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汗说要去西征,能告诉我是去攻打谁吗?”
额列克除了面容严峻,眼神凌厉,攥着拳的双手已经不由自主的放到了桌面上,并不停搓动。幸好有翻译时间可以缓冲,否则这番谈话会非常折磨人。
每句都很像真话,或者说与现实相符,但不光听着别扭,思索起来更别扭。彷佛脖颈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死死掐住,想反抗却使不上力气。
“汉人称为西域,你们叫做叶尔羌汗国。朕要打通西域,一直打到伊尔汗国。别误会,朕不是要仿效成吉思汗去那边掠夺,只是想打通商路,把大明所产的货物卖到更多的地方。
正是这些货物带来的收益才让大明百姓、也包括内蒙古各部的牧人过上好一些的日子。如果外喀尔喀各部愿意加入,也有一份。”
相比起同化民族和文化的话题,西征的目标在洪涛眼中并算不得什么秘密。不管叶尔羌汗国知道不知道大明西征的消息,这一战都不会很轻松,那就没有隐藏的必要了。
“……叶尔羌汗国很大,人口也很多,有些部族非常骁勇善战,大明会遇到很多麻烦。”额列克应该也是没想到大明皇帝的心有这么大,一时间有点失神,缓过来之后开始担心西征的前景。
外喀尔喀、瓦剌和叶尔羌汗国一直都有接触,同时也伴随着摩擦,互相之间比较了解各自的实力。
如果仅仅是因为摩擦而进行有限的边境作战,以在八卦城看到的明军实力,再加上只闻其名未见其形的火炮,应该还是有胜算的。
但若想完全击败叶尔羌汗国,甚至还要占领全境,打通去伊尔汗国的商路,这个难度就有点太大了,大到之前根本没想过。
“汉人有句谚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蒙古也有句谚语,没有套马杆套不住的马驹。朕有这个打算已经很久了,也做了很多年的准备,既然要开始就说明已经有了足够大的把握。
你我是初次见面,互相之间可能还不太了解对方的脾气秉性。这么说吧,凡是朕一定想要的东西从来不会先放话,什么时候说了,那就是做好了对方不给的准备。
现在外喀尔喀各部的命运就已经被朕算计了好多年,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当敌人,去战场上见分晓。要么是一家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起抢夺更多的利益。
今天朕已经说得很多了,甚至超过了对内蒙古各部的诚意。并不是因为外喀尔喀各部比内蒙古各部重要,也不是要用这种方式感动谁。只是觉得你头脑比较清楚,以后相处起来比较容易。
最终何去何从还是由你自己拿主意,距离大军出征顶多还有一个半月时间,我希望到时候能看到外喀尔喀各部的诚意。”
虽然洪涛很喜欢讲课,也不嫌嘴碎,甚至有点天生的话痨趋势,但有时候却不愿意说太多,更不想在某个问题上翻过来掉过去的解释。
想用言语说服一个人,他认为只有一种途径,那就是骗。除此之外,越是聪明人就越不会耳根子发软。要是再牵扯到族群、国家的生死存亡,更不可能只听谁的一面之词就投怀送抱。
刚刚的阐述只是讨价还价的必要流程,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把价格空间讲明白就足够了。到底买不买账,是对方综合考量之后的结果,多说无益。
景阳十九年(1623)正月,刚刚在先农坛完成了籍田礼,向老天爷祈祷过五谷丰登的皇帝,再次召开了大朝会,当着文武百官宣布了御驾亲征的决定。
和前两次相比,这次的动静和规模更大,足足调集了六个卫的陆军,还有两个卫的蒙古骑兵和一个卫的女真八旗军,总兵力超过了5万。再加上负责后勤运输和道路保障的新军和工匠,总人数超过了12万。
目标也更远,此次西征计划从肃州出发,先夺哈密再占吐鲁番。这两个城市是西域的门户,不管是去天山北边还是南边,都要以此为落脚点。
要对付的敌人更强大,除了叶尔羌汗国之外,向西的征程还有可能涉及到瓦剌蒙古和外喀尔喀蒙古各部的利益。
别看是互不统属的三方势力,但人家的祖上都是蒙古贵族,打断骨头连着筋,保不齐会同仇敌忾。如果这三家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大明军队即便战斗力很强依旧不太好对付。
可是反对之声却很小,前两次皇帝御驾亲征时大部分朝臣是反对的,但这次却是赞同意见占据了朝堂的主流。
难道是大臣们明粉暗黑,都盼着皇帝深入险境,好借敌人之手除掉?
