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章 伦敦与英国(三)
莫三这些天来一直在思考,即英国和荷兰这两个国家到底哪个对于东岸的威胁更大?
老实说,在来英国之前,他虽然从后世的记忆中得知英国的种种霸气侧漏的情况,但在参观了荷兰省、泽兰省、弗里斯兰省等多个省份后,他一度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荷兰这么一个金融业、工商业都如此发达、且船队规模亦极为庞大的国家,真的会被人口不过是荷兰三倍的英格兰给搞垮吗?这听起来似乎挺不可思议的。
不过在来到伦敦这十来天后,他终于相信后世史书上说的东西的正确性了,事实上荷兰在与英国的长期竞争中失败是必然的,即便没有第三次英荷战争中法国从地面入侵荷兰本土的事情发生,在残酷的长期拉锯中,最先倒下的一定是荷兰,而不是有着广阔腹地且工农业都很发达的英国。
以转口贸易为主的荷兰人,没有顺应历史潮流大力发展工业,这便是其失败的根源!更何况荷兰的人工成本太高,即便发展工业了,一旦其失去商业霸权上的垄断——比如第一次英荷战争后也向英国打开国门的北欧市场——也会完全竞争不过英国人,原本被其占据着的市场也一定会被英国人慢慢蚕食掉,这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
看看繁荣的伦敦市场吧,农产品、工业品、奢侈品在此汇集,而这些商品里面除了部分从印度进口的奢侈品外,大部分都是英国自产的。比如供应伦敦的谷物来自肯特郡(每年伦敦所需的两万多夸特小麦75%来自此地);牛奶、黄油、肉类、禽蛋来自东盎格利亚地区的其他郡县;鱼来自海上;呢绒来自西部;煤炭、金属、矿产来自西南部。
与之相比,荷兰人的一切几乎都来自国外,肉来自日德兰半岛、谷物来自波罗的海、盐来自葡萄牙和法国、鱼来自别人家的近海、就连莱顿发达的呢绒工业其原料也来自西班牙和奥斯曼帝国,这个国家看起来不生产任何东西,但却插手了北海、地中海和波罗的海的所有商业。甚至大部分行业还被他们垄断了,这自然是犯了众怒。别看此刻只有英国跳出来向他们挑战,可其他国家其实都在暗中叫好呢。可以预见的是,一旦荷兰在此次战争中失败。其深远的影响足以动摇荷兰的根基。
当然了,动摇、瓦解荷兰根基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战后荷兰的经济还在继续增长,还未达到顶峰。但毋庸置疑的是,战后荷兰的商业、经济、工业的增长率确实是下降了,因为很多原本被荷兰一手垄断了商业的国家同时也向英国打开了大门。比如瑞典,这个国家在英荷战争之前几乎就是可怜的荷兰经济殖民地,但在战后。早就对荷兰商人一手遮天很是不满的这个国家立刻与英国人取得了联系,然后借助英国势力大涨的机会将部分荷兰商人排挤出了该国,至于空出来的市场嘛,自然是由英国商人填补了。
英国人自己生产商品,然后自己卖给别人,自然比荷兰人从别人那里买商品然后转卖更赚钱了,因为生产这道工序的利润也留在了英国,故英国的经济在战后获得飞速发展也就不那么令人感到奇怪了。工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的结合,自然比单纯的商业资本家更给力了。
“嘿嘿,按照正常状态发展下去。荷兰的没落只是时间问题,这一点谁也改变不了。我们所能做的,大概就是延缓这个过程。让荷兰资本能够在各个市场上多抵抗一段时间罢了,以免这些市场迅速沦陷在英国相对廉价的商品之下。”莫三长吁了一口气,理清了这个思绪的他却没有丝毫轻松的感觉。
千百万英国廉价工人就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东岸人的头顶,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落下去。现在蒸汽机的技术已经泄露到了里斯本,从这里扩散到荷兰、英格兰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东岸人可以优哉游哉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啊。
什么?你认为英国人还没做好进入工业社会的准备?或许是吧,因为蒸汽机最初的理论17实际末就已经有人提出了。可真正实用却还要到近百年以后,如今东岸人虽说让这项技术提前几十年面世。可说不定17实际以内欧洲人仍然没法大规模使用蒸汽动力进行工业生产。
