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带着3000精锐刚刚从雁门关南下,半路就接到了最新的消息。
曹叡不但放了曹真等人,还恢复了曹丕的自由。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曹彰心中还不肯罢休,可是在自己麾下都是武将,没多少文臣。
在南下路过太原时,却被人劝阻。
“如今陛下已经释放了曹真,又恢复了曹丕的自由却没有让他入仕,不知道大王此次出兵的大义在哪里?”
“朝中骠骑将军仍在,车骑将军又旧历战阵,大王这次据说要提拔将门子弟,洛阳人心尽归大王,不知道大王又几分胜算?”
“大王拿下洛阳之后,又凭什么治理天下?太皇太后还在,是否会承认大王?”
三个问题,曹彰都回答不出来,所以在停留了一日之后,悻悻然的返回了大同。
“这天下,太需要安定了,何必为了那位置擅起刀兵?”
看着曹彰的大军退去,这人站在了城头,心中升起了一份无奈。
征战日久,人心思定,只有安定的环境,人才能够安心的耕种和发展自己。
————————
“什么?此事当真?”
诸葛亮手中拿着两份的军报,一封是南中再起叛乱,一封则是刚刚收到的,曹叡囚禁了许多人。两封书信放在了诸葛亮的案头。
“公琰、仲达,你们以为,如今我军该当如何选择?”
诸葛亮将两份举报递到了自己桌案前的两人手中。
“丞相,属下以为,还是应当以平南中为要,攘外必先安内,南中屡屡反叛,使得我军无法全力北伐,若是能够彻底的征服南中,则后方无忧,还能够抽调南中兵马北伐东征。”
蒋琬将自己的想法说完。
“仲达,你以为呢?”
诸葛亮又转向司马懿。
“在下以为,还是平南为上,如今曹叡虽然因为曹真求情一事,囚禁了诸多大臣以及士子,可朝中老臣仍在,后宫的那位老妇人虽然身体不好,也会出来阻拦,甚至于夏侯信,也会劝阻,此事恐怕过不了几日,就会平息。”
司马懿凭借着自己对于曹魏的了解,说出了自己的判断,而且本能的觉得,此时并不是北伐的最好时机,还是赞同蒋琬的意见,直接平定南中,或者说是征服南中才是最重要的。
“那二位以为,此番平南,当以何为要?”
诸葛亮又抛出了一个问题,自从马谡死了之后,自己的身边能够畅所欲言的人就消失了。自己想要着力培养的蒋琬,在私下里沟通中,却隐隐透露出了北伐不可为,汉室不可复的想法,这对于诸葛亮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可是后来,司马懿又来了,鉴于司马懿的城府,诸葛亮又无法全面的信任司马懿。虽然司马懿在前次救援李严中,筹措粮草,征调民夫这些事情上,兢兢业业,克勤克俭,甚至在荆州大败的消息传来之后,蒋琬意志消沉之际,还能够担负起蒋琬的职责,心性坚韧,能力才华,可见一般。
若是他是荆州人,那该多好。还有,要是他再年轻个十岁,那该多好,如此一来,大汉的人才就不会出现断档。
虽然如今司马懿哪边都不靠,可诸葛亮内心中还是希望能够将司马懿纳入自己的派系。
蒋琬看向了司马懿,司马懿依旧是一副古井不波的样子,心中不由得起了争胜的心思。
“仲达,不如你我二人各自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由丞相定夺,如何?”