不能说没有这么想的,但绝不是大多数。人是会变的,官员也是人,所以同样会变。跟着什么变呢?环境,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比如政治环境。
以前官员们反对皇帝的执政方式,不全是治国理念方面的冲突,更多是因为自身利益受到了侵害。古人云,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但是经过了近二十年时间,又时刻处于强大的压力之下,很多官员主动或者被动的进行了自我调节,跟上了新政的步伐,或者叫融入了新的治国理念当中,从被害者变成了受益者。
新政是打破了传统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让很多士绅豪强和大地主丧失了特权,甚至家破人亡。但新政同时也创造了一大批新兴的商人阶层,其中包含了很多官员。
景阳皇帝在设计和执行新政时并没有把官僚团体完全排除在外,只要愿意跟着新政的步伐前进,不光不排斥还很欢迎。
有道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每次皇帝要有什么新的经济举措,官员阶层都是最先接触到的,至少不会比民间晚。
而皇帝更是带头进行投资,还鼓励官员们也都将闲置的资金投入进去,并大部分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久而久之,皇帝从原本单纯的利益分配者又多了一种身份,利益创造者。没有脱离利益团体,只是把利益重新分配了一遍,淘汰了部分旧获利者,加入了部分新获利者,顺便将获利方式改了改。
简单点说,以前是大家是一起想办法从老百姓嘴里以各种名目抢钱,然后交给皇帝一部分当做保护费。
谁如果玩大了、玩脱了、没擦干净屁股,或者在抢钱的过程中动作太大,伤害到了同僚的利益,大家就去找皇帝评理。
能赔点钱内部处理就内部处理了,实在瞒不过去的只能安上个贪官罪名,大张旗鼓的杀掉,以平民愤。
现在皇帝把玩法改了改,从老百姓嘴里抢钱还是要抢的,但必须注意分寸,得按照新制定的规则抢。只许少抢不许多抢,更不许急眼了杀鸡取卵。
谁该分多少也不再由皇帝裁定,而是交给了规则。谁投入的多、经营的好,谁就大概率获利多,反之则少赚点。
规矩都是明的,只要用心体会、睁大眼使劲儿看,肯定能弄明白。机会更多,只要运气不是太背,别搞从滦州往兰州倒腾生铁、焦炭这样的生意,基本上都能赚钱。
以前是十个官僚资本集团围在一百只母鸡旁边等着下蛋,谁手快谁就抢的多,急眼了还有可能伸手去鸡屁股里扣,弄不好就把鸡给扣死了。
现在除了官僚资本增多之外,还有不少民间资本也有资格抢鸡蛋了。听上去肯定亏了是吧,实则不然,因为母鸡变成了二百只,甚至更多。只要别太笨,抢到手的鸡蛋有很大可能比之前多。
另外就是想入场抢鸡蛋,手里得拿个装饲料的盆,每拿一个鸡蛋必须喂一把食物,好歹让母鸡吃饱,不能饿着肚子下蛋。
皇帝在干嘛呢?这时候就看出能力高低了。不愧是当皇帝的,人家除了捡鸡蛋手速飞快,同时眼睛还盯着每个人的手和每只鸡的屁股。谁敢再伸手去抠鸡屁股,抡起大刀就砍!
另外皇帝还有个非常重要且关键的工作,去别的村找能下蛋、下蛋多的母鸡,看上之后先讨价还价,想办法用极低的价格买回来。
要是价格谈不拢,那就想办法偷回来。如果对方看护严密不让偷,就回来纠结人手过去楞抢!抢回来之后仍旧放到鸡圈里让大家一起捡鸡蛋。
用户部尚书、税务部尚书和日月银行女总理的话讲,这叫做保护鸡的屁和增加鸡的屁。在他们嘴里皇帝就是个盯着鸡屁股的偷鸡贼,从形象到功能都非常猥琐并缺德。
现在皇帝又在西域发现了一只很会下蛋的母鸡,可惜对方不肯低价出售,还整天抱在被窝里不让偷,这就太可恨了,必须派人去抢回来。
要论大明帝国里谁对偷鸡摸狗最熟悉最门清,非皇帝莫属,所以御驾亲征理所应当。而皇帝把鸡抢回来又不是独享,大家都有了多捡鸡蛋的可能性,为什么要反对呢?
