完之后,马谡才被诸葛亮批准离开长安。随后奏折一路送到了刘禅手上,极其通畅的盖章通过了此事。
马谡加封益州牧,督蜀中诸军事,专职负责监督清丈土地以及大族换地。这放在明清,高低也得算是个钦差大臣。
在拿到这个任命之后,马谡长呼了一口气,感慨终于可以去活动一下了。为了这个作死机会,马谡硬生生在长安养老了三个月。
好在,现在终于等到这个机会了。
马谡迅速收拾好行装,仅仅带了从骑数人连同马忠几个人。算上硬要跟着一起前往的李穆,仅仅带着十几个人就正式走马上任了。
益州,我马谡又回来了!
…………
…………
…………
益州,成都。
在刘禅迁都长安之后,这个天府之国的治所瞬间变的冷清了不少。之前戒备森严的城头守卫少了大半,各地防范也少了不少。
毕竟之前是天子在自处,禁军常年高度戒备。但是现在太子走了,成都也就是个蜀地比较大的城市而已。
不过虽然成都冷清了不少,但是还是留守了不少官员。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官员基本上清一色的本土派官吏。
“终于是把天子给送走了,那帮荆州人也跟着离开了。等你们也离开之后,益州又是咱们爷们说了算了。”一个本土派官员在岗位上悠哉悠哉的摸着鱼,对着身边几个正在打包行装的同僚说道。
“说起来你们为什么要跟着一起去长安呢?益州的基业不打算要了吗?”
旁边的同僚翻了翻白眼,没好气的回答道,
“我们家族支持北伐大业投入巨大,大半家底咋进去才回到这个职位上。现在好不容易到从龙的时候了,这要是不跟着我不就白支持了吗?”
“而且谁说这边基业我就不要了?你一会给我虚报点土地,在老家给我留下点不就行了。”
“这不好办吧?”
“怎么不好了?别说诸葛亮了,连蒋琬都不在益州了,虚报瞒报一点谁又看得出来呢。”
这样的情况在益州已经普遍出现了,所有本土派士子全都认为好日子要来了。
但是就当这帮人弹冠相庆的时候,突然朝廷的公文到了,表示新的益州牧即将走马上任了。
对此,绝大部分官员不以为意,认为影响不会很大。但是当公文公布出来之后,整个成都瞬间轰动了。
“马谡?他怎么又回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