司马懿却丝毫不惧,依旧是风轻云淡的样子。
“但凭吩咐。”
蒋琬见司马懿应下,立刻就走到了桌案前,写下了自己的字条,在小心的折好之后,又将目光看向了司马懿,司马懿也是不客气,直接走到案前,提笔就写了几个字。
诸葛亮对于这种适当的竞争还是乐见其成的,至少出现了司马懿这样一个人,能够激发蒋琬的好胜之心。
等到两人将自己手中的字条全部递给诸葛亮,诸葛亮打开一看。
蒋琬写的是:攻心为上。
司马写的是:收拢其心。
“哈哈哈,大汉得二位贤才,实乃是托天之幸。”
诸葛亮将两人的字条展示了一下,蒋琬心中不由得佩服,而司马懿始终是古井不波。
“此番南征,按照前番的安排,将领我带关兴、狐笃、张翼等人走,宗预守巴东。成都诸多事情,还需要劳烦二位费心。”
诸葛亮将自己的计划大致的定了下来,至于详细的方略,肯定还要过两日。
“敢不尽心竭力。”
“丞相放心。”
三人又对南征的诸多事情商议了一番,到了深夜,又有人将信报送了进来。诸葛亮接过之后打开一看,就神色古怪的递给了司马懿。
“果不出仲达所料,魏帝不但放了曹真等人,还恢复了曹丕的自由。”
蒋琬将目光投向了司马懿,司马懿依旧还是面不改色,这让蒋琬对司马懿更高看了几分。
“城下,在下以为,如今还是先让成都附近的百姓先抢种一波粮食,然后再出兵平定南中,眼下的战报中,不过是孟获等人来袭,三郡之地还在我等的手中,只需坚守城池就能阻挡蛮族大军前进。”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成都即便再富庶,在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消耗下,也会吃不消的,粮草、兵器、兵源都需要征集征调。
“半个月,半个月内,我便率军南下,这次一定要彻底的平定南中诸部。”
————————
“今日大朝会,乃是有大事相商。”
曹叡见人到的差不多了,不得自己的内侍说什么“有事起奏,无事退朝”这些话,而是直接抛明了自己的目的。
这一手,将原本还有劝谏想法的诸位大臣,全部都将到嘴的话收了回去,看看曹叡所说的大事到底是什么,若是不合适,自己等人再提出建言也不迟。
“前番,朕率军征讨不臣,幸赖将士用命,文臣得力,故而能够平定叛乱,这诸多的封赏已经在拟定,许多的人的官职和爵位都已经升迁了,但是朕回洛阳之后,却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前些时日也与诸位出现了意见不同,但今日之大事,却关系我大魏长盛不衰,关系到诸位荣华长久。”
一听到这个,朝堂之上的文武众人立刻就来了精神,只有夏侯信,因为伤病的原因,曹叡提前给他安排了座位。
同样有座位的,还有曹洪、钟繇、王朗等老臣,这样一安排,夏侯信有座位这件事就不显得那么突兀了。
“征战,要消耗粮草,损伤士族,如今我大魏已经一统北方,可还有西蜀和江东还未平定,为承继太祖武皇帝遗志,早日平定天下,使百姓休养生息。”
曹叡说到了这里,话头停下了。他看到了诸多武将露出了渴望。
“朕决议梳理内政,整顿不法,积蓄实力,而后一鼓作气,平定天下。”
曹叡招了招手,两名内侍立刻就会议,朝着陛座边上两个柱子走去,摸到了一根绳索,然后用力的一拉。两幅巨大的字展了开来。
“休养生息。”
“十年积蓄。”
“这便是朕未来十年的施政方针,诸葛孔明也好,孙权也罢,如今都已年逾四十,朕才多少岁?二十出头。”
“再说,朕坐拥北方九州之地,十年休养生息,十年积蓄实力,到时候,就是凭借国力,也能够压死他们。”
一想到十年无战事,武将集团开始有些低落,十年无法立战功,对于自己的升迁并不是好事情。
众人听闻曹叡的方针,不由得有些振奋了,如今天下大乱已近四十载,士民百姓都已经有了厌战情绪,如今曹叡居然能提出与民生息的政策,就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拥护。
“但是,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我大魏休养生息,西蜀和江东也必然在积蓄实力,所以边境之地,开展小规模骚扰,重点针对春耕和秋收,使对方无法安心生产,也可以疲敝对方民力。”
这一做法,终于让武将不再那么抵触,小规模骚扰,多小的规模算是小?出动兵力太少,可能对方都不会把你当一回事情。
“所以,朕决议在荆州、两淮、陇西、关中、冀州等地开展屯田,选拔懂农事、晓四时之官吏作为屯田官,督促生产、指导屯田,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这是搞建设的事情,而且粮食产出多了,百姓的生活好起来,各地的叛乱也会相对减少,自己这些人也能够积蓄钱粮,对于自己来说是好事情,至于十年之后的事情,那一旦开战,就是举全国之力而为之。
“陛下英明,我等赞同。”
“既然如此,那此一项就先记录下来,到时候还需诸位定下章程,到时候选拔人才,量才任用。”
“谨奉诏!”