额列克除了面容严峻,眼神凌厉,攥着拳的双手已经不由自主的放到了桌面上,并不停搓动。幸好有翻译时间可以缓冲,否则这番谈话会非常折磨人。
每句都很像真话,或者说与现实相符,但不光听着别扭,思索起来更别扭。彷佛脖颈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死死掐住,想反抗却使不上力气。
“汉人称为西域,你们叫做叶尔羌汗国。朕要打通西域,一直打到伊尔汗国。别误会,朕不是要仿效成吉思汗去那边掠夺,只是想打通商路,把大明所产的货物卖到更多的地方。
正是这些货物带来的收益才让大明百姓、也包括内蒙古各部的牧人过上好一些的日子。如果外喀尔喀各部愿意加入,也有一份。”
相比起同化民族和文化的话题,西征的目标在洪涛眼中并算不得什么秘密。不管叶尔羌汗国知道不知道大明西征的消息,这一战都不会很轻松,那就没有隐藏的必要了。
“……叶尔羌汗国很大,人口也很多,有些部族非常骁勇善战,大明会遇到很多麻烦。”额列克应该也是没想到大明皇帝的心有这么大,一时间有点失神,缓过来之后开始担心西征的前景。
外喀尔喀、瓦剌和叶尔羌汗国一直都有接触,同时也伴随着摩擦,互相之间比较了解各自的实力。
如果仅仅是因为摩擦而进行有限的边境作战,以在八卦城看到的明军实力,再加上只闻其名未见其形的火炮,应该还是有胜算的。
但若想完全击败叶尔羌汗国,甚至还要占领全境,打通去伊尔汗国的商路,这个难度就有点太大了,大到之前根本没想过。
“汉人有句谚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蒙古也有句谚语,没有套马杆套不住的马驹。朕有这个打算已经很久了,也做了很多年的准备,既然要开始就说明已经有了足够大的把握。
你我是初次见面,互相之间可能还不太了解对方的脾气秉性。这么说吧,凡是朕一定想要的东西从来不会先放话,什么时候说了,那就是做好了对方不给的准备。
现在外喀尔喀各部的命运就已经被朕算计了好多年,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当敌人,去战场上见分晓。要么是一家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起抢夺更多的利益。
今天朕已经说得很多了,甚至超过了对内蒙古各部的诚意。并不是因为外喀尔喀各部比内蒙古各部重要,也不是要用这种方式感动谁。只是觉得你头脑比较清楚,以后相处起来比较容易。
最终何去何从还是由你自己拿主意,距离大军出征顶多还有一个半月时间,我希望到时候能看到外喀尔喀各部的诚意。”
虽然洪涛很喜欢讲课,也不嫌嘴碎,甚至有点天生的话痨趋势,但有时候却不愿意说太多,更不想在某个问题上翻过来掉过去的解释。
想用言语说服一个人,他认为只有一种途径,那就是骗。除此之外,越是聪明人就越不会耳根子发软。要是再牵扯到族群、国家的生死存亡,更不可能只听谁的一面之词就投怀送抱。
刚刚的阐述只是讨价还价的必要流程,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把价格空间讲明白就足够了。到底买不买账,是对方综合考量之后的结果,多说无益。
景阳十九年(1623)正月,刚刚在先农坛完成了籍田礼,向老天爷祈祷过五谷丰登的皇帝,再次召开了大朝会,当着文武百官宣布了御驾亲征的决定。
和前两次相比,这次的动静和规模更大,足足调集了六个卫的陆军,还有两个卫的蒙古骑兵和一个卫的女真八旗军,总兵力超过了5万。再加上负责后勤运输和道路保障的新军和工匠,总人数超过了12万。
目标也更远,此次西征计划从肃州出发,先夺哈密再占吐鲁番。这两个城市是西域的门户,不管是去天山北边还是南边,都要以此为落脚点。
要对付的敌人更强大,除了叶尔羌汗国之外,向西的征程还有可能涉及到瓦剌蒙古和外喀尔喀蒙古各部的利益。
别看是互不统属的三方势力,但人家的祖上都是蒙古贵族,打断骨头连着筋,保不齐会同仇敌忾。如果这三家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大明军队即便战斗力很强依旧不太好对付。
可是反对之声却很小,前两次皇帝御驾亲征时大部分朝臣是反对的,但这次却是赞同意见占据了朝堂的主流。
难道是大臣们明粉暗黑,都盼着皇帝深入险境,好借敌人之手除掉?