这个理论听起来似乎有那么点道理,可问题是。你东岸人都已经将蒸汽机大规模实用化这么多年了,你以为欧洲人会无动于衷么?不,他们会比历史上更快地适应、利用这种划时代的新事物,而不是如同历史上那样麻木不仁地不甚重视。
再者,以莫三这几日逛伦敦周边农村的情形看来,对于进入工业社会的其他要素的准备方面,英国人也已经在有意无意中开展了很多年了。比如廉价、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就这些天的所见所闻以及历史上了解的有限资料看来,对英国工业至关重要的圈地运动事实上已经开始了很多个年头了——伦敦近郊大概是最先开始的那一批了,据莫三观察,周围地区的村庄被大量消灭,大批农民失去生产和生活资料,然后不断迁徙、流浪,有的变成了农业工人,开始了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更多的则涌入了工业领域,充当乡村制造业或城市服务业的廉价劳动力。
其实根据历史上记载,早在15世纪20年代,英国农村每年迁移的人口就占到了总农业人口的15%(大部分从一个乡村迁移到另一个乡村,少部分从乡村迁移到城市);而到了17世纪,这个比例就已经缓慢上升到了30%,有的村庄在10年内,其居民变动率竟然达到了50%,令人咋舌不已。究其原因,大概还是在于英国土地贵族的先天稀少及后天厮杀导致的势力大减。农民没有被充分束缚在土地上,这才是英国乡村资本主义手工业的日渐兴盛的最主要因素——英国真的是特殊的。
圈地运动始于15世纪,但最初仅仅是少数人的行为。1455-1607年。只有50万英亩的农地被圈占,只占当时英国农用地总面积的3%;但是在1600-1699年间。英国资产阶级商人和开明贵族,加起来一共圈占了占英国此时总农用地面积(约3000万英亩)24%的土地,可见圈地运动在17世纪的英国是呈加速趋势的,这得益于英国迅猛发展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工场。
圈地运动制造了大量的赤贫阶层,因为合并圈占后的土地上,无论是种植谷物还是放牧羊群(大部分用来牧羊),都只需要大约以前五分之一的人手,被赶出自己土地的农民们四处流浪。最后落入了工场主们的手里,开始为他们日以继夜地生产各类商品。
兰开夏郡的纺织业和采煤业、伯明翰的黑乡铁工业区、威尔士一带的铅锡矿开采等等,因为这些人口的涌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英国的工业水平也在此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此外,很多涌入城市的失地农民们进入了皮革加工、建筑、玻璃、造纸、造船、烟草、海产品加工、榨糖、金属加工等行业,为这些行业提供了充足的人手。而其中的皮革、建筑、造纸、造船、金属加工与毛纺织一起,号称此时英国的六大支柱产业,这些产业此刻正在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双重滋润下,获得高速发展。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这真的不是偶然的。”想到这里。莫三叹了口气,暗自寻思:“以前仅仅是看书本上写的东西,触动还不是很大。甚至有些不以为意。可此番到了英国走马观花地看了这么一遭,却发现真的时不我待啊!英国再这么发展下去,等资本、科技和制度都齐备后,发生工业革命是必然的事情,而不是像后世有些人认为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是偶然事件。如果英国工业革命是偶然的,那那些劳动力被大量束缚在土地上的封建国家岂不是可能性更低?更何况现在被我们国家这么一搞,蝴蝶效应之下,英国资产阶级只会比历史上更早做好进入工业社会的准备,这可真是个令人头疼的事情呢。”
“必须想办法遏制英国。最好是在英国人茫然不知的情况下遏制他们,该怎么办才好呢?”莫三开始了琢磨。
从市场方面遏制?具体措施呢?暗地里给荷兰输血。让他们更有本钱与英国人争夺市场,减少英国工业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可问题是。体量大到荷兰这个级别时,小小的东岸又怎么输得起血呢,荷兰人又会领情么?
那么就从制度方面遏制?这恐怕需要英国重回查理一世时代,可现在议会中大量充斥着资产阶级分子,保守贵族几乎被一扫而空,这个恐怕比给荷兰输血还要难啊!