这是第一道政策,具体的实施还需要拟定章程,确定官职层级、人员任免等等诸多的事项,估计没有一个月下不来。
“此一项既然诸位没有反对,那么议定下一项。”
曹叡不但放了曹真等人,还恢复了曹丕的自由。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曹彰心中还不肯罢休,可是在自己麾下都是武将,没多少文臣。
在南下路过太原时,却被人劝阻。
“如今陛下已经释放了曹真,又恢复了曹丕的自由却没有让他入仕,不知道大王此次出兵的大义在哪里?”
“朝中骠骑将军仍在,车骑将军又旧历战阵,大王这次据说要提拔将门子弟,洛阳人心尽归大王,不知道大王又几分胜算?”
“大王拿下洛阳之后,又凭什么治理天下?太皇太后还在,是否会承认大王?”
三个问题,曹彰都回答不出来,所以在停留了一日之后,悻悻然的返回了大同。
“这天下,太需要安定了,何必为了那位置擅起刀兵?”
看着曹彰的大军退去,这人站在了城头,心中升起了一份无奈。
征战日久,人心思定,只有安定的环境,人才能够安心的耕种和发展自己。
————————
“什么?此事当真?”
诸葛亮手中拿着两份的军报,一封是南中再起叛乱,一封则是刚刚收到的,曹叡囚禁了许多人。两封书信放在了诸葛亮的案头。
“公琰、仲达,你们以为,如今我军该当如何选择?”
诸葛亮将两份举报递到了自己桌案前的两人手中。
“丞相,属下以为,还是应当以平南中为要,攘外必先安内,南中屡屡反叛,使得我军无法全力北伐,若是能够彻底的征服南中,则后方无忧,还能够抽调南中兵马北伐东征。”
蒋琬将自己的想法说完。
“仲达,你以为呢?”
诸葛亮又转向司马懿。
“在下以为,还是平南为上,如今曹叡虽然因为曹真求情一事,囚禁了诸多大臣以及士子,可朝中老臣仍在,后宫的那位老妇人虽然身体不好,也会出来阻拦,甚至于夏侯信,也会劝阻,此事恐怕过不了几日,就会平息。”
司马懿凭借着自己对于曹魏的了解,说出了自己的判断,而且本能的觉得,此时并不是北伐的最好时机,还是赞同蒋琬的意见,直接平定南中,或者说是征服南中才是最重要的。
“那二位以为,此番平南,当以何为要?”
诸葛亮又抛出了一个问题,自从马谡死了之后,自己的身边能够畅所欲言的人就消失了。自己想要着力培养的蒋琬,在私下里沟通中,却隐隐透露出了北伐不可为,汉室不可复的想法,这对于诸葛亮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可是后来,司马懿又来了,鉴于司马懿的城府,诸葛亮又无法全面的信任司马懿。虽然司马懿在前次救援李严中,筹措粮草,征调民夫这些事情上,兢兢业业,克勤克俭,甚至在荆州大败的消息传来之后,蒋琬意志消沉之际,还能够担负起蒋琬的职责,心性坚韧,能力才华,可见一般。
若是他是荆州人,那该多好。还有,要是他再年轻个十岁,那该多好,如此一来,大汉的人才就不会出现断档。
虽然如今司马懿哪边都不靠,可诸葛亮内心中还是希望能够将司马懿纳入自己的派系。
蒋琬看向了司马懿,司马懿依旧是一副古井不波的样子,心中不由得起了争胜的心思。
“仲达,不如你我二人各自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然后由丞相定夺,如何?”