不能说没有这么想的,但绝不是大多数。人是会变的,官员也是人,所以同样会变。跟着什么变呢?环境,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比如政治环境。
以前官员们反对皇帝的执政方式,不全是治国理念方面的冲突,更多是因为自身利益受到了侵害。古人云,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但是经过了近二十年时间,又时刻处于强大的压力之下,很多官员主动或者被动的进行了自我调节,跟上了新政的步伐,或者叫融入了新的治国理念当中,从被害者变成了受益者。
新政是打破了传统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让很多士绅豪强和大地主丧失了特权,甚至家破人亡。但新政同时也创造了一大批新兴的商人阶层,其中包含了很多官员。
景阳皇帝在设计和执行新政时并没有把官僚团体完全排除在外,只要愿意跟着新政的步伐前进,不光不排斥还很欢迎。
有道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每次皇帝要有什么新的经济举措,官员阶层都是最先接触到的,至少不会比民间晚。
而皇帝更是带头进行投资,还鼓励官员们也都将闲置的资金投入进去,并大部分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久而久之,皇帝从原本单纯的利益分配者又多了一种身份,利益创造者。没有脱离利益团体,只是把利益重新分配了一遍,淘汰了部分旧获利者,加入了部分新获利者,顺便将获利方式改了改。
简单点说,以前是大家是一起想办法从老百姓嘴里以各种名目抢钱,然后交给皇帝一部分当做保护费。
谁如果玩大了、玩脱了、没擦干净屁股,或者在抢钱的过程中动作太大,伤害到了同僚的利益,大家就去找皇帝评理。
能赔点钱内部处理就内部处理了,实在瞒不过去的只能安上个贪官罪名,大张旗鼓的杀掉,以平民愤。
现在皇帝把玩法改了改,从老百姓嘴里抢钱还是要抢的,但必须注意分寸,得按照新制定的规则抢。只许少抢不许多抢,更不许急眼了杀鸡取卵。
谁该分多少也不再由皇帝裁定,而是交给了规则。谁投入的多、经营的好,谁就大概率获利多,反之则少赚点。
规矩都是明的,只要用心体会、睁大眼使劲儿看,肯定能弄明白。机会更多,只要运气不是太背,别搞从滦州往兰州倒腾生铁、焦炭这样的生意,基本上都能赚钱。
以前是十个官僚资本集团围在一百只母鸡旁边等着下蛋,谁手快谁就抢的多,急眼了还有可能伸手去鸡屁股里扣,弄不好就把鸡给扣死了。
现在除了官僚资本增多之外,还有不少民间资本也有资格抢鸡蛋了。听上去肯定亏了是吧,实则不然,因为母鸡变成了二百只,甚至更多。只要别太笨,抢到手的鸡蛋有很大可能比之前多。
另外就是想入场抢鸡蛋,手里得拿个装饲料的盆,每拿一个鸡蛋必须喂一把食物,好歹让母鸡吃饱,不能饿着肚子下蛋。
皇帝在干嘛呢?这时候就看出能力高低了。不愧是当皇帝的,人家除了捡鸡蛋手速飞快,同时眼睛还盯着每个人的手和每只鸡的屁股。谁敢再伸手去抠鸡屁股,抡起大刀就砍!
另外皇帝还有个非常重要且关键的工作,去别的村找能下蛋、下蛋多的母鸡,看上之后先讨价还价,想办法用极低的价格买回来。
要是价格谈不拢,那就想办法偷回来。如果对方看护严密不让偷,就回来纠结人手过去楞抢!抢回来之后仍旧放到鸡圈里让大家一起捡鸡蛋。
用户部尚书、税务部尚书和日月银行女总理的话讲,这叫做保护鸡的屁和增加鸡的屁。在他们嘴里皇帝就是个盯着鸡屁股的偷鸡贼,从形象到功能都非常猥琐并缺德。
现在皇帝又在西域发现了一只很会下蛋的母鸡,可惜对方不肯低价出售,还整天抱在被窝里不让偷,这就太可恨了,必须派人去抢回来。
要论大明帝国里谁对偷鸡摸狗最熟悉最门清,非皇帝莫属,所以御驾亲征理所应当。而皇帝把鸡抢回来又不是独享,大家都有了多捡鸡蛋的可能性,为什么要反对呢?