想来想去,莫三始终不得要领,因为他悲哀地发现,以东岸现有的实力,想要遏制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真的有些力不从心,这让他的心里充满了挫败感,明白了什么是历史大势,什么是人力有时尽。
“不管怎样,再难也要做下去。”莫三暗暗下定了决心,打算回去就给执委会写密信,要求本土提前制定出一整套遏制英国的方案。必须对这个国家采取点什么措施了,因为他们显然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是离东岸人最近的存在,必须打压。
而就在莫三下了这个决心的时候,不远处的泰晤士河码头上,又有大批船只入港,其中一些很显然是被俘获的满载商品的荷兰运输船,它们的吃水很深,在英国海军舰只的护送下缓缓停靠在了码头栈桥边,这引起了码头周围民众们的大声欢呼。虽然这些荷兰运输船包括上面的商品,最终将会在拍卖会上被那帮体面的大商人们以一个惊人的低价拍走(所得款项用于支付海军军费),几乎和他们没太多的关系,但这并妨碍他们此刻自豪感的爆棚——英国佬的心性,也是很骄傲的呢。
莫三见状只叹息了一声,然后便裹紧大衣,回自己租住的旅馆去了。(未完待续)
老实说,在来英国之前,他虽然从后世的记忆中得知英国的种种霸气侧漏的情况,但在参观了荷兰省、泽兰省、弗里斯兰省等多个省份后,他一度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荷兰这么一个金融业、工商业都如此发达、且船队规模亦极为庞大的国家,真的会被人口不过是荷兰三倍的英格兰给搞垮吗?这听起来似乎挺不可思议的。
不过在来到伦敦这十来天后,他终于相信后世史书上说的东西的正确性了,事实上荷兰在与英国的长期竞争中失败是必然的,即便没有第三次英荷战争中法国从地面入侵荷兰本土的事情发生,在残酷的长期拉锯中,最先倒下的一定是荷兰,而不是有着广阔腹地且工农业都很发达的英国。
以转口贸易为主的荷兰人,没有顺应历史潮流大力发展工业,这便是其失败的根源!更何况荷兰的人工成本太高,即便发展工业了,一旦其失去商业霸权上的垄断——比如第一次英荷战争后也向英国打开国门的北欧市场——也会完全竞争不过英国人,原本被其占据着的市场也一定会被英国人慢慢蚕食掉,这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
看看繁荣的伦敦市场吧,农产品、工业品、奢侈品在此汇集,而这些商品里面除了部分从印度进口的奢侈品外,大部分都是英国自产的。比如供应伦敦的谷物来自肯特郡(每年伦敦所需的两万多夸特小麦75%来自此地);牛奶、黄油、肉类、禽蛋来自东盎格利亚地区的其他郡县;鱼来自海上;呢绒来自西部;煤炭、金属、矿产来自西南部。
与之相比,荷兰人的一切几乎都来自国外,肉来自日德兰半岛、谷物来自波罗的海、盐来自葡萄牙和法国、鱼来自别人家的近海、就连莱顿发达的呢绒工业其原料也来自西班牙和奥斯曼帝国,这个国家看起来不生产任何东西,但却插手了北海、地中海和波罗的海的所有商业。甚至大部分行业还被他们垄断了,这自然是犯了众怒。别看此刻只有英国跳出来向他们挑战,可其他国家其实都在暗中叫好呢。可以预见的是,一旦荷兰在此次战争中失败。其深远的影响足以动摇荷兰的根基。
当然了,动摇、瓦解荷兰根基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战后荷兰的经济还在继续增长,还未达到顶峰。但毋庸置疑的是,战后荷兰的商业、经济、工业的增长率确实是下降了,因为很多原本被荷兰一手垄断了商业的国家同时也向英国打开了大门。比如瑞典,这个国家在英荷战争之前几乎就是可怜的荷兰经济殖民地,但在战后。早就对荷兰商人一手遮天很是不满的这个国家立刻与英国人取得了联系,然后借助英国势力大涨的机会将部分荷兰商人排挤出了该国,至于空出来的市场嘛,自然是由英国商人填补了。
英国人自己生产商品,然后自己卖给别人,自然比荷兰人从别人那里买商品然后转卖更赚钱了,因为生产这道工序的利润也留在了英国,故英国的经济在战后获得飞速发展也就不那么令人感到奇怪了。工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的结合,自然比单纯的商业资本家更给力了。
“嘿嘿,按照正常状态发展下去。荷兰的没落只是时间问题,这一点谁也改变不了。我们所能做的,大概就是延缓这个过程。让荷兰资本能够在各个市场上多抵抗一段时间罢了,以免这些市场迅速沦陷在英国相对廉价的商品之下。”莫三长吁了一口气,理清了这个思绪的他却没有丝毫轻松的感觉。
千百万英国廉价工人就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东岸人的头顶,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落下去。现在蒸汽机的技术已经泄露到了里斯本,从这里扩散到荷兰、英格兰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东岸人可以优哉游哉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啊。
什么?你认为英国人还没做好进入工业社会的准备?或许是吧,因为蒸汽机最初的理论17实际末就已经有人提出了。可真正实用却还要到近百年以后,如今东岸人虽说让这项技术提前几十年面世。可说不定17实际以内欧洲人仍然没法大规模使用蒸汽动力进行工业生产。
这个理论听起来似乎有那么点道理,可问题是。你东岸人都已经将蒸汽机大规模实用化这么多年了,你以为欧洲人会无动于衷么?不,他们会比历史上更快地适应、利用这种划时代的新事物,而不是如同历史上那样麻木不仁地不甚重视。
再者,以莫三这几日逛伦敦周边农村的情形看来,对于进入工业社会的其他要素的准备方面,英国人也已经在有意无意中开展了很多年了。比如廉价、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就这些天的所见所闻以及历史上了解的有限资料看来,对英国工业至关重要的圈地运动事实上已经开始了很多个年头了——伦敦近郊大概是最先开始的那一批了,据莫三观察,周围地区的村庄被大量消灭,大批农民失去生产和生活资料,然后不断迁徙、流浪,有的变成了农业工人,开始了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更多的则涌入了工业领域,充当乡村制造业或城市服务业的廉价劳动力。
其实根据历史上记载,早在15世纪20年代,英国农村每年迁移的人口就占到了总农业人口的15%(大部分从一个乡村迁移到另一个乡村,少部分从乡村迁移到城市);而到了17世纪,这个比例就已经缓慢上升到了30%,有的村庄在10年内,其居民变动率竟然达到了50%,令人咋舌不已。究其原因,大概还是在于英国土地贵族的先天稀少及后天厮杀导致的势力大减。农民没有被充分束缚在土地上,这才是英国乡村资本主义手工业的日渐兴盛的最主要因素——英国真的是特殊的。
圈地运动始于15世纪,但最初仅仅是少数人的行为。1455-1607年。只有50万英亩的农地被圈占,只占当时英国农用地总面积的3%;但是在1600-1699年间。英国资产阶级商人和开明贵族,加起来一共圈占了占英国此时总农用地面积(约3000万英亩)24%的土地,可见圈地运动在17世纪的英国是呈加速趋势的,这得益于英国迅猛发展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工场。
圈地运动制造了大量的赤贫阶层,因为合并圈占后的土地上,无论是种植谷物还是放牧羊群(大部分用来牧羊),都只需要大约以前五分之一的人手,被赶出自己土地的农民们四处流浪。最后落入了工场主们的手里,开始为他们日以继夜地生产各类商品。
兰开夏郡的纺织业和采煤业、伯明翰的黑乡铁工业区、威尔士一带的铅锡矿开采等等,因为这些人口的涌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英国的工业水平也在此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此外,很多涌入城市的失地农民们进入了皮革加工、建筑、玻璃、造纸、造船、烟草、海产品加工、榨糖、金属加工等行业,为这些行业提供了充足的人手。而其中的皮革、建筑、造纸、造船、金属加工与毛纺织一起,号称此时英国的六大支柱产业,这些产业此刻正在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双重滋润下,获得高速发展。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这真的不是偶然的。”想到这里。莫三叹了口气,暗自寻思:“以前仅仅是看书本上写的东西,触动还不是很大。甚至有些不以为意。可此番到了英国走马观花地看了这么一遭,却发现真的时不我待啊!英国再这么发展下去,等资本、科技和制度都齐备后,发生工业革命是必然的事情,而不是像后世有些人认为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是偶然事件。如果英国工业革命是偶然的,那那些劳动力被大量束缚在土地上的封建国家岂不是可能性更低?更何况现在被我们国家这么一搞,蝴蝶效应之下,英国资产阶级只会比历史上更早做好进入工业社会的准备,这可真是个令人头疼的事情呢。”
“必须想办法遏制英国。最好是在英国人茫然不知的情况下遏制他们,该怎么办才好呢?”莫三开始了琢磨。
从市场方面遏制?具体措施呢?暗地里给荷兰输血。让他们更有本钱与英国人争夺市场,减少英国工业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可问题是。体量大到荷兰这个级别时,小小的东岸又怎么输得起血呢,荷兰人又会领情么?
那么就从制度方面遏制?这恐怕需要英国重回查理一世时代,可现在议会中大量充斥着资产阶级分子,保守贵族几乎被一扫而空,这个恐怕比给荷兰输血还要难啊!
想来想去,莫三始终不得要领,因为他悲哀地发现,以东岸现有的实力,想要遏制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真的有些力不从心,这让他的心里充满了挫败感,明白了什么是历史大势,什么是人力有时尽。
“不管怎样,再难也要做下去。”莫三暗暗下定了决心,打算回去就给执委会写密信,要求本土提前制定出一整套遏制英国的方案。必须对这个国家采取点什么措施了,因为他们显然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是离东岸人最近的存在,必须打压。
而就在莫三下了这个决心的时候,不远处的泰晤士河码头上,又有大批船只入港,其中一些很显然是被俘获的满载商品的荷兰运输船,它们的吃水很深,在英国海军舰只的护送下缓缓停靠在了码头栈桥边,这引起了码头周围民众们的大声欢呼。虽然这些荷兰运输船包括上面的商品,最终将会在拍卖会上被那帮体面的大商人们以一个惊人的低价拍走(所得款项用于支付海军军费),几乎和他们没太多的关系,但这并妨碍他们此刻自豪感的爆棚——英国佬的心性,也是很骄傲的呢。
莫三见状只叹息了一声,然后便裹紧大衣,回自己租住的旅馆去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