司马懿却丝毫不惧,依旧是风轻云淡的样子。
“但凭吩咐。”
蒋琬见司马懿应下,立刻就走到了桌案前,写下了自己的字条,在小心的折好之后,又将目光看向了司马懿,司马懿也是不客气,直接走到案前,提笔就写了几个字。
诸葛亮对于这种适当的竞争还是乐见其成的,至少出现了司马懿这样一个人,能够激发蒋琬的好胜之心。
等到两人将自己手中的字条全部递给诸葛亮,诸葛亮打开一看。
蒋琬写的是:攻心为上。
司马写的是:收拢其心。
“哈哈哈,大汉得二位贤才,实乃是托天之幸。”
诸葛亮将两人的字条展示了一下,蒋琬心中不由得佩服,而司马懿始终是古井不波。
“此番南征,按照前番的安排,将领我带关兴、狐笃、张翼等人走,宗预守巴东。成都诸多事情,还需要劳烦二位费心。”
诸葛亮将自己的计划大致的定了下来,至于详细的方略,肯定还要过两日。
“敢不尽心竭力。”
“丞相放心。”
三人又对南征的诸多事情商议了一番,到了深夜,又有人将信报送了进来。诸葛亮接过之后打开一看,就神色古怪的递给了司马懿。
“果不出仲达所料,魏帝不但放了曹真等人,还恢复了曹丕的自由。”
蒋琬将目光投向了司马懿,司马懿依旧还是面不改色,这让蒋琬对司马懿更高看了几分。
“城下,在下以为,如今还是先让成都附近的百姓先抢种一波粮食,然后再出兵平定南中,眼下的战报中,不过是孟获等人来袭,三郡之地还在我等的手中,只需坚守城池就能阻挡蛮族大军前进。”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成都即便再富庶,在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消耗下,也会吃不消的,粮草、兵器、兵源都需要征集征调。
“半个月,半个月内,我便率军南下,这次一定要彻底的平定南中诸部。”
————————
“今日大朝会,乃是有大事相商。”
曹叡见人到的差不多了,不得自己的内侍说什么“有事起奏,无事退朝”这些话,而是直接抛明了自己的目的。
这一手,将原本还有劝谏想法的诸位大臣,全部都将到嘴的话收了回去,看看曹叡所说的大事到底是什么,若是不合适,自己等人再提出建言也不迟。
“前番,朕率军征讨不臣,幸赖将士用命,文臣得力,故而能够平定叛乱,这诸多的封赏已经在拟定,许多的人的官职和爵位都已经升迁了,但是朕回洛阳之后,却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前些时日也与诸位出现了意见不同,但今日之大事,却关系我大魏长盛不衰,关系到诸位荣华长久。”
一听到这个,朝堂之上的文武众人立刻就来了精神,只有夏侯信,因为伤病的原因,曹叡提前给他安排了座位。
同样有座位的,还有曹洪、钟繇、王朗等老臣,这样一安排,夏侯信有座位这件事就不显得那么突兀了。
“征战,要消耗粮草,损伤士族,如今我大魏已经一统北方,可还有西蜀和江东还未平定,为承继太祖武皇帝遗志,早日平定天下,使百姓休养生息。”
曹叡说到了这里,话头停下了。他看到了诸多武将露出了渴望。
“朕决议梳理内政,整顿不法,积蓄实力,而后一鼓作气,平定天下。”
曹叡招了招手,两名内侍立刻就会议,朝着陛座边上两个柱子走去,摸到了一根绳索,然后用力的一拉。两幅巨大的字展了开来。
“休养生息。”
“十年积蓄。”
“这便是朕未来十年的施政方针,诸葛孔明也好,孙权也罢,如今都已年逾四十,朕才多少岁?二十出头。”
“再说,朕坐拥北方九州之地,十年休养生息,十年积蓄实力,到时候,就是凭借国力,也能够压死他们。”
一想到十年无战事,武将集团开始有些低落,十年无法立战功,对于自己的升迁并不是好事情。
众人听闻曹叡的方针,不由得有些振奋了,如今天下大乱已近四十载,士民百姓都已经有了厌战情绪,如今曹叡居然能提出与民生息的政策,就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拥护。
“但是,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我大魏休养生息,西蜀和江东也必然在积蓄实力,所以边境之地,开展小规模骚扰,重点针对春耕和秋收,使对方无法安心生产,也可以疲敝对方民力。”
这一做法,终于让武将不再那么抵触,小规模骚扰,多小的规模算是小?出动兵力太少,可能对方都不会把你当一回事情。
“所以,朕决议在荆州、两淮、陇西、关中、冀州等地开展屯田,选拔懂农事、晓四时之官吏作为屯田官,督促生产、指导屯田,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这是搞建设的事情,而且粮食产出多了,百姓的生活好起来,各地的叛乱也会相对减少,自己这些人也能够积蓄钱粮,对于自己来说是好事情,至于十年之后的事情,那一旦开战,就是举全国之力而为之。
“陛下英明,我等赞同。”
“既然如此,那此一项就先记录下来,到时候还需诸位定下章程,到时候选拔人才,量才任用。”
“谨奉诏!”
这是第一道政策,具体的实施还需要拟定章程,确定官职层级、人员任免等等诸多的事项,估计没有一个月下不来。
“此一项既然诸位没有反对,那么议